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四 区域华语的认同感
陈碧珊《新加坡华语变体语言态度调查研究》(1999)以新加坡小学华文教师与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中文系大学四年级学生为对象,调查他们对各种区域华语(北京标准华语、新加坡标准华语、新加坡本土华语13、新加坡杂菜式华语14)及其使用者的态度,从中便可看出部分新加坡人对这些区域华语的意识形态。
在区域华语本身特质方面,受试者在“句法正确”“语音标准”项目上给予北京标准华语和新加坡标准华语肯定,新加坡本土华语与新加坡杂菜式华语则取得负面的评价。至于在工具价值方面,受试者对北京标准华语、新加坡标准华语、新加坡本土华语“政治影响”“实用价值”项持正面的态度,对新加坡杂菜式华语则给予负面的评价。至于在语言变体的情感方面,受试者在“优美自然”项目上给予两个标准变体高分,两个本土变体低分,这意指前者为优美自然的高阶变体,后者则为粗俗拗口的低阶变体。同样在使用者态度方面,受试者在权势量的众选项(自信、威望、学养、学历)上也给予两个标准变体高分,两个本土变体则取低分。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共聚量的选项(感觉亲近、风趣幽默)上,受试者赋予新加坡杂菜式华语使用者高分,其他区域华语变体的使用则偏向低分。由此调查,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北京标准华语、新加坡标准华语在语言的标准、工具价值、权势量方面都取得高分,但是在共聚量项目却偏低分,而两个本土滋长的区域华语变体所取得的分数正好相反,较具亲和力和认同感。这项调查明确显示出各地区滋生的区域华语,即使在社会地位上不如标准华语,仍能深切引起当地人民的认同与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