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人类历史舞台的形成
人类一直以来都生活在一个巨大问号的阴影下面。
我们是谁?
我们从哪儿来?
我们要去向哪里?
凭着坚持不懈的勇气与毅力,人类慢慢将这个问题推向越来越远的边界,朝着我们希望找到答案的天际步步逼近。
可迄今为止,我们还没能走出多远。
我们知道的依然少得可怜。但我们至少能以相当精确的程度,推测出许多事情来。
在这一章,我要告诉你们,人类历史的舞台是如何被搭建起来的。如果我们以一定长度的直线来代表动物生命可能存在于地球上的时间,那么在它下面那条最短的线则表示人类(或多少类似人的生命)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时间。
人类是最后出现在地球上,却最先学会用脑力征服大自然的。这就是我们打算研究人,而非研究猫、狗、马或其它动物的原因。要知道,在这些动物身后,同样也留下了许多就其自身来说非常有趣的历史。
最初,我们居住的这颗行星(就目前所知),是燃烧着的一个巨大球体。可相对于浩瀚无边的宇宙,它只不过是一块微小的烟云。几百万年过去了,它的表面渐渐地燃烧殆尽,并覆上了一层薄薄的岩石。在这片生机全无的岩石之上,暴雨无休无止地下着,雨水将坚硬的花岗岩慢慢地侵蚀掉,并把冲刷下来的泥土带到了雾气笼罩的高峰之间的峡谷。
最后雨过天霁,太阳破云而出。遍布这颗星球上的众多小水洼逐渐扩展成了东西半球的巨大海洋。
随后的某一天,最美妙的奇迹发生了:这个死气沉沉的世界终于出现了生命。
第一个活着的细胞漂流在大海之上。
它毫无目标地随波飘荡了几百万年。在此过程中,它慢慢发展着自己的某些习性。这些习性使它在环境恶劣的地球上能更容易地生存下去。这些细胞中的部分成员觉得呆在黑沉沉的湖泊和池塘的底部最舒适不过,于是它们在从山顶冲刷到水底的淤泥间扎下根来,变成了植物。另一些细胞则情愿四处游荡,它们长出了奇形怪状的有节的腿,像蝎子一样,在海底植物和状似水母的淡绿色物体间爬行。还有一些身上覆着鳞片的细胞,它们凭借游泳似的动作四处来去,寻找食物。慢慢地,它们变成了海洋里繁若晨星的鱼类。
上帝创造亚当
布莱克 版画1795年
每一个民族或宗教都有有关宇宙及人类由来的传说,其中最著名的当数希伯来人有关上帝用7天创造天地万物的故事。18世纪英国著名的诗人和画家威廉·布莱克用巨幅版画的形式,再现了传说中的上帝从尘土吉创造人类始祖亚当的场景:从上帝的面孔中可以窥见,他的疲劳和后悔远胜于创造的喜悦,亚当哭丧着脸横躺着,他被巨蛇纠缠,正尝试用无力的肉体作抵抗。布莱克的作品与米开朗基罗著名的同名画相比,恰好反映了自古以来人类对生命与生活的两种态度:后者认为生命是神赐予的绝佳礼物,而在布莱克看来,人类因为神的创造,只好从无尽的精神世界堕落到有限的物质世界中,所以他笔下的亚当充满着痛苦表情。
上帝创造亚当
米开朗基罗 壁画1508年(图说见上页)
与此同时,植物的数量也在不断滋长,海底的空间已经不够容纳它们了。为了生存,它们不得不开辟新的栖息地,很不情愿地在沼泽和山脚下的泥岸上安了新家。每天早晚的潮汐淹没了它们,让它们品尝到故乡的咸味。除此之外的时间里,它们不得不学习如何适应不舒适的环境,争取在覆盖地球表面的稀薄空气里生存下来。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它们终于学会了如何自在地生活于空气里,就像以前在水中一样。它们的体形逐渐增大,变成了灌木和树林。最后,它们还学会如何开出美丽的花朵,让繁忙的大黄蜂和鸟儿将自己的种子带到远方,使整个陆地都布满碧绿的原野和大树的浓荫。
此时一些鱼类也开始迁离海洋。它们学会既用鳃,也用肺呼吸。我们叫它们两栖动物,意思是,它们在水里和陆上都能活得同样悠游自在。你在路边看见的第一只青蛙就能告诉你身为两栖动物穿梭于水陆之间的乐趣。
一旦离开了水,这些动物会变得越来越适应陆上生活。其中的一些成为了爬行动物(那些像蜥蜴一样爬行的动物),他们与昆虫们一起分享森林的寂静。为便于更迅速地穿过松软的土壤,它们逐渐发展自己的四肢,体形也相应地增大。最终,整个世界都被这些身高三十到四十英尺的庞然大物占领。若它们跟大象玩耍,就如同体形壮硕的成年猫逗弄自己的小崽子。这些庞然大物就是被生物学手册称为鱼龙、斑龙、雷龙等等的恐龙家族。
一只青蛙变成“阿波罗”的历程
约翰纳·卡斯特·拉瓦特尔讽刺画1829年
一只青蛙逐渐“进化”最终变成了“阿波罗”。这幅发表于1829年的绘画足以证明在达尔文与华莱士于1858年提出“进化论”假说之前,类似的学说已经是一个足以引发议论或嘲讽的话题。
后来,这些爬行动物家族中的一些成员开始到上百英尺高的树顶去生活。它们不必再用腿来走路,可迅速地从一棵树枝跃到另一棵树枝,却变成了树上生活的必需技能。于是,它们身体两侧和脚趾间的部分皮肤逐渐变成一种类似降落伞的肉膜,这些薄薄的肉膜上又长出了羽毛,尾巴则成为了方向舵。就这样,它们开始在树林间飞行,最终进化成真正的鸟类。
这时,一件神秘的事情发生了。所有这些庞大的爬行动物在短时间内悉数灭绝。我们不知道其中的原因。也许是由于气候的突然变化,也许是因为它们的身体长得过于庞大,以至行动困难,再不能游泳、奔走和爬行。它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肥美的厥类植物和树叶近在咫尺,却活活饿死。不管出于什么原因,统治地球数百万年的古爬行动物帝国到此就覆灭了。
现在,地球开始被不同的动物占据。这些动物属于爬行动物的子孙,但其性情与体质都迥异于自己的先祖。它们用乳房“哺育”自己的后代,因此现代科学称这些动物为“哺乳动物”。它们褪去了鱼类身上的鳞甲,也不像鸟儿那样长出羽毛,而是周身覆以浓密的毛发。由此,哺乳动物发展出另一些比之其它动物更有利于延续种族的习性。比如雌性动物会将下一代的受精卵孕含在身体内部,直至它们孵化;比如当同时期的其它动物还将自己的子女暴露于严寒酷热,任其遭猛兽袭击时,哺乳动物却将下一代长时间留在身边,在它们无法应付各种天敌的脆弱阶段保护它们。这样,年幼的哺乳动物便能得到更佳的生存机会,因为它们能从母亲身上学习到很多东西。如果你看过母猫是如何教小猫照顾自己,如何洗脸,如何捉老鼠等等,你就能理解这一点了。
山地猿骨骼
化石 托斯卡那 约公元前1400万年 新生代末期
山地猿猴有着猿的长臂,也有着足够宽的骨盆,能以支撑半直立行走的姿势。
不过关于这些哺乳动物,不用我告诉你很多。它们遍布你的四周,你早已熟悉。它们是你日常生活的同伴,出没于街道和你家的房屋。在动物园的铁栅栏后面,你还能一睹你那些不太熟悉的表亲们的尊容。
现在,我们来到了历史发展的分水岭。此时,人类突然脱离了动物沉默无言、生生死死的生命过程,开始运用脑子来掌握自己种族的命运。
一头特别聪明的哺乳动物在觅食和寻找栖身之所的技能方面,大大超越了其他动物。它不仅学会用前肢捕捉猎物,并且通过长期的训练,它还进化出类似手掌的前爪。又经过无数次的尝试之后,它还学会了用两条后腿站立,并保持身体的平衡。(这是一个非常困难的动作,尽管整个人类已经有上百万年直立行走的历史,可每一个小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得从头学起。)
这种动物一半像猿,一半像猴,可比两者都要优越,成为了地球上最成功的猎手,并且能在各种气候条件下生活。为了更安全,更便于相互照顾,它们常常成群结队地行动。一开始,它只能发出奇怪的咕噜声、吼声,以此警告自己的子女们正在迫近的危险。可经过几十万年的发展,它竟然学会了如何用喉音来交谈。
你也许觉得难以置信,这种动物就是我们最初“类人”的先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