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编 思想论
第一章 陶渊明农家思想及与儒道之关系
陶渊明思想向来畛域于儒道范畴。其实,陶与先秦农家思想有不少切近。首先体现在“并耕而食”的生活方式与观念;其次,先秦农家反对“厉民自养”的思想,体现在《桃花源记并诗》推展出的“秋熟靡王税”上;并以农家思想对儒道思想予以选择与取舍。
在中国诗人中,陶渊明既平凡又充满个性,既伟大又充斥矛盾。陶诗属于诗化的哲学,哲学的诗化。因而,他曾被称为“中古时代之大思想家”(陈寅恪语),可以说,也是中国诗人中的“大思想家”。他的思想看似纯净而又复杂,外似旷达而内具矛盾。如同其诗风格,平淡而又奇异,自然而又豪放。萧统称之为“与道污隆”的“大贤”,杜甫《遣兴》却说“陶潜避俗翁,未必能达道”。韩愈则看出他“然犹未能平其心”的一面,白居易《与元九书》却指摘他讽喻诗无多,“偏放于田园”。在逐渐被推扬为偶像的宋代,对陶渊明思想的认识更见深入。临近易代之际的隐士林逋说他是“以退为进”的颜子,“愚不可及”的宁武子一类,“名节与功臣、义士等”。曾巩称之为“抱道”之“长者”,黄庭坚把他视为“肮脏犹汉相”的诸葛亮,只是“时无益州牧”的刘备而已,至于南宋,开了后来元明清“政治诗人”之说的先河。蔡正夫则说他是超前的佛祖:“达摩未西来,渊明蚤会禅”注1,葛立方《韵语阳秋》卷十二径直谓为“第一达摩”,比蔡氏所论有过之而无不及。理学家说他“有志于吾道”(陆九渊语),真德秀把他视为同调同出圣门的儒家:“渊明之学,正自经术中来”,朱熹却看出“渊明所说者庄老”。总而言之,说他是大贤,是高尚之士,是隐士,论其思想,是儒,是道,是佛,说法纷纭,莫衷一是。下至元明清,亦复如是。
注1施德操:《北窗炙录》卷上,清姚觐云手抄本。
迄至今日,论述陶渊明,莫不涉及思想,说法也多种多样,说是儒家,或是道家,或外儒内道,或先儒后道,或道主儒次,或儒道佛三家兼容。就其趋向,基本在儒道两家打转,形成一种思路模式,很难走出这种套版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