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音乐治疗理论与应用方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节 心理学相关理论在儿童音乐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笔者在多年的儿童音乐治疗实验实践体会中,再一次证实了心理学相关理论依据在音乐治疗中的指导意义是毋庸置疑的。如果不能将心理学相关理论始终贯穿在儿童音乐治疗过程中,音乐治疗手段将显得苍白无力,并且在长期的儿童音乐治疗过程中会出现难以对治疗进展进行评估等诸多困难。

一、心理学三个思潮的演变历程

据有关资料显示,心理学到目前为止大致经历了三个思潮的演变。1879年,德国莱比锡大学心理学家冯特建立了世界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从而宣布了现代心理学的诞生。冯特的心理学体系包括实验心理学和民族心理学两部分,冯特是学院派心理学的创始人。

约十年之后,弗洛伊德创立了他的“古典精神分析理论”,从内在动力的思路对人类的人格与心理发展加以分析,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荣耀,其远见卓识的影响力遍布人类生活的几乎所有领域:文学、艺术、宗教、哲学、民俗、医学以及心理学等。之后弗洛伊德的追随者阿德勒和荣格继承、批判、发展了精神分析学派。阿德勒反对弗洛伊德把人格发展归于性因素的观点,认为在成长过程中的自卑感才是推动人格发展的动力,他的这一思路到目前为止依然被继承。荣格强调了广泛社会因素对人格发展的影响力,其对心理学最重要的贡献是对无意识理论的发展,无意识分为个体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新的精神分析学派强调了自我发展对人的意义。

“行为主义”是强调外部环境对人类行为影响的学派,其创始人华生说:“给我一打健康婴儿,让他们在我设定的环境中成长,那么我保证不论他们的潜能、能力、爱好或者祖先的种族如何,我能够把他们培养成为我所任意选定的人——医生、律师、艺术家、工头、甚至乞丐或者小偷。”1913年华生发表了《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一文,揭开了行为主义时代的序幕。华生的观点被斯金纳推向了极端,斯金纳认为:我们所做的任何事情和我们本身都是有奖励和惩罚的历史来决定的。行为主义所强调的因素并不是广泛的社会因素,因此在20世纪50~60年代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马斯洛和罗杰斯在批评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的基础上,借鉴了现象学和存在主义哲学而创立的一个心理学流派。与精神分析强调内部因素和行为主义注重外部因素相比,人本主义更强调人的整体性,认为人的价值、尊严以及自我实现才是心理学研究的终极目的。

中国是在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才又恢复了对心理学的研究发展。记得当年笔者在大学期间听说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的“释梦”、“性爱本能”、“潜意识开发”等理论备感新鲜。之后在学习特殊需要儿童康复训练ABA方法时,了解到20世纪50年代盛行的心理学“第二思潮”——以华生为代表的“行为主义”学派,并曾经与精神分析学派产生过对立的观点。在学习诺道夫-罗宾斯儿童音乐治疗理论期间开始了解到心理学的“第三思潮”——以马斯洛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学派与儿童音乐治疗的密切联系。

笔者在学习、领会“人本主义”在儿童音乐治疗中的作用不太长的时间里,很快发现:马斯洛“人本哲学”的几个精辟论点可以帮助儿童音乐治疗师在治疗“压力”中找到治疗“动力”,因此,“人本主义”是儿童音乐治疗师实践的主要理论支持和依据是具有一定说服力的。

二、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与音乐治疗的相关性

马斯洛在其重要的理论之一“需求层次”论中引导人们去挖掘自己的潜能和价值,说明了“人是一种不断有需求欲望的动物”,这种“欲望永无终止”的论点可以使我们在对特殊需要儿童的音乐治疗过程中,减少“急于求成”的焦虑,减少“好大喜功”的兴奋,不断开发特殊儿童在儿童音乐治疗中“正性行为”出现的可能性,使儿童音乐治疗师在治疗活动中产生“永无终止”的探索和创新“欲望”。

图一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马夕然作图)

图二 音乐治疗学者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设计的音乐治疗的小组治疗过程(马夕然作图)

马斯洛在其“自我实现”理论和“高峰体验”理论的阐述中多次提到了艺术对人的作用,这种作用在儿童音乐治疗过程中治疗师会经常感受得到。

马斯洛在对“高峰体验与音乐艺术”关系的解释时说道:“每一次真正卓越、完美的体验,或者朝完全的公正或完美的价值前进一步;往往都会产生高峰体验。”“艺术的教育是一种治疗和成长的技术,因为它能让心灵的深蕴自由地裸露,使之受到鼓励、培养、训练和教育。一个有创造力的创造性新人就是这样培养出来的。”“假如我们希望我们的孩子能变成人性丰满的人,能逐步发挥他们所具有的潜在能力,那么。能起到这种作用的一种教育就是艺术教育。”“超越者生活在存在水准上,能自如、自然地说出存在语言。能较好地理解寓言、修辞手段、悖论、音乐、艺术、非语言交流和沟通等。”“高峰体验的后效,连同高峰体验时个人的收获,表明高峰体验乃是自我实现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昭示出高峰体验在教育、心理治疗等领域的重要价值……高峰体验完全是自然产生的。可以来自爱情、和异性结合,来自审美感受(特别是对音乐)。”

从以上不多的马斯洛人本主义理论摘选中,我们已经可以依稀见到音乐艺术在人格发展中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如果儿童音乐治疗师在治疗中能从满足特殊儿童“需求层次、自我实现、高峰体验”的心理需要的角度考虑治疗活动设计,自然就会在治疗过程中创造出贴近特殊需要儿童不同具体情况变化的灵活、即兴的音乐治疗方法,就有可能避免被某种单一方法所束缚,就有可能避免在治疗中出现系列“治疗关系链条”的中断状态。

儿童音乐治疗师如能始终坚持将“以人为本”的心理学相关理论,即类似于国内当下提倡的“人性化”思想作为自己在治疗中的精神支柱,在音乐治疗师对特殊需要儿童进行音乐治疗过程的同时也可能使自身人格得到不断成长。

三、奥尔夫音乐治疗方法中的心理学原理

从国内已经采用的奥尔夫音乐治疗方法中,可以看到奥尔夫通过“原本性”音乐理念,根据不同儿童的能力由浅入深设计的丰富的音乐游戏模式,一方面使儿童在适合自己的音乐游戏中获得了“自我实现”和“高峰体验”的机会,另一方面还可以从儿童接受不同层次奥尔夫音乐游戏模式的行为表现中,观察到特殊需要儿童障碍问题的改善状态,此间可以采用“行为矫正”的观察方法,通过量化的评估数据在奥尔夫音乐治疗中评量出部分儿童音乐治疗效果的程度。

四、“创造性音乐治疗”体系中的心理学原理

笔者多次从罗宾斯音乐治疗讲座及相关文献、信息中获悉,诺道夫-罗宾斯的“创造性音乐治疗”体系与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的密切关系,其中,罗宾斯在中国讲学时播放的大量成功的“创造性音乐治疗”案例音像资料及罗宾斯夫妇的儿童音乐治疗现场演示中,充分显示出“创造性音乐治疗”体系开发“个人潜能”的“人本主义”思想特征,根据儿童现场的表现几乎全部采用现场即兴编配音乐作为影响儿童的治疗手段,使治疗师与儿童共同得到“自我实现”。

五、三个心理学学派在儿童音乐治疗中的作用

通过儿童音乐治疗实践实验,笔者不仅感悟到了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力量,同时也感受到了“行为主义”、“潜意识开发”在治疗中的力量。

奥尔夫音乐治疗理念主张人本主义思想的作用,在规定的活动模式(动、说、唱、奏)中,最大限度地启发参加活动的儿童创造即兴表现的机会,以期待从“行为矫正”中看到特殊需要儿童障碍问题的改善效果,奥尔夫音乐治疗通过音乐表演行为的进步水平体现儿童问题改善的程度,这一评估方式存在着行为主义的作用。

诺道夫-罗宾斯儿童音乐治疗体系除强调“人本哲学”理论外,在其儿童音乐治疗的录像片段和笔者的音乐治疗实验中,都可感受到特殊需要儿童在接受“临床即兴”音乐治疗的过程中存在着“潜意识开发”理论的作用。在音乐治疗过程中,音乐治疗师根据儿童表现而即兴创作的乐曲使儿童逐渐随着音乐的音高、节奏等诸多音乐元素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表现自己,使音乐治疗师从中逐渐找到改善特殊需要儿童障碍问题的机会。

这一切说明在儿童音乐治疗过程中,心理学不断发展中形成的三种流派:人本主义、行为主义以及精神分析都在发挥着作用,只是在儿童音乐治疗中所占比例各有不同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