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经传十五讲(第二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 乾、坤与屯、蒙

乾卦和坤卦是《周易》六十四卦的第一对卦。

乾由两个经卦☰乾组成,六爻都是阳爻。卦名乾,在马王堆帛书《周易》经、传中都写作“键”, 《大象传》也说“天行健”。疑其本名为“健”,而乾当为借字,是很有道理的。因此,整个乾卦,讲的就是强健的道理。

卦辞“乾,元,亨;利贞”,是说刚健,做到善,就能亨通;利于贞定而不争。“元”,旧训为“始”或“极”,疑误。“元”是“亨”的条件,当训为“善”。《左传·襄公九年》:“(穆)姜曰:‘亡!是于《周易》曰:“随:元亨利贞,无咎。”元,体之长也……而有不仁,不可谓元。’”《文言传》:“元者,善之长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逸周书·谥法》:“能思辨众曰元,行义说民曰元……主义行德曰元。”《国语·晋语七》:“抑人之有元君,将禀命焉。”韦昭注:“元,善也。”《左传·文公十八年》:“高辛氏有才子八人……天下之民,谓之八元。”杜预注:“元,善也。”《易·睽》:“睽孤,遇元夫,交孚,厉,无咎。”程颐《传》:“夫,阳之称;元,善也。初九当《睽》之初,遂能与同德,而无睽之悔,处睽之至善者也,故目之为元夫,犹云善士也。”亨,亨通,相当于“吉”。贞,定。甲骨文、金文中,“贞”、“鼎”本同字。“贞”字所从之“贝”实即鼎。鼎,定也。因而贞也有定义。《释名·释言语》:“贞,定也,精定不动惑也。”《系辞传》:“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贞夫一”,对“天下之动”而言,“贞”就是“定”。《逸周书·祭公》:“维天贞文王之董用威。”俞樾按:“贞,当训定。”《文言传》:“贞固足以干事。”(《左传·襄公九年》同)王引之:“则固守之谓贞。”俞樾:“是贞有固义。”“贞”有“固”义,与“定”义同。讼卦九四爻辞:“安贞,吉。”《小象》曰:“安贞不失也。”王引之:“谓安静不犯,不失其正。”是释“贞”为“静”。定、固、静,意义相近,都是不动的意思。利贞,利于贞定。此指不争着为“首”,与下文用辞“见群龙无首,吉”义近。“利贞”即利于贞定而不争,《乾》卦的主旨就是提倡“乾”而“贞”,刚健而又不争。参见廖名春《〈周易·乾〉卦新释》, 《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第3期。

初九爻辞“潜龙勿用”,是说力量不够强大时,不能轻举妄动,当积蓄力量,等待时机。

九二爻辞“见龙在田,利见大人”,是说龙出现在田野上,利于拜见大人。

九三爻辞“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是说君子不能一味逞强,应当按时作息,有张有弛。白天努力工作,晚上注意休息,这样虽有危险,但也无咎责。惕,帛书《周易》经、传都作“沂”,读为析,析有解除之义,引申为安闲休息。帛书易传《二三子》篇引孔子说:“此言君子务时,时至而动……君子之务时,猷驰驱也。故曰:‘君子终日键键’。时尽而止之以置身,置身而静。故曰:‘夕沂若,厉无咎。’”廖名春:《马王堆帛书周易经传释文·二三子》, 《续修四库全书》经部易类第一册,第17页。帛书易传《衷》篇也引“子曰”说:“‘君子冬日键键’,用也;‘夕沂若,厉无咎’,息也。”廖名春:《马王堆帛书周易经传释文·衷》, 《续修四库全书》经部易类第一册,第31页。《淮南子·人间》也说:“‘终日乾乾’,以阳动也;‘夕惕若厉’,以阴息也。因日而动,因夜以息,唯有道者能行之。”“‘终日乾乾’,以阳动也”,与帛书易传《衷》篇“‘君子冬日键键’,用也”说同。“‘夕惕若厉’,以阴息也”,与帛书易传《衷》篇“‘夕沂若,厉无咎’,息也”说同。“因日而动,因夜以息,唯有道者能行之”,说明这条爻辞就是讲的因时而动、因时而止的道理。详见廖名春《周易乾坤两卦卦爻辞五考》, 《周易研究》1999年第1期。

帛书易传《衷》篇

九四爻辞“或跃在渊,无咎”,是说或飞腾而起,或退处于渊,一切都依时而定,必无咎害。“或跃在渊”即“或跃,或在渊”。

九五爻辞“飞龙在天,利见大人”,是说龙高飞在天上,利于拜见大人。比喻事业的最高峰、人生成功的极致。故帝王被比拟为“九五之尊”。大人,此指贤者、有德之人。

上九爻辞“亢龙,有悔”,是说龙高飞穷极,有所悔恨。为什么呢?因为“物极必反”,日盈则昃,月盈则亏。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是说六爻都是九,出现一群龙,都不以首领自居,吉利。“龙”是刚健的代表,“无首”是阴柔的象征。既是“群龙”,又都能做到“无首”,不争着做首领,是一种理想的刚而能柔、强而不争的状态,所以称“吉”。这就是《周易》的价值理想。高亨说:“用当读为迵。迵,通也。……用九犹通九,谓六爻皆九也。”高亨:《周易大传今注》卷一,第59—60页。其说是。“用”,读为“通”,皆、全的意思。帛书《易经》中,“用九”写作“迵九”;帛书《系辞》中,“通”都写作“迵”。可见“用九”即“通九”,“通九”即全九、皆九。乾卦六爻都是九,所以称为“用(通)九”。详见廖名春《周易乾坤两卦卦爻辞五考》。


坤由两个经卦☷坤组成,六爻都是阴爻。卦名坤,在马王堆帛书《周易》经、传中都写作“川”,在先秦秦汉的大部分文献中,或写作“”,或写作“巛”,疑其本名为“顺”,而“川”、“”、“巛”皆为“顺”字早期的写法。详见廖名春《坤卦卦名探原——兼论八卦卦气说产生的时代》, 《东南学术》2000年第1期。因此,整个坤卦,讲的就是柔顺的道理。

卦辞“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是说柔顺,做到善,就会亨通,像母马一样贞静不争则吉利;君子有所前往,开头迷失而后来才找到正主,有利。往东北方向走,就会丧失朋类;往西南方向走,就会得到朋类。安静不争,就会吉利。所谓“利牝马之贞”,就是讲要紧跟,而不要争先出头。所谓“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帛书《衷》篇两引,都作“东北丧朋,西南得朋”,并说“岁之义,始于东北,成于西南”。廖名春:《马王堆帛书周易经传释文》,杨世文等编《易学集成》第三卷,第3040页,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8年。可见,这是一种八卦卦气说。具体解释可参见本书第二讲第三节的有关部分。

初六爻辞“履霜,坚冰至”,是说踩到微霜,就知道严寒的冬天将要来临。这是从微知著,由后天而先天。

六二爻辞“直方,大,不习,无不利”,是说做到正直而方正,就能宏大,就能不折败,就没有不利。所谓“大”也好,“不习(折)”也好,“无不利”也好,都是强调德行“直方”的重要性。旧注一般以“直方大”断句,不但文义不通,而且破坏押韵,实不可从。“习”当读为“折(摺)”,即折败。帛书《二三子》篇以“挠”、帛书《衷》篇以“折”来解释“习”就是明证。所以“不习”就是“不摺”,“不摺”就是“不折败”,意义与“大”、“无不利”近似。详见廖名春《周易乾坤两卦卦爻辞五考》。

六三爻辞“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是说内含文采,可以守持正固;或辅助君王的事业,没有大的成功也会有好的结局。“或”,有。

六四爻辞“括囊,无咎,无誉”,是说像扎紧口袋那样闭上嘴,没有凶咎,也没有称誉。“括囊”在这里指慎言。言多必失,有悖于坤道。

六五爻辞“黄裳,元,吉”,是说人臣像黄色裙裳一样,能守谦道,就会吉利。六五以阴居中,是阴之最尊,皇后之象。而黄为王者之色,裳为下衣。象征谦下之义非常清楚。元,善,此指守谦道。帛书《二三子》:“……兼(谦),‘黄常(裳)’近之矣。”帛书《衷》:“‘黄常(裳),元,吉’,有而弗发也。……子曰:‘尉(蔚)文而不发之胃(谓)也。文人内其光,外其龙,不以其白阳人之黑,故其文兹(滋)章(彰)。’”

茹家庄一号墓出土的青铜人

上六爻辞“龙战于野,其血玄黄”,是说群龙在原野上争战,他们的首领只能是两败俱伤。《诗经·卷耳》:“我马虺……我马玄黄。”王引之(1766—1834):“《尔雅》曰:‘虺、玄黄,病也。’凡物皆得称之。孙炎属之马,郭璞属之人,皆非也。”王引之:《经义述闻》,第118页,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5年。“血”疑读为“率”,就是元帅,首领。坤主柔顺,反对争战,所以“龙战”而称“玄黄”,认为争强斗胜,祸害无穷。详见廖名春《周易乾坤两卦卦爻辞五考》。

“用六,利永贞”,是说六爻都是六,能永远贞静不争就会吉利。“用六”即“通六”,坤卦六爻都是六,所以说“通六”。《周易》六十四卦只有乾卦和坤卦六爻或都是六,或都是九,所以有“用(通)九”、“用(通)六”之称;而其他六十二卦都是阴阳杂糅,没有全是阳爻或全是阴爻的现象,所以没有“用(通)九”、“用(通)六”之称。有人说,《周易》其他六十二卦没有用辞,是遗失所致,绝不可信。“利永贞”,是坤卦的主要特征,就是强调柔顺而不出头争胜。

乾坤是阴阳的极致,也是阴阳的代表。《周易》六十四卦以乾坤为首,突出了《周易》的阴阳哲学,也就是《系辞传》所说的“一阴一阳之谓道”。帛书《易经》、京房八宫卦等虽然以乾为首,但却拆散了坤卦,打破了乾坤的配对,实质是破坏了《周易》的阴阳哲学。用《系辞传》的话来说,是“仁者见之谓之仁”,蔽于阳而不知阴。

乾坤居六十四卦之首,《序卦传》的解释是“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有天地,然后有万物”,认为乾坤是生成其他六十二卦之本,也就是世界万物化生之源,赋予了生成论的意义。这种解释,也是能成立的。因为乾坤说到底,就是一阴一阳而已。而其他六十二卦,都是一阴一阳的不同组合而已。而“《易》者,象也”,说它有世界生成论的意义,也不为过。

尽管如此,但古人认为乾坤的地位和作用还是有所区别的。《彖传》认为“乾元”的作用是“万物资始”,而“坤元”是“万物资生”; 《系辞传》认为“天尊地卑”。今人沈有鼎(1908—1989)认为“《周易》义例”“以阳驭阴,以刚制柔”,“其序卦也,用建构原则(Principle of Architectonic)而不用平等原则(Principle of Continuity),是以意味深长”。沈有鼎:《周易卦序分析》, 《中国哲学》第十七辑,第188页,长沙:岳麓书社,1996年。应该符合《周易》制作时代的思想。


屯卦和蒙卦是第二对。

屯卦下震上坎。《说文·屮部》:“屯,难也。象艸木之初生,屯然而难。从屮贯一,一,地也。”金文作:

由此看,草木初生是屯之本义。屯卦是讲面临草创艰难的问题,强调不要轻举妄动,要团结和利用盟友做事。

卦辞“屯,元,亨;利贞。毋用有攸往,利建侯”,是说面临艰难,做到善,就能亨通;贞定守静则利。不要主动去征讨,利于封建诸侯,扶助友朋。“贞”与“往”对,意义显然相反。由此看,“贞”义当训为定,也就是不动。“利贞”,即利于不动。为什么?因为卦义是“初生”,正是力量弱小之时。

初九爻辞“盘桓,利居贞,利建侯”,是说面临艰难,利于守静而不进攻,利于封建诸侯,扶助友朋。“贞”义为定,与“居”义近,都是不动的意思。

六二爻辞说“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是说面临艰难而前进不了,有众多的人纷纷乘坐马车而来,他们不是强寇,而是来求婚的。女子没有动静,婚后长时间不生小孩,过了十年,才生下小孩。所谓“屯如邅如”,即“屯而邅如”,是行止艰难之意;而“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更是难进的显例。

六三爻辞“即鹿无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几,不如舍,往,吝”,是说入山打猎而无虞人相助,只能是一头栽进深山老林中而出不来。君子以为危险“几”,苏轼训为“殆”,我的学生吴国源训为“危”。《尔雅·释诂下》:“几,危也。”郭璞注:“几,犹殆也。”,不如舍弃,硬要前往,就会有吝惜。主张舍弃前往,也是难进。“鹿”,当读为“麓”,山足,也就是山脚。

六四爻辞“乘马班如,求婚媾;往,吉,无不利”,是说有众多的人纷纷乘坐马车而来,要求婚配;答应他们,吉祥而没有什么不利的。“往”,主动前行,在这里指积极答应“求婚媾”。在艰难中得到别人结盟的要求,积极应允,自然“吉,无不利”。

九五爻辞“屯其膏,小,贞,吉;大,贞,凶”,是说草创艰难之时,要积蓄力量,力量弱小时,保守不动,吉利;当力量强大时,仍然保守,就会有凶险。“屯”,积聚。膏,资财,引申为力量。是否贞定不动,要看力量大小,这是动与静的辩证。

上六爻辞“乘马班如,泣血连如”,是说一班人乘马而来求婚,不答应则会招致泣血涟涟的后果。因为这是“屯难”之时,统一战线至关重要。


蒙卦之义《序卦传》以蒙昧、“物之稚”为解,一般注疏据卦爻辞解为“童蒙”。其实,蒙之本义当为蒙蔽,引申为蒙昧。所以,整个蒙卦,讨论的就是如何对待蒙昧的问题。

卦辞说“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是说蒙昧,也会亨通。不是我请求蒙昧之人来脱蒙,而是蒙昧之人请求我给他脱蒙。相信第一次占筮的结果则吉利,不相信转而再三占筮则是亵渎,亵渎则不吉利。利于心诚。这是讲治蒙的方法和原则,主张主动向学,尊师重道。“童”,一般都解为儿童,其实应作动词,解为脱。《释名·释长幼》:“山无草木亦曰童。”“童”有秃、光之义。引申之,就有去尽、脱光之义。早期文献里“童山”之说屡见。如《管子·揆度》:“二五者,童山竭泽,人君以数制之人。”又《国准》:“有虞之王,枯泽童山。……童山竭泽者,君智不足也。……童山竭泽,益利博流。”又《轻重戊》:“管子对曰:……黄帝之王,童山竭泽。”以上“童山”与“竭泽”、“枯泽”相对,“童山”即砍伐林木,使山光秃。显然,“山”是“童”的宾语,“童”是使动词。后人也有一些沿用。如宋苏轼《东坡志林·梁工说》:“童东山之木,汲西江之水。”宋郭彖《睽车志》卷五:“不数年,财产荡尽,无以为计,乃伐墓木以易斗升。既童其山,则又托言风水不利,发取其棺及甃甓之属,尽卖之。”“童其山”、“童……木”之“童”是动词,显而易见。详见廖名春《释〈周易〉之“童”》, 《周易研究》2007年第1期。“童蒙”,脱蒙;也可活用为名词,指想脱蒙之人。因为想脱蒙之人尽管大多为儿童,但也不尽然,年龄大一点的也有。孔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也不都是儿童。而且牵涉到六五爻辞“童蒙,吉”,不能说是儿童就吉利。“告”,“吉”字之形讹。帛书《易经》两“告”字都写作“吉”,帛书易传《缪和》篇三引两“告”字也都写作“吉”,熹平石经“告”字也作“吉”。

初六爻辞“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以往,吝”,是说教育启发蒙昧之人,利于用法式来规范他们。想要去掉规范,发展下去,将会有吝惜。“刑”,同型,本指模具,引申为法式。此用为动词,指规范。“刑人”,以法式来规范人。“说”读为“脱”。“桎梏”,本指刑具,这里引申为规矩、纪律。“利用刑人”,正面强调规矩、纪律的作用;“用说桎梏”云云,从反面强调破坏规矩、纪律的危害。这样的教育“发蒙”,可以说是双管齐下。

九二爻辞“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是说使蒙昧之人文明,吉利。这样,他就可娶进贤妻而获得吉利,他就能治理好自己的家族和封地。“包”,郑玄说“当作彪,彪,文也”《经典释文》卷第一,《周易正义》, 《十三经注疏》标点本,第345页。;京房、陆绩、一行本也作“彪”董真卿《周易会通》卷二引晁氏曰,见文渊阁《四库全书》经部易类。。可从。因此“包蒙”当作“彪蒙”,也就是“文蒙”。能使小孩有文化,又纳有贤妇,自然可称之为“克家”,治家有方。

六三爻辞“勿用取女,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是说不要娶这个女子,因为她一看见有钱的男人,就背信弃义,所以娶她是不利的。“躬”,一般都训作身。其实当读为“信”。“躬”楚简《周易》写作“躳”。战国古玺习见“中躳”印文,即读为“忠信”;赵国兵器铭刻中,相邦建信君即写作“建躳君”。所以,“不有躬”即“不有信”。曹锦炎:《马王堆帛书〈易经〉札记》, 《马王堆汉墓研究文集——1992年马王堆汉墓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选》,第36页,长沙:湖南出版社,1994年。

六四爻辞“困蒙,吝”,是说困于蒙昧,必有吝惜。

六五爻辞“童蒙,吉”,是说脱离蒙昧,才能吉利。“童”当作动词,义为脱尽,说见上。

上九爻辞“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是说治理蒙昧《经典释文》第一引王肃云:“击,治也。”见《周易正义》, 《十三经注疏》标点本,第345页。,不利为暴,利于止暴。

总之,说的都是对待蒙昧的态度和治理蒙昧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