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文化十五讲(第二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四 道教文化的基本特色

道教文化之所以能够存在并且在历史上发生影响,是因为有它自身的特色。故而,我们认识道教文化,就必须抓住它的特色,这是入门的一个关键问题。

道教文化特色与其基本宗旨密切相关。因此,我们要认识道教文化特色,就应该从其基本宗旨入手来加以考察。

道教的基本宗旨是什么呢?概括起来有八个字:延年益寿、羽化登仙。所谓“延年益寿”就是延长生命在现实世界的存在时限;所谓“羽化登仙”就是通过一定的修养方式来变化气质,使修行者达到“长生久视”、老而不死的目标。“延年益寿”是从人的层面来讲的,“羽化登仙”是从“化人”的层面而言的。换一个角度来看,“延年益寿”只是为了延长人的寿命而已,这个追求基本上没有超出世俗人类生活的范围;但“羽化登仙”却不一样,它所追求的是超越人类的生命局限,达到与大道合一而永存。虽然,道教在不同历史时期对“不死”含义的理解有所差异,但以“不死”成仙作为其追求的最高目标,这是毋庸置疑的。当然,道教所说的“不死”并非都是从肉身永存的意义上说的,在后来基本上是侧重于精神永存的意义了。

“延年益寿”与“羽化登仙”是道教宗旨中的两个层面。如果说前者是初级目标,那么后者则是高级目标。初级目标是高级目标的基础,高级目标是初级目标的理想结局。所谓“理想结局”意味着道门中人可以朝着这个目标进发,但并非一定能够达到。从现实世界的角度来看,道教的最高目标仅仅是一种假定,但这种假定在历史上的确推动了道门中人不断努力,激发他们寻求实现目标的各种方法。

(一)鲜明特色:具有强烈的生命意识

在前面,我已经把道教的基本宗旨稍加解释了。现在我要进一步来阐述道教文化的特色。我为什么要先说明道教的基本宗旨呢?因为道教文化实际上是在道教宗旨的推动下逐步形成并且发展起来的,其特色当然也就由其基本宗旨所决定了。从逻辑上看,不论是“延年益寿”还是“羽化登仙”,都体现了道门中人对生命的关注。

事实根据在哪里呢?我想可以从彭祖的故事入手来讨论。在道教文献中,有关彭祖的资料为数不少,晋朝道教思想家葛洪的《神仙传》对彭祖的生平事迹有比较详细的描述,大体的情节是这样的:

彭祖,姓篯,名叫铿,是颛顼帝高阳氏的玄孙。据说到了商朝(约公元前15世纪到公元前11世纪)末,彭祖已活了767岁,却不令人感到衰老。在少年的时候,他就雅好宁静心境的追求,不为世俗事务而忧虑,不为名声荣誉而经营,不去修饰车辆和穿着,而仅以养生治身作为要事。商王听说他的事迹之后,任以“大夫”的职务,但他经常自称有病而清幽居处,不参与政事。他善于“补导”的养生方法,服食水桂、云母粉、鹿角散,一直保持年少的容貌。他性情深沉而庄重,从来不声称自己有养生的道术,也不作欺诈迷惑人的鬼怪变化的事情。他的生活顺应天地运行的自然规律。年轻时,他曾周游许多地方,好独自行动,人们不知道他到哪里去,等候他也未能见到。他有车马却不经常乘坐。他出门而游,或者几百天,或者几十天,从不携带粮食,但当他回家的时候,其衣食方面却同别人没有什么区别。他经常进行胞胎式的内呼吸功法,每次行动从早上一直到中午才休息;功毕则含胸拔背端坐,以双手揩眼睛,按摩躯体,以舌头舔嘴唇,吞咽唾液。接着,面对太阳,吮吸精气几十口,这样才起来走动言笑。如果感到疲倦或者身体不舒适,便道引内气,以攻病灶所在,同时将意念注于面部、九窍、五脏、四肢以及毛发,让各器官组织都能获得心神的察照。这时会感觉到气息像云彩一样飘浮于身体之中。所以,由鼻口接纳而来的外气就能转化成内气,运行达到十指末端。一会儿,身体便宽和。商王曾亲自前往询问养生之法,彭祖没有告诉他。商王遗赠给彭祖的珍贵玩赏物品,陆陆续续,加起来达到数万金,彭祖把这些物品全部接纳了,但又转过来周济贫穷卑贱的人,毫无保留。这段话的内容见于葛洪《神仙传》卷一,本是文言文,为了便于阅读,以现代语文体翻译之。

以上是《神仙传》彭祖故事的部分翻译。有关彭祖的事迹,在道教其他典籍中还有不少记载,例如《列仙传》、《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等书都言及彭祖的身世并且描述了许多生动的情节。在民间,彭祖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我在小时候曾听老辈人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个人叫做彭祖,他活了八百岁,皮肤却和儿童差不多。据说,彭祖有蛇的特性,每过十年八年,就会蜕皮一次。他要蜕皮的时候就住进一间秘密的屋子里,躺在里边睡上三个月,像蛇冬眠一样。醒来以后,皮就自动蜕落下来,恰似换一件衣服那样简便。这样,过了八百年,那间秘密房子里装的皮干差不多已叠到大梁。

彭祖蜕皮的事情是真是假,不得而知。至于他的寿命,文献记载也有不同。不过,彭祖这个人在历史上倒是真实存在的。从先秦诸子百家的言论到《左传》、《国语》、《竹书纪年》以及汉代以来的史籍都涉及彭祖事迹,另外从民间姓氏族谱与地方志书、文人碑记中也可以发现大量的关于彭祖的资料。浏览先秦古籍,我感到道家对彭祖宣传最多,在《庄子》里,彭祖已经是一个长寿的典型,道教更在这方面进行加工发挥。于是,彭祖在道教中不仅是一个高寿的人,而且被尊奉为神仙。道教对彭祖故事的加工,实际上是在塑造一种生命理想典型。彭祖的形象代表了道教的一种理想追求,他对后来道门中人的延年益寿活动具有很大的激励作用。所以,自汉代以来,随着道教组织的发展,新的修道理想典型也不断地出现,他们本来只是一般的修道人物,后来陆续进入道教神仙谱系。这反映了道教对于生命一直抱着热诚的态度。

(二)基本形式特征:自觉地运用象征符号来传递生命意识

道教生命意识并非只是反映在神仙故事之中;如果我们扩展视野,就会看到,凡是有道教组织活动留下痕迹的地方几乎都可以感受到生命意识的强烈辐射力。这种辐射力的作用不是以直接穿透的方式表现出来,而是通过象征符号来传递的。

什么是象征呢?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象征一般是直接呈现于感性观照的一种现成的外在事物,对这种外在事物并不直接就它本身来看,而是就它所暗示的一种较广泛较普遍的意义来看。因此,我们在象征里应该分出两个因素,第一是意义,其次是这意义的表现。意义就是一种观念或对象,不管它的内容是什么,表现是一种感性存在或一种形象。”黑格尔:《美学》第二卷,第10页,商务印书馆,1979年。在这段话中,黑格尔把象征分为“意义”与“表现”两个因素,又从“表现”上升到“形象”。他运用抽象分析法,对象征的构成因素作了界定。通俗一点说,所谓象征就是不直说本意,而以含蓄的存在物来暗示所要表达的意义。这样,象征就有了隐喻性,可以造成一种朦胧的诗意美。

就一般意义来讲,黑格尔把“象征”看做一种代表一定意义的“现成的外在事物”,这是说得通的。需要补充的是,这种外在事物可以是存在于自然界的天然之物,也可以是人工创造的。事实上,作为外在事物,当它成为象征时本身就打上了人的精神烙印,不管它直接来源于自然界还是对自然界的肖似模拟或变形处理,都体现了人类的艺能。当同一题材的某一形象在不同场合反复出现时,这一形象便成了符号,它是某种意义的代表。现代象征形式哲学的代表人物卡西尔指出,一种象征形式应理解为一种精神能量,借其之助使一种精神的意义内容和一种具体的感性记号相连,并内在地属于此记号。他认为,“象征不只是一种指示性记号,从一个领域指示另一个领域,而且是参与这两个不同领域的记号,即通过外部物质世界中的记号显示内部精神世界中的记号”转引自李幼蒸:《理论符号学导论》,第493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按照这种看法,象征不仅以符号的形式出现,而且是沟通表里关系、内外关系、正反关系的一种中介,它不是独立存在的,只有当记号暗示了别于自身意义的存在,象征才是存在的。

从象征符号的立场来审视道教文化,我们可以有许多与以往所不同的认识。可以说,道教文化中的诸多表现形态,诸如神仙人物形象、绘画、建筑、雕塑、科仪动作,乃至道门中人所使用的各种法器等等,都具有象征符号的意义,因为这些形态在深层次上都寄托了道教的生命意识,传递道教的基本精神。就拿道教教主太上老君的形象来说,便可以见其象征旨趣。大家知道,太上老君的原型是先秦道家学派理论大师老子(老聃),他的生平事迹见于司马迁的《史记·老庄申韩列传》。司马迁对老子的相貌着墨并不多,但到了葛洪的《抱朴子》,老子的“真形”已相当具体。葛氏谓老子身长九尺,黄色,鸟喙,隆鼻,秀眉长五寸,耳长七寸,额有三理上下彻,足有八卦,以神龟为床,金楼玉堂,白银为阶,五色云为衣,重叠之冠,雷电在上,晃晃昱昱。葛洪不仅描述了老子的“肖像”,而且做了环境渲染。这种渲染乃具有象征符号的意蕴,尤其是“八卦”以及相关的数字更是如此。在传统的“易学”关于“易学”问题,将在下一讲具体阐述。中,八卦出于太极,太极函阴阳,阴阳相感而八卦生。八卦会于中而成九宫,九宫之数实以一、三、五、七、九为框架,所谓老子真形在整体上意味着“太极”,在数为一。一生二,二生三,所以老子之额有“三理”。三生万物,万物各具木火土金水这五行,故老子“秀眉长五寸”;五行各有阴阳,阴阳运化,天生地成,故《易》数变,一变而为七,老子“耳长七寸”,七变而为九,故老子身长九尺。关于“一变而为七”的数变系列,见于《列子·天瑞篇》。由此不难看出,葛洪用以描绘老子真形的那些数字是别有一番用意的。作为数码代号,一、三、五、七、九也是象征符号,暗示了宇宙间天地万物的演化系列。由于代表宇宙演化的“九宫”之数蕴涵着生化妙理,老子的身形也就有了多种变体,唐宋以来,各种老子身形变化的故事之所以纷出,即由此而发端。老子形象,只是道教中象征符号的一个小例子,但从这种形象的表现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到道教象征符号的深刻内涵。应该注意的是,道教文化象征符号不是偶然的,而是相当普遍的。如果你有机会到道教的洞天福地考察一下,就会感受到这种浓厚的象征符号氛围。因为不论是花草、树木、河流、石头,还是人工创造的图像,都是有所寄托的。至于那些叙说炼丹的诗词,往往以隐喻的形式来暗示火候操持的道理。这说明道教对于象征符号的运用已具有自觉的意识。请大家注意“自觉”这两个字,我在这里使用“自觉”是经过认真思考的。之所以用“自觉”来说明道教象征符号,是因为使用象征符号在道教中已经成为普遍的表达风格。这就是我为什么把“象征符号”作为道教文化一个基本特色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