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复兴与世界联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十三章 社会之威力

人类各有个性,在同一社会之内,彼此皆能以其活动互相影响,但其影响之大小各有所不同;盖社会之中,份子参差不齐,常有个人或某一阶级占有特殊之地位,而影响于社会之特种活动,亦大都从其发出;但下层阶级有时亦可发生极大影响之活动而压服社会上之特殊阶级。所以无论何人在社会上均有若干因果之效用,而变化其同群之活动;此种因果效用之活动即余之所谓威力也。美人黑斯氏对于威力问题素有研究,兹特将其说略为讨论之。考威力之形式,可分为下列十种:

(一)数目之威力,以人数之超多为威严。

(二)年龄或长老之威力,以长者之年龄为威严。

(三)武勇之威力,如运动家或军阀等以武勇为威严。

(四)神圣或僧侣阶级之威力,以神权为威严。

(五)灵威或先知之威力,以预知为威严。

(六)地位或官僚阶级之威力,以职业为威严。

(七)金钱或富人之威力,以财富为威严。

(八)思想家或优秀者之威力,以智慧为威严。

(九)积学者之威力,以学术为威严。

(十)门第之威力,系以其他威力继续之结果,以固有地位为威严。

社会之品格均由上述各种威力之大小而定,如数目之威力大,则社会之活动必多冲动而乏理性,且其心理非轻浮即固执。

长老之威力,在初民社会上所占之势力甚大,在文明社会上其力量对于后起者仍是不少。此种威力易于使社会趋于保守,一方面亦可以维持社会秩序之稳定,但同时阻碍社会进步亦不少。在一崇拜祖先之社会,此种威力尤特别加强。

军阀之威力可改变社会之嗜好,风俗,及道德之标准,或可造成严格之社会阶级。此并非以强力压制社会而成,实因人民崇尚军阀之威力,而对于其情感动作均不知不觉容纳所致者也。

官僚之威力甚有力量,以政权之提高,及政府威信之扩张为正比例。

财富之威力含有若干民治之倾向,因社会资产易于转移,而不能固定者也。但此种威力又含有保守性,盖财富得之不易,而拥有者因富有保守性。人生态度,社会风化,与夫个人野心,亦莫不受其影响。即以普通人而论,莫不以金钱价值为作事之标准,此乃财富威力之表现也。

社会上之所谓优秀者,不但指有智力者而言,凡一切有特长或有道德之人物而有合作之精神者,均可称优秀分子。此种人之威力,是倾向于良善方面,若社会上一般人物能感到其威力,并得以同化而使其管理重要职务,则社会之进益当日有增加。

积学者之威力系从时势而转移,即在保守时代则保守,而在进步时代则进步也。所谓积学者,乃指博学而言,并不含有创作之意义,盖创作乃优秀者之特长;所谓专门家,乃指积学者而言也。专门家之知识多偏于应用方面,故其威力亦是社会所敬仰者。社会之所以需要专门家,乃因科学日趋于进步,实用知识日增而亟待分别整理之故也。

威力之要素可分为论理,准论理,与非论理三种。此种名词乃就社会上受影响者被领导之态度而言。普通之人民往往承领某种威力,而情愿受其管辖,至于其究竟有若何原理为根据,实在不清楚,兹将此三种要素略论之。

(一)论理之要素。以一种合理判断为根据。对于某个人或某阶级之种种意见,情感,或行为认为正当或有利于民众者是。此种要素包含下列三种威力:

(1)专门家之威力。

(2)功业之威力。

(3)优秀者之威力。

(二)准论理之要素。以不合事实之意识,或下意识之推论为根据。常人对于某种威力往往不加以考虑,只表面上觉得其正当,而其实错误者即此意义也。下列举例足以证明之:

(1)崇“古”之风。其一大部分系根据于意识,或由意识之推理而成,盖此种风气历年甚久,经验亦多,故一般人民皆信之以为真确,实则不合时势而应废除者也。

(2)迷新之威力。在一个进步社会之中,当许多新理论或应用工具发明时,普通人民往往以为最新之理论,或最近发明之工具为最有威力,而不问其是否合理。实则此种最新之思想或工具,其错误之处正甚多也。

(3)数目之威力。大概系根据于一种错误之推论,以为众人所做,或所信之事物,必皆真确而无错误者,而不考虑其是非之所在者皆是也。

(4)转移之威力。系根据于一种假定推论,即以为某人对于某事有经验或可信,或某人为伟大人物,其人必具有万能之才,吾人作事应奉为圭臬者也。此种推想实在错误,盖一人精于某事,不能谓其对于任何他事亦均精明。如谓“一件精百件明,”实在是错误之说:又例如:一般人民对于富人之观念,以为富者拥有财富,故其态度,道德,嗜好,意见,均与众不同。与非迷信者乎?人民对于都会之威力,其性质大概亦与此观念相差不远也。

(三)非论理之要素。包含下列数种威力:

(1)身体之威力。人类之个性与个体各不相同,此乃因种族与遗传而异。有些人身体上有一种力量,能引起一般人民之注意,如演说家、武士,或着制服者,及一切有宰制态度之人,均有此种威力。

(2)断事之威力。异常事实,亦往往引起人民之注意,或鼓动其兴趣。作恶者易于著名,即此理也。普通报纸莫不乐于登载非常事件,藉以推广其销路。

(3)美丽之威力。凡人或物之美者,亦均能引起人民之注意。此亦威力之一种。

(4)情感之威力。上述种种威力,均可以引起人民之情感,而成为一种作用。此段之所论,乃专指鼓动力强之感情作用而言。有较强之情感,方能有强力之思想,及行为,如反日运动,打倒帝国主义运动等激励公忿之事,一定可以引起良善之情感,而成相当之威力。至于引起恐怕与妒忌之情感或作用,亦须有相当之基础,方能有效。社会上领袖人物之势力,往往亦顺着其内部各份子之情感为转移也。

(5)欲望之威力。众人之欲望常可造成一种威力,例如:每个社会中必有若干领袖人物,此种领袖人物,必非全是伟大人物,故不能满足全体人民之愿望,但其中有些人往往恁着其自己私人之情感,将某领袖之地位抬高以使其为伟大人物,然后自享渔人之利。再者有时因某职位之伟大,但在位者却不能以之相称,而一般人民仍可照样抬高其人格。考人类社会欲望之一种是求虚荣,所以社会上之领袖人物常被一般人民利用,而将其抬高。至于抬高死人之价值,则格外容易,因已死之人是无人妒忌或反对的。此种事件有时能收极大之效果,而成为一种极大之威力。领神人物若能满足一般无知识民众之欲望者亦可成为一种威力作用;若领袖之中能有作事为民众所最需要者,则其举动亦最令人注意也。所以社会上之权利常由能做出民众所最愿望之事者所操纵,而社会上权力之转移,亦常随民众欲望之变化而定。

上述种种威力含有共同作用,而决定社会之品格。何种威力可通行或存在,何种不可通行,或存在,均由上述种种原因而定,盖社会威力之变动,与其他事物之变动相似,皆含有因果之关系也。

社会上若发生新变化之后,当道者常欲将此种变化传播以资流行,新思想遂藉暗示以传布,新情感、新嗜好、新需要,或新道德亦藉同情之力量而传播,新动作亦藉模仿以普遍。此种新潮之传布常与固有之潮流发生冲突,而互相加重,互相妨阻,或互相抵消。社会上之种种思想,情感,模仿等,莫不如此也。故一种思想常可阻碍或增高一种社会活动之传播,或缩减一种已经通行活动之威力,同时思想亦可提高或压抑种种情感;但情感又可以增进民众对于各种思想之信念也。若欲得一民族信仰与其欲望情感相反之思想,乃极为困难之事,但若欲得一使其相信与其情感一致之思想,则极为容易者也。各种社会阶级所持之经济或政治信条之不同点,亦即在此。社会常因个人依暗示或同情之传达,以及物质环境之影响而形成社会之规模,其中之各个人亦将以其心理适应之以成一种确定之个性,而定社会之组织。

参考书籍

Giddlings: Elements of Sociology

E.C.Hayes: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Sociology.ch.XVⅢ.

本章练习题

(一)社会间威力之形式,可分几种?试述之。

(二)威力之大小,用何方法表示之?

(三)社会中有进取保守二派,孰优孰劣?

(四)社会之嗜好,由何养成?试论之。

(五)风俗与道德之标准若何?

(六)情感动作与理性动作,有无冲突?

(七)试辨别国家与政府之性质。

(八)财富威力,从何表现?

(九)积学二字作何解释?可称积学者为何等人?

(十)试述迷新与崇古之利弊得失若何?

(十一)演说家与武士,何以能引起一般人之信仰?

(十二)普通报纸,常登载非常事件,以推广销路,试根据社会心理学评论之。

(十三)激动公忿之事,能引起良善之情感耶?

(十四)众人之欲望,常可造成一种威力,试各举例以证之。

(十五)抬高死人之价值易,抬高活人之价值难,其理由何在?

(十六)现在各国之政治家,各有其救国之政策,能举其方略以答乎?

(十七)试言社会威力变动之因果。

(十八)述说社会上之种种思想、情感、模仿,由何而生?

(十九)说明经济信条与政治信条之不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