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回 舍身救蝉
那只蝉分明是在向我求救,我要是坐视不管,它的一条命就断送在螳螂的爪牙之下了。好在那枝条并不算高,站在石凳上应该够得着。
宝德后听了妙善葬蚁的事情,将她教训了一番。
她正说到这里,恰好妙庄王也回到宫中,问起大家在这里讲些什么,宝德后又将此事告诉了他一遍。
妙庄王听了,也笑着说:“这孩子聪明伶俐,别的都好,只是生了这种古怪脾气,一点都不像小孩子,举止动作像佛门弟子一样,让人不大喜欢!还得你多费一点心,好好地教导,使她改了这种习惯。”宝德后唯唯应诺。
妙善公主既然生就是佛性佛心,任你外界的力量如何,也休想改变她一分一毫。宝德后虽然时常用关怀的言语去劝导她,她却依旧我行我素,半点也不动心。
有一次,正是夏天的一个傍晚,妙善公主因为室内闷热,就到屋外边的柳荫下坐着乘凉。有一只蝉附在枝头,不住唱着,好象有什么开心的事一样。
妙善公主正在出神的时候,那一片很和悦的蝉声,忽然变得焦急,似乎遇到什么危险。妙善公主心头一惊,循声望去,只见一根绿色的枝条上,一只蝉正抱在枝头嘶声哀鸣,旁边另有一只螳螂,两把大斧一样的前爪已将那只蝉抓得牢牢的,昂起细长的头颈,正要把那蝉咬来吃呢!
莲花手观音
雕塑 西藏后弘初期
西藏布达拉宫藏
华丽的银铸花圈缠绕着观音的全身,他的脸膛犹如身边的莲花,光明而寂静。头上的装饰几乎与西藏贵族的王冠一样复杂精致,上面有一化佛。他的右手施“无畏印”,光着双脚,高眉长眼,目光柔和而充满神秘。这尊雕塑铜铸镏金,仅高69厘米,却气象万千,具有克什米尔艺术的风格,仿佛是后弘时期佛难中一道给人以希望的灵光。
妙善公主见此情形,心想:“那只蝉分明是在向我求救,我不能坐视不管。好在那枝条并不算高,站在石凳上应该够得着。”于是走了过去,站到石凳上,伸手去捉那螳螂。螳螂见有人来了,急忙放开了蝉,举起一对利斧来抓公主的手。那只蝉趁此机会,“嘈”的一声飞走了。螳螂的前爪却毫不留情地抓住了她的手背,使劲地一拖,深人皮肉,拖出两条一寸多长的血口子来,鲜红的血立刻冒了出来。
公主突然受到这样的伤害,真是痛彻心肺。眼前一暗,倒栽葱一样的摔下石凳来。这一摔非同小可,右额角正磕在一块石子上,成了一个小小的窟窿,左足踝又给树根一拌,扭脱了臼,头上鲜血直流。妙善公主那里受得了这种疼痛,立刻就晕死过去,不省人事了。直到觉得浑身酸痛醒过来时,已在寝宫的卧床上了。妙庄王和宝德后等都守在旁边,大家手忙脚乱,见她苏醒了都说:“好了,好了!醒过来了。”妙善才想起刚才的事情,不禁痛得呻吟起来。
妙庄王一脸担忧的问她:“儿啊!你怎么摔成这样?现在觉得身子怎样?快快告诉父王。”
妙善公主虽然心惮妙庄王的威严,明知说出来,一定会被父王埋怨。但她生性诚实,不会说谎,只好硬着头皮将刚才驱螳螂救蝉,以及摔倒的情形,一五一十地讲了出来。
妙庄王听了,不住地摇头说:“儿啊!我不是常跟你说,不要干这些无聊的事,你偏偏不听。今天为了救一个蝉,摔成这种模样,这不是自讨苦吃吗?往后应该牢牢记住,不要再任性地胡闹了。”
观音半身像
无名氏 木刻 宋代
沉默的表情就像唐朝的武士,饱满的胸部呈流线型鼓起。前额眉心上的红点不像一般的佛雕那样突出来,而是凹进去,使这尊罕见的宋朝木刻更显得个性十足。观音的形象被无数次地修改、演绎和变换,每个艺术家都按照自己心中的菩萨模样去塑造他。
公主听了,只得连应两个“是”字,接着又呻吟起来。
宝德后见她那种痛苦的神情,十分伤心,忙问她说:“儿啊!你哪里觉的痛呀?”
公主忍着痛回答说:“全身都疼,右额角与左足踝痛得更厉害,左足踝像断了一样。”
宝德后用手在她左足踝上一摸,骨头果然错位了,急得直跳起来。
妙庄王便传旨去宣了一位大夫入宫,替她把骨头接上,又开了药给她吃下,忙乱了好一会儿,疼痛才慢慢减轻了,看着妙善公主静静地睡着了,大家这才放心。
一个月以后,妙善公主渐渐地恢复了,但额角边却留下一个龙眼大小的黑瘢,好象美玉有了瑕疵,很不雅观。
莲花手观音及胁侍
雕塑 西藏后弘初期 西藏昌都地区八宿县八宿寺藏
憔悴的莲花手观音是后弘时期西藏民众的写照,由于政治动荡,人们对佛教更加依赖。两个童子被雕塑家演绎成虔诚的教徒。观音脸上满是皱纹,眼神里充满了对灭佛运动中无辜殉教者的同情,这就是后来所谓的“愁面观音”。右侧的侍者鸟首人身,是十分典型的佛教护法神大鹏鸟的化身像。
宝德后见了此瘢,心中很不高兴!对妙庄王说:“咱们国内有不少名医,陛下又贵为一国之君,要是下旨求医,找个灵验的药方,来治女儿的创瘢,我想应该不是什么难事。陛下为什么不下诏试试?”
妙庄王点头称是。第二天真的降旨广求治瘢的良方,说如果有人能使三公主头上的瘢痕消退,赏白银千两,封为御医。
圣旨一下,国中的大夫为了拿到重赏,争着进献药方。可是依他们的方法去试,一连试了几十种,没有一例有用的。妙庄王很不高兴,看来女儿头上的瘢痕,是没法子除去了,一块美玉有了瑕疵,怎不叫人惋惜呀!他正烦恼时,却来了一位奇人。
观音菩萨现小王身
版画 南京 明代 王树村收藏
1950年秋,在中央文化部举办的“参加苏联中国艺术展览会”的展品中,有一幅明代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刻绘的《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经中一函。该卷末刊上书:“京都应天府,弟子沙福智刊造大藏经,印施广流布”的字样。此卷卷首之图与本图相同,但无色彩,可知本图为600年前所作,色彩为后世信士填加而成。本图所绘为观音菩萨头戴莲花宝冠,长发披肩,璎珞当胸,着淡蓝色佛衣,衣帛绕地,袖手趺坐于满月中,面前放有三足香炉,净水小盅,四周云山雾海,霞光万道。下方龙椅上坐着一帝王,头戴王冠,身着黄袍,面留五须美髯,双手藏袖放在膝前,旁边有一头戴软巾的侍者,双手抱于胸口,站在一面屏风前,态度十分恭敬。屏风雕刻极其精致,上有蓝云聚日,下方海波翻腾,飞龙流云穿梭于奇峰之间,境界实在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