17 新媒介(New Media)
所谓新媒介就是音/视频技术与因特网等数字通信技术的结合,它有两层含义:
●新媒介首先是指以数字化形式(0和1为最基本的符号)传递信息的媒介,因此又被称为数字媒介,包括以光盘或网络形式呈现的电子出版物、软磁盘、光盘、DVD、数字电视、计算机网络、数字电话以及最具有代表性的因特网。新媒介意味着对电脑或便携电子计算机,以及无线通讯设备的使用,因此大量的计算机业、通讯业的公司都在一定程度上与新媒介有关。
●新媒介从使用上来看,体现了容量大、即时、多种媒体综合运用,以及高度参与和互动的特性:
允许更大数量的信息传递和信息检索;
让使用者对内容的创造和选择有更大的控制权;
使用者之间能够对信息进行分享,并且通过新媒介进行物品或信息的交换以及出售;
新媒介使更多的人能够在他们所生活的社区或更大范围内发出自己的声音;
对普通消费者来说使用新媒介花费更少。
互文参阅:第一章词条6.1以计算机为中介的大众传播(p.8)
17.1 新媒介的发展趋势
新媒介有以下几个发展趋势:
●新媒介的界面将更为人性化,其本身也将具有某种智能,能更好地领悟人的指令和要求,从而作出反应。
●形式多样化。数字媒介将根据人的需求的多样性而具有多姿多彩的形式,例如更方便的携带、更便利的与卫星或网络的连接、更逼真的视觉效果、更强的震撼力和冲击力等。
●相关产品及服务的价格不断下降。
●与其他数字化设备之间的连接、协作与融合。新媒介与其他数字化设备共同组成了数字化空间。
●回归自然。发展科学技术为的是提高人的生活质量,数字媒介的人性化和智能化的发展也属于使人回归自然的一种努力。
17.2 媒介功能融合
媒介功能融合是单一功能媒体向综合功能媒体发展的趋势,即多媒体化趋势。传统的媒介多是单一功能媒体,如书籍、报纸是视觉媒体,广播是听觉媒体等等。由媒介功能融合而产生的多媒体具有十分丰富的功能,如多媒体电脑集文字、影像、声音、数据储存、处理、双向通信、网络等功能于一体。多媒体的出现和普及大大提高了人类的传播效率,是媒介发展史上具有革命性意义的事件。
17.3 数字融合(Digital Convergence)
对计算机的运用意味着先将信息数字化,而后进行传送和交换,被传输的信息包括字符类、声音类和视频类等多种类型。各种类型的信息以数字化的形式进行传递引导了数字融合,具体包括以下行业的融合:
●计算机业与娱乐业:计算机同时成为发送和接收照片、音乐和视频的装置。
●信息技术业和电信业:数据通过电信网络传输,电信信号可以通过数据网络传递。私有企业和电信运营商已经投资了上百亿的资金用于发展通过IP网络传送声音信号的技术。
●无线通讯业与计算机业:无线通讯设备与电子运算的功能被组合起来了,例如,手机与个人数字助理(PDA)、手机与照相机、手机与音乐播放器、手机与录像机等。
●家用电器业与计算机业:家用电器越来越智能,具有更多的互动性,例如IPTV。
17.4 数字技术(Digital Technology)
美国工程师在20世纪中期开始发展数字技术,这项技术是建立在17世纪德国数学家戈特弗里德·W.莱布尼兹(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所提出的数学概念的基础上的,即二进制的计算机系统。他的创新为美国信息交换标准码(ASCII)的发明提供了灵感,这种符码通过阿拉伯数字来描述物体。
数字技术不是对原始声音和图像进行模拟,而是把信号,如声音、文本、数据、图片、影像等,编码成一系列通常被表现为0和1的断续的脉动,也被称为比特(Bit),用来表示“是”和“非”、“开启”与“关闭”等。比如,数字录音中的每个声音都是一连串的二进制代码序列,如0011、1010等。
数字记录首先要对图片或声音的信号进行电子采样,然后将其转变为一连串的数字,并储存在CD等介质上。数字技术能够使大量信息被压缩、存储在小型存储设备上,而且一旦被数字化,信息就能以极低的成本被轻易地、快速地复制以及传播。当信号被重放时,我们收到的是与原始信号完全相同的副本,保真度最高,并可以做到无噪音。
数字技术改变了人类的交流、学习、生产和商业活动的方式,从而改变了社会。例如,社区的概念可能需要重新思考。因特网的数字世界使虚拟社区成为可能,它更多地建立在共享的需求或兴趣而不是地理位置的基础上,这样就可能出现社会孤立的问题,还有可能存在数字鸿沟的问题。
互文参阅:第四章词条7.1按需印刷(p.74)、词条8.11网络报纸(p.80)、词条13.6数字广播(p.88)、词条14.7数字电视(p.92)、词条15.8数字电影(p.99)、词条16.11数字视频光盘(p.105);第七章词条23.3.1数字鸿沟(p.258)
17.4.1 模拟信号(Analog Signal)
信息转化过程的关键是从一种能量形式转变为另一种能量形式。模拟信号就是用一个对原始声音或图像的“模拟”代替原始的声音或图像。例如,广播电视是把物理形态的能量转变为电子脉冲;照相技术是将光线转变为底片上化学成分的变化。
模拟信号只是对原始信号的替代,但由于本身的局限,不能囊括原始声音和图像所表达的所有信息,很大程度上受信号和噪音丢失的影响。而且,模拟信号往往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衰退,如照片褪色、影片不清晰等。
互文参阅:第四章词条14.6模拟电视(p.91)
17.4.2 数字媒介(Digital Media)
数字媒介就是以数字化形式(0和1为最基本的符号)传递信息的媒介。计算机网络、软磁盘、光盘、数字电话等都属于数字媒介。数字媒介不仅具有即时性、参与性这两个电子媒介的特征,而且还具有容量大、多种媒体综合运用、交互性强等特征。
17.4.3 比特(Bit)
比特一词是由Binary(二进制的)和Digit(数字)两个词压缩而成的,是指数字0或1,用于二进制数字系统。
互文参阅:第二章词条7申农—韦弗模式/数学理论(p.23);第十章词条22克劳德·申农(p.364)、词条23沃伦·韦弗(p.365)
17.5 因特网(Internet)
因特网是由那些使用传输控制协议(TCP)或因特网协议(IP)相互通信的计算机连接而成的全球网络。一旦连接到环球网(Web)的节点上,就意味着所使用的计算机已经连入因特网。
因特网与国际电话系统十分相似,即不被某个人或单独的机构完全地拥有或控制,但连接以后却能像大型网络一样运转。
17.5.1 协议(Protocol)
当计算机之间相互连接、互相沟通时,必须使用一种共同的语言。这种被计算机程序员所接受的语言就叫做协议。
17.5.2 TCP/IP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
TCP/IP协议是为因特网开发的公用语言,代表着传输控制协议和因特网协议,是一组管理数据如何通过网络从一台机器到达另一台机器的协议。
IP就像是信封上的地址,告诉计算机将某一种信息发送到什么地方。
TCP将信息分成可以高效传输的数据包,分路传送,当这些数据包被送到目的地后再被重新组装起来。
17.6 万维网(World Wide Web, WWW)
万维网是一个信息来源网络,是一个由众多页面相互联结而成的网络。它所合并的超文本可以使用户将一条信息链接到另一条信息上,也就是说万维网是因特网上的所有可用信息和多媒体资源。万维网用户可以使用一个被称为Web浏览器的应用程序来访问这些信息,例如,Microsoft Internet Explorer就是一个Web浏览器,它可以搜索、查看和下载因特网上的各种信息。
万维网是非线性的,这意味着用户不必按照等级路径从一条信息到达另一条信息。用户可以从一个文件的中间跳到另一个文件的中间。此外,万维网还将文本、图形、声音和动作集于一身。
万维网是因特网的一部分(参见图4-1),这两个术语并不是同义的。
图4-1 因特网的结构
浏览器(Browser)
浏览器就是可以在万维网上搜索、描述并展示信息的计算机程序。
17.7 超链接(Hyperlinks)
超链接是植入网页的链接,是万维网上一种被广泛使用的技术:事先定义好关键字或图形,只要用鼠标点击该段文字或图形,程序就向服务器提出请求,服务器通过“统一资源定位器”确定该链接的位置,找到相关信息并发送给提出请求的计算机。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实现不同网页之间的跳转。
链接是以文字或图形的形式出现的,通常通过下划线表示它们是可以点击的,是真正的超文本链接。任何形状、大小的图像或图形元素都可以作为可点击的链接,这种形式的超链接准确地被称为“超图”(Hypergraphics)。因此,从技术上来看,超链接可以是超文本或超图,在应用中,“超链接”和“超文本”经常被用到,而且被当作同义词。
超文本(Hypertext)
超文本是把一个电子文件与另一个电子文件链接起来的数字导航工具。“超文本”通过使用一种被称为HTML(超文本标记语言)的文件格式,单击网页上的下划线文字或者高亮度图形,激活超文本,使用户可以通过超级链接从一个网页跳到其他网页或文档,这些页面或文档可包括图像、动画、声音、3D设计以及其他任何信息。
17.8 网站(Website)
网站就是一整套相互链接的超文本页面,它包含关于一个共同主题的信息,通常有一个主页。网站是某个人、团体或组织发布、更新信息的电子空间。
17.8.1 网页(Webpage)
网页是在某个网站中的一个超文本页面,包括一个用超文本标示语言(HTML)写的文件和若干相关的文字和图像文件,经常还有很多超级链接与其他网站上的文件相连。
17.8.2 主页(Homepage)
主页是网站的首页或主体页面,主要用来问候访问者,并且提供有关这个网站或其所有者的情况。网站的主页是这个站点的入口或门口,它包括了与其他页面或站点内许多部分的链接。
17.8.3 门户网站(Portal)
门户网站就是指通向某类综合性因特网信息资源并提供有关信息服务的应用系统,该网站为进入因特网的入口,指导冲浪者网络漫游从哪里开始。只要通过这个网站就可以获取需要的几乎所有信息,或者达到几乎是任何想要达到的网站。
门户网站最初提供搜索引擎和网络接入服务,后来由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门户网站快速拓展了各种新的业务类型,希望通过门类众多的业务来吸引和留住因特网用户。现在的门户网站的业务包括提供新闻、搜索引擎、网络接入、聊天室、邮箱、影音资讯、电子商务、网络社区、网络游戏、免费网页、博客空间等。
门户网站可分为综合门户、行业门户、地区门户等等;门户网站的规模通常较大,知名度高,内容丰富,可靠性也较强。
17.9 电子邮件(E-mail)
电子邮件是因特网应用最广的服务,既指通过连接计算机的电话网络和其他通讯网络发送和接收电子信息的系统,也指通过这样的系统所发送的信息。电子邮件系统又称基于计算机的邮件系统,它承担从邮件进入系统到邮件到达目的地为止的全部处理过程。
电子邮件综合了电话通信和邮政信件的特点,它传送信息的速度和电话一样快,又能像信件一样使收信者在接收端收到文字记录。具体来说,电子邮件的特点主要有:
●快速:几秒钟之内可以发送到世界上任何被指定的目的地。
●价格非常低廉:不管发送到哪里,都只需负担电话费或网费即可。
●传送多种形式的文件:电子邮件的讯息不限于文本,电子邮件可以是文字、图像、声音等各种形式。用户也可以得到大量免费的新闻、专题邮件,并实现轻松的信息搜索。
●使用方便:电子邮件可以进行一对多的邮件传递,同一邮件可以一次发送给许多人。
●值得信赖,易于保存:电子邮件是网络系统中直接面向人与人之间信息交流的系统,它的数据发送方和接收方都是人,满足了人与人通信的需求。
●没有打印的信那么正式。
●经常存在电子邮件垃圾(Spam)的威胁。
●有很多病毒通过电子邮件来传播。
电子邮件垃圾(Spam)
电子邮件垃圾又称垃圾邮件,是指没有经过接收者许可的、强行发送的电子邮件,通常具有商业宣传的性质,以不加选择的方式群发到各种邮件地址列表、个人或新闻组当中。
垃圾邮件的发送人从网上各种BBS论坛、新闻组等收集网民的电子邮件地址,然后出售给广告商,广告商发送垃圾邮件到这些地址。在垃圾邮件中,往往有“从收信人的清单移除”之类的链接,当收信人按照指示链接去做时,广告商便验证了该地址的有效性,使用者便会收到更多垃圾邮件。
电子邮件垃圾的前身是专门为其他公司客户提供收费广告的传真服务,由于浪费纸张,而且干扰接收者,因此美国法律禁止了未经同意的传真广告。
垃圾邮件可以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类。良性垃圾邮件是各种宣传广告等对收件人影响不大的信息邮件;恶性垃圾邮件是指具有破坏性的电子邮件,例如携带病毒。垃圾邮件的界定特征主要有:
●向未主动请求或者同意接收的用户发送;
●同时、大批量地发送;
●内容为各种广告、电子刊物、连环信或各种形式的宣传品;
●隐藏发件人身份、地址、标题等信息;
●邮件中没有明确的退信方法、发信人、回信地址;或含有虚假,甚至恶意的信息源、发件人、路由等信息;
●收件人无法拒收;
●可能影响正常网络通信。
17.10 新闻组(Newsgroup)
新闻组是一个电子讨论组。新闻组是在网络中,特别是在因特网中的空间,是对电子公告牌(BBS)的收集,每个新闻组都有特定兴趣的主题,新闻组按标题进行组织和分类;所有的用户都可以发布消息,也都能看到别人发布的消息并作出回复,从而实现交流。不同的新闻组有各自探讨的主题,因此“新闻组”中的“新闻”是指主题讨论组,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新闻,组成新闻的信息或“文章”是由那些对主题感兴趣的人写的。新闻组的交流并不一定是即时的,而是用户在自己方便的时间浏览并留言。
新闻组存在于一个叫Usenet的专用网络上,它是因特网的一部分。新闻组与万维网上的论坛在技术上完全不同,但在功能上却是比较相似的。
Usenet
Usenet是世界范围的新闻组网络系统,目前包括6000多个新闻组,囊括了因特网上的几乎所有新闻组信息,包括各种主题。
通过Usenet,人们可以张贴个人信息,回答其他人的问题等等。由于参加Usenet新闻组讨论的用户人数众多,而且每个新闻组都按照其内容划分成科技、娱乐、新闻、体育等等不同的类别,所以如果用户有什么问题或是希望了解什么信息的话,通过Usenet新闻组一定可以找到最全面、最满意的答案。与即时通讯软件不同,用户可以在方便的时候浏览或应答Usenet上的内容。
17.11 电子公告牌(Bulletin Board System, BBS)
电子公告牌通常被称为论坛,是一种计算机联网的电子信息服务系统。它向用户提供了一块公共电子白板,允许用户在上面发布或查看各种信息,其中的内容根据特定兴趣的主题进行分类。
早期的电子公告牌由教育机构或研究机构管理,现在多数网站上建立了自己的BBS系统,供用户进行交流。BBS可以分为五类:校园BBS站、商业BBS站、专业BBS站、情感BBS站和个人BBS站。
17.12 赛博空间(Cyberspace)
赛博空间是哲学和计算机领域中的一个抽象概念,指在计算机屏幕后,由因特网络所构成的特殊宇宙空间。成千上万台电脑通过因特网实现了实时连接,因此全球范围内的人们都可以在计算机网络的虚拟现实中进行通讯、贸易、科研等交流。
“赛博空间”一词是控制论(Cybernetics)和空间(Space)两个词的组合。赛博空间最早出现在科幻小说作家威廉·吉布森(William Ford Gibson)在1982年发表的短篇小说《神经漫游者》(neuromancer)中,它用于描述人们探索虚拟的网络空间时所处的位置。
17.13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 VR)
虚拟现实又称“虚拟实境”,是通过高科技手段构造出来的一种人工环境,具有模仿人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知功能的能力,使人可以亲身体验沉浸在这种虚拟环境中的感觉,并且可以直接观察、操作、触摸、检测周围环境及事物的内在变化,并能与之发生“交互”作用。因此,虚拟现实技术从20世纪80年代末出现以来,被用在娱乐、医疗、工程建筑、教育和培训、军事模拟、科学和金融可视化等方面。
17.14 宽带(Broadband)
宽带是指传送信息的速度可以达到传统拨号调制解调器的速度(56K/秒)的30到60倍的几种因特网传输渠道的任何一种。目前,用户有四种途径上宽带网: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卫星、有线电缆调制解调器(Cable Modem)和数字用户回路(DSL)。
17.15 新媒介对大众传播的影响
新媒介的相继问世和普及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信息传播方式,媒介变革导致人们的利用、接受与评价等信息行为的变化,最终导致社会整体的调整与变革。新媒介对大众传播的影响体现为:
●使社会传播方式发生变化,使社会信息传播的“垂直型单方向结构”转向“多渠道型双方向结构”,因此从传播者到(被动的)受众的传播模式,变成从媒介环境到(主动的)使用者的传播模式。
●媒介利用者由被动变为主动。有的新媒介既可像传统大众媒介一样进行由点到面的信息传播,同时也能实现由点到点的个体化人际信息传播。
●媒介间的界限模糊化。传统媒介分类之间的明显差别将被打破而实现媒介融合。新媒介将使信息传播更具高速、高质、超量、多样化和范围广的特征。
●传播的双向性。新媒介将使任何人都有可能参与到由点到面的大众传播系统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