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文学与武侠小说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章 官场文学

第一节 官场文学及其创作类型

本章所谓的官场文学,是指内容反映现实生活中由于一些政府的公共权力异化而导致各种社会丑恶和社会腐败现象产生,作家对此进行揭露、批判从而达到警诫目的的这一类文学作品。

中国文学自发端以来就不乏揭露、批判社会阴暗和官场腐败的文学作品。我们在汉赋、唐诗、宋词、元曲中都可以发现关于封建官场尔虞我诈、倾轧斗争、贪污腐败的描写。但是这时这些文学作品只是表现生活的一个侧面,并不是作者的主要意图。以暴露社会的腐败和丑恶为主要题材的官场文学正式出现在晚清时期,并且掀起了官场文学的第一次潮流。

清末,官场文学以曾朴的《孽海花》、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吴沃尧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老残游记》为主要代表,这类小说在当时“群乃知政府不足与图治,顿有掊击之意矣。其在小说,则揭发伏藏,显其弊恶,而于时政,严加纠弹,或更扩充,并及风俗。”故鲁迅先生将其命定为“谴责小说”。鲁迅:《中国小说史略》,《鲁迅全集》第9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282页。在“谴责小说”中,作者指摘社会时弊,怒斥腐朽吏治,主张政府体制改革,鸣大众心中不平之气,在当时的文坛引起极大轰动。

但是,随着民族危机加深,战事频繁爆发,诸多社会矛盾激化,作家们把视线的焦点从官场的腐败和社会的黑暗转向了民族的救亡和关心民生疾苦的运动中;革命文学开始占据主导地位,官场文学沉寂下来。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大众对新社会、新生活怀有极大欣喜和热忱,在高扬社会主义,多歌颂少暴露的文艺政策的指导下,文艺界一片“大唱赞歌”的氛围,鲜见以披露、警诫为主题的文学作品。即便当时出现诸如王蒙的《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李国文的《改选》、耿龙祥的《入党》、南丁的《科长》等有关讽谏官场政治的社会小说,但那也只不过是蜻蜓点水式的轻轻触及某些阴暗面,未有深入的剖析和批判,也难以发社会之深省。

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改革开放步子的加大,政治环境逐渐宽松,民众对反腐期待的日益加深,以及影视传媒的推波助澜,官场文学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再呈蓬勃之势,形成文学史上第二次潮流,成为当今极受关注的文学现象。

当代的官场文学,亦被称为“反腐倡廉文学”。它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繁荣于90年代中后期,侧重于对当代社会上形形色色的腐败行为予以揭露、抨击和劝诫。与清末的“谴责小说”不同的是,当代的官场文学不止于暴露,作者更是追根问底,对产生这种种腐败现象的社会根源、文化根源,乃至人性根源进行探寻,官场文学也由此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当代官场文学前期以中短篇为主,主要的阵地是《啄木鸟》等一些大型杂志。较为受人关注的有梁寿臣的《花脸县长》、李继华的《绑票》、胡飞扬的《破产》等作品。总体而言,此时的小说视阈比较狭窄,往往是在某一封闭的空间内、单一的权力网络中来表现官场的现象和官员生活。小说的情节比较简单,人物存在明显的模式化、概念化的痕迹。这个阶段的作家在小说中更多的是描述权力腐败的现象,还未深入思考腐败产生的根源,因此小说的批判和警诫的力度和深度显得不足。

90年代中后期,官场小说发展势头猛烈,形成蔚为壮观的景象。具体表现在小说的规模宏大,由中短篇发展成以长篇为主,甚至出现百万字数的系列鸿篇巨制,如周梅森的反腐三部曲:《人间正道》、《天下财富》、《中国制造》。其次,小说创作的数量不断攀升,自1995年以来,图书市场上的长篇反腐小说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每年不下数十部,较为著名的有陆天明的《苍天在上》、张平的《抉择》、阎真的《沧浪之水》、王跃文的《国画》、李佩甫的《羊的门》等等。除了量,小说的质也大为提高,小说可读性、思想深刻性不断加强。小说从官场、商场、情场,行政、司法、金融等多个方面来揭露社会的腐败,刻画人性的变异,探讨腐败产生的体制产生的根源,反映问题深刻而全面,也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影响力。

整体观照当代的官场小说,大致可以分成四种类型:一是围绕经济贪污的反腐斗争小说,二是围绕司法腐败的反腐斗争小说,三是表现官场中人性、伦理道德与现实的冲突、对抗小说,四是表现对官场体制的深入思考和探讨小说。

第一类围绕经济贪污反腐斗争的官场小说,故事的背景往往是某大型国有企业经济腐败案件。一些不法分子在国有企业改革重组过程中,投机钻营,利用手中的权力行贿受贿,中饱私囊,结果令国有资产受到重大损失,底层百姓生活陷入困境。反贪斗争在权力、金钱的角逐中展开。

例如张平的小说《抉择》,表现的就是由大型国有企业中阳纺织集团的“职工闹事风波”从而牵扯出的公司高层腐败与反腐斗争的故事。中阳纺织集团原是一家经营有方、运转良好、资金雄厚的国有企业,曾是本市重要的经济支柱。但由于集团内部大小贪官的舞弊贪赃枉法让这家原本资本雄厚的国企不几年就陷入了负债累累、面临倒闭的困境。中阳的数万名工人下岗的下岗,被拖欠工资的拖欠工资,生活没有保障。在民生哀怨的情况下,市长李高成亲自挂帅带领工作组进驻中阳,查处“中阳破产案”。在李高成一步步深入调查案件的真相过程中,小说充分展现了私欲与正义,权力与金钱的殊死搏斗。又如晋原平的《权力场》中也是围绕国企华光集团被上下贪官蛀虫蛀空破产的案件展开。高官与暴发户、高层领导与投机小人用权与钱勾织出一张庞大的利益之网,反腐战士姬厚生为撕毁这张黑网,在查处华光问题的过程中,他与腐败集团展开生死搏斗,生动表现反腐败斗争的艰巨和复杂,深刻揭露了政治腐败、权钱交易带来的严重恶果。权力有时是一把双刃剑,当权力仅为私欲服务,当权力成为金钱的奴仆时,那么这把剑在刺伤他人的同时,也将刀刃逼向了自己,酿成的后果只会是损人又害己。作者是要在小说里向当权者告诫莫使手中的权力误入金钱的陷阱。

第二类官场小说主要表现的是权与法的斗争与交量。这类小说的反腐斗争往往借助侦探小说的模式,以案件侦破为贯穿全文的主线,展现权力与法律的交锋。典型之作有陆天明的《大雪无痕》和张平的《十面埋伏》。

在《大雪无痕》中,陆天明把侦探与反腐巧妙结合,展现公安警探与腐败分子斗智斗勇的过程。故事首先设置了周副市长的张秘书被枪杀的凶案悬疑。主人公警探方雨林在步步深入的侦查过程中发现“12 ·18”的枪杀案件还与“东钢30万股票贿赂案”有微妙牵连。凶杀与腐败交织在一起,故事里的斗争显得更加惊险激烈。最后通过方雨林等干探的艰苦斗争,冲破重重阻力,最终使得案情真相大白,案件的主推手副市长周密也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张平的《十面埋伏》通过扑朔迷离的案件来讲述血案背后权与法的斗争,集中揭露了司法和公安系统的腐败。小说中震惊全国的“1 ·13”血案被拖延14年未破,其深层的原因竟然是当地的司法腐败。由于金钱的魔力和影响,王国炎等人的犯罪集团拉拢和腐蚀了上至市政法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下至监狱的监狱长、狱政科长、狱警……并由此而结成了一张巨大的黑色之网。这一批捞尽好处的贪官污吏,为苟全自己的利益,上下沆瀣一气,不惜践踏法律的尊严,利用手中权力,钻取法律空隙,千方百计维护主凶王国炎,使得抢劫杀人的王国炎在狱中依然能为所欲为、横行无忌,享受着别人想都不敢想的优待。后来当案件真相逐渐浮出水面,那些领导干部眼见事情即将败露,他们又利用手中的权力假借法律的名义,想方设法除掉这个会暴露他们的犯人。《十面埋伏》触及的是政法部门的腐败。公安、司法是监督、惩治腐败的部门。在诸种腐败中,司法的腐败性质最为严重。法律是国家的根本、轴心,但是如果它被玷污了、染色了,那么国家的威严、自立、自强又从何谈起?正如小说中提到的监狱里的一位老服刑人员所说的:“如今外面的风气简直不能再提了,只要你有钱,就没有办不到的事情。可让我说,国家就是再有问题,还能让监狱劳教这样的地方出问题?要是这地方出了问题,那还有什么去处能让那些坏人、恶人心惊肉跳、规规矩矩的?这地方出了问题,那这个国家还不彻底完了?”作者通过描写正反两种势力惊心动魄的较量,既显示了当前反腐斗争的艰巨性,又显示了人们在这场斗争中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坚定信心。

第三类是表现官场中人性、伦理道德与现实的冲突、对抗,揭露社会腐败的风气。这类小说也常常被称为“新反腐小说”。不同于前两者的是,这类小说打破了以往官场小说一贯精心表现官场中权力腐败、经济腐败、司法腐败的传统,另辟蹊径,把矛头指向了官场生活中的人伦道德。它主要讲述以知识分子为主体的官员面对浑浊的官场现实,冷漠无情的生存规则,内心不断接受传统伦理道德与残酷现实的双面夹击。在腐化的诱惑面前,他们中一部分人经受起灵魂、人格的拷问,坚守自己最初的理想;而另一部分人则在经历了抗拒、挣扎、动摇之后最终走向了堕落。这类小说拓宽了以往惩戒小说的创作领域,反对腐败由反对贪官污吏,深层发展到反对社会成员的腐败心理和整个社会的腐败风气,这个任务比纠查几个腐败官员要更加任重而道远。在这类小说中的影响较大的有阎真《沧浪之水》。

《沧浪之水》记录的也是官场小职员池大为在社会、家庭、自身的多重压力下,放弃了原来的追求自我人生价值的崇高理想,最后不得不屈从于现实的官场游戏规则的过程。小说主人公池大为是一位有远大理想的医药学硕士高材生,他为人正直,敢于仗义执言,看不惯官场尔虞我诈、明争暗斗的勾当。初出茅庐的池大为因在一次所谓的“民主沟通”会议上,指出了卫生厅公车私用、到基层借调研之名实去吃喝享受等一些假公济私的现象,触犯了领导的利益,受到冷落,不久被厅长下放到中医学会这个“冷宫”里去“锻炼”。生活的穷困、妻子的埋怨、同事丁小槐的高升、旁人的眼光,所有的压力让池大为喘不过气来。终于池大为决定改变自己的人生道路。他放弃了作为知识分子的价值底线,宣布要杀死过去的自己,重新做人。当池大为向官场的权力低下自己高傲的头颅时,他的命运竟就有了意想不到的变化。从此池大为平步青云,一路高升至省卫生厅厅长,与此同时,他也占尽了各种利益好处。但是,生活的日益优越并没有减轻他精神上的痛苦,相反他内心不断受到煎熬。小说的最后,池大为在父亲坟前虔诚地忏悔:“而我,你的儿子,却在大势所趋别无选择的现实之中,随波逐流地走上了另一条道路,那里有鲜花,有掌声,有虚拟的尊严和真实的利益。于是我成为一个被迫的虚无主义者。”这一段内心独白令人震撼,同时这段对白也感叹出了作者内心的忧郁与悲愤。

第四种类型表现的是透过腐败现象,思考与探讨官场的体制问题。权力的腐败说到底就是制度的腐败,制度的弊端往往是导致权力的膨胀、滥用的根源。周梅森堪称这方面的代表性作家,他用人文知识分子的眼光,对现行的官场体制进行了认真思考与叩问。

如代表作《中国制造》,借助新上任的平阳市委书记高长河的视角,揭示了蒸蒸日上的平阳经济背后的巨大隐患。平阳市的部分领导好大喜功,为追求自身政绩不惜搞面子工程,从国外进口不合格的机器,暗中捞取回扣。领导干部假公济私,借出国考察之名,挥霍公款旅游享受。国家的资产暗中流失、人民的利益不知不觉中受到损害。同时,周梅森还敏锐地看到所谓的“集体腐败”现象。小说中烈山县委书记耿子敬利用职权倒卖土地,以他为代表的烈山县党委政府集体腐败,让当地百姓蒙受极大损失。周梅森指出“集体腐败”现象的出现,其实是制度弊端造成的。“人治”的陈规陋习,政治体制的不完善,这让腐败分子有机可乘,成为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

当代的官场小说侧重于描写、揭露、批判官场生活和官场腐败现象,探究其内在的原因。它虽然发展时间不长,但在短暂的发展历程中,无论是在作品数量上还是在思想艺术上,都达到了官场小说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创作意旨上,当代官场反腐小说承继了传统官场小说关注现实、批判社会的创作品格和创作精神的历史积淀,它以反对官场腐败为最终的创作目标,试图通过对官场中权钱交易、美色诱惑、人性堕落、枉法弄权等一系列官场黑暗的揭露与批判,表达建立和谐官场秩序、官场生态、政治文明、法制文明的热切期望。应该说,当代官场反腐小说所体现出来的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和神圣的历史使命感,以及其博大的现实关怀与人文关怀,是令人热血沸腾的,读者无不为其心系民众的气魄感染而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