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建筑十五讲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 建筑空间

建筑空间可分为内部和外部两种形态,前者与实用的关联较紧,如老子话中的“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后者的狭义表达即建筑形式,主要着眼于美观,可是如此一来很难与绘画和雕塑有所区别,从而大大削弱了建筑自身的价值。正确的态度当然要突出建筑的特点,因此必须综合建筑的内部和外部空间两方面来论述。

建筑空间的内部形态起源于材料和结构。中国建筑的主要构件是梁,在使用天然木材的条件下,简支梁的跨度很难超过10米,空间尺度不可避免地受到制约。可是由于采用梁柱结构的框架体系,建筑的内部空间可以灵活分隔,是相当通透和自由的。为了实现更大的跨度,天然木材可以采用特殊的结构做法如叠梁的木拱。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汴水虹桥就是这种做法,较短的木梁经过巧妙组合,形成整体拱形的结构,跨度很容易超过20米,今天在中国不少地方还能够看到这种木拱桥。希腊建筑的主要构件也是梁,简支石梁的跨度更难超过10米,同时采用承重墙结构体系,墙体非常厚重,空间形态也很受制约,罗马建筑普遍采用拱券结构后,跨度才得到较大的改进。

中国建筑空间外部形态的基本特征是平面舒展,这在很大程度上可被看成是华夏先民顺从自然依恋土地的心理反映。欧洲建筑与此正好相反,其中常见形体多呈向上趋势,如三角形(桁架、山花立面、金字塔)、圆弧形(券、拱、穹窿)以及竖立的矩形(塔楼)。中国建筑中并非完全没有这类形体,但具体处理大不一样,如以渐小的矩形叠加形成近似三角形的屋顶,以角柱生起做成下凹而非上凸的弧线,以重叠的单层结构替换筒状塔楼。凡此种种,都反映了中西主流文化的不同性格。但人类文化是多元而丰富的,顺从自然的心理其实并非中国人所独有。日本建筑师岸和郎说,水平象征着秩序,垂直象征着欲望。美国建筑师F.莱特在大草原上追求建筑的有机性,认为高直构件的缺点在于同自然不协调,从而设计了大量屋面坡度平缓的低层建筑物。

中国建筑空间外部形态的另一特征是封闭性:长城封闭着国家,城墙封闭着城市,坊墙封闭着邻里,院墙封闭着住宅。欧洲建筑空间当然也须考虑到一定程度的封闭性,以满足国家或城市的防御需要,但在城市内部,或在安全得到保证的前提下,建筑空间的封闭性立即消失。以住宅为例,中国用实体的围墙对外,露天的庭院位于建筑的中心;欧洲用通透的栅栏对外,开放的绿地环绕于建筑的周围。用专业术语说,此为图底反置。它反映了中国人与欧洲人在生活习俗及行为心理方面的差别,前者内向谨饬,后者则外向张扬。两者的物质差别可能显而易见,但从精神方面着眼,却意味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