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债券市场:30年改革与发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交易所债券市场

交易所债券市场是典型的场内市场。在我国主要指的是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市场,其中,上海证券交易所的证券交易份额占较大比重,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债券交易较少。目前,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证登)是交易所债券市场债券市场指定的登记、托管和结算机构。中国证监会负责对交易所债券市场的监督管理。

一、交易所债券市场的发展

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后,最初是股票交易的场所,20世纪90年代初债券交易开始在证券交易所进行,交易所债券市场逐步形成,并一度成为我国债券交易唯一的交易场所。1997年开始,交易所市场债券回购引发的风险逐步显现,随着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成立,大量的债券交易开始通过银行间债券市场进行,2003—2004年,交易所债券回购风险集中爆发,许多机构投资者进一步撤离交易所市场,这使得交易所市场逐渐演变成主要面向个人和中小投资者的市场,许多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证券投资基金、其他非金融机构虽然也参与交易所债券交易,但通过交易所达成的交易仅占其自身全部债券交易很小的比重。

在债券品种和交易工具方面,2004年前,交易所债券市场交易券种和交易工具都较少,仅包括国债和企业债,交易工具也只有现券交易和质押式回购交易等。2004年,交易所推出买断式国债回购交易;2005年9月,国内首个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联通收益计划”上市交易;2006年,交易所推出了可分离交易的可转债;2007年则推出了公司债券。

除了债券品种和交易工具的创新,交易所债券市场也一直对其交易制度进行完善。2006年,交易所针对交易所回购制度进行改革,完善了相关业务规则等。2007年7月,为了提高交易所市场交易量,上海证券交易所推出了固定收益电子平台,深圳证券交易所推出了综合协议交易平台,引入场外交易方式。尽管交易所采取了种种措施促进市场发展,但总体而言,交易所债券交易量增长缓慢。1997年,交易所交易量占整个债券市场的98.1%,而到2009年年末,交易所债券托管量为4947亿元,占我国债券市场总托管量的3%;债券交易量为3.7万亿元,占我国债券市场总交易量的3%。

二、交易所债券市场的交易方式

传统的交易所债券市场通常只采用竞价撮合的交易方式,即按照时间优先、价格优先的原则,由交易系统对投资者买卖指令进行匹配最后达成交易。我国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除了沿用传统的竞价撮合交易方式外,近年也在相应的平台上,引入了场外交易方式。

交易所的固定收益电子平台定位于机构投资者,为大额现券交易提供服务。该平台包括两层市场,一层为交易商之间的市场,采用报价制和询价制。另一层为交易商与普通投资者之间的市场,采用协议交易的模式,通过成交申报进行交易。该平台可以进行现券交易、买断式回购操作,以及质押券的申报和转回,但不能进行质押式回购操作。

交易所市场的竞价和询价系统之间也可以进行交易,但本系统内债券实行T+0交易,跨系统实行T+1交易模式。即:当日通过竞价系统买入的债券,可于当日通过该系统卖出,但要于次一交易日才能通过固定收益综合电子平台卖出。

交易所竞价交易系统与固定收益综合电子平台交易规则对比

三、交易所债券市场的托管清算

中证登负责交易所债券市场的登记、托管和结算。其中,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债券的托管和结算由中证登上海分公司负责,深圳证券交易所交易债券的托管和结算由中证登深圳分公司负责。

中证登采取集中登记、二级托管和集中净额结算制度。作为交易双方共同的交收对手方,中证登对债券交收负有担保责任。对于竞价交易系统达成的交易,中证登分别与各结算参与人进行结算,资金清算基本上通过交易所与各结算参与人指定的清算银行实施。对于固定收益电子平台达成的交易,中证登提供了两种清算模式,对于交易商间的交易,中证登作为中央担保者并根据交易所成交结果与交易商进行净额结算。但交易商与客户达成的交易,则实行纯券交割的结算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