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诊
面诊要五色合参
色诊很早就被中国传统医学所重视,是中医的特色之一,是中医临床治疗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程序,其临床应用价值及理论意义为历代医家所推崇。
◎ 色诊的基本概念
色,就是颜色。在中医理论中,色为脏腑气血之外荣。
早在《黄帝内经》中就已经有了“色”的基本概念,如《素问·脉要精微论》中说:“夫精明五色者,气之华也。”意思就是气血之精华上行头面及外达肌肤就可以形成各人不同的色的表现。
所谓“色诊”就是医生通过眼睛观察人们身体表面及其排泄物、分泌物的颜色与光泽的一种望诊方法。
在《黄帝内经》中,常常将察色与按脉的重要性相提并论。在临床应用中,色诊与脉诊一样是最难掌握的,因为其基本内容都是由诸多医家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总结出来的,常常是“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
古代医家十分注重色诊中的常色,以表明人体的健康。同时还指出了常色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也随外界影响而产生改变,由于不同的经的作用而产生青、赤、黄、白、黑之间的微妙差异。
◎ 五色诊法
五色诊法是运用阴阳五行学说,按五脏配五行五色的理论,以机体所表现的青、赤、黄、白、黑不同颜色的变化进行疾病诊断的一种方法。
《素问·脉要精微论》中说:“察五色,观五脏有余不足,六腑强弱,形之盛衰,以此参伍,决死生之分。”这表明在《黄帝内经》的时期就已经确立了五色诊法,医生通过眼睛观察五色之间微小的变化来诊断疾病。而且,注意到了五色与五行的对应,五色应五脏五时之气。如《素问·痿论》中指出,肺热为白,心热为赤,肝热为苍,脾热为黄,肾热为黑;而《灵枢·五色》就全面阐述了五色的明暗、死生、浮沉等。
五色诊法可以用头面、眼鼻、口舌等,通过与五行生克关系,来推断人体内各脏腑的功能状况及其病理变化,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五色诊法
五色诊法是运用阴阳五行学说,按五脏配五行五色的理论,以机体所表现的青、赤、黄、白、黑不同颜色的变化进行疾病诊断的一种方法。
五色关乎五脏
五色主病
病色有五种,青、赤、黄、白、黑。这五种面色既可提示不同脏腑的病变,又能反映病变的不同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