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长期负债
长期负债,又称非流动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它是企业向债权人筹集的可供长期使用的资金,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专项应付款、预计负债、递延所得税负债和其他长期负债。
企业举借长期债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购置大型设备、房地产、增建和扩建厂房等。实现这一目的所需要的资金数额大,负担的固定性的利息费用多,而且在长期负债到期之前企业需要提前准备足额的货币偿债。因此,与流动负债相比,长期负债具有数额较大、偿还期限较长等特点。
企业举借长期债务会发生借款费用。借款费用是指企业因借款而发生的利息及其他相关成本,包括借款利息、折价或者溢价的摊销、辅助费用以及因外币借款而发生的汇兑差额等。辅助费用是指企业在借款过程中发生的诸如手续费、佣金、印刷费、承诺费等费用。借款费用有两种处理方式:一是采用费用化的处理方式,即将借款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二是采用资本化的处理方式,即将借款费用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是指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才能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的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和存货等资产。建造合同成本、确认为无形资产的开发支出等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也可认定为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借款费用具体处理时,可考虑以下四种情况:
(1)企业筹建期间发生的借款费用符合资本化条件的,采用资本化的处理方式。即用于购建固定资产而发生的借款费用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计入“在建工程”科目,待所建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再转入“固定资产”科目,此后仍在筹建期间发生的借款费用计入当期管理费用;企业在筹建期间发生的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计入当期管理费用。
(2)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购建固定资产(也包括委托其他单位建造固定资产)取得专门借款(是指为购建或者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而专门借入的款项)时所发生的借款费用以及其他一般借款用于购建固定资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采用资本化的处理方式,即将借款费用先计入“在建工程”科目,待所建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再转入“固定资产”科目,以后发生的借款费用计入当期财务费用。
(3)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某些存货通常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一年及以上)的建造或者生产才能达到预定可销售状态,其借款费用计入该存货成本;其他不属于这一情况的存货的生产以及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与购建固定资产无关的借款费用,如从银行取得流动资金借款,为筹集流动资金发行债券等发生的借款费用,由当期财务费用负担。
(4)企业购建房地产发生的借款费用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计入“投资性房地产”科目。
一、长期借款
长期借款是指企业向金融机构和其他单位借入的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各种借款,包括人民币长期借款和外币长期借款。金融机构包括银行(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如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等)。
长期借款的偿还方式,按借款合同的规定,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也可分期付息一次还本,还可分期还本付息。长期借款的计息方式分为计单利和计复利两种。
(一)计息方式
(1)单利。单利就是只按本金计算利息,所生利息不再加入本金再次计息。计算公式如下:
单利利息=本金×利率×时期
本利和=本金×(1+利率×期数)
例8 某企业年初从银行取得五年期借款20万元,年利率6.48%,到期一次还本付息(计单利)。
每年应付利息=20×6.48%=1.296(万元)
到期还本付息=20×(1+6.48%×5)=26.48(万元)
(2)复利。复利是将利息加入本金再次计息,逐期滚算,利上加利的一种计息方式。其计算公式如下:
本利和=本金×(1+利率)期数
依例8,各年计息情况如下:
第一年应付利息=20万×6.48%=1.296(万元)
第二年应付利息=(20+1.296)×6.48%=1.380(万元)
第三年应付利息=(21.296+1.380)×6.48%=1.469(万元)
第四年应付利息=(22.676+1.469)×6.48%=1.565(万元)
第五年应付利息=(24.145+1.565)×6.48%=1.666(万元)
五年利息合计7.376(万元)
五年本利和=20×(1+6.48%)5=27.376(万元)
(二)长期借款业务
例9 某企业20×1年年初向银行取得三年期借款10万元,随即购买一台不需安装的设备(当即交付生产使用)。借款利率6%,每年计复利一次,第二年末偿还本息总额的40%,第三年末还清剩余本息。
(1)第一年末计算应付利息=10×6%=0.6(万元)。将利息支出列入“财务费用”账户(下同),同时增加“长期借款”,致使“长期借款”账户年末余额为10.6万元(年初本金10万元+年末计息0.6万元)。
(2)第二年末计算应付利息=(10+0.6)×6%=0.636(万元),使“长期借款”增加到11.236万元(10+0.6+0.636)。
(3)第二年末偿还本息(40%)=(10+0.6+0.636)×40%=4.4944(万元)。
(4)第二年末“长期借款”账户余额=11.236-4.4944=6.7416(万元)。
(5)第三年末计算应付利息=6.7416×6%=0.404496(万元),使“长期借款”增加到7.146096万元。
(6)第三年末还清借款本息=6.7416+0.404496=7.146096(万元)。
(三)长期借款转化为流动负债
企业取得长期借款后,对于一年内偿还的长期借款,其性质已属于流动负债,在资产负债表上列入流动负债类下“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项目内,剩余的长期借款在资产负债表长期负债类下“长期借款”项目内反映,而会计账簿记录不作任何调整。根据例9资料,资产负债表和会计账簿记录见表4-2。
表4-2 账簿中的长期借款记录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列示
注:10.6×[(1+6%)×40%-6%] =3.8584(万元);20×2年1月至11月各月末账簿记录和报表列示均与表中20×1年数据相同;20×3年1月至11月各月末账簿记录和报表列示均与表中20×2年数据相同。
(四)长期借款的分析
1.长期借款偿还能力分析
企业取得长期借款后要按期还本付息。企业能否按期还本付息,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的情况:一是分析长期借款的额度是否合理。可通过计算举债经营比率(也称资产负债率,参见第八章第四节)等指标考察企业是否存在着负债过大,甚至资不抵债的现象;二是分析长期借款的运用是否给企业带来了预定的利润。就企业正常生产经营而言,企业并不能依靠变卖资产来偿还长期债务,只能靠创利来偿债。因此,企业经营所得的利润是企业偿还长期债务的资金源泉。企业应计算取得的收益(包括利润)与利息费用比率(称为已获利息倍数,参见第八章第四节)等指标,据以判断企业有无偿债能力以及偿还长期债务的稳定性如何。如果企业举借外汇贷款,应检查企业是否按国家规定建立偿债基金存入指定外汇银行专户,以便还本付息时专款专用。取得外汇贷款的企业,用贷款项目出口创汇的,可借鉴外债宏观管理的有关指标,计算偿债率进行分析。偿债率是偿还外债本息与当年贸易和非贸易外汇收入之比。企业可计算各年的偿债率和连续几年的累计偿债率,看是否低于国际公认的20%的警戒线水平。
2.长期借款成本分析
长期借款成本是指企业取得和使用长期借款所花费的代价,包括支付的手续费、利息等。企业应计算长期借款成本率(参见第八章第四节)并同其他各种资金的成本率进行比较,以便作出恰当的评价。对举借外汇贷款的企业,还应分析外汇汇率变动给企业带来的外汇风险。例如,五年前取得10万美元借款,当时汇率为1∶7(1美元折算人民币7元),现在还款时,汇率上升为1∶7.5,就偿还本金而言,企业多偿还人民币5万元[(7.5-7)×10]。
二、应付债券
应付债券是指企业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的,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具有一定价值的证券,又称企业债券或公司债券。企业发行一年期内(含一年期)的债券,属于流动负债范畴,这里作为长期负债的“应付债券”是超过一年期的企业债券,也称为长期债券。
企业发行债券,可以记名发行(票面上登记购买人姓名),也可以无记名发行;发行的债券用财产等抵押品担保的,称为抵押债券;只凭发行企业信用而发行的债券,称为信用债券。按国家规定,企业发行债券的票面利率不得高于银行同期居民储蓄定期存款利率的1.4倍;发行债券的累计总额不得超过企业现有净资产额的40%(国外有的规定以不超过公司资本和公积金总额为限,也有的规定以不超过公司现有财产净额为限)。
(一)企业债券发行价格的确定
企业债券的发行价格与债券的面值、利率、付息方式、发行期限等因素有关。其中票面利率与市场利率不一致,是导致发行价格偏离债券面值的主要因素。当市场利率低于债券票面利率时,企业一般应按超过面值的价格溢价发行,因为企业以后每期按票面利率支付的利息比按市场利率计算的利息多得多;相反,当市场利率高于债券票面利率时,企业一般应按低于面值的价格折价发行;只有当市场利率和票面利率一致时,企业才按债券的面额平价发行。
1.确定发行价格的几个概念
(1)终值和现值。终值是指若干年后包括本金和利息在内的未来价值;现值是现在付款或收款的价值。
①单利的终值和现值。企业年初存入银行100元,年利率10%,则:
第一年末的终值=100×(1+10%×1)=110(元)
第二年末的终值=100×(1+10%×2)=120(元)
第三年末的终值=100×(1+10%×3)=130(元)
如果企业想第三年末(到期)从银行收到100元,按年利率10%贴现,在单利下企业现在应存入银行多少钱呢?
计算表明,企业要想第三年末从银行收到100元,按年利率10%贴现,则企业现在应存入银行76.92元[验算:76.92×(1+10%×3)=100元]。
②复利的终值和现值。企业年初存入100元,年利率10%,在复利方式下,则:
第一年末的终值=100×(1+10%)=110(元)
第二年末的终值=110×(1+10%)=100×(1+10%)2=121(元)
第三年末的终值=121×(1+10%)=100×(1+10%)3=133.10(元)
如果企业想第三年末(到期)从银行收到100元,按年利率10%计算,企业现在存入银行本金计算如下:
计算表明,企业要想第三年末从银行收到100元,按年利率10%贴现,在复利下企业现在应存入银行75.13元[验算:75.13×(1+10%)3=100元]。
上式中(1+10%)-n,其结果分别为0.9091、0.8264、0.7513、……称为复利现值系数。
(2)年金现值。年金是指一定期内每期相等金额的收付款项。例如,企业发行面值为100元的债券,年利率10%,每年年末付息一次。持券人每年年末都能收到10元钱利息,发行人每年年末必须支付10元钱利息,这就是年金。年金现值是一定期内每期期末收付款项按复利折算成现值的总和。例如,企业发行三年期债券,面值为100元,年利率10%,每年年末付息一次,则三年中支付利息的复利现值计算如下:
上述计算可用下列公式一次完成:
上式中2.48685称为年金现值系数。
2.确定发行价格的计算公式
公式中“n”表示债券在全部期限内的计息次数。例如,五年期债券每年支付一次利息,则n=5;若每年付息两次,则n=10;若第五年一次付息,但按年计算复利,则n=5,表示五年中计息5次。“市场利率”表示计息期限的利率。如市场年利率为8%,每半年付息一次,则公式中市场利率=8%÷2=4%。
3.债券发行价格计算举例
例10 甲企业1月1日发行三年期、票面年利率6%、面值为200元的债券1000张(总面值20万元)。每半年付息一次(1月1日、7月1日),五年到期一次还本。现假定发行时市场利率有以下三种情况:
(1)当市场利率为5%时:
上式中(1+2.5%)-6的结果可通过查复利现值表得出;上式中为年金现值系数,其结果可通过查年金现值表得出。这两者也可用计算器直接算出,(1+2.5%)-6就是(1+2.5%)6的倒数。
计算结果表明,当市场利率5%小于票面利率6%时,债券应溢价发行,其溢价为5509元(205509-200000)。
(2)当市场利率为7%时:
计算结果表明,当市场利率7%大于票面利率6%时,债券应折价发行,其折价为5329元(200000-194671)。
(3)当市场利率为6%时:
计算结果表明,当市场利率6%正好等于票面利率6%时,债券发行价格等于面值,即企业应平价发行。
(二)债券溢价和折价的摊销
1.债券溢价的摊销
企业发行债券获得成功,按债券实际发行价格收款存入银行,增加了“银行存款”,同时形成了长期负债,按面值增加“应付债券——面值”,按溢价增加“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对债券产生的溢折价,应在债券确定的期限内按计息次数分期摊销。摊销方法有“直线法”和“实际利率法”两种。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2006》规定采用“实际利率法”。实际利率法是根据每期期初应付债券摊余成本乘上实际利率算出的实际利息与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名义利息的差异来求得摊销额的一种摊销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实际利息=期初应付债券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名义利息=应付债券票面价值×票面利率
溢价摊销额=实际利息-名义利息
实际利息作为当期利息费用处理,名义利息作为当期应支付的利息处理。
例11 甲企业1月1日发行三年期、票面年利率6%、总面值为20万元债券1000张,发行日市场利率为5%。该债券每年7月1日和1月1日付息两次。债券发行成功,收款205509元存入银行。
(1)甲企业1月1日债券发行成功收款存入银行的会计分录如下:
(2)应付债券溢价的摊销
甲企业当年7月1日按实际利率计算编制的“企业应付债券溢价摊销表”如表4-3所示。
表4-3 企业应付债券溢价摊销表(实际利率法)
注:①205509×2.5%=5137.73; ②6000-5137.73=862.28; ③小数尾数-1.01调整计入末期。
甲企业当年7月1日计算应付债券利息和摊销溢价的会计分录如下:
若甲企业发行的债券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则各期计算应付利息通过“应付债券——应计利息”科目核算。
2.债券折价的摊销
企业发行债券发生折价,按面值增加“应付债券——面值”,按折价减少“应付债券——利息调整”,面值减去折价为实收款,增加“银行存款”。
企业各期摊销折价增加“应付债券——利息调整”,各期折价摊销额和各期应计利息相加,构成了各期应负担的利息费用,计入“财务费用”或“在建工程”账户。
例12 甲企业1月1日发行三年期、票面年利率6%、总面值为20万元债券1000张,发行日市场利率为7%。该债券每年7月1日和1月1日付息两次。债券发行成功,收款194671元存入银行。
(1)甲企业1月1日债券发行成功收款存入银行的会计分录如下:
(2)应付债券折价的摊销
甲企业当年7月1日按实际利率计算编制的“企业应付债券折价摊销表”如表4-4所示:
表4-4 企业应付债券折价摊销表(实际利率法)
注:①194671×3.5%=6813.49; ②6813.49-6000=813.49; ③小数尾数0.55调整计入末期。
甲企业当年7月1日计算应付债券利息和摊销折价的会计分录如下:
(三)企业债券的偿还
企业发行债券时,一般规定了偿还的条件。有的到期一次偿还,有的分期偿还,有的提前偿还,有的以发行新债券来赎回旧债券。
1.一次偿还
企业债券本金于到期日一次偿还时,按债券面值冲减“应付债券——面值”账户,同时减少“银行存款”,表明该笔负债业已清偿。
2.分期偿还
企业债券在发行时就确定分批偿付的,一般是采用分批抽签的办法确定分期偿还的债券。在分期偿还的情况下,企业事先要根据每期期初发行在外的债券面值确定溢(折)价的摊销额。
3.提前偿还
提前偿还有两种情况:一是发行债券时规定有提前偿还权,到时通知债权人提前偿还;二是债券发行后发行单位(债务人)视企业资金、市场利率变化等情况在证券市场上提前陆续购回发行在外的债券。企业提前收回债券,一般要以高于面值的价格收回。收回时要相应计算未计利息和未摊销的溢(折)价,并转销收回债券的账面价值。收回债券发生的损益作当期损益处理。
(四)应付债券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列示
属于长期负债的企业债券,各会计期末资产负债表中“应付债券”项目列示“应付债券”账户的余额包括面值,加(减)溢(折)价和已经计算入账尚未支付的利息。对于一年内到期偿还的应付债券,包括本金、折溢价摊余成本和应计未付利息,应在资产负债表流动负债类下“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项目反映。
(五)应付债券的分析
1.应付债券偿还能力的分析
企业发行债券,必须按期支付利息,到期偿还本金。企业应主要依靠经营获利来偿还长期债务,通过计算长期偿债能力指标(参见第八章第四节)和其他长期负债一起进行分析,以便作出客观评价。
2.应付债券成本分析
应付债券的成本是指企业发行债券和使用债券资金所花费的代价,包括债券的注册登记费、代办发行费、支付的债券利息等。企业应计算长期债券成本率(参见第八章第四节)进行具体分析和评价。
三、长期应付款
长期应付款是指长期负债中除长期借款、应付债券以外的超过一年以上的其他应付款项,包括采用补偿贸易方式引进国外设备款、应付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租赁费、以分期付款方式购入固定资产尚未支付的款项等。
(一)应付引进设备款
采用补偿贸易方式从国外引进设备,合同通常规定由外商提供生产技术、设备和必要的材料,由国内企业进行生产,然后用生产的产品(或双方商定的其他内容)分期归还外商提供的价款本息。引进设备的全部价值包括五部分:(1)国外款项。包括设备价款、国外运保费,会计将此作为“长期应付款”入账时,应将外币按市场汇率折合为人民币反映;(2)向海关支付的进口关税、增值税、消费税(进口应税消费品才交纳此税);(3)国内运杂费;(4)设备安装费;(5)固定资产交付使用前引进设备应付的利息以及外币折合人民币的差额(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的引进设备利息及汇兑损益计入当期“财务费用”)。引进设备的全部价值通过“在建工程”账户核算,待固定资产交付使用时转入“固定资产”账户。企业按补偿贸易合同引进设备时,往往随设备一起引进工具、零配件等,这属于“材料采购”的内容,其国外款项部分在折合人民币反映时作为“长期应付款”入账,向海关支付的税金、国内运杂费等,除增值税可以抵扣外,其余均作为材料采购成本处理,待工具、零部件入库时转入“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原材料”等账户。引进的设备投产后,用所产产品返销抵付引进设备款项时,再减少“长期应付款”。
(二)应付融资租赁费
采用融资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的企业,事先要向出租单位提出申请,经出租单位审查同意后,各方洽谈并签订协议书,明确规定机器设备的名称、种类、规格、价款、数量、租赁期限和租赁费用等方面的条款,然后由出租单位购买所需设备出租给承租企业使用,企业按期交纳租赁费。租赁费一般高于设备购置费用,包括设备价值、租赁手续费和垫付资金的利息。租赁期满后,设备一般由承租企业作价购入。
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时,企业作为“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费”入账的价值组成部分包括租赁合同中确定的租赁费总额(未规定总额的,则为企业各期应支付的租赁费之和)、租赁固定资产期满时确定的担保余值。企业作为“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入账的价值包括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与租赁资产公允价值孰低额、初始直接费用。初始直接费用是租赁固定资产过程中由承租方负担的谈判费、印花税、律师费、差旅费等。企业入账的“固定资产”价值低于“长期应付款”的差额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入账,并在租赁期内分期摊销计入“财务费用”账户。
(三)分期应付设备款
企业采用分期付款方式购入固定资产时,分期付款的总额(名义金额,比如分三年共付900万元)记入“长期应付款——分期应付设备款”账户,固定资产的现时价值(公允价值,比如800万元)记入“固定资产”账户。记入“固定资产”账户的价值低于记入“长期应付款”账户的价值的差额(900-800=100万元)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入账,并在货款延付期内分期摊销计入“财务费用”账户。
四、其他长期负债
其他长期负债包括专项应付款、预计负债、特准储备基金、递延所得税负债等。专项应付款是指政府作为企业所有者投入的具有专项或特殊用途的款项。例如,国家拨给国有企业用于研究开发方面(包括新产品试制、中间试验和重要科学研究等)的款项、科技创新发展方面的款项(包括科技发展基金、技术创新基金等)。企业使用国家专项拨款进行研究和开发活动发生的费用冲减专项拨款。如果动用专项拨款进行资本性支出,如购买固定资产等,应视为国家投入资金,转作资本公积。预计负债指企业预计将来可能承担的各项潜在债务,包括对外提供债务担保、商业承兑汇票贴现、未决诉讼、产品质量保证、执行亏损合同、企业重组义务、固定资产弃置(费)等很可能产生的负债。特准储备基金是相对于特准储备物资而形成的资金来源。
◆习题十
目的:练习流动负债业务的处理。
1.A企业从兰德厂购入材料一批,提交一张面值为10万元、票面利率为8%、承兑期为4个月的银行承兑汇票一张。向银行申请承兑时支付手续费100元。票据到期,A企业如数偿付了票据款项。计算A企业:
(1)记入“应付票据”账户的金额=
(2)记入“财务费用”账户的金额=
2.B企业本月应付工资20万元,其中生产工人工资12万元,车间管理人员工资3万元,行政管理人员工资4万元,福利部门人员工资1万元。该企业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的计提比例分别为14%、2%和1.5%,“五险一金”的比例共26%。要求计算B企业:
(1)本月计提的职工福利费=
(2)本月计提的工会经费=
(3)本月计提的职工教育经费=
(4)本月计入“管理费用”账户的职工薪酬=
◆习题十一
目的:练习长期负债业务的处理。
1.某企业20×8年1月1日发行面值50万元的五年期债券,票面利率10%,每年7月1日和1月1日付息。要求(精确到元):
(1)当债券1月1日发行时的市场利率为8%时,
债券的发行价格=
(2)当债券1月1日发行时的市场利率为12%时,
债券的发行价格=
(3)若溢价发行债券是为了筹集流动资金,则20×8年7月1日计算应付利息并摊销溢价(按实际利率法)时,
记入“财务费用”账户的利息费用=
2.某企业从租赁公司租入一台设备,租赁期5年,设备款项20万元,按10%的利率计息(单利),租赁手续费2000元。设备租入时该企业支付运杂费和途中保险费共4000元,安装时付安装调试费3000元,三天安装完毕交付使用(不考虑三天的利息),试计算:
(1)应付融资租赁费总额=
(2)记入“固定资产”账户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