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和美学的根基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正确理解和解释党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的含义

我之所以强调是“党中央提出的”,为的是有别于古代的“以人为本”。查阅文献可知,“以人为本”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两千五百年前古代政治家管子的著作《管子》一书,之后《贞观政要》也用过。联系上下文,他们所说的“人”就是指百姓、民,其实是“以民为本”的另一种表达。古代的民本思想是中华文化遗产的精华,主要是肯定人民的历史作用,认为它们是国家兴衰存亡的决定因素,即所谓“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因而主张统治者采取改良民生的政策。古代的“民本”思想有时代的阶级的局限性。它以肯定和维护封建社会制度为前提,说是民贵君轻,其实是君贵民轻。劝说君主“以民为本”,目的是为了巩固封建专制统治,人民仍然是工具,不能改变被剥削受压迫的地位。现今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以人为本”,这个词确实是源于中国古代文化,内容上也吸取了民本思想的合理因素,去除了封建糟粕。但不是简单继承,而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当代现实,总结党领导人民革命和建设实践的经验,赋予这个概念以崭新的含义。

胡锦涛同志讲得非常清楚:“现时代中国强调的以人为本……既有着中华文明的深厚根基,又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进步精神。”胡锦涛2006年4月21日《在美国耶鲁大学的演讲》。“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提出以人为本的根本含义,就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胡锦涛:《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2007年12月17日。据此,再联系其他重要论述,我对党提出的现时代的“以人为本”的含义,有这样的理解和解释:

1.“以人为本”的“人”,是集合名词,是一个社会历史概念。现实的人,既不是孤立的彼此没有联系的个体的简单集合,也不是排斥具体个体的抽象的类,而是生活在社会之中,具有各种社会关系,从事各种社会活动,创造着社会历史的主体。这样的“人”,是由所有个体按一定方式结合而成的、具有复杂结构的社会有机系统,是个人、群体和类的统一。因而“以人为本”的“人”是指现代社会的全体成员,即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等著作中)所说的“每个人”、“一切人”,但其核心和主要部分是占人口极大多数的人民——最大的人群共同体。

2.“本”,中文是一个多义字,可解为:基础、主体、根本、本原、本质、出发点、目的等等。“人”之所以为“本”,具有多重含义:第一,有生命的人的存在是人类社会历史的第一个前提。因而“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必须尽最大努力保护人的生命。第二,人民是“人”的主体和核心,是人类文明和一切物质的、精神的财富的创造者,是改变世界、推动历史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因而发展必须依靠人民,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的主体性、积极性、创造性。在当代中国,人民是指所有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以及维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所集合而成的最大群体。第三,人民是社会主义新社会的主人。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民在创造历史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与旧社会相比,发生了质的变化和飞跃,成为自觉建设和保卫新社会的决定力量。第四,正因如此,党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确定为自己的根本宗旨。而“以人为本”正是党的本质和宗旨的另一种表达。贯彻“以人为本”,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目的和最高标准,发展就是为了人民,发展成果必须由人民所共享,必须尊重和保障人权,努力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可见,现时代的“以人为本”的意义和作用已大大超越了古代的“以人为本”。在党提出的“以人为本”的含义中,深刻蕴涵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历史观、方法论及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基本原理。同时,由于它简明扼要地概括了实现科学发展所必须坚持的出发点、主体、动力、目的等基本原则,是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统筹兼顾,能否实现的前提和关键,因而理所当然地被确定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进而被确定为党执政治国的重要理念。可见,提出“以人为本”是党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进行理论创造的结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项重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