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罐具 从兽角到多功能拔罐器
古代的罐具多采用兽角,如牛角、羊角,经久耐用。如今在临床实践中,人们发明了多种罐具,最常用的是多功能拔罐器和抽气罐。
◎古代罐具
1.角罐:角罐是最早的罐具,因为古人用兽角做罐,所以拔罐叫“角法”。东晋葛洪著录的《肘后备急方》就记载了用牛角做罐拔脓。角罐非常耐用,多由羊角和牛角制成。用锯子将角顶尖断距掉去尖,但不可锯透,实心部分需留1~2厘米。角口用锯锯平,打磨光滑,长约10厘米,口径有6厘米、5厘米和4厘米三种。因为取材方便,至今的北方畜牧区仍使用角罐,而南方则多用竹罐。另外少数民族的医生也多用角罐,据说壮医就使用黄牛角、麂子角、黄麂角作为拔罐工具。
2.竹罐:竹罐的优点是轻巧灵便、不易摔碎、价格低廉,还能吸收药液,但容易漏气、爆裂,适合煮罐法。将正圆的细毛竹管截成6~9厘米,一端留节做底,另一端做罐口。不可太长或太短,太长了较重,拔罐中容易脱落,太短了体积又太小,吸拔力太小,起不到拔的作用。根据需要,可选直径为3厘米、4.5厘米、6厘米的竹子。
古代医书典籍中多处记载用竹罐治疗疾病。如唐代王焘撰写的《外台秘要》、元代沙图穆苏的《瑞竹堂经验方》记载了“竹筒吸毒法”,明代陈实功的《外科正宗》介绍“煮竹筒法”。
3.陶罐:古代的陶瓷业很发达,陶罐是古人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器皿,还可用作拔罐。陶罐笨重,吸拔力大,但质地较重容易摔碎。陶罐用陶土烧制而成,两端小,中间向外凸出,形状像腰鼓,底平。口径大的较短,口径小的较长。
中国中医研究院医史文献研究所的陈列馆中,收藏着数枚古火罐,其中有汉代陶质火罐,大小与现代用于临床的陶罐相似,色暗红,外形稍扁表面留有烧制的斑块。
◎现代罐具
1.玻璃罐:玻璃罐光滑透明,方便观察罐内皮肤充血、淤血的程度,但容易摔碎,适合走罐法。玻璃罐的形状似球,家庭可以用广口瓶代替(罐头瓶、药瓶)。
2.抽气罐:抽气罐可随意调节气压,控制罐子的吸拔力。
a.注射器抽气罐:此罐多用青霉素、链霉素药瓶和透明塑料瓶制成。将瓶底磨掉,制成平滑的罐口,保存瓶口处的橡皮塞,留着抽气用。透明塑料瓶不易破损,瓶口安一个活塞就可以抽气了。
b.空气唧筒抽气罐:空气唧筒连接罐具,多用玻璃或有机玻璃制成。
c.橡皮排气球抽气罐:橡皮排气球连接罐具,有简装式、精装式、组合式之分。简装式的排气球与罐具连为一体,不可拆分;精装的则可以根据需要拆分,选择适当的罐具;组合式的更为灵活,可以随时取下排气球。
d.电动抽气罐:电动吸引器连接罐具,如“经穴电动拔罐治疗仪”等。这种拔罐可以避免烫伤,方法简便很容易掌握,还能连接测压仪器,随时调整内压。
3.多功能拔罐器:这种罐具操作简单,优点很多,很多家庭都使用。它主要有以下优点:
a.罐体透明,方便观察拔罐过程中的皮肤变化,适用于针罐、药罐、血罐等手法。
b.罐口的尺寸多样,适合人体的各个部位。
c.罐口的边缘厚、平滑、外翻,不伤皮肤,适合多种手法,如走罐、留罐等。
d.拔罐的吸力较大,并且容易调节罐内的压力。
e.操作方法简便,避免火罐烫伤的危险。
f.容易起罐,底端有个排气的阀门,不易造成皮肤伤害。
g.坚固耐用,方便清洗消毒。
另外,医院也多采用铜罐、铁罐等金属罐。这种罐子传热快,非专业人士不易掌握,目前很少使用。民间还有许多流行的替代品,如罐头瓶、茶杯、酒杯、广口瓶、小瓶等等。凡是口小腔大、口部光滑平整、不怕热,能产生吸拔力的物品都可以采用。这些罐具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所以经常被采用。
罐具的种类
拔罐的历史悠久,罐具的种类也很多,如今家庭多采用多功能拔罐器。
竹罐适合煮罐法
优点:轻巧灵便、不易摔碎、价格低廉,吸收药液快。
缺点:容易漏气、爆裂。
玻璃罐适合走罐法
优点:光滑透明,方便观察罐内皮肤充血、淤血的程度。
缺点:容易摔碎。
陶罐
优点:吸拔力大。
缺点:质地笨重,容易摔碎。
角罐多由羊角和牛角制成
优点:非常耐用。
缺点:取材不便。
注射器抽气罐
优点:可随意调节气压,控制罐子的吸拔力。
多功能拔罐器
优点:罐体透明,方便查看皮肤反应,罐口平滑外翻,适用于多种罐法,有阀门控制排气,起罐方便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