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文化史(第二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流散的开端

综观犹太古代史,尽管以色列地是犹太民族宗教生活和政治生活的中心,犹太民族一直将其希冀和抱负放在以色列地,希望在那儿实现民族和精神的追求,但事实上,自第一圣殿被毁以来,“犹太人就一直处于流动状态”马丁·吉尔伯特:《犹太史图录》,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I页。,犹太人在以色列地以外地方散居就一直是一种永恒的现象。如果从犹太教的观点出发,犹太人与以色列地疆界以外地方的联系自古以来就是紧密的。犹太教生活经历中有两个基本事件实际上都发生在以色列地疆界以外的地方。第一个事件是:上帝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迦勒底的吾珥神谕亚伯拉罕,这是上帝与犹太民族族长的第一次立约。正是通过这一立约,犹太人开始接受一神的观念。第二个事件是:上帝在西奈山对犹太民众的神谕,全体犹太民族与其上帝之间的关系建立了起来,上帝将《托拉》给了以色列人。以色列地以外地方对于犹太人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事实上,在第一圣殿被毁后,特别是在波斯国王居鲁士允许在巴比伦囚居的犹太人返回耶路撒冷后,犹太民族就已经分属于不同的中心:以色列地中心和巴比伦中心。应该说还包括埃及中心,本文下面对此有专门论述。这一现象之所以出现,是因为巴比伦囚虏的结束并没有导致犹太人大规模离开巴比伦。从犹太人被掳至巴比伦到波斯王允许其返乡,50年已经过去了,不少最初被流放的犹太人已习惯于巴比伦的生活,而在这期间,在巴比伦出生和成长的新一代对故乡则是了解甚少,回归的愿望自然也不那么迫切。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经济上的,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巴比伦的生活远比耶路撒冷的生活优越,人们十分清楚,波斯国王允许他们返回的地方——以色列故土再也没有吃不完的蜜,喝不完的奶了,而是一个遭到彻底破坏的废墟,成了一个“吞噬它的居民的地方”埃班:《犹太史》,第67页。。总而言之,在巴比伦囚居的犹太人已经适应了巴比伦富裕发达地方的生活,已经融入了巴比伦的新文化和新经济当中了。因此,只有一小部分信仰坚定的犹太人选择返回,而大多数犹太人仍选择留居巴比伦,成为第一批自愿留居海外的“散居者”。史称“巴比伦犹太社团”的历史从此开始。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生活在巴比伦和以色列的两个犹太社团都不是独立的政治实体,都是生活在同一个政权——波斯帝国的统治之下,但均享有社会和宗教上的自治。巴比伦的犹太人一直维护自己的民族特征,以自己的方式方法对待当地文化——巴比伦文化和波斯文化——的影响,以自己的方式方法对待希腊文化的渗透。不过,巴比伦在犹太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主要指文化方面)是在稍后的年代,在《塔木德》时期,即从公元3世纪往后的年代。本章将在稍后部分对其作进一步论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