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陆烽烟:五百年欧洲陆军战争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北欧雄狮”的崛起

西班牙的霸权持续了半个多世纪,到了17世纪初,西班牙开始遇到了来自各方的挑战,它的霸权逐渐丧失。其中之一来自北欧的瑞典。

瑞典在中世纪曾是北欧大国,但是到了16世纪已经危机四伏,与周边的丹麦、波兰和新崛起的俄罗斯不断发生冲突和战争,国势日衰。正在这紧要关头,一个英俊的王子横空出世了。1594年,国王查理九世的儿子古斯塔夫·阿道尔夫呱呱坠地。小古斯塔夫天资过人,机智灵敏,自幼受到宫廷里良好的教育和严格的训练,他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学习成绩优异,还会说多种语言。他的博学多才在欧洲的帝王中可以说是罕见的。但是他更偏爱军事和历史,还喜欢阅读欧洲的古典文学作品。他从小就养成了勇敢、爱冒险的性格,酷爱体育运动,喜欢骑马、击剑,他的剑术高超,也是优秀的骑手。父亲十分喜欢他,外出视察时总是带他一起去,甚至开会讨论国家大事时也让他坐在一边旁听。这些都使他开阔了眼界,积累了不少政治常识。16岁时,他开始随父亲出征,经历了战火的洗礼。他还参加外交活动,出席外交会谈,获得了外交的经验。

1611年查理九世去世,17岁的古斯塔夫继承王位,号称“古斯塔夫二世”,年轻的国王决心一展鸿图,干一番事业。面对内外交困的局面,他毫不迟疑地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对外,他与丹麦媾和,打败了俄国;对内,加强中央集权,统一行政区划,削弱贵族势力,促进经济发展,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短短几年就使瑞典国力逐渐强大起来。1620年,瑞典已成为欧洲最大的铜、铁生产国,瑞典的铁矿石、铜矿石和木材行销全世界。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成了欧洲著名的大都市。

古斯塔夫从小就明白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身强体壮拳头硬的孩子可以称王称霸,在国际竞争的舞台上也是一样的道理,拥有强大军队的国家才有说话的权利。他从近百年国家受到外强凌辱的历史中深深体会到:要振兴瑞典,就必须从军事上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于是把军事改革放在第一位。以前,瑞典和欧洲所有国家一样,实行雇佣兵制。军队是为钱卖命,战斗力很差。古斯塔夫废除了雇佣兵制度,在欧洲较早地实行征兵制,规定:在15—44岁的男子中间实行“什一抽丁”,即通过抽签,每10人中抽一人当兵。该士兵为职业军人,进行严格军事训练。不愿应征者须交10塔拉免征金。他通过征兵组建了一支以农民为主的国民军共36000万人。军队按照省份编制,再加上地方番号。这支军队训练有素,它的战斗力远远超过了以前的雇佣军。

古斯塔夫非常重视武器装备的发展。他知道:瑞典的人口数量较少,无法与其他欧洲大国相比,瑞典的军队在人数上可能永远达不到像法国、西班牙军队的水平,因此必须在武器装备上提高威力,才能在战斗力上超过其他国家,他大胆地对中世纪主要的步兵武器长矛进行改进,将矛的长度从16英尺削短到11英尺。还在矛的前端套上铁套,以防在交战时被敌人的刀剑砍断。为了使步兵更加灵活,他减轻了盔甲的重量。他敏锐地意识到火药兵器的革命性作用,将枪炮的发展作为武器装备发展的方向。当时,滑膛枪是最先进的武器,比火绳枪的击发速度快得多。这种枪主要从尼德兰进口,因为欧洲战争的影响,这种枪很难买到。古斯塔夫便决定自力更生,在瑞典国内生产。他一面建立了王家武器工场,一面下令将全国的武器工匠集中在城镇,由国家组织起来统一生产武器。经过五六年的努力,滑膛枪的产量不但能满足瑞典的需要,还开始出口到国外。同时,古斯塔夫还对滑膛枪进行了技术改进,不用枪架,减轻了枪的重量;用齿轮打火机代替火柴引火机,提高了击发速度;采用纸弹壳和子弹带方便了士兵携带和装填弹药。古斯塔夫还是个火炮专家,他较早地认识到在今后的会战中,火炮将扮演主要角色。当时的火炮非常笨重,要用三匹马拉的四轮车来载运,作战和运动都不方便。他便组织人员专门解决炮的小型化和轻型化问题,以提高火炮的机动灵活性。他在斯德哥尔摩城外建立了一个武器试验工场,经常亲临现场监督试制工作。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一种轻型野战炮试制成功,这种炮一匹马就可以拉动,两三个人便可以抬动。他还将火炮标准化,将几十种炮的数目缩减成三类:攻城炮、野战炮和团属炮。原来的炮手是雇佣平民,不服军令。他便征召炮手入伍,组建了独立的炮兵。经过他的努力,瑞典炮兵成为欧洲最强大的炮兵。

瑞典军队的大炮及炮兵射击的全过

1632年吕茨恩战役中瑞典军队的“楔形方阵”

古斯塔夫是最先认识到机动作用的军事家,早就看出当时的作战方法已经大大落后,不适应时代的需要。瑞典要想强大,除了武器装备和兵制进行改革外,还必须改变作战方式。欧洲军队在17世纪仍然采用中世纪的作战方法,即建立方阵作战。方阵人员密集,可以阻止骑兵的冲锋,但是臃肿庞大,行动不便。在使用火药的枪炮时代,容易受到枪炮火力的杀伤。于是他创建了“楔形方阵”:把军队排成横列队形,骑兵为纵深三列,长矛步兵三至六列横队,左右两翼为火枪兵。这种队形在作战中可以灵活快速地调动、布阵和进攻,比方阵有很大的优越性,是从方阵向线式队形的过渡。随着战斗队形的变化,瑞典军队的编制也有了相应的改变。瑞典军队以团为基础,每团8个连,每连100多人,除军官外,还包括72个火枪手和54个长矛手,全团包括团属炮兵在内,有1300人。而欧洲各国军队每团2000—3000人。每2—4个团为一个旅。作战时以一个连或几个连为基本作战单位。瑞典军队的这种编制更加机动灵活,便于展开队形。

古斯塔夫对于骑兵也很重视,尤其看重骑兵的快速机动性。他把骑兵分成两类:一是轻骑兵,只有部分盔甲;一是龙骑兵,穿戴很重的盔甲,实际上是骑马步兵。他把骑兵以中队为单位编制,冲锋时成三列横队,而不是以前的十列。冲锋时使用马刀,只在混战时才使用手枪。古斯塔夫通常把骑兵放在步兵的两翼,但也常把骑兵摆在每一列步兵横队的后面。有时也把火枪兵和骑兵混编。骑兵一般在炮轰的浓烟掩护下向前冲锋,以横队前进或前后连贯,把敌人的散兵线冲散后马上退回,好让步兵前进。接着,在又一轮炮轰后,向敌人的两翼发起冲锋,把敌人往中间赶,造成敌人阵线的混乱。经过改编,瑞典骑兵成了一支驰骋疆场、令敌军胆寒的强大突击力量。

古斯塔夫很有远见地认识到:将来战争的消耗量将会越来越大,因此他建立了新型的军需体制,包括欧洲最早的军火工业,提供了军需所需要的各种物资,还有一系列设施良好的军需仓库。每个仓库都配有正规的管理人员。为了使部队精干,他减少了行李车的数量,一个骑兵中队十辆,一个步兵连八辆。他还组建了一个海上运输船队。通过这一后勤保障体系,瑞典军队衣食无忧。在冬天,还供应毛皮大衣给部队御寒,供应帐篷以使部队不受恶劣天气之苦。

古斯塔夫治军非常严格,认为纪律是部队机动的基础。他规定:在军营中严禁酗酒、赌博和说下流话,所有在军营中的妇女都必须和军人有婚姻关系。对违纪官兵施行严厉惩罚,但是惩罚要合乎人道,不许严刑拷打。他知道光靠严刑峻法不会获得部下的忠诚,因此他也注意对官兵的感情投入。他关心士兵的生活,问寒问暖,使部队衣食充足。同时,他以身作则,生活俭朴,凡是自己不做的事决不让士兵冒险。他经常和部下谈心,因此深得士兵爱戴。士兵都说:“有这样一位将军,我愿终身替他执鞭。但是这样一位将领,我再也不会遇见了。他习惯在危险中身先士卒,深得军官们的敬爱,不论在日常工作中,或在危急之时,都是他们的战友。”他还经常对部下进行思想教育工作。他常讲,军人必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品行端正,勤奋上进,临危敢拼,服从命令,雷厉风行。为把这套原则灌输到全军,每当新兵入伍时,他都要从中选拔一批精明强干者送到他的近卫军中训练一段时间,然后分到连队当训导员。他重视军官的作用,不论资历按能力提拔军官,尤其提拔年轻军官,认为他们朝气蓬勃,富有进取心。他不喜欢老气横秋的白发将军,他的炮兵司令托斯滕森只有30岁。他还精心编选了一些国内外军事家的名言佳句成册,由军官和训导员经常向士兵宣讲,使其熟记在心。

通过上述改革,古斯塔夫把瑞典军队改造成一支强大的军队,在装备、战术、素质上都焕然一新,与旧时的中世纪的军队截然不同,具有强大的战斗力。瑞典好像一只猛醒的“北方雄狮”,发出一声怒吼,出现在欧洲争霸的角斗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