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五 建筑师
在欧洲,从古希腊开始,建筑师的名字就常常被记载下来,神庙的建筑师甚至被当作“通神”之人而受到无比的尊敬。其中原因,很难三言两语地解释清楚。但概而言之,可以大致认为,在欧洲文化中,个人独特创造的价值远远大于群体之间的和谐。欧洲文明的典型标志就是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作为人与自然抗争的代表性成就,宏伟壮丽的建筑备受尊崇是理所当然的。
显然,中国文明的要义与此不同。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对过度的土木营造,也就是今天的奢华建筑,往往持轻视态度,认为其不登大雅之堂。土木营造的行业乃匠人所为,文人往往为之不屑。在有些古代文献中,会附录一章“奇技淫巧”,记述那些过度机巧而无实用意义的技术或发明。当我们欣赏中国古代建筑时,多半不知道建筑师是谁。只有极少数建筑师的名字,因为与某种事件的关联而流传下来。唐代柳宗元《梓人传》中记述的“梓人”,是一个木工头领,自己不会操作斧斤,而长于指挥调度,很像今天的建筑师。韩愈《圬者王承福传》中的“圬者”,则是一位技艺娴熟同时操守极高洁的瓦工。虽然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古代“建筑师”某一方面的工作情况,可是这两篇文章的作者原意都不在于为建筑师树碑立传,而注重于文以载道,阐述做人和为官之道。
中国古代有一套严格的工官制度,工官是城市建设和土木营造的掌管者和实施者。从西周到汉代,“司空”是全国最高的工官。“司”是掌管的意思,“空”与“建筑空间”有某种关联。由此推测,中国古人早已经意识到,空间才是建筑更本质的东西。《道德经》中有这样的一段话:“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我们祖先对空间的重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建筑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