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蓄势待发,不打无准备的战争
戴尔·卡耐基在他的自传中写道:“不论是大、小的演讲,我都会做精心的、长时间的准备,以确保演讲的成功。”的确,只有做好演讲前的准备工作,才能真正发表一个成功的演讲。
练习胆量:没有天生的演说家
生活中,不少人害怕当众讲话。事实上,大多数人都程度不同地具有这种心理,或者说是怯场。美国一位演讲学家的观点阐述了人们怯场的根源,他认为每个人都具有理性的、社会的、性别的、职业的自我形象,当人们进行演出、演讲时,其自我形象完全展现在公众的面前,由于担心自我形象遭到破坏,因而产生了窘迫不安的怯场心理。美国南北战争时期,身经百战的英雄将军格兰特先生在回忆自己早年的演讲活动时说:“一旦让我站在演讲台上,我就像得了脊髓病一样,两腿抖得站都站不稳,身子也立不直,一副丢人现眼的样子。”马克·吐温是世人皆知的幽默大师和演讲家,他回忆自己最初演讲的心理感受时说:“上台伊始,就感到嘴里像是塞满了棉花,脉搏跳得像在争夺百米赛跑的冠军奖杯。”西塞罗,这位古罗马时期最伟大的演讲家也曾说过这样的话:“一开始就感到自己面色苍白,四肢和整个心灵都在颤抖。”此种感受,在丘吉尔那里被描述为“心窝里好像塞着一个几寸厚的冰疙瘩”。连林肯也承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每次演讲总有“一种畏惧、惶恐和忙乱”。仅仅是恐惧可能还不算严重,据说极端的情况竟然还有演讲者因过分紧张而晕倒在讲台上。
几年前,一位家庭医生克狄斯大夫,前往佛罗里达州度假。度假地离著名的巨人棒球队的训练场地不远,克狄斯大夫是一位铁杆球迷。他经常去看球队练习,渐渐地他就和球员们成了好朋友。一天,他被邀请参加一次球队的宴会。吃饭前,宴会的主持人请他就棒球运动员的健康情况谈一谈自己的想法。
克狄斯是专门研究卫生保健的,他行医也已三十多年。对主持人提出的这个问题,他根本不用任何准备,就可以侃侃而谈。可是,在这种场合下,他还是第一次。当听到主持人提到自己的名字时,他的心跳立刻加快,简直不知所措。他努力想使自己镇静下来,可无济于事,他的心脏仿佛就要跳出胸膛。这时参加宴会的人都在鼓掌,全都注视着他。怎么办?再三思虑之后,他摇摇头,表示拒绝。但却引来了更热烈的掌声,听众也自发地呼喊起来。
克狄斯心里清楚,在这种极其沮丧的情绪支配下,自己一旦站起来演讲,肯定会失败,更有甚者可能连五六个完整的句子都讲不出来。他只好站起来,背对着朋友,默默地走了出去,心中充满了难堪和耻辱。
其实,怯场是每个人都会有的一种心理障碍,有的人表现得比较强烈,当这种心理占据上风时,就会阻碍你前进的步伐。1993年,布拉斯金-戈德林调查公司做了一项调查,结果表明,有45%的人当众讲话就会出现紧张的情绪。另外,亚特兰大行为研究院的罗纳德·塞弗特所作的研究也表明:“有4000万美国人不喜欢发言,他们宁愿做任何事也不愿意当众讲话。而且,多达4000万需要经常讲话的人无法摆脱焦虑和紧张。”所以,你如果以为只有自己害怕讲话,那么,你尽可以放心,你绝非那么孤单。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人都可能在说话前后或说话过程中出现紧张的心理:性格内向、沉默寡言者如此;天性活泼、思想活跃者如此;即便演说专家、能言善辩者也不例外。如果你想要自己有更好的发展,说话说得更加精彩就要放下思想包袱,每个人都会有说错话做错事的时候,别人议论也是正常的,“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让自己变得洒脱一点,勇敢正视别人的“指指点点”。
有这样一个女孩,一遇到人多的公众场合,她就会紧张得要命,说话还会有些结巴。但她有一个习惯,那就是无论遇到什么事她的脸上总会呈现出灿烂的微笑,也是这灿烂的微笑陪她度过了一生。
那一年,女孩所在的学校要组织演讲比赛,女孩特别喜欢演讲,于是便报了名。经过不懈努力之后终于进入了决赛,女孩高兴极了,便把妈妈也邀请了过来。轮到女孩上场了,看到台下众多的观众,她十分紧张。刚开口,就出现了结巴的情况。台下的人开始骚动了起来,有人嘲笑女孩:“结巴也能演讲?真不害臊!”甚至有人还在冷嘲热讽。就连神情严肃的评委也有些显得不耐烦了,女孩的妈妈生怕女儿会承受不住别人的讽刺,便小声抽泣了起来。可下面发生的一幕让全场在座的人都惊呆了,女孩不但没有气馁,反而面带微笑并自信地说了一句:“我……相信……自己的……能……力,请大家也要……相信……我……好吗?”这一番话短小而经典,让台下的人都赞不绝口。台下渐渐安静了下来,女孩也逐渐地摆脱了紧张的情绪,开始了她的正式演讲。每个人都很用心地去聆听女孩的演讲,评委也给了女孩高度评价。演讲结束后,台下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这掌声是发自内心的!
二十年后,女孩成为了一名家喻户晓的主持人,同时也克服了一紧张就口吃的毛病。当有人问女孩成功的秘诀时,女孩的脸上又闪出那令人熟悉的自信的微笑,女孩轻轻地说了一句,就这一句又让在场的人震惊了:“什么时候都要有着自信的微笑!”
上面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当众说话时,产生一定程度的恐惧感是正常的,但是你要做的就是,利用好这种适度的恐惧感,使自己的讲话说得更好。
当一个人去除了在一群人面前说话的畏惧后,也会克服对自己、对别人以及对生活本身的畏惧。他对自己有了全新的感觉和看法后,会受到一种鼓舞,敢于去做以前从来不相信自己能做到的事——这就是当众讲话带给一个人的全新自信。所以说,只要你肯多花时间,努力改变,不断训练自己,就会发现这种恐惧感很快就会降低到适当的程度,这时它就会成为一种动力,而不是阻力了。
其实,人人都可能在说话前后或说话过程中出现紧张、恐惧心理;即便演说专家、能言善辩者也不例外,都是从无数次失败经验中才获得了勇气,掌握了大胆说话的技巧。那么,如何克服演讲时的恐惧心理呢?按照以下几点建议去做,你就能泰然处之,游刃有余。
1.放松自己
有些人在演讲时特别紧张,大都是由于他们说话时呼吸紊乱,氧气的吸入量减少,头脑一时陷入痴呆状态所致。
说话时发生不正常情况通常都是这样的顺序:怯场——呼吸紊乱——头脑反应迟钝——说些支离破碎的话。要克服这些不正常情况,就要学会如何调整呼吸。
演讲时全身要尽量放松,静静地做几次深呼吸,吐气时可以略微用点力。这样一来,人的心里就会获得一份踏实感。
2.不要给自己反面的刺激
在演讲过程中还应尽量避免令自己不安的反面刺激,比如,总是设想自己会犯语法错误,或总担心自己会突然停顿下来,讲不下去了。这些反面刺激,很可能会动摇你的信心。因此,在开口时,最重要的是把注意力从自己身上移开,或集中精力听别人怎么说,避免不必要的紧张感。
3.不断丰富和充实自己
有时人出现紧张的原因,是由于知识领域过于狭窄,或对当前发生的事情知道得太少的缘故。假若你能经常读些课外书籍、报纸杂志,开拓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阅历,你就会发现,你可以毫无困难地表达你的意见。这将会有力地帮助你树立自信,克服紧张。
4.带上好情绪
如果演讲者的情绪很好,听众也会跟着情绪高涨;而如果演讲者的情绪低落,听众们也一定会这样,所以说是演讲者为演说定了一个调子。带上好情绪,现场的气氛会好很多。
5.移情于物
人们在突然出现的恐惧面前会紧张地抓住周围的人的身体或某件东西不放,这其实是转移紧张的一种方法。我们在演讲时若是因怯场控制不住情绪,也不妨手中拿着一件什么东西,如钢笔、纸张、笔记本、火柴棍等,这样就有可能使怯场状态有所缓和。
培养自信:展现自我的内在力量
生活中,许多人既害怕当众说话,又希望自己能够在公众面前侃侃而谈。若不建立自信,就无法获得在演讲天地间翱翔的境界。因此对于演讲者而言,建立自信心就显得大为重要。
美国有一位参议员以前是一个性格内向、弱不禁风的人,考上大学后,他受命参加了一次演说比赛,这对于平日寡言少语的他突然要在众人面前畅所欲言,真可谓强人所难。他的母亲看到了这一切,就默默地为他祈祷,并且告诉他:“要时刻提醒自己,自己不是一个弱者,我要用头脑来取胜,努力,努力,成功就在眼前!”母亲的鼓励让他建立了强大的自信心,果然不负母亲重托,在比赛中取得了第一名。
美国作家爱默生说过:“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演讲中增强自信是必不可少的,这种自信建立在演讲水平的基础之上,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调控能力。缺乏自信,你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演讲家。
自信是演讲者必备的心理素质,并且会对演讲的成败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自信心强的演讲者通常表现为对自己的演讲后果持肯定性判断,面对演讲会表现为热情果敢、镇定自若,使自己的演讲水平得到正常发挥或超水平发挥;缺乏自信心的演讲者则表现为对自己的演讲后果持否定性判断,这时如果硬着头皮去讲,就会显得自卑胆怯、顾虑重重,甚至惊慌失措、语无伦次、窘态百出,影响演讲效果乃至导致演讲的失败。有自信心的演讲者在上台之前,往往是精神饱满、精力旺盛、意气风发,处于临战前的兴奋状态,对即将到来的演讲充满期待和神往。在演讲开始后,自信心会使演讲者心绪镇定、神态自若、思维敏捷、言语流畅,对演讲的内容理解深刻、把握精当,在讲台上的体态、手势、眼神、表情、气质、风度,都给人以信心十足的感觉,听众在此时感觉到的只有激动、陶醉、美感和魅力,演讲场上便会出现讲话者神采飞扬、听话者乐在其中的和谐场面。这种充满自信的演讲结束以后,会使演讲者对自己的演讲能力更加充满信心,进而会对他今后的演讲产生积极的影响,听众也会对演讲内容和演讲者留下深刻而又美好的印象。而缺乏自信心的演讲者,登台演讲前往往表现为“怕”字当头、思维紊乱、六神无主、不知所措;登台后会显得诚惶诚恐、举止失当,既不能自然恰当地表达感情,又不能准确有效地传递信息;演讲结束后,这种缺乏自信心或自信心不足的演讲,不仅演讲者本人感到效果不佳,遗憾很多,为此心里难过,而且也会使听众大失所望,对演讲者产生不好的印象。因此,演讲者一定要树立自信心理,具备自信素质,充满自信地从事演讲活动,把培养和建立坚强的自信心看成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的重要内容。无论在什么样的讲话场合,当需要自己讲话时,都要充满信心,使自己处于良好的竞技状态。
一个叫黄美廉的女子,自小就患上脑性麻痹症。此病状十分惊人,因肢体失去平衡感,手足便时常乱动,眯着眼,仰着头,张着嘴巴,口里念叨着模糊不清的词语,模样十分怪异。这样的人其实已失去了语言表达能力,不亚于哑巴。
但黄美廉硬是靠她顽强的意志和毅力,考上了美国著名的加州大学,并获得了艺术博士学位。她靠手中的画笔,还有很好的听力,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在一次讲演会上,一个不懂世故的中学生竟然这样提问:“黄博士,你从小就长成这个样子,请问你怎么看你自己?”在场的人都在责怪这个学生不敬,但黄美廉却十分坦然地在黑板上写下了这么几行字:“一、我好可爱;二、我的腿很长很美;三、爸爸妈妈那么爱我;四、我会画画,我会写稿;五、我有一只可爱的猫;六……”最后,她以一句话作结:“我只看我所有的,不看我所没有的!”
不愧是黄博士!她以自己的实践,道出了走好人生路的真谛:人需要自信,要接受和肯定自己。
演讲时的自信显得非常的重要,如果演讲者无法让听众感到自信,便会对演讲者所讲的内容进行怀疑,试问,连对自己都不自信,如何让听众给你信心?
因此,演讲者要有意识地培养和树立坚强的自信心。自信心应建立在对自我素质和能力的正确认识上,建立在对演讲基本规律的娴熟掌握上,建立在对演讲内容的深刻理解上。只有在对主观条件和客观情况进行辩证分析,知己知彼,了如指掌的基础上产生的自信,才是真正的自信。否则,就是不切实际的盲目自信。盲目自信是一种非理性的预测和判断,它所产生的支持力是短暂的,经不起实践的检验。
以下是帮助人们建立自信的几种方法:
1.好的着装
固然穿着不能决定一个人,可衣服的确影响人的自我感觉方式。没有人比你自己留意你的外表。当你的穿着看起来不太好时,你的行事方式和与他人交换的方式就会改变。因此你可以通过好好打理自己的外表来增加自己的自信。很多情况下,常沐浴、修胡须,穿干净的衣服和换个最新款式的打扮能帮助你取得重大的进步。
2.好的体态
耷拉着肩膀、无精打采的人看起来缺少自信。他们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没有热情,也不以为自己很重要。具有好的体态,你自然而然就会感觉更自信。挺胸抬头,眼睛直视前方。你将给人一个好的印象,立马觉得更警觉更有气力。
3.大声说话
拿破仑·希尔曾说:“有很多思路敏锐、天资高的人,却无法发挥他们的长处参与讨论。并不是他们不想参与,而只是因为他们缺少信心。”要想增强自己的信心及锻炼口才,就要在众人面前慷慨陈词,即使说错了,你也会增加自信。只要努力在众人面前大声说出自己的想法,你就可能成为一个更好的公共场所发言者,对自己的想法也会更自信。
4.给自己充分的肯定
在你走向讲台之前给自己以积极的肯定。例如,你可以对自己说:“我很高兴可以有机会与班上同学分享这一信息。”或者“我已经尽了最大努力做准备,现在我准备好了,可以去做演讲了。”这样的陈述有助于你拥有积极的心态。虽然这些陈述不是魔法,但是它们能使你的思维保持清醒,建立自信。
确定主题:让演讲更加吸引人
主题,也叫主旨、观点、中心思想。即演讲者通过全部演讲内容所表现的一种思想或意向。主题是演讲的灵魂,它决定演讲思想性的强弱,制约材料的取舍和组织,影响到论证方式和艺术调度。它是选题的具体化、明朗化。没有明确的主题,演讲就如同没有灵魂的偶像,即使讲得天花乱坠,也会让人不知所云,不得要领。所以,演讲前首先要确定主题。
确定好演讲的题目,就像给全篇演讲树起了一面旗帜,这不仅与演讲的形式有关,更重要的是与演讲的内容、风格、情调有直接关系。内容决定题目,而题目则鲜明地显露出内容的特点。
一个新颖、生动、恰当而富有吸引力的题目,不仅能在演讲前给人急欲一听的强烈愿望,而且在演讲结束之后,同其内容一样,给人留下永久的记忆,甚至成为一个警句而广为流传。因此,训练有素的演讲者,都很重视演讲题目的确定。
演讲的主题,来源于人们对社会生活的观察、体验、研究、分析,是人们对生活的见解与主张,所以,只有经过深思熟虑、反复推敲,才能为自己的演讲找到一个美好、生动、有力而又适度的题目。它的基本要求有以下几点:
1.主题要有新意
艺术作品贵在创新,演讲艺术的优劣也在于一个“新”字。我们提炼演讲的主题要独辟蹊径,别具匠心。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看不到的东西,用自己的头脑去想别人没想出的道理,用自己的嘴去讲别人没有讲透的话。把对生活的独特感受、独立思考、独到评价贯穿在整个演讲中,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演讲时,要使主题有新意,必须做到以下三点:其一,要具有“怀疑动机”,即敢于对人们“司空见惯”或认为“完美无缺”的事物或观点提出怀疑。其二,还要具有“抗压性动机”,即力破陈规陋习,锐意进取,勇于革新。其三,还要具备“自变性动机”,即能否定自己,打破自我框框。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提炼出新颖的演讲主题。
2.主题要适合听众心理
主题要有针对性,要能深刻影响听众,极大地感染听众。由于民族不同,性格各异,职业有别,年龄差距,以及生活环境和文化修养不同,演讲的听众存在着很大的心理差异、风格差异、感情差异等。选题时应考虑不同类型听众的需要,根据不同民族、不同职业、不同层次的听众的知识水准、兴趣爱好、风俗习惯等来确定。
只有主题适合听众的心理、愿望,才能调动听众的注意力,唤起听众听讲的热情和兴趣。例如,对青年人谈男女恋情,谈如何看待流行歌曲等问题很合他们的口味,但对中老年人就未必合适。显然,如果对山区老农大谈高能物理,谈得再好恐怕也不会受欢迎;倘若换成水土改良,情况就会大不一样。
不同阶层、不同级别、不同环境的人都有其不同的特点。若是讲话时不顾听者自身的特点,而是千篇一律,则很容易出现张冠李戴的情形。所以说,演讲要有针对性,这是成功与否的一个必要前提。
3.主题要体现时代精神
时代精神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演讲,应该是时代精神的鼓点和号角。演讲的目的在于宣传、教育、组织和激励群众。因此,选题一定要有时代意义,必须紧紧抓住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抓住社会现实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比如思想政治方面的重大问题,与现实社会息息相关的社会风气和道德修养问题,以及反映科学文化发展动态、推动科学文化事业发展的问题等。要讲出时代感,讲出新意,演讲者必须考虑演讲的场合、环境、现实状况,以及自己对该问题的历史、现状的了解程度,并给出科学的分析和解释,以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
二战中,斯大林面对法西斯德国的全面进攻的紧急时刻,向苏联人民进行总动员时说:
同志们!公民们!
兄弟姐妹们!
我们的陆海军战士们!
我的朋友们,我现在向你们讲话!
希特勒从6月22日起向我们祖国发动的背信弃义的军事进攻,正在继续着。虽然红军进行了英勇的抵抗,虽然敌人的精锐师和精锐空军部队已被击溃,被埋葬在战场上,但是敌人又向前线投入新的兵力,继续向前进犯。希特勒军队侵占了立陶宛全境,拉脱维亚的大部地区,白俄罗斯西郊地区,乌克兰西部一部分地区。
法西斯空军正在扩大其轰炸区域,对摩尔曼斯克、奥尔沙、莫吉廖夫、斯摩棱斯克、基辅、敖德萨、塞瓦斯托波尔等城市大肆轰炸。我们的祖国面临着严重的危险。
同法西斯德国的战争,绝不能看成普通的战争。这场战争不仅是两国军队之间的战争,它同时是全体苏联人民反德国法西斯军队的伟大战争。这场反法西斯压迫者的全民卫国战争的目的,不仅是要消除我国面临的危险,而且还要帮助那些呻吟在德国法西斯主义枷锁下的欧洲各国人民。在这场解放战争中,我们不是孤立的。在这场伟大的战争中,欧洲和美洲各国人民,其中包括受希特勒头目们奴役的德国人民,将是我们可靠的同盟者。我们为了保卫我们祖国的自由而进行的战争,将同欧洲和美洲各国人民为争取他们的独立、民主自由的斗争汇合在一起。这将是各国人民为争取自由,反对希特勒法西斯军队的奴役而结成的统一战线。
为了迅速动员苏联各族人民的一切力量,抗击背信弃义的进犯我们祖国的敌人,国防委员会已经成立了,它现在把国家的全部力量都集中在自己手中。国防委员会已经开始工作。它号召全国人民团结在列宁——斯大林的周围,团结在苏联政府的周围,以忘我的精神支援红军和红海军,粉碎敌人,争取胜利。
用我们的一切力量来支援我们英勇的红军和我们光荣的红海军。
用人民的一切力量来粉碎敌人。
为争取我们的胜利,前进。
斯大林的讲话既符合客观环境,又抓住了苏联人民极度仇视憎恨法西斯的情绪,犹如万吨巨石投入大海,顿时掀起狂涛巨澜;也犹如狂风,使人民反抗希特勒法西斯的火焰,愈烧愈猛,愈烧愈旺,使语言“刺激量”达到最佳适度,充分调动起苏联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奋勇争先,保家卫国。从而达到宣传人民、动员人民、大打人民战争、消灭希特勒法西斯的预期目标。
4.由表及里提炼和升华主题
对于主题的提炼,演讲者应站在时代的高度,洞察事物本质,加深开掘深度。即由表及里,开掘事物本质,摒弃表象,开掘事物的内在含义,反映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进而升华演讲的主题。
孙中山先生在一次演讲中讲道:南洋爪哇有一个财产超过千万的华侨富翁。一次他外出访友,因未带夜间通行证怕被荷兰巡捕查获,只得花钱请一个日本妓女送自己回家。
日本妓女虽然很穷,但是她的祖国很强盛,所以她的地位高,行动也自由。这个中国人虽然很富,但他的祖国却不强盛,所以他的地位还不如日本的一个妓女。“如果国家灭亡了,我们到处都要受气,不但自己受气,子子孙孙都要受气啊!”
孙中山先生在这里对一个典型材料进行了由表及里的剖析,揭示出国家贫弱,人民必受欺凌,“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升华了演讲的主题,唤起了听众强烈的爱国之心。
有些蕴含着深层意义的事实材料,不经点破,听众也许理解不透演讲者所要表达的主旨,而一旦经过演讲者的揭示与深化提炼,就如同在沙砾中发掘出闪亮的金子,在贝壳里发现晶莹的珍珠,催人感悟,发人深省。这种由外表行动或客观存在事实的叙述,升华为内在思想或深层含义的表达方法,就是由表及里深化升华主题的技巧。
5.主题要选择自己比较熟悉的
确立主题时,要选择自己比较熟悉,并且有条件、有把握讲好的题目。所谓自己熟悉的题目,是自己在某个领域某一个问题上经历了一番辛勤的劳动,进行过研究和探讨的。如亲自实践过,收集和整理了有关的资料,用心做过周密的思考,获得了一些独到的体会等。许多演讲者的实践证明,选择自己比较熟悉的或是选择和自己的专业、知识面比较接近的题目,就容易讲得深、讲得透,讲出自己的风格。因为熟悉,才有话可说;因为熟悉,演讲者才能产生激情,也才能去感染听众。如果演讲者对自己的题目根本不熟悉,或者对演讲题目所涉及的基本知识一知半解,似懂非懂,他所写出的演讲稿内容一定贫乏,所表明的观点,做出的结论,就必然缺乏坚实可靠的论据。另外,演讲的选题要合乎演讲者的身份,要能够体现演讲者的个性特点和风格,不能选那些与自己身份根本不相称的题目作为自己的演讲选题。
搞清关系:正确理解和参与演讲活动
所谓演讲,就是一个人运用有声语言和态势语言向听众发表意见,阐述见解,说明事理,抒发感情的信息交流活动,换句话说,信息(内容)、语言、演讲者、听众,是构成演讲的四大要素。在演讲活动中,信息(内容)、语言、演讲者、听众四者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和影响,表现在:
第一,信息(内容)是演讲者和听众之间的纽带。通过信息,演讲者和听众之间才能实现相互沟通。没有信息,或信息不详、不全,听众就无法知晓演讲者想讲什么。演讲的社会功能决定了对演讲内容信息的要求。首先,演讲内容必须是正确的。内容正确包括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观点明确。其次,演讲内容必须是真实的。唯其真实,才有价值,才能教育人、激励人。再者,演讲内容必须符合时代精神。演讲既然是社会实践活动,理应为社会服务,为社会进步摇旗呐喊。不合时宜的演讲,甚至是逆历史潮流的演讲,只会遭到听众唾弃和指责。
第二,演讲者是信息的发源地。演讲者演讲的目的是教育人、启迪人,这就要求演讲者本人具有先进的思想,能高瞻远瞩,识前人所未知,讲前人所未讲。其次,演讲者必须有丰富的学识。这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需要,也是演讲成功的基本条件。古往今来的演讲家无一不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人。他们在演讲中往往能信口拈来经典名著,旁征博引,运用自如。这些都是以渊博的知识做基础的。因此,演讲者必须不断地学习,跟上科学文化发展的步伐,把自己培养成学识丰厚的人。这样,讲起来才能有说服力,才能起到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最后,演讲者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没有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的人是不可能成为演讲者的。不管是哪一种类型的演讲,都要“讲”。“讲”必须做到清晰、流畅、抑扬顿挫。不能做到这点,要想获得成功是不可思议的。
第三,语言是传达信息的工具。演讲者制作出来的信息要借助语言形式传达给听众,而语言形式包括有声语言和态势语言。
有声语言就是演讲活动中传递信息、表达思想最主要的媒介和物质表达手段,它是演讲者思想感情的载体,以流动的方式,运载着演讲者的主张、见解、态度和感情,将其传达给听众,从而产生说服力、感召力,使听众受到教育和鼓舞。离开了有声语言表达,就无所谓演讲。要达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智育人,使听众心领神会的效果,演讲者的语言必须通畅易懂,富有魅力。好的有声语言不仅准确清晰、圆润和谐,而且绚丽多彩、生动有趣,以其跌宕起伏、音义兼美的艺术魅力,形成一种境界,使言辞的表现力和声音的感染力均达到最佳状态,从而使听众受到德的熏陶、智的启迪、美的洗礼。
除了有声语言之外,演讲还必须辅之以相应的态势语言。所谓态势语言,是指在一定程度上能辅助有声语言表达思想感情的眼神、表情、体态、手势等。在演讲中,应以有声语言为主,相应的态势语言为辅。恰当的面部表情、肢体动作、手势以及其他一切能在一定程度上表达思想感情的动作,都可以使演讲“戏剧化”,使听众不仅听觉器官发生作用,而且视觉器官也同时发挥作用,从而弥补有声语言的不足,增强表现力和感染力。有声语言和态势语言有机地紧密结合,相得益彰,共同发挥作用,演讲便能生动感人,形成一个统一和谐的传达系统。
第四,听众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是演讲的合作者,没有听众就无所谓演讲。而且,听众并非被动信息的接收者,而是演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听众在整个演讲活动中是相当活跃的积极因素。听众在演讲过程中的作用大致有两个方面:其一,能动地接收演讲信息。演讲者不能强迫听众接收所输出的信息。对于演讲者所输出的信息是否接收?接收到什么程度?主动权完全在于听众。没有听众的参与,信息传输是无法进行的。其二,对演讲产生信息反馈。听众对于演讲的反应,通过表情、行动以及声音等渠道,作为信息反馈作用于演讲者。听众的反馈对于演讲者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听众的反馈,是演讲者调节内容和节奏的唯一依据。如果没有与听众的交流,演讲者就成了一台讲话的机器,必然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所以,演讲者演讲时要照顾到听众的实际情况,有强烈的对象意识,要事先对听众进行调查研究,对听众的思想、文化、年龄、职业和情绪等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因人制宜”,有的放矢。
以上四个要素构成了演讲的整体,缺少其中的任何一个部分,演讲活动都无法进行。只有我们了解了各要素的具体内容,才能使各要素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而各要素的有机统一才能使演讲达到理想的效果。如果有谁认为,演讲只是演讲者的事,与听众无关;以为演讲只是动嘴的事,与动脑无关;以为演讲只是出出声音,与动作表情无关,那是非常错误的。弄清演讲四大要素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正确理解和参与演讲活动。
选好“食材”:演讲材料的选择与使用
对演讲来说,收集材料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步骤,它是充实演讲主题,充分证明论点的有利条件。收集材料不能盲目进行,要遵循定向、充分、真实、新鲜、典型、具体和感人的原则。很多优秀的演说家在这方面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
美国著名的废奴主义者,奴隶出身的弗·道格拉斯(1817~1895)于1846年5月在伦敦发表的一次演讲的部分内容:
……这就是美国的奴隶制;没有结婚的权利,没有受教育的权利——福音的光辉透不进奴隶幽暗的心灵,法律禁止他读书识字。如果一个母亲教她的孩子认字,路易斯安那的法律就宣布她将受到绞刑。倘若一个父亲想让他的儿子识几个字母,他立即会受到鞭笞,而在另一场合之下,法庭可以随时把他处死。
奴隶主的残忍是罄竹难书的……饥饿、血腥的皮鞭、锁链、口衔、拇指夹、猫抓背、九尾鞭、地牢、警犬,都被用来迫使奴隶安于他在美国为奴的处境……(在美国)报上也时常刊登如下广告,叙述有的逃奴颈上戴着铁圈,脚上拴着铁链;有的浑身鞭痕;有的带着火红烙铁烧成的烫伤——他们的主人把自己的名字的开头字母烫进他们的皮肉里……不久前发生过这样一桩事。一个女奴和一个男奴在缺乏任何法律保护作为夫妻的条件下结合在一起。他们的同居得到了他们主人的同意,而不是由于有权利这样做,他们成立了一个家。主人发现,为了他的利益起见最好把他们卖掉。但他根本不询问他们对这件事的愿望;他们是不予以考虑的。在拍板声中一男一女被带到拍卖台旁。喊声响了:“瞧啊,谁出价?”想一想,是一对夫妇在待价而沽呀!女的被领上拍卖台,她的四肢照例是野蛮地展现在买主们面前的,他们可以像相马一般地任意察看她。丈夫无能为力地站在那里,他对自己的妻子毫无权利;处置权是属于主人的。她被卖掉了。他接着被带到拍卖台上。他的双眼紧盯着走远的妻子;他以恳切的目光望着购买他妻子的那个人,乞求把他一起买去,但是他终于被别人买去了。他就要同他相亲相爱的女人永别,无论他说什么话,无论他做什么事,都不能使他免于这次分离了。他恳求他的新主人允许他去跟他妻子告别,但没有获准。在极度痛楚下,他挣扎着从新买他的主人那里冲向前去,打算同他的妻子话别;但是他被挡住了,并且当头挨了狠狠的一鞭,他马上被抓了起来。他太伤心了,所以当命令他出发时,他像死人一般倒在主人的脚边……
这篇演讲,淋漓尽致地揭露了美国奴隶制度的罪恶,真是催人泪下!这与演讲者精当选材有密切的关系。
只有搜集到大量的资料,演讲者才真正具有站在公众面前的勇气。演讲是向听众传达信息,如果你不能满足听众的需要,不能提供足够多的信息,那么你的演讲一定不是好演讲。
好好规划一下资料的查找工作,使你能够在指定的时间内达到最好的结果。这一点要求你在匆匆忙忙地开始查找之前必须认真考虑自己的演讲题目和场合,你有多少时间?就你演讲的性质而言必须查阅哪些事实?哪些问题要调查?你查阅资料的目的是什么?
1.从演讲题目入手
先从了解“总体情况”入手。你不应该先入为主地在一个方面的资料上花费大量时间,这样做也许会遗漏与演讲题目相关的其他重要方面。随着研究的深入,你会得到更加具体、更加确凿的材料,你知道哪些内容可以置之不理,但是如果其他方面的有关内容突然冒出,根据已经掌握的知识你完全能够把握这些提示,并顺藤摸瓜进一步深入下去。
演讲者在查阅资料之前的准备或探索性研究是由一系列活动所构成的。面对一个知之甚少的题目,在分析题目之前,你必须先在某个地方查阅一些概括性的知识。即使你对演讲题目很熟悉,你也得在准备查找资料之前在脑海里厘清自己的思路。
2.规定完成时间
根据你可以支配的准备时间和演讲题目的不同,你要进行的查阅工作也会有很大的差异。建议你为你的准备工作制订一份可行的时间表。如果演讲前一天才接到通知,你不可能详尽地查阅所有相关文献,但是可以从如百科全书之类的书中查找比较有概括性的资料。如果时间较为充裕,你的准备活动就可以更加深入,先从概括性的书籍当中收集线索,用它们作为指导再寻找其他更加细致、更加具体的资料。
跳读是从头开始查找资料时最有用的技巧之一。在从图书馆查阅书籍(或为此购买图书)之前,先迅速浏览一遍书目。因为你没有时间把所有的书都看完,一定要掌握最重要的方法和理论。要掌握要领,先要查看书籍目录,跳过第一章和最后一章,或者阅读某一章或一篇文章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记下书中频繁引用的重要学者和公众人物的姓名。留意反复出现的概念和研究项目。不要认为自己必须一字不落地把整个句子读完。
开始浏览时,翻找一些综述或有关该问题现状的文章和书籍。这些文章和书籍概括指出该问题目前的思潮,追溯该问题来龙去脉的文章段落也非常有用。这些文章和书籍往往很容易从题目中加以识别。
跳过一些资料,阅读一些概括性的书籍可以使你对自己的题目有大致的把握。然后你就可以进一步缩小范围,把查阅内容集中到某些问题上。
3.带着分析性问题查阅资料
当你已经完成背景资料的查阅,还没有开始主要的研究活动之前,要回头分析自己的演讲题目。想一想你是否要把题目缩小为某个问题,调整自己的演讲目的,或者修改主题句的遣词造句使之适应演讲场合。
4.熟悉相关的专业用语
为新题目查找资料就像学习一门新的语言一样。随着你逐步展开对题目的研究,你就能够列出这个过程中所出现的关键词。比如,在研究职业女性时,你会发现自己必须搞清楚“机会均等”、“果断行动”和“相对价值”等之间的区别。你会注意到如“玻璃天花板”、“女强人综合征”和“粉领工人”等都是关键性的名词,在谈论你所面对的问题时这些词已被广泛采用。熟悉与演讲题目有关的语言随着研究的展开而变得不可或缺,因为你在浏览文献时要查找这些关键词。
收集到足够的材料以后,把所有的想法根据演讲题目进行筛选,保留自己满意的部分,然后对它们进行综合,最后做到前后连贯,这个过程涉及很多步骤,主要包括:产生想法,把想法归类,把每类综合起来,然后重新考虑、调整并且理顺各种想法的关系,最终确定下各个要点。
写作分析:如何写好演讲稿
演讲稿也叫演说词,是演讲者在演讲之前准备的在一定场合口头发表的讲话文稿,撰写演讲稿是演讲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演讲中起重要作用。这将有助于完善演讲内容,保证演讲人思路清晰,并有利于时间的把握。
一篇完整的演讲稿都可以分为开头、主体和结尾三部分。
开头,即开场白,是演讲稿中很重要的部分。好的开场白能够紧紧地抓住听众的注意力,为整场演讲的成功打下基础。常用的开场白有点明主题、交代背景、提出问题等。不论哪种开场白,目的都是使听众立即了解演讲主题、引入正文、引起思考等。
演讲稿的正文也是整篇演讲的主体。主体必须有重点、有层次、有中心语句。演讲主体的层次安排可按时间或空间顺序排列,也可以平行并列、正反对比、逐层深入。由于演讲材料是通过口头表达的,为了便于听众理解,各段落应上下连贯,段与段之间有适当的过渡和照应。
结尾是演讲内容的收束。它起着深化主题的作用。结尾的方法有归纳法、引文法、反问法等。归纳法是概括一篇演讲的中心思想,总结强调主要观点;引文法则是引用名言警句,升华主题、留下思考;反问法是以问句引发听众思考和对演讲者观点的认同。此外,演讲稿的结尾也可以用感谢、展望、鼓舞等语句作结,使演讲能自然收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1.演讲稿的开头
常言道:万事开头难。演讲稿的开头在其结构中处于显要地位,具有特殊的作用。一般来说,在开头部分,演讲者要引入他所要阐释的主题,使听众心中有数;另外,好的开头还要能抓住听众,通过一定技巧使听众有继续听下去的兴致。
一位年轻美貌的女士在一次演讲中第一句话就说:“昨天我险些脱掉裙子。”此言一出,在场的听众人人大吃一惊,急欲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她接着说道:“当我昨天在厨房做饭时,我那念小学三年级的孪生儿子在隔壁房间吵了起来,他们两兄弟似乎吵得很凶,小弟说,‘你这个大笨蛋,妈妈的肚脐是凹进去的。’老大也不甘示弱地反驳说,‘妈妈才不是凹肚脐呢,她的肚脐是凸出来。’小弟说,‘你胡说,才不是呢!’大儿子说,‘你才胡说!’我看情形不对了,赶快跑出来排解说,‘你们两人给我安静下来,妈妈让你们看看我的肚脐是凹的还是凸的。’于是我作势要脱下裙子的模样。‘啊,妈妈羞羞羞。’他们两个小鬼看后马上拿小食指划着小脸蛋羞我,我们三个人都笑了出来……”
人们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是一个关于“亲子关系”的演讲。年轻的女士就是在演讲的一开头就语出惊人,激起听众的好奇心。
可见,有一个好的开场白,是多么重要。出语不凡的开头,能唤起听众的兴趣和求知欲,产生巨大的吸引力,紧紧抓住听众的心,使听众非听下去不可。
开场白是演讲者向听众出示的第一个同时也是最重要的信号,能否抓住听众的注意力,引发他们听的兴趣和积极性就取决于这最初发出的信息。俄国大文学家高尔基说:“最难的是开场白,就是第一句话,如同在音乐上一样,全曲的音调,都是它给予的。平常却又得花好长时间去寻找。”高尔基的这段话包含两层意思:第一,演讲的第一句话至关重要,它的作用如同音乐的“定调”,规定着“全曲”的基本面貌和基本风格。第二,适当的第一句话不是那么容易找到的,它是长期积累和斟酌钻研的结果。所以,演讲稿的开头很重要。
2.演讲稿的主体
演讲稿的主体是指开头和结尾之间的文字,这是演讲的主要部分。主体演讲的如何,决定着本篇演讲质量的好坏,论点是否令人信服,决定于主体的阐述。
有一篇标题为“在血与火的征途上”的演讲,演讲者在介绍了一位烈士腹部中弹,毫无畏惧地把肠子压在腰带下面继续冲锋,最后用自己的身体滚雷,为战友开辟通路的英雄事迹后,深情地说:
“这些风华正茂的青年战士,如果活到将来,有谁敢说他们之中不会有将军、部长、博士?可他们刚刚活到新中国的好时辰,就告别人间,把蓬勃的生命和美好的理想,托付给活着的人们,化作向四化进军的足音和号角,化作一对对倩影在湖面荡舟的安宁和温馨……”
这扣人心扉、感人肺腑的叙述和议论,为听众创造出了一个动人的意境,把演讲自然地推向高潮,使许多听众不禁潸然泪下。
演讲稿主体,篇幅较大。要使演讲的观点站得住,立得牢,就必须做到内容充实丰满,有血有肉,要围绕中心论点,处理好论点与论据间的关系,合乎逻辑地逐层展开论述,做到结构有力,层次清楚,过渡自然。在这一部分中,要组织和安排好演讲高潮,使演讲者和听众在情感上产生强烈的共鸣,达到“快者掀髯,愤者扼腕,悲者掩泣,羡者色飞”的出神入化的境界。
演讲内容上有详有略,篇幅上有长有短,这样才能使整篇演讲显得有重点。既不会因为各个观点只是蜻蜓点水似的泛泛而谈而让听众没什么印象,也不会因为事无巨细一概长篇大论而让人觉得厌烦。
演讲稿的重点,或是要让听众了解的重要信息或是希望取得听众赞同的看法、认识,或是领导者期望下属心领神会并在行动中加以贯彻执行和大力推广的意志、意图,随着演讲内容的不同而各有所异。如果在演讲稿的篇首提出了重点,那么在主体部分还要进一步加以详细阐述,否则演讲一结束,听众就把重点忘了。
最理想的效果就是你着重讲演的部分也正是听众印象最深、感触最多的部分。重点表现在一两个问句上的情况很少,绝大部分是集中在由几个段落结合而成的一个层次、一个部分,或集中在一个层次、一个部分的某几个段落上。重点集中是一个办法,也可以重点分散在全篇各部分中,层层展开,但必须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3.演讲稿的结尾
结尾是演讲内容的自然收束,是演讲稿的有机组成部分,万万不可忽视,有的演讲者在结尾处要么草草收兵,要么画蛇添足,要么采用陈词滥调的套话。例如,“关于某某问题我再补充几句”,或“我前面讲的某一点是很重要的,在这里再强调一下”,或“我的话讲完了,讲得不好,请大家批评指正”等,都会使听众感到索然无味。
做文章,尚有“凤头”、“豹尾”之说,对于一篇演讲稿,道理也是相同的。所谓“豹尾”,是指演讲的结尾收束应该像虎豹之尾那样刚劲有力而又斑斓多彩,给人鼓舞、耐人寻味。因此演讲稿的结尾也须精心设计。结尾是走向成功的最后一步,弄得好,能曲终奏雅,给听众留下美好而难忘的印象;弄得不好,会功亏一篑,令人失望和扫兴。因而这最后的部分也是演讲中最需要讲究策略的地方。
莎士比亚的名著《恺撒大帝》一剧里,伯鲁特斯对市民演讲他刺死好友恺撒全是为国为民时,是这样结尾的:
临了,我要告诉诸君一声:因为罗马帝国,我不得不刺杀我的好友恺撒,刺死恺撒的便是我,便是这把短剑。假使他日我的行动和恺撒一般,请诸君就用这把短剑来刺我吧!要是大家的行为,也有和恺撒一样的,那么这把短剑,终是不肯饶过你的。请诸君认清这把短剑,请诸君认清卖国贼,认清爱国的好汉。
伯鲁特斯的结尾不过短短十几句话,却完全包括了他整个演讲的意思,而且表现出他的热情。
演讲的结尾在整场演讲过程中非常重要,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俗话说得好:“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演讲也讲究有始有终。精彩的结束语犹如与人话别,能促人深思,耐人寻味,给听众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因此,在演讲的结尾要努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听众的情绪推到最高的浪峰上,使听众情绪激昂、感奋起来,让听众在头脑中出现一个更为强烈的兴奋点,给听众以希望和信心,催听众团结向上,促演讲者的意境和听众的感情得到升华,形成说服和感染听众,并给听众以启迪的强烈效果。
自成一派:逐渐修炼出独特的演讲风格
演讲要有自己的风格,这是演讲者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位成功的演讲者在演讲过程中,会展示出一种富有鲜明个性的表现形态,它完美地反映了演讲者所要表达的内容实质以及心理变化。有这样一句名言,“风格如其人”。例如,鲁迅善于哲理性的思考、犀利的讽刺,其演讲分析深刻、入木三分,幽默诙谐、富有哲理,外冷内热,于细微处见功夫。郭沫若的演讲热情洋溢,奔放不羁,观察事物往往于大处着眼,用诗一般的语言欢呼、呐喊。两人风格迥异,但演讲都非常出色,这是他们在长期生活、斗争和演讲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自己独特的风格。
美国第十六任总统林肯的演讲口才风格,以朴实无华、逻辑严谨而载入演讲史册。但是,他的演讲口才风格绝不是天生的,而是经过长期刻苦的自我训练和反复的演讲实践(包括体验)才形成的。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是一个卓越超群的雄辩家和演讲家,他那优美的演讲口才风格,也是他毕生努力的结果。他从学生时代起就迷醉于本民族的语言,并纯熟地运用到自己的讲演中。毕业从军到印度后,在其他官兵以酣睡来打发印度酷热的下午时,丘吉尔却博览群书,广泛求知。在他27岁当选为国会议员后,就开始了他的演讲生涯。在尼克松1952年与丘吉尔的儿子伦道夫的交谈中,当他对丘吉尔的演讲口才风格表示钦佩时,伦道夫笑着说:“那些演讲精彩是应该的,他用了大半生时间写讲稿并记熟它们。”
戴高乐的演讲口才华贵而典雅、庄重而流畅,这也是他苦心追求的结果,如果没有长期刻苦的训练、反复的实践和体验,戴高乐也不可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演讲口才风格。
由此可见,个人独特的演讲口才风格,是在长期的生活、学习和演讲实践中反复体验、反复训练才逐渐形成的。离开了长期的实践、体验和训练就根本不可能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演讲口才风格。
演讲风格是个大概念,它是演讲者通过演讲内容、表达方式、语言运用等途径所综合表现出来的具有个性化特色的演讲气派和演讲格调。演讲风格有不同的类型,比如幽默型、深沉型、绚丽多彩型等。演讲者只有形成自己的演讲风格才能给自己的演讲带来生机和活力。演讲风格一旦形成,就有了自己的稳定性和变异性。
1.培养自己说话的风格
培养自己讲话的风格,使其独树一帜,对你的讲话将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个人说话有自己的风格,说话才容易吸引别人,并产生应有的魅力。同样,如果你想成为说话高手,那么,你的说话风格必须有某种独特的地方,以便引起人们的注意,或者使人们容易记住你。你可以利用自己的长相,或身体某种特殊之处,来引起别人注意,但这只能暂时的,也是远远不够的,它只能帮助你引起人们的注意,而不能真正吸引人们。除非你有伟大人物的那种超凡的魅力,否则你必须培养自己说话的风格,这才是使你让别人信服和不忘的最好方法。
在谈话时,表现出自己自然的风格是上策,但要努力发展你自己的独特风格,而不是去发展别人的独特风格。有些人,当他们与别人谈话时,认为自己有必要装腔作势,或者戴上一副假面具;有些人试图表现得很友善,有的时候甚至表现出媚态;有些人急功近利,就像做电视商业广告一样。这些人的失误在于他们表现的都不是他们自己的本色,自然得不到别人的信服。要有自己的个性,你看到的我是什么样,我就是什么样,不管你喜欢不喜欢,但你总会相信同你谈话的那个人是真实的,不是假冒的。无论对也好,错也好,都要真诚地对待每个人。因此,只要把握好说话的分寸、原则,总会受到别人的喜欢,从而慢慢养成自己说话的风格,因为你用真诚的自我与别人交流,你用自己的风格和别人说话。
2.形成自己的演讲风格
演讲风格需要演讲者的行动来形成。对于初学演讲的人,要想形成自己独特的演讲口才风格,必须下一番苦功夫,多学,勤练,久而久之,一定会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演讲口才风格。
在形成演讲风格的过程中,要注意下面几点内容:
(1)讲
要想学会游泳,就必须下水。如果不下水,那么,游泳知识再丰富,游泳书看得再多,也仍然是个“旱鸭子”。锻炼演讲口才也是如此。只有利用一切机会多讲、多发言、多参加论辩,不怕别人笑话,这样,假以时日,自己的演讲口才就会有长进。终日缄口不语,永远也不会有进步。
(2)读
培根有一句名言:“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物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
多读书,会使人头脑灵活,思维敏捷,视野开阔,语言丰富。因此,要锻炼演讲口才,读书是一个有效的方法。当然,读书也包括朗读和唱读。
(3)诵
凡是动人的、充满勉力的演讲口才,都是既倾注演讲者炽热的情感,又有抑扬顿挫、高低快慢的语调。而诵则是锻炼语调的一种有效方法,它同时也能纠正口吃的毛病。诵是背的艺术化,经常诵读,对于提高演讲的口语表达水平,是很有帮助的。
(4)背
赫尔岑说:“书是和人类一起成长起来的,一切震撼智慧的学说,一切打动心灵的热情,都在书里结晶成形……”这就告诉我们,书中有充实演讲口才所需的智慧和学问,如论辩的实例、演讲的名篇、语言的艺术等。在读书的基础上,适当地背一些名篇、名段、名句,加深理解,对于训练自己的演讲口才,是大有益处的。
(5)练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演讲口才是经过长期磨炼才形成的。古罗马著名雄辩家和演讲家西塞罗说得好:“训练有文化素养的雄辩家的方法,不在于背诵演说的规则,而在于实地练习。”当然,练习要根据自己的思维能力、语言水平和心理特征来确定其重点,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主要应从语音、语量、语力、语调、语汇、语速、语脉、语境、语态九个方面,加以严格训练,扬己所长,补己所短,持之以恒。经过长期训练,肯定能练出好的演讲口才。
另外,我们还要注意在社会实践中磨炼演讲口才。
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是磨炼演讲口才的最好课堂,世界著名的演讲口才大师都是在这个大课堂里锻炼其口才的。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的演讲口才是人所共知的,但他刚开始演讲时却感到非常紧张。一次,他在议会发表演讲,刚讲到一半,忽然忘了下文,怎么也想不起来,憋得面红耳赤、冷汗直流。没办法,只好中断演讲,尴尬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著名的现实主义戏剧家萧伯纳年轻时十分腼腆,见人不敢说话。如果有人请他做客,他总要在人家门前徘徊二十几分钟,才能鼓起勇气进去。后来,他参加了一个叫考术者学会的辩论会。在会上,他开始不敢讲话;后来觉得不能缄口不语,便移动发抖的双腿站了起来,做了第一次当众演讲。这次演讲对他的刺激很大,因为听众把他当成了“十足的傻瓜”,他在众人的哄笑声中狼狈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从那以后,萧伯纳发誓要完全掌握演讲的艺术,一有机会就要当众演讲。他遵守了这一誓言,不管什么地方举办演讲会,会场里总会出现萧伯纳。
这样,他依靠长期艰苦的磨炼,最终获得了成功,成了著名的演讲口才家和雄辩家。
只要下功夫,只要在实践中刻苦锻炼,人人都能拥有好口才,人人都能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演讲口才风格。
定好基调:开口前做好准备
演讲的基调,是指演讲中总的态度、情感和运用演讲技巧的整体特点。准确把握演讲的基调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但是运用有声语言技巧的整体设计,而且是演讲者表情达意的具体依据。一般来说,开始处要做到缓、平、稳,如果开始太高,到后来感情的强烈处就会声嘶力竭;如果开始过低,一些叙述性的部分表达时将没有力度,以后再突变高音就显得不和谐。基调确定好以后,切忌保持平坦行进,而应该有起有伏,有张有弛,前后照应,变化无穷。
只有基调确定下来了,我们才能组织语言。因此,演讲者在演讲之前,必须准确把握演讲的基调。常见的演讲基调有轻快型、持重型、舒缓型、急促型、低抑型等。
1.轻快型基调:轻快型基调的主要特点是轻松欢快,语速较快,有一定的跳跃感,适用于贺词、欢迎词、祝酒词等。
2.持重型基调:持重型基调的主要特点是庄重镇定,声音强而有力,语势较平稳,语速较慢,适用于工作报告、理论宣讲、开幕词、闭幕词等。
3.舒缓型基调:舒缓型基调的主要特点是张弛自如,轻松明朗,语势舒展,中等语速,适用于座谈、研讨、学术演讲等。
4.急促型基调:急促型基调的主要特点是慷慨激昂,顿挫短暂,语言密度大,语势急骤,语速快,适用于辩论、宣誓、动员、获奖感言等。
演讲的基调确定好之后,在演讲过程中要服从这统一的基调,这样才能使演讲和谐连贯。但是,各种类型的基调并非彼此孤立的,演讲者在统一演讲基调的基础上可根据演讲内容和演讲者的个性特点,适当变化语气、语调和语速,做到有起有伏,有张有弛,前后照应,引人入胜。
1.内容需要。我们无论采用什么样的基调进行演讲,归根结底都是为了更好地为表达内容服务,为主题服务,离开了这一条,那么无论哪种基调都无优劣之分,只有在具体的内容中,明确的立意下,我们才知道哪种基调更适合一些。因此,我们在确定演讲的基调时,首先要考虑的一个因素就是内容的需要。
2.个性特点。演讲选用何种风格基调,其实与演讲者个人所具备的特点也是息息相关的,在考虑了内容需要之后,也可以参考一下自己的特点,发挥优势、扬长避短,这样会使你的演讲效果更佳。
这里的个性特点是指与演讲有关的因素,如:性别、声音、语速、语言特点等等。我们在选择何种风格基调进行演讲时,还要考虑一下自己的语音、语速特点。平时说话就慢声细语的人,最好选择深思平稳式或潺潺流水式演讲,平时说话语速较快、声音也较洪亮的人就可以选择慷慨激昂式,这样,在需要快的时候,你的语音节奏才能跟得上去,不给人嘶哑的感觉。
总之,采用何种演讲风格基调进行演讲,在内容允许的情况下,一定要考虑自身的特点,只有如此,在众多的演讲者中才能独具特色,与众不同,使你的演讲更具有美感。
加强演练:做好演讲前的排练工作
演讲文稿准备好之后,为保证演讲成功,最好提前预讲一下。“成为一名成功的演讲者能让你受到注目并让你实现目标。我在演讲前从不草率行事。精心准备是我最有用的防弹衣!”一位非常擅长演讲的人士这样说。的确,进行演讲前的口头准备工作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也是演讲准备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排练演讲的内容、时间把握、道具、服装以及特殊效果能给演讲者以自信。念出演讲词、做动作、适应房间的环境并感受气氛都能增强他们的控制感。排练的好处是演讲者能够检查对时间的把握程度、发现可能出差错的事情并提高演讲的流利度。
1.排练时要穿正装
穿正装排练时,你需要一面镜子、一名听众、一块表。使用你所有的道具、稿子、支持材料并尽可能真实地模仿实际情况。听众可以是镜子、录音机、你的朋友。听众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和他们进行眼神交流。
如果你有机会能在演讲现场进行彩排,那么只要你有时间,不要犹豫,马上利用这个机会,尤其是活动规模较大,时间安排比较紧密,并且还需要动用大量设备的时候。和技术人员打好交道,他们就会对你更加照顾一些。即便你不会照着稿子念,也不管你的稿子是不是提纲,你仍然需要给他们一份,这会使他们对你的演讲内容有一个印象,而且你至少应该附上一份幻灯片、音乐和特效的播放顺序表。
当你熟悉稿子之后,你可以在脑中进行排练。在脑中演练会形成条件反射。你的大脑为你的动作储存了一个象征性的代表信号。所以当你真正做这些动作时,你的大脑就知道你已经做过这些了,这会让你的演讲更为得心应手一些。
在一次顺利地排练之后,在你去演讲的路上、在走廊里、从停车场进入会议室或从地下室进入会场时,要让自己进入状态。在去会场的途中就正式着装,除非万不得已,不要在车中或更衣室里换衣服。
把你在路上碰见的每一个人作为展示你职业水平的大好机会加以利用。一路上,你的肢体语言都要表现出积极的信号,这会帮助你在必要时迅速进入演讲状态。
2.排练时要注意时间控制
在演讲之前,你应该对演讲所用的时间做到心中有数。演讲者除了无聊演讲之外的另一个大忌就是超时演讲。演讲超时间是对听众的无礼。每个人都有其他的事情要做,在你之后还有别的演讲者。听众不会因为你延长了演讲时间而感谢你,主办方也不会,而且其他的演讲者肯定也希望你马上下台。
如果你还是一个演讲生手,那么,无论是带稿排练还是脱稿排练,你都应该为你的演讲计时。因为如果脱稿演讲,你会习惯性地添加一些不相关的内容。如果你更有经验,你应该在自己面前放一个钟表,在演讲的过程中根据时间的变化增减内容。
3.借助他人的力量
因为演讲要口头发表,所以应该口头组织内容。既然演讲的内容取决于演讲人与听众的双向互动,那么你演讲的准备工作也要借助于他人的力量。
你无法在基本的内容概要准备好之前进行预先的排演,但是有一种办法可以让你在仅有一点思路的情况下即可着手做口头的准备。试着把你心里的想法和话语说出来,看看它们是否适当。但是,你不是在听众面前练习自己的演讲技巧。吃午饭时与同事和朋友聊天,你可以随时表达自己的想法。你不必对每位听众的意见做出反应。在与几个人交谈后,你会发现自己已经开始准备演讲的措辞造句了。
一个人不可能始终以一成不变的口吻说话。即使你一个人坐在桌前准备演讲稿,合作者的意见和腔调也会影响你。这种现象很自然,你应该充分加以利用。
如果能够在更多正式的反馈和支持当中继续你口头的和互动式的准备,你真的非常幸运。
虽然你可以从多种渠道得到反馈,但是最可贵的反馈来自志同道合的人士。在演讲课上,他们可能是一群一起讨论想法和练习演讲的学生;在商务活动和职业场合,同行之间的互助合作也相当的重要,政治家和公民团体也认识到这一点。最雄辩的演讲人往往在准备演讲的整个过程中随时检查自己的发言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