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节 本章小结
本章着重于现代设计、生活方式与中国特色这三个关键词的理解,并重点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分析现代设计的中国特色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现代设计与生活方式的发展、碰撞。
现代性的核心在于理性与反思,现代设计的理性开始于工具理性——由机器生产引发对效率与效益的追求,继而关注价值理性——为大众生活而设计,大众生活具有差异性,以不同的生活方式来界定。生活方式是一个不断发展丰富的社会学概念,其意义在于研究社会群体的差异,判别群体差异的主要标准先后经历了经济地位、消费方式、文化、生活风格、生活方式类型。生活方式类型的研究主要从人们的行为与使用的物品来综合评析,与现代设计关注的生活方式一致,现代设计随即借鉴社会学的许多方法进行用户研究,以更好地满足不同社会群体的不同需求,由此,设计的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统一于创造更好的生活方式。
二、特色与元素、风格的联系与区别。
元素指任何可以进行相对独立的分析、能够表现出某种“意义”的部分。产品的基本元素有显性与隐性之分,显性元素为形态、色彩、材质等外在元素,隐性元素包括工艺、技术、原理、结构、功能、成本等内在元素。元素或元素之间的组合具有某种特点,与其他同类具有差别时,即形成了特色。特色也包括显性特色与隐性特色。当显性特色达到稳定的状态,成为一种内在的属性,并具有外在的连续性时,便上升为风格。有些隐性特色可以通过显性特色表现出来,有些则不可以,由隐性特色发展到显性特色或设计风格,需要长期的沉淀。特色比风格涵盖的内容更广,更适于描述产品这样的复杂设计对象。
三、关于中国特色的研究与实践。
设计研究大多集中于传统文化观念、传统设计思想,以发现中国古人独特的智慧与造物观念,为现代设计提供可资借鉴的新的设计思维,为现代设计体系的建构奠定基础,在这方面的研究已经初见成效,但在指导设计实践上发挥的作用还比较有限。设计作品也大多集中于传统文化的范畴,主要有三种表现:模仿传统器物的形态,即具象的中国传统;简单地将传统观念用图示化的造型来表达,即观念具象化的中国传统;用传统的意向(观念或器物)来解释现代产品,即意向的中国传统。整体上表现为大量的“神似、融合”之类的中国特色是被解释出来的,大多比较牵强。海尔集团专注于用户的需求,开发符合不同生活方式的产品,为探索中国特色的设计拓展了新的途径。而从设计元素层面探索中国特色还基本处于空白(参见图1-14)。
图1-14 关于中国特色的研究与实践示意图
四、关于中国特色的理论建构。
在封闭的传统手工社会,造物活动在单纯的文化传承与本土环境中进行,所造之物自然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进入工业社会之后,现代化与全球化把几乎所有的工业生产纳入同一个模式中,造成产品趋同。与特色密切相连的仍然是“传统”和“本土”,在时间维度上,“传统”是开放的、不断发展的;在空间维度上,“本土”也是开放的,本土知识体系建立在全球知识体系之上,全球化通过本土化在各地扩张。中国特色的建构,一方面要延续传统,发现传统,创造传统,将传统设计元素融入现代设计中(而不是模仿传统器物或图示传统观念);另一方面,从满足本土的生活需求出发,利用开放的全球技术平台,结合本土知识体系,设计符合中国人生活方式的产品,发挥设计的价值理性。
图1-15 中国特色的理论建构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