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运输决策管理
3.2.1 运输方式的选择
1.影响运输方式选择的主要因素
1) 货物的特性
货物的价值、形状、单件的重量、容积、危险性、变质性等都是影响运输方式选择的重要因素。货物的自然属性直接影响着运输方式的选择。一般来说,原材料等大批量的货物、价格低廉或容积形状庞大的货物运输适合于铁路运输或水路运输;重量轻、容积小、价值高的货物适合于航空运输;中短距离的运输适合于公路运输。
2) 可选择的运输工具
尽管现在交通发达,可供选择的运输工具较多,但对于具体时间、地点条件下的运输,不是所有承运人都能很容易地获得所需要的运输工具的。对于运输工具的选择,不仅要考虑运输费用,还要考虑仓储费用,因为运费低的运输工具,一般运量大,而运量大会使库存量增加,库存量增大会相应增加高额的仓储费用,最后运输成本增加,因此要综合考虑。另外,运输工具的选择还要考虑不同运输方式的营运特性,包括速度、可得性、可靠性、能力和频率等。
3) 运输成本
运输总成本是指为两个地理位置间的运输所支付的费用以及与运输管理、维持运输中存货有关的总费用。如果单纯从运输方式的费用考虑,航空运输比公路运输的费用高很多,公路运输比铁路运输的费用成本高,铁路运输比水路运输的费用高,水路运输又比管道运输的费用高。但是货物的运输总成本不仅仅包括运输工具的运输费用,还包括运输管理、维持运输中包装、保管、库存等费用。这就说明最低运输费用并不意味着最低的运输总成本。所以,货物的运输不能单纯地考虑运输方式的费用,还要考虑运输的速度,这样才能做到使运输总成本达到最小。
运输速度是指完成货物运输所需的时间。提高运输速度,缩短运输时间与降低运输总成本是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要利用快捷的运输方式,就有可能增加运输总成本;反之,运输总成本的下降有可能导致运输速度的减缓,运输时间的延长。所以,选择期望的运输方式,至关重要的问题就是有效地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使其保持一种均衡状态,这样才是理想的选择。
4) 运输时间
运输时间是指从发货地发货到目的地接收货物之间的时间。运输时间的度量是货物如何快速地实现发货人和收货人之间“门到门”的时间,而不仅仅是运输工具如何快速移动、货物运输起点到终点的时间。一般来说,在没有交汇转运点的情况下,火车运输比汽车运输快,但是在最后的交货之前,货物在铁路货场上可能需要等待一周时间才能最后转运到收货人手中,而汽车运输能直接实现“门到门”的运输,比火车运输花费的时间短。由此看来,不同的运输方式,提供的货物运输时间是不相同的,有的运输方式能提供货物起止点的直接运输,有的则不能。不管选择哪一种运输方式,运输时间都应该用“门到门”的运送时间来进行衡量。
5) 运输安全
运输的安全性包括所运输货物的安全和运输人员的安全,以及公共安全。当货物在运动的运输工具中时,盗窃发生较少,损坏也很少发生。当然,有时运动本身可能导致货物的损坏,但更多的损坏是由于装卸、搬运或是劣质的包装造成的。所以从整个运输过程来说,同其他运输方式相比,载货卡车能够更好地保护货物的安全,因只有卡车才能够实现“门到门”的运输,而不需要中途装卸和搬运。对运输人员和公共安全的考虑也会影响到货物的安全措施,进而影响到运输方式的选择。如对于危险品运输要采取更加安全的措施,而在地面运输中采取的安全措施又远没有在空运中那样严格,这是因为航空运输安全与否造成的后果远比其他运输方式严重,对于某些货物,不健全的安全措施也会影响到公共安全,甚至影响到国家的安全。所以,不管是从货物的安全性考虑,还是从运输人员的安全或公共安全考虑,都会影响到托运人对运输方式的选择。
6) 其他影响因素
除上述列举的影响运输方式选择的因素外,经济环境或社会环境的变化也会制约着托运人对运输方式的选择。例如,随着物流量的增大,噪声、振动、大气污染、事故等问题日益增多,政府为防止这些问题发生的相关法律、法规相继出台,并日益严格;如对公路运输超载货物、超速运行的限制,对航空、水路、铁路、公路运输中特种货物运输的不同规定等,还有防止交通公害的对策、税金、使用费等规定的限制,都会影响托运人对运输方式的选择。
综上所述,选择运输方式时,通常是在保证运输安全的前提下,再衡量运输时间和运输费用,当到货时间得到满足时,再考虑费用低的运输方式。当然,计算运输费用不能单凭运输单价的高低,而应对运输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以及对其他环节费用的影响进行综合分析。
2.运输方式的选择方法
在各种运输方式中,如何选择适当的运输方式是物流合理化的重要问题。一般来讲,应根据物流系统要求的服务水平和可以接受的物流成本来选择运输方式,也可以选择使用联运的方式。运输方式的选择,需要根据运输环境、运输服务的目标要求,采取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方法进行考虑。
定性分析法主要是依据完成运输任务可用的各种运输方式的运营特点、主要功能、货物的特性以及货主的要求等因素,对运输方式进行直观选择的方法。定性分析法只能在单一运输方式和多式联运方式中选择。单一运输方式选择时根据各自的优缺点进行对比分析,而多式联运是选择两种以上的运输方式联合起来提供运输服务,在不同运输方式间自由变换运输工具,以最合理、最有效的方式实现货物的运输。在实际运输中一般有铁路与公路的联运,公路、水路与铁路联运、航空与公路联运等。
定量分析法有综合评价法、成本比较法、考虑竞争因素法等多种方法。
1) 综合评价法
运输方式的选择应满足运输的基本要求,即经济性(F1)、迅速性(F2)、安全性(F3)和便利性(F4)。四要素的重要度,即权重系数分别用b1、b2、b3、b4来表示。
则运输方式的综合评价方法为
F=b1F1+b2F2+b3F3+b4F4
设铁路、公路、水路和航空运输方式分别以T、G、S、H表示,则
F(T)=b1F1(T)+b2F2(T)+b3F3(T)+b4F4(T)
F(G) =b1F1(G)+b2F2(G)+b3F3(G)+b4F4(G)
F(S)=b1F1(S)+b2F2(S)+b3F3(S)+b4F4(S)
F(H)=b1F1(H)+b2F2(H)+b3F3(H)+b4F4(H)
比较其值,数值最大者为应选运输方式。由于F1、F2、F3、F4的数值难以确定,所以应先分别计算出经济性、迅速性、安全性、便利性在各种运输方式中的平均值,再以某种运输方式的值与平均值比较,得到其相对值。
2) 成本比较法
如果不以运输服务作为竞争手段,那么能使该运输服务的成本与运输服务水平导致的相关间接库存成本之间达到平衡的运输方式就是最佳服务方案,即运输速度和可靠性会影响托运人和收货人的库存水平以及他们之间的在途库存水平。如果选择速度较慢、可靠性差的运输服务,物流渠道中需要更多的库存,这样要考虑库存持有成本可能升高,以此来抵消运输服务成本降低的情况。因此各种备选方案中,最合理的方案应该是既能满足客户需求,又能使总成本最低的服务。
3) 考虑竞争因素法
当买方通过供应渠道从若干个供应商处购买商品时,物流服务和价格会影响到买方对运输服务供应商的选择。反之,运输服务供应商也可以通过供应渠道运输方式的选择控制物流服务的这些要素,影响买方的惠顾。
对买方来说,良好的运输服务意味着可保持较低的存货水平和较确定的运作时间表。买方行为是将更大的购买份额转向能提供较好运输服务的供应商,运输服务供应商可以用从交易扩大而得的更多利润去支付由于特佳的运输服务增加的成本。这种运输服务方式选择成为运输服务供应商和买方共同的决策。当然当一个运输服务供应商为了争取买方而选择特佳的运输方式时,参与竞争的其他供应商也可能做出竞争反应,此时要考虑更多竞争因素。例如,对于运输费率、产品品种、库存成本的变化等环节,竞争对手都有可能采取反击措施。
3.2.2 运输路线以及运量的选择
1.运输路线的选择
运输路线的选择实际上是一个多目标决策。运输路线的确定要考虑运输距离、运输环节、运输工具、运输时间和运输费用等多方面因素。运输路线选择问题种类繁多,可将其简单归类为以下类型。
1) 起设点不同
对分离、单个始发点和终点的网络运输路线选择问题,最简单和直观的方法是最短路线法。网络由结点和线组成,点与点之间由线连接,线代表点与点之间运行的成本。在除初始结点外,所有结点都被认为是未解的,即均未确定是否在选定的运输路线上,始发点作为已解点,计算从原点开始。
2) 多起讫点
当多个货源地可以服务多个目的地时,就要指定为各个目的地服务的供货地,同时要找到供货地和目的地之间的最佳路径。解决这类问题可以运用一类特殊的线性规划方法。
3) 起讫点重合
当始发点与终点重合时,寻求访问各点的次序,以求运行时间或距离最小化,这类问题应采用经验探试法比较有效。由经验可知,当运行路线不发生交叉时,经过各停留点的次序是合理的,应尽量使运行路线成“泪滴状”。
4) 其他限制条件
在实际运输中,一些具体的限制使得问题变得更复杂,如每一地点既有货物要送,又有货物要取,部分或全部地点的线路开放时间都有限制,受车辆容量的限制,要求先送货,司机的就餐时间和休息时间等也在考虑范围内。
2.运量的选择
按照货物的自然流向,组织货物合理运输是市场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直接决定着物流的效率和效果。合理的物流运输不仅能节约物流成本,提高货物运输的速度,还可以有效连接生产与消费,有利于物流服务和商品附加价值的实现,为了达到既定的目标,要运用数学方法,建立数学模型,对运量进行规划。
该问题是将物品由m个起运站运到n个目的地。已知由i站运到j地的单位运费是Cij,并假设运费与两地间的运量成正比。设ai表示i站的供应量,bj表示j地的需求量。引进变量Xij,表示从i站到j地的运量。物流运输问题的数学模型表示为
如果∑ai=∑bj,即总供应量等于总需求量,称为平衡运输问题,否则为不平衡运输问题。对于不平衡运输问题,可通过一定处理后,使之成为平衡运输问题。以下为具体做法。
(1) 当总供应量大于总需求量时,增加一个虚构目的地,令其需求量等于总供应量与总需求量的差值,并令各起运地到虚构地的运费为零。解出后,在最优解中,各站的供应量减去运往虚构地的数值。
(2) 当总供应量小于总需求量时,则增加一个虚构起运地,令其供应量等于总需求量和总供应量的差值,并令其起运地至各个目的地的运费为零,解出后在最优解中,各个目的地的数量应减去虚构起运地运达的数量。
3.2.3 运输服务商的选择
客户在付出同等运费的情况下总希望得到更加满意的服务,因此服务质量往往成为客户选择不同运输服务商的首要标准。在运输服务商选择时可以依据运输服务质量、运输价格以及利用综合决策模型进行决策。
1.运输服务质量决策
运输服务质量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衡量。
1) 可靠性
可靠的集货和配送时间可以使托运人或收货人优化存货水平使缺货成本最小。不可靠的货物送达时间导致为了防止缺货情况发生而增加库存水平,增加缺货成本。
2) 运送时间
运送时间与企业客户的订货周期相关,即在订货之后,运送货物需要花费多长时间。运送时间直接影响存货水平和存货成本。货物运送时间越长,存货水平越高,存货持有时间越长,存货成本越高。
3) 可达性
运输提供者从特定的起点到终点运送货物的能力。如果一种运输方式在起始点到终点之间不能直接服务,将导致额外的成本和运送时间。
4) 受理能力
承运人满足特殊服务需求的运输能力。如有的运输会对运输设备、设施以及通信系统有独特的要求。要求对运输温度进行控制的产品必须使用安装冷冻设备的车辆,对时间要求严格的货物需要配备实时通信系统以准确控制货物的在途位置和到达时间等。
5) 安全性
运输中货物的安全问题主要是防止运输中货物受损或丢失,如果货物受损或丢失则会引起存货或缺货成本的上升。
6) 沟通和诚信
运输过程需要沟通,沟通的内容有货物追踪、客户询问、订货和信息管理等,目的是托运人可以随时知道货物运输过程状态,同时公司通过沟通倾听客户心声,发现他们的需要,并尽力满足。诚信是公司要信守向客户做出的承诺。
虽然各服务商运输质量不断提高,但是客户对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于是客户在选择不同运输服务商时还考虑其他方面的服务水平或服务理念。
由于运输技术以及运输工具的发展,目前各运输服务商之间的运输质量差异正在缩小,而为了吸引客户,服务商不断更新服务理念,以求与其他服务商有服务差异,为客户提供高附加值的服务,从而稳定自己的市场份额,增强竞争力。现代服务理念的基本准则已经不再是一味地提高服务质量,而是通过差异化服务提高客户的满意度。
2.运输价格决策
随着运输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对于某些货物来说,不同类型的运输服务商提供的服务质量已经没有差别,此时运输价格成为各服务商的竞争手段。由于不同运输服务商各自制定价格的选择基础不同,因此使用的定价方法也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服务合同定价法
企业的非标准产品或无市场价格资料可供参考时,只能以实际作业成本为基础协商定价,并签订合同的一种定价方法。常见的有固定价格合同、成本加成合同、成本加固定费用合同以及奖励合同等。
2) 需求导向定价法
根据市场需求强度来确定物流产品的价格,不是仅仅考虑成本,而是注意到市场需求的强度和客户的价值观,根据目标市场客户所能接受的价格水平定价。常见的有习惯定价法、理解价值定价法、区分需求定价法和比较定价法。
3) 竞争导向定价法
根据同一市场或类似市场上竞争对手的物流运输价格来制定本企业物流运输价格。常见的有随行就市定价法、低于竞争者的价格定价、高于竞争者的价格定价、投标定价法和变动成本定价法。
4) 折扣定价法
折扣是对服务承揽支付的报酬,以此来促进物流服务消费的产生,也是一种促销手段,可以鼓励提早付款或高峰以外的物流消费。常见的有数量折扣、现金折扣、季节折扣、代理折扣和回程、方向折扣。
5) 关系定价法
物流企业要制定一个有助于同客户形成持久合作关系的定价策略。首先要理解客户同本企业发展长期关系的需要和动机,其次是要分析潜在竞争者的获利举动,达到“双赢”的目的,常见的有长期合同和多购优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