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租房的606天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改变一成不变,做生活方式混血的世界公民

辰雨,保持初心,要永远面带微笑,不断前行。(Chenyu,never change,never stop moving,but remember to never stop smiling.)

这是我手账里的第一条留言,来自好莱坞制片人扎克。这句话与我的人生态度不谋而合,回首过去十多年,无论是留学、工作、画画,还是开展365天住民宿的生活实验365天住民宿是我坚持了一年的生活实验,而606天不租房是后来继续保持的生活状态。实验结束后,我依然以民宿为家,探索家的不同形式和意义。,无不是在保持初心,坚持自我,微笑面对。

● 高中留学,第一次迷失与自我挣扎

我出生在安徽芜湖市的一个教师家庭,中考时以全市第三名的成绩考入了省级理科实验班,上清华、北大是家人和老师对我的期望,而我却想走得更远。

妈妈年轻时去南京考托福,带上了3岁的我,那是我初次接触“出国”的概念,但一切准备好后,妈妈的美国签证却意外被拒。三年级时,学会拨号上网后,我推开了互联网的大门。在留学论坛上,学长们的分享和一对一的聊天给了我启发,让我意识到可以完成妈妈未完成的梦想。我第一次明白,无论身在何处,只要通过互联网,陌生人也会帮助我。

从那时起,漂洋过海去感受更广阔的世界成了我的梦想。之后,我开始疯狂地准备托福考试,除了所有课余时间,甚至连上课都在偷偷地背单词。

2006年4月,我收到了美国排名前十的霍奇基斯寄宿高中(The Hotchkiss School)的录取通知书,并努力争取到了全额奖学金。对于生长在江南小城的我,就像突然获得了一次去太空探险的珍贵机会。

于是,我没有如期参加奥林匹克竞赛,而是一个人提着三个加起来超过100斤的箱子,辗转16个小时的飞机,跨越太平洋,去美国独自面对未知。

当飞机降落在纽约肯尼迪机场时,我预感生活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一直读公立学校的我,即将在不到600人的私立“贵族”学校开始全新生活。学校在风景如画的郊区,依山傍水,同窗都是金融大鳄、地产大亨的孩子。我,是在做梦吗?

漆黑的夜晚,我搭上校车一路向北,窗外密集的杉树树影令我至今难忘。夜里12点,车在红砖宿舍楼前停下,我费力把箱子拖上三楼。

刚到美国的前三个月,我无法适应环境。学校每周的全校大会有一半听不懂,化学课更像在听天书,我看到烧瓶和试管感觉特别亲切,就是开不了口。面对同学们“What' s up?”(你今天如何?)的问候,我只能用中学英语课本的标准答案回答。曾经烂熟于心的红宝书和《老友记》台词好像都帮不上忙,加上不自信,我陷入了自卑中。

周围的同学都是“贵族”出身,让我不知如何定位自己。无数个深夜自问,为什么要来美国?合上日记本,我闭上眼睛,心中默念:“如果17岁的我敢只身飞来美国,把100斤的箱子搬上三楼,那我就没有什么可畏惧的。”

那是我第一次迷失与自我挣扎。

● “美国爸爸”让我打开心扉

经过几个月的适应,我逐渐变得开朗积极。这还要感激我的美术老师兼辅导员诺伊斯先生,他就像我的“美国爸爸”。是他鼓励我要有自己的创造力,不断突破自我。他说过:“宁愿画得不像,也不要原样照抄。”

记得一个作业是,根据德国表现主义画法创作10幅自画像。我在画室,面对镜中的自己挥笔泼墨,最后甚至直接用调色刀当画笔。画完后,我把作品分享给一些朋友看,得到的却是“太抽象”“不好看”之类的评价。我很沮丧,并把画了一半的自画像直接扔进了垃圾箱。但诺伊斯先生知道这件事后,却鼓励我说:“要忠于你的风格,相信自己。”

慢慢地,我不再给自己设限,画画也成了我最大的乐趣。一年后,我提交给普林斯顿大学的申请书是一篇插画文,而麻省理工学院这所理科名校,也因为我对画画的热爱而抛出了橄榄枝。我第一次摘到了“做真实自己”的果实。

在高中,我结识了一群热爱绘画的同学,加入越野长跑队,学习网球,在中文俱乐部向美国人介绍中国文化。美国同学金发碧眼,和我的黄皮肤、黑头发差异很大,但思想观念却没有我想象的那么不同。长跑比赛时,教练和队友们为我加油呐喊;庆祝春节时,美国同学围着我,等我用毛笔写下他们的中文名。或许,真正的交流障碍不是语言,而是内心的自我设防。不能在被别人否定之前,先否定了自己。

高中毕业时,我遇见了全新的自己,她勇敢、自信、乐观,和两年前的小姑娘不再是同一个人。

● 爱上民宿,源自寄宿

除了宿舍,学校在节假日给我安排了一个接待家庭——年过古稀的盖乐普(The Gallup)夫妇。爷爷比尔毕业于康奈尔大学,曾是儿科医生,他戴着大而厚的老花眼镜。而奶奶珍退休前在我的高中教导处工作,她面目慈祥,总是带着笑容。他们曾随美军在日本、加拿大等国生活,过去35年间,接待了70多位国际学生和背包客。

这是我第一次住在陌生人家里,他们的家是森林深处的一座棕色木屋。屋外有一片菜地,因为时常有野鹿和熊造访,留下脚印,比尔爷爷围了一人高的栅栏。

寄宿高中的两年,我经常到盖乐普夫妇家过周末。春日,我和比尔爷爷用望远镜看飞鸟;夏日,和珍奶奶用剪刀修树枝;秋日,和奶奶在隔壁果园摘果子;冬日,和爷爷用铲子除雪。刚到美国不久,我就赶上了第一个感恩节,爷爷奶奶采购了满满一车菜,还准备了火鸡。我给爸爸打越洋电话,请教做菜方法,给他们做凉拌茄子、红豆稀饭和萝卜排骨汤,最后还把厨房里放了许久、他们不知如何做的龙口粉丝加到了汤里。那个感恩节,我第一次在异国他乡品尝到“家”的味道。

普林斯顿大学离盖乐普夫妇家有4小时的火车车程。读大学时,我每年都会回高中看望二老,一起做早餐,帮爷爷烘焙面包。2012年,年过八十的盖乐普夫妇参加了我的大学毕业典礼。他们已经成为我在大洋彼岸的亲人,并在我心中播下了以诚待人的种子,让我爱上了住在当地人家里的旅行方式。

我有勇气走上住民宿这条路,离不开盖乐普夫妇给予我的关爱。小时候,我的生活一直是两点一线,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考上最好的大学。高中时第一次走出国门,步入未曾想象过的世界,遇见美国爷爷奶奶。他们的善良融化了我封闭的内心,让我放下戒备心,去探索、相信并拥抱世界的美好。

2017年3月,新英格兰还在飘雪,我再次去看望爷爷奶奶。他们搬进了养老院,不再有客房,却依然接待了我。他们在书房放了一张气垫床,铺上了洁白的床单和印花枕头,书桌上立着我半年前寄来的手绘菠萝明信片。

奶奶问我:“这一年没怎么收到你的邮件,遇到什么困难了吗?”我对她说:“我正处在两个选择的挣扎中——是继续在硅谷打拼,还是走民宿之路?我想把住民宿的经历写成书,但是挤不出时间,我害怕忘记这些宝贵的故事带给我的触动。这种状态让我无比疲惫,身体也亮起了红灯。”

在回程的火车上,我翻开奶奶的留言:

辰雨,你长成大姑娘了,经历也更丰富了。请不要忘记初心,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无论是旅行还是画画,它们带给你力量,会赋予你更有意义的人生。

你的第一位民宿房东珍

“旅行”“画画”“更有意义的人生”这些词语在我脑中反复回放。我哭了,心中更坚定从优步(Uber)总部辞职的选择,追随内心,也接受这条路上将会遇到的挫折和艰难。

珍坐在客厅的沙发上。夫妻俩收藏了很多精装书

● 生活方式混血的世界公民

普林斯顿大学的校训是“做世界公民,为世界服务”,并设立了不同的奖学金鼓励游学和义工。我把这句话牢记在心,努力申请奖学金,去世界各地游学。我选择住进当地人家里,感受不同的文化和生活,不断打破自己的舒适区。

在非洲加纳做义工时,当地小学生眨巴着眼和我聊功夫和李小龙。他们虽然物资极度匮乏,却始终面带笑容,充满活力。在英国牛津大学交流时,我从留学生公寓搬出来,和五位英国女生合住,只为了增加更多了解英国的机会。

游学和民宿组成了我的大学时光,在探索自己和世界的过程中,我不断让生活混血,努力成为“世界公民”。

为了减少交流的障碍,我选修了西班牙语,并憧憬着本科毕业后能到哥伦比亚的农场工作一年,或者去加州的硅谷加入一支创业团队。但事实上,我需要工作签证才能留在美国,于是循着“普林斯顿投行女”的既定职业路径,我挤进了摩根士丹利投资银行的纽约总部,那是2012年6月。

● 离开华尔街,找到人生的“网球”

在华尔街工作的一年,我在格子间中煎熬,而心依旧牵挂着硅谷,一直寻找着机会。相对于美国东部循规蹈矩的生活,我更向往西海岸充满活力的硅谷,“改变世界”不是口号,而是实干的创业孵化器。2013年6月,硅谷明星公司多宝箱(Dropbox)的创始人德鲁·休斯敦(Drew Houston)在麻省理工学院毕业典礼的演讲唤醒了我。他说:

工作最认真的人不是因为他们自律,而是因为他们在解决切实的问题,并且解决问题的过程让他们每天精神振奋……而我的另一些朋友,每天加班、工资很高,但是他们常常抱怨,好像自己被格子间铐住了。

一瞬间我被戳中了,热泪盈眶,因为我就是他口中的“另一些朋友”。我想要改变,却不知从何下手。德鲁给毕业生的人生信条是“网球”“圆圈”和“三万天”。“网球”代表我们所热衷的事情,把网球扔出去,小狗会追着网球疯狂奔跑,意思是人应该追求自己热爱的事业并为之奋斗。“圆圈”的意思是,每个人都会被身边接触最密切的五个人所影响,这五个人就是你的圈子,因此要多和给你启发的人相处。而人生只有“三万天”,我们永远没有准备好的那一天,所以想到什么就去做。

在找到“网球”后,就应该马上付诸努力,只有尝试了才知道如何改进,才能离梦想更近。

那时,在硅谷求职遭遇连连碰壁,心灰意冷的我突发奇想:或许“硅谷梦”有另一种途径去实现——用画画讲故事,传递创业精神。我决定画出让人敬佩的硅谷创业者:特斯拉的马斯克、脸书的扎克伯格和桑德伯格等,他们用激情和创新产品颠覆并创造着历史。我给这个系列命名为“创业巨人”。

接下来的100天内,我拒绝了所有社交活动,每天下班后直奔地铁站,回家简单吃两口饭,就在客厅支好画板,拿起画笔,边听创业者演讲边创作。进入画画状态后,经常一画就到凌晨三四点。3个月后,我终于完成了硅谷创业家的15幅肖像画,并争取到在红杉资本纽约峰会上展画的机会,而德鲁·休斯敦是主讲嘉宾。这一次,我好像找到了自己的“网球”,像放了链子的小狗,追着它前行。

人生第一次画展上就见到了德鲁,他给了我一个拥抱,并与我留影、为我签名。同时,美国当红匿名社交软件耳语(Whisper)创始人邀我加入开拓中国市场。1个月后,我从华尔街辞职,从纽约搬去了阳光灿烂的洛杉矶。

原来随心而行,努力到极致,机会就会来敲门。

画展结束一年后,我把这段经历写成了文章——《改变我人生轨迹的一幅画》,意外收到了很多读者的反馈,才知道我的思考和体会可以带给别人启发和勇气。

创业者画像在纽约高线公园展出

● 改变人生的阳朔之旅

2012年大学毕业后和父母一起旅行,是我第一次预订民宿,在纽约的皇后区和曼哈顿入住了两家民宿,那种感觉就像穿上了一双合脚的鞋,舒适自在。隐约中,我感觉民宿是实现走遍世界、深入了解当地文化的最好方式。

从纽约到洛杉矶,再到深圳组建耳语社交软件的中国团队,创业的繁忙和压力让我没时间去旅行。2015年9月,我迫切地想从创业的快节奏中放空一下,于是独自去了阳朔。在那里,我遇到了背包客、民宿老板和手工匠人,也激发了心底对老建筑改造和乡土文化的挚爱。

当我走进一家客栈,看到斗笠、鱼篓等原生态装饰物,以及它们散发出的乡土味道;看着透明大厨房里一起做饭的中外游客,即使语言不通也可以友好相待;我似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空间,再也迈不开步。

这8天7夜,仿佛度过了一段浓缩的人生,我不仅迅速融入当地民宿和咖啡馆圈子,还在漓江边邂逅了我非常欣赏的设计师团队。我辗转于4家风格迥异的民宿,发现原来一直搬家、轻装上路的日子是可行的,而且能够快节奏尝遍人生百态。

阳朔之行,于我的意义像是工厂打样成功了,让我萌生了长期住民宿的想法。

● 以民宿为家,爱上天使之城洛杉矶

阳朔之行后不久,我结束了14个月的创业,从深圳搬回耳语的美国总部工作。天使之城洛杉矶对我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曾在洛杉矶住过一年,陌生是因为洛杉矶太大了,不会开车的我出行不便,而要好的朋友大部分还在纽约和旧金山。

我是个好奇心很重的人,每次走在洛杉矶街头,我总想知道那些先锋建筑的主人是谁,有怎样的故事。现在通过民宿,我可以和房主成为短暂的室友。

洛杉矶和深圳一样气候温暖,不需要冬季大衣,所以我随身只带了一个旅行箱。经历了国内创业,我更加坚定要去硅谷。如果在洛杉矶租房,我怕被一年的合同束缚住,不能随时搬去硅谷。而作为美国西部最大的城市,洛杉矶民宿发达,我上班地点附近就有上百家民宿。一次骑车上班的路上,我在脑海里勾勒了一份民宿计划:周一到周四住在公司附近,周末搬去不同的街区,用双休日深度融入当地,让民宿、咖啡馆、瑜伽馆成为我的眼睛。

试想一下,在每个街区都有一个家,会是怎样一种体验?

就这样,一个月里,我住进了木屋、画廊、城堡,遇见了建筑师、音乐人、导演,洛杉矶的房东和好莱坞大片一样绚丽多彩,这个月就像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找回了在阳朔时的兴奋感。于是我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用一年365天时间住民宿,去探索家的无限可能,遇见有趣的房东,学习室内设计和处世之道。我能通过身体力行,做一件疯狂的事情,尝试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吗?

白天工作,晚上和周末住民宿,我还利用一切空闲时间申请硅谷的工作,每月打爆电话,飞去硅谷过周末更是常事。每次有人问我:“你住哪里?”我都会说:“70%洛杉矶,30%硅谷。”

2016年初,因为有深圳创业和跨国公司任职的经历,优步总部录用了我,我的硅谷梦终于实现了。

拿到录用通知的那一刻,我突然有些犹豫,因为住了7个月民宿后,我认识了一个全新的洛杉矶,感受到它的活力与能量,更收获了几十个当地的新朋友,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民航机长、心理咨询师、旧物店老板、律师等,都是一些平时我不可能深度接触的人。想到这里,我对洛杉矶的不舍更加强烈。最后,我把入职时间从2月推到4月,想利用剩下的日子,去探索和感受洛杉矶。

高中和大学的游学经历,让我住进不同人的家里,也看到了家的多样性,我发现家不一定是四四方方的屋子,它也可以是爱丽丝的后花园、童年的树屋、海滩的房车。我们是否可以在世界每个角落找到归属感?

我意识到硅谷梦不是我的唯一梦想,民宿才是。但是努力了4年,从纽约到洛杉矶再到深圳,现在又回洛杉矶,我放弃了很多机会。曲线救国,不就是为了去硅谷吗?而优步又是当时最火热、实干的公司。我最后选择了搬去硅谷,加入优步,而不是全职探索民宿。

临行前,我组织了一场房东派对,让他们互相认识,那是我最开心的一天。因为住民宿,我爱上了洛杉矶,这座曾让我充满孤独感的城市。

● 来自民宿创业者的鼓励

因为住民宿,我了解了一位民宿创业者的故事,也意外收获了我的精神导师。

设计师出身的乔·杰比亚(Joe Gebbia)是爱彼迎产品的灵魂人物。乔多次走访日本,去修禅宗,拜访传统木匠。他喜欢巴西柔术,也爱篮球和乔丹鞋,还领养了一只爱犬贝洛(Belo)。Belo是爱彼迎的核心价值观——归属感(Belong)——的缩写。

印象最深的是乔的TEDTED:是technology、entertainment、design(技术、娱乐、设计)三个英语单词的缩写,是美国的一家私有非营利机构,该机构以它组织的TED大会著称,这个会议的宗旨是“传播一切值得传播的创意”。演讲,开场时,他让观众将手机解锁并与邻座交换,然后问大家那一刻的心情,“那就是房东第一次打开家门给陌生人的感觉”。我理解了乔是要通过产品设计,建立起陌生人之间的信任。我跟着他的书单学习同理心、设计理念和领导力。乔是一位不用拜访,通过互联网,就能获取其思想精华的导师。

乔的创业故事也激励着我。他的公司创业初期的几年,曾经9次濒临倒闭。遭受投资人接连不断拒绝后,乔和搭档布莱恩想尽办法融资。借着2008年美国大选的契机和艺术专业才能,卖了1000盒“奥巴马”麦圈早餐,融到了第一笔资金3万美元。

乔是最早在照片墙(Instagram)上关注我365天住民宿项目的人之一。从洛杉矶到墨西哥城,他的每一次点赞都是一份鼓励。这个过程中,很多次我都想放弃:当暴风雪导致飞机航班取消,即将露宿街头时;当好莱坞导演深夜11点对我发脾气,让我立刻搬走时;当凌晨1点在山中迷路,找不到森林里的蘑菇屋时……我会想起乔创业中的艰难、自己只身去美国读高中、连续100天熬夜画画最后遇见伯乐的经历和故事。它们化作精神支柱,支持着我克服每一个困难。不疯魔,不成活。或许乔教会我要有疯子般的坚持和在关键时刻化解难题的能力。

● 关于这本书

我的手账里有一句留言:“最好的作品是你度过的时光。”而这本书,就是我那段时光的回放。我通过三条线来完成本书的写作:

探索家的可能性是一条线:拓展想象力的奇幻之家——树屋、蘑菇屋、房车。也有不同个体的生活态度——疗愈师特蕾西“只要相信,皆有可能”的价值观;画家托比每天都是工作日的态度;日本老人走过万水千山,最终回归本真自我的精致生活态度。

人与人的关系是第二条线:房东与房客之间善意的传递、被房东女儿赶出家门的尴尬以及文化差异闹出的小笑话。短期住民宿得到的是新鲜感,而长期住民宿是对做人做事的考验。

我的故事是第三条线:我对友谊的思考、对未知的态度和对坚持与梦想的理解。有人说我是一本分享经济的真人图书——有全职工作,以民宿为家,在住民宿的365天中,加入优步实现了“硅谷梦”,而优步的工作轨迹也融入民宿生活中。

365天住民宿,我没有辞职去旅行,却发现每一天都像在旅行。我遇见了不同的活法和多元的价值观,高度自律、秩序感、节能环保,而它们在我身上不断累积,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住民宿,就像是生活方式的混血。

一家家民宿组成了我的人生课堂,敲开不同人家的门时,我也敲开了通往自己内心的大门。我想清楚了自己现阶段必须做的事:放慢脚步,吸收每个房东带给我的人生智慧,将它们写出来。2017年,我按下暂停键,从硅谷辞职,边画画边写作。全职写作的一年里,我从社交圈抽离,独自面对电脑屏幕,在一个个细节中挣扎与取舍。写书的过程中,我回顾并梳理了十多年求学、工作、跨界尝试的经历,找到了做这件事的初心——改变一成不变,做生活方式混血的世界公民。

开始这个生活实验时,我处在迷茫中。是留在国内,还是回到洛杉矶?如何才能圆自己的“硅谷梦”?不长租房,让我可以随时搬去硅谷;住民宿,让我可以看到更多人的活法,探索这个时代,探索自己。

在快节奏的今天,或许我们不能每天都在旅途中,却可以时刻保持对生活的热忱。利用一个周末、一次小长假,换一个场景,在自己的城市旅行,遇见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功利地去结交志趣相投的人。我们并不是陌生人,只是还未相识的朋友。

在自己的城市旅行是一种态度: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培养对微小事物的敏锐感受力,给自己充电、获得力量再出发。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这本书中,我分享了自己和不同房东的活法,它可能是一条线索、一盏灯,如果它启发了你对生活的思考,点燃了你的热情,也便是我做这件事的初衷。

When you open yourself up,the world will open to you.(当你敞开心扉,世界也会向你敞开。)

于2018年春

盖乐普夫妇的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