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前言
本书的写作恰逢新旧世纪交替之际,世界经济和社会面貌日新月异,而中国正处于这一沧桑巨变的时代浪潮之巅。改革开放以来的二十多年里,中国不仅在社会文化、生活水平等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在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等领域也在进行着深刻的社会转型和制度变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市场主体的丰富和发展,促进了市场主体的分工协作。市场经济要求市场主体责、权、利对等的基本原则客观地促成了各市场主体责任的清晰、权利的明确和利益的分化,使三者在更高层次上实现有机统一。在市场主体不断分化演进的过程中,中国经济领域,尤其是公共经济领域出现了一些人们不愿意看到的混乱现象:政府部门乱收乱支,企业个人制假贩假,公共产品无人提供,社会资源浪费严重。在这种状态之下,由谁来代表公共的意志,有效地增进和公平地分配社会资源,组织公共生产,提供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等一系列重大的理论与现实问题,亟待学术界和全社会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探索,为中国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提供理论指导,为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贡献力量。
然而,在我国学术界尚没有这样的一部系统阐述公共经济学相关理论问题的著作。现在各大专院校所使用的教材和流行的著作,有的直接译自国外公共部门经济学或政府经济学著作,与中国公共经济领域的现实问题距离太远;有的则是国内财政学教科书的翻版,内容陈旧。这一方面说明国内对于公共经济学研究的需求十分迫切,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我国公共经济学研究的不足。
中国自2000年起开始引进和启动公共管理硕士(MPA)的教育和培训计划,所用教材也面临上述问题。为了扭转这种局面,教育部专门组织成立了国家公共管理硕士(MPA)教材建设指导委员会,指导全国MPA教材的建设工作。2000年10月,中国MPA系列教材的核心课程——公共经济学的教材大纲编写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国际交流中心召开。在这次会议上,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专家学者们就《公共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和相关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而深入的研究论证,初步完成了适合我国国情和学术实际的公共经济学理论与知识体系的架构,决定着手准备《公共经济学大纲》的编写工作。在大纲十个章节的编写工作中,北京大学独立承担了其中四章的编写任务。
这次会议之后,我们召集了一批在公共经济各相关领域进行了长期学术研究和实践探索的学者,在进一步研究《公共经济学大纲》的基础上,开始了本书的写作。然而,面对这样一项宏大而深广的学术工程以及大量的研究文献与著作,即便只是客观综合并略有创新,也深感不易,更何况我们面临的是一个在很多方面都需要有所创新的学术体系的构建工作,其难度可想而知。但不管有多艰难,更有可能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批评和误解,这项拓荒工程总得有人来做。为能有幸担负这项艰巨而重大的使命,我深感自豪。
我从事公共经济学研究多年,先后在北京大学讲授多门相关课程,既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从事公共经济管理与研究的专业人才,又收集了大量的文献资料,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经验,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本书的其他作者也都在各自的专业领域进行了长期的学习和研究探索,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尤其是他们有着各自丰富的学术背景与研究领域,这使得我们突破传统公共经济学的知识体系成为可能。当然,这也不免带来了它的负面作用:表达方式与写作风格可能会有差异。尽管我们已尽了最大的努力,但由于水平有限,书中可能存在某些不足、缺点甚至谬误。我们竭诚欢迎广大读者朋友和学界同仁批评指正。
本书由我设计并审定全书编写大纲,主持编写工作;高桂芳同志协助主持具体编辑事务;参加本书编写工作的还有刘银喜、吕恒立、刘保平、尚志民、曹堂哲、宋震、石义霞、杨雷、王冬欣、刘月梅、赵华、刘星、申瑞花等同志。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杨立华和目前远在法国留学工作的王馨仪参与了《公共经济学大纲》第三章的写作,北京大学博士生许红兵参与了《公共经济学大纲》第五章的写作;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薛宝生副教授、管仲军副教授、龙飞、丁伟忠、刘亚娜、胡卫和硕士研究生丁宏梁、陈艳英、刘颖、林俊、史善峰、程霞、肖鲲娟以及北方交通大学马继业等同志参与了《公共经济学大纲》和本书的讨论工作;华南热带农业大学韦勇教授、山东财经学院郭磊副教授以及戴丽君女士、时荣国先生和李雄武先生也参与了本书的讨论工作,并提出了宝贵建议。此外,北京大学历届参加相关课程学习讨论的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和进修教师也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观点和材料。谨此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北京大学教材建设委员会为本书的出版提供了资助。北京大学出版社编辑金娟萍女士为了使本书顺利出版,放弃了不少节假日宝贵的休息时间;她认真负责、勤奋严谨的工作作风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此,我们对北京大学教材建设委员会、金娟萍女士和北京大学出版社理解和支持我们工作的全体编辑们表示由衷的感谢!同时,我们也对所有为本书的写作、编辑与出版做出贡献的同志们表示诚挚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黄恒学
2002年10月1日于北京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