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
一、科学管理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提高效率是古典管理理论产生的直接动因,而思想准备、产业准备、实践准备和理论准备则是其理论产生的前提条件。以泰勒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理论形成于20世纪初的美国,这与美国当时的社会经济背景是分不开的。19世纪后半期美国的南北战争结束以后,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据统计,从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期的半个世纪里,美国加工工业的人数增长了四倍,工业总产值增长了近十倍。
随着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周期性经济危机频繁发生。从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到19世纪末,总共发生了四次经济危机,分别是1866年、1873年、1882年、1893年。在市场经济的体制之下,由于经济危机的推动,竞争日益激烈,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各个资本家开始竞相采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经营方法,科学化管理成为必然。
另一方面,经济危机使得一部分中小企业纷纷倒闭,被大企业收购兼并,生产要素也自由流向少数的大企业,资本集中和资本集聚的趋势不断加强,企业规模不断扩大。而当时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却很落后,基本停留在传统的经验管理阶段,管理方式十分粗俗,因循守旧,远远落后于工业的发展。这不仅造成了物资和人力的极大浪费,而且工人的劳动生产率低下,劳动的积极性受挫,工资普遍比较低。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大批的资本家、工程师和管理者开始关注企业的科学经营和管理问题,希望通过实验来寻求合理组织生产、发挥工人潜力以提高生产效率的方法,科学管理理论应运而生。管理复杂化客观上也要求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和管理原则与之相适应。
当时美国企业的组织形式也发生了重要变化,大量股份公司的涌现,使企业的所有权和管理权分离。资本家成为股份的所有者,他们只关心资本是否增值,并不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催生了职业经理阶层的出现。管理职业化,职业经理人市场逐渐形成,管理职能专业化趋势成为科学管理产生的有利因素。
资本家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而致使劳动时间的延长、劳动强度的增加和工资的低水平,激起了工人阶级的强烈反抗,资本家和工人的矛盾日益激烈。工人开始破坏机器,有组织地开展大规模的罢工,所有这些都使资本家感到惶恐不安,不得不从企业管理上寻求出路,这也促进了科学管理的产生。
二、美国科学管理的先驱及实践
19世纪后半叶,在美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铁路行业首先出现了巨型企业。为了对巨型企业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必须建立相应的完整的科学计划、协调方案和组织结构。这种要求促进了管理的科学化,科学管理的探索卓有成效,其中的代表人物有麦卡勒姆、普尔、汤尼、梅特卡夫、哈尔希和史密斯等。
(一)丹尼尔·克雷格·麦卡勒姆
丹尼尔·克雷格·麦卡勒姆(Daniel Craig McGallum,1815—1878)只有初中教育水平,但却是杰出的实践成效突出的管理专家。1854—1857年他担任美国纽约伊里铁路公司的总监,他出色的管理制度解决了当时铁路管理面临的复杂局面,于1862年被美国陆军部长任命为美国全国铁路总监。在任期间,麦克勒姆表现出卓越的管理才能。为了解决大型铁路公司效率低下、缺乏严密监管的难题,他提出必须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以达到有效控制。
第一,他在管理组织系统中进行职责分工,将职工分成若干等级,授予每个职工相应的权力,权责匹配。他还编制了职务说明书,对职位进行描述,包括职位的名称、性质、职责和权力范围、薪酬待遇等内容,以作为履行职责和奖惩的标准。
第二,在明确职责范围的基础上,建立有效的报告制度,及时向上级报告工作情况,做到上通下达,使最高管理者掌握组织的运行状况。一旦发现有玩忽职守者,必须及时予以纠正,以防影响到以后的组织管理问题。
第三,建立组织结构图,将组织内部的机构和部门及其相应的权责用图示表示出来,形成树状的结构图,明确上下等级关系,保证组织的统一指挥。
麦卡勒姆的管理制度的确很有创见,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铁路公司存在的问题,但因管理制度极其严格,遭到了员工的反抗,未能有效实施。1857年,麦卡勒姆因无法平息伊里铁路公司的罢工风波而被迫辞职,但他的管理思想却继续被效仿,在美国铁路公司和其他的大型公司里得到应用。
(二)亨利·瓦农·普尔
亨利·瓦农·普尔(Henry Varnum Poor,1812—1905)长期担任《美国铁路杂志》的主编,后来又创办了《美国铁路手册》,对美国铁路的经营和管理有广泛的了解。普尔是麦卡勒姆的忠实支持者和宣传者,他针对当时美国铁路管理的种种弊端,根据麦卡勒姆的管理实践,结合自己多年来对铁路制度的分析,提出了关于组织结构和领导方式的四项原则。他主张建立一种管理体系,并由专职管理人员进行管理:(1)建立明确的组织结构。从总经理到普通工人都要明确职能分工,并对其直接领导负责。(2)建立通讯联系系统。以便最高领导能迅速掌握工作的进展情况。(3)建立情报资料管理制度。将相关的成本、收入、价格和定额测定等内容记录下来,对其进行分析,作为日后改进业务的依据。(4)采取新型的领导方式。借鉴麦卡勒姆的教训,普尔主张建立一种新型的领导方式,改变僵化、呆板、缺乏人情味的领导风格,注重企业中人的因素,提倡和谐、团结。他提出要坚持整体观念,一个组织不能只强调严格管理,实现组织的统一,既要有服从精神,又要有主动精神。普尔在梅奥之前就意识到人的因素,他对早期的管理思想有重大贡献。
(三)亨利·汤尼
低效率是当时美国企业界普遍存在的问题,不仅在铁路行业,其他的领域里也存在这种情况。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于18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初期,在美国的企业界率先发起了一场科学管理运动,旨在缓和劳资矛盾,改进工资制度,消除怠工现象提高劳动积极性,以及强化组织管理等。在这场运动中,涌现出大批的管理实践者,亨利·汤尼便是其中之一。
亨利·汤尼(Henry R.Towne,1844—1924)是美国著名的机械工程师和管理学家,1882年他加入了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并在1884年和1890年先后担任协会的副会长和会长。汤尼著述颇丰,代表作有《作为经济家的工程师》(1886)、《收益分享》(1889)、《有关制造成本的原则》(1912)、《工业管理的演变》(1921)。他在管理思想上的贡献主要是:他强调了管理的重要性,他认为一名优秀的工程师不仅要具有技术知识,还要具备管理知识,呼吁发展管理科学。汤尼极力推广科学管理运动,也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促进了协会其他成员对科学管理的支持,《美国管理工程师》杂志的编者们一致认为他是科学管理的杰出先驱。汤尼还提出了一种收益分享制度,他认为当时企业通行的利润分配制没有考虑到影响利润的各种因素,比如市场价格变动、各个生产部门之间实际生产量的差别等,因此利润分配制并不是一种公正、合理的分配制度;而收益分享制度是以生产要素的成本和每个部门职工的收益进行分配,弥补了利润分配的不足。
(四)亨利·梅特卡夫
亨利·梅特卡夫(Henry Metcalfe,1847—1917)于1868年毕业于美国西点军校,是一名军官,在法兰克福等地的兵工厂从事军工企业管理工作,代表著作是1885年出版的《制造业的成本与工厂管理》。他在管理思想上的主要贡献是运用系统观点,提出了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有效控制的方法。针对当时法兰克福兵工厂中浪费和效率低下的现象,梅特卡夫于1881年提出了一种新的管理控制制度——卡片制度。卡片包括三种:工厂指示卡、劳务卡和材料卡。工厂指示卡对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消耗进行控制预算,以作为各个生产部门在生产过程中遵循的准则;劳务卡和材料卡主要用于记录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实际情况,以向上级报告作为采取措施和预测未来的根据。卡片制度既简便又有效,将劳动控制、成本控制和工厂管理紧密结合起来,得到了泰勒的赞扬,对泰勒建立科学管理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五)弗雷德里克·哈尔希
弗雷德里克·哈尔希(Frederick Halsey,1856—1935)是美国的机械工程师,曾在《美国机械师》杂志任编辑,后来在哥伦比亚大学任教。哈尔希是科学管理运动的积极推动者,在管理思想上的重要创见就是实行了工资和奖金制度的改革。他的代表作是1891年在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上宣读的论文《劳动报酬的奖金方案》。他认为当时普遍使用的日工资制、计件工资制和亨利·汤尼的收益分配制都存在缺陷。日工资制条件下,工人提高效率所获得的利益归资本家所有,挫伤了工人的积极性。计件工资制按工人的实际工作量支付报酬,克服了日工资制的缺陷,但时间一长,资本家就会降低单件的利润率,同样无法坚持长期的高效率作业。收益分配制的影响因素来自多方面,不仅仅只是工人自身的因素;各个工人的努力程度不同,收益分配也抹杀了同一部门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显失公正。
通过分析以上三种工资制度的不足之处,哈尔希提出了一种新的工资分配制度——奖金制。基本做法是:在保证工人基本工资的基础上,以目前的产量为标准产量,如果工人的产量增加或者生产单个产品的时间减少了,增加的收益由劳资双方共同分享。奖金制简单易行,保证了工人的基本工资,提高了其工作积极性;奖金的多少取决于个人的超额量,避免了平均主义;劳资双方共同分享收益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劳资纠纷。哈尔西的奖金制是工资报酬制度上的创新之举,所以,奖金制对当时的英美各国产生了很大影响。
(六)奥柏林·史密斯
奥柏林·史密斯(Oberlin Smith,1840—1926)是美国的工程师和企业家,是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最早的成员之一,并于1890年担任了该协会的第九任主席。史密斯是泰勒自己承认的科学管理的先驱者之一,主要著作有《实验机械学》(1881)、《机械零件术语》(1881)等。他在管理方面的贡献主要是提出了一整套关于机械零件的术语和记忆符号的系统及其相关的原则。他指出一个良好的命名和符号系统包括三条原则:(1)区别性,是同一工厂中的各个机器零件能够相互区别;(2)记忆性,术语和符号的使用能使人想起所表示的是哪一种机器零件及其相应的用途;(3)简明性,术语表示要简单而明确。
史密斯还提出了工序安排的思想,为自己的工厂描绘了详细的工序图,得到了泰勒的肯定。这些都对美国管理思想和泰勒的科学管理制度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三、泰勒对科学管理的探索
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Frederick Winslow Taylor,1856—1915),出生于美国一个富有的律师家庭,自幼爱好科学研究和调查。18岁他考入哈佛大学,他的父母希望他能够攻读法律继承父业,但因患上眼疾和健康状况受损,被迫中途辍学。1875年进入一个小机械厂当学徒工,三年的学徒期满之后,他进入米德维尔钢铁厂做一名技工。泰勒工作刻苦,表现突出,近六年的时间就被提升为总工程师。
泰勒的母亲是一名清教徒,他从小养成了清教徒式的美德,一种新型的资本主义精神,重视效率,以勤奋和节约为宗旨。因此,他进入米德维尔工厂以后,最基本的指导思想就是提高劳动效率。但当时工厂的工人普遍出现磨洋工和浪费时间的现象,泰勒认为这是低效率的表现,是他所不能容忍的,他甚至认为工作效率低下是品德败坏的表现,是一种罪恶,这种罪恶比机器和工人的闲置都要可恨。正是出于这种思想,泰勒坚持和工人斗争了三年。他当上工长以后就开始考虑如何提高产量,当时工厂已经开始实行计件工资加利润的分配制度,但是工人还是不愿意多干活,产量只能达到当天能完成产量的三分之一。随后泰勒开始自己上车床作示范,让工人认识到改进生产方式的可能性,但由于泰勒粗暴的惩罚手段,经过短期的胜利之后,掌握车床手艺的工人便降低自己的产量,和其他工人联合起来对付泰勒,他们的产量就变得一样。经过和工人的持久艰苦斗争,泰勒认为主要的问题并不在于工人的惰性,而在于管理的不科学和合理工作量的标准问题。基于这种想法,泰勒开始了他科学实验的探索和作业研究。
为了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泰勒认识到必须使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实验,他组成了专家实验小组,挑选了最优秀的工人,记录他们的每一个动作。然后根据工作日写实的纪录,保留有效劳动,去除无效劳动,按照操作步骤进行实地测量并研究工时消耗的状况,最后得出标准的工作时间和工作方法,由此确定合理的工作量标准。泰勒的著名实验包括搬运铁块实验、铁砂和煤块铲掘实验以及金属切削实验。
1.搬运铁块实验。这项工作由工人用手将92英镑的铁块搬到火车车皮上。他们先观察了75个人的劳动,然后从中挑选了4个人,经过研究决定又从这4个人中挑选了一个人,荷兰人施密特。泰勒精心设计了工作的程序和休息时间,施密特开始按照新的要求干活,如果搬运量从12.5吨提高到47吨,他的工资也会从1.15美元提高到1.85美元,在金钱的利诱下,施密特同意按照泰勒的计划进行工作。通过试验,泰勒得出了搬运工作的动作规范,同时认为要提高生产率必须挑选一流工人,对他们进行利益诱导和科学训练。
2.铁砂和煤块铲掘实验。伯利恒公司有一项铲掘煤块和铁砂的工作,铲具由工人自带。由于铲掘铁砂时平均每一铲的重量都要远远重于铲掘煤粉时一铲的重量,工人铲铁砂时太容易疲劳,而铲煤块时又重量不够。泰勒意识到这一点便开始进行实验,以确定铲具和工作量之间的关系。他先使用秒表和量具精确计算了铲煤的动作时间和工作量,最后得出每铲的重量为21磅时铲掘的效率最高。于是企业开始设置工具库,准备了8—10种大小不同的铲具,工人就不必自带工具,根据每次铲掘物的不同从工具库领取大小不同的铲具,保证了高效率。
3.金属切削实验。泰勒经过多次实验,得出了不同金属原料和不同刀具的切削与进刀速度之间的关系,由此确定了金属切削材料及切削速度的工作标准。并发明了一种高速钢和计算尺,高速钢的使用减少了切削时间;计算尺的运用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计算出最佳的切削速度,机器操作达到了最优化。
泰勒把他的管理制度称作“计件工资制”,后又称为“作业管理”,习惯上称为“泰勒制”,是管理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20世纪初,泰勒制得到普遍重视和应用,科学管理制度开始推广。在实际管理工作的基础上,泰勒也进行了著述活动,代表作有《计件工资制》(1895)、《工厂管理》(1903)、《效率的福音》(1911)、《科学管理原理》(1911)。泰勒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并为科学管理理论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