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早期人类的大同组群
一、青磁窑旧石器遗址
遗址在大同城西一万米的青磁窑村的武周山南坡上,1976年和1977年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与大同市博物馆联合进行试掘。在属于上更新世的黄褐色粉砂质黏土层中,发现有刮削器、尖状器、石球等类型的石器,还有大量的石核、石片。哺乳类动物化石中,以野马和披毛犀为多,还有羚羊、原始牛、赤鹿、猛玛象等。总计有一千多件,经有关方面测定,距今有十万年之久。
二、高山镇(小)细石器遗址
位于大同市城西30千米处的高山镇西北台地上。台地北临武周川,高出河面8米左右。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员会曾经派人进行发掘,发现打制精巧的石锥、石簇、圆刮器等器物,还有大量的石核、石叶。原料多为玛瑙及燧石。遗址中发现的陶片比较少,陶片多为灰黑色,质地坚硬,火候较高,含沙较少。纹印有篦纹、绳纹等。器形有罐、钵、碗。为新石器晚期的(小)细石器文化风格,距今一万年左右。
三、云冈南梁新石器遗址
位于大同云冈石窟对面的云冈村南梁上,发现有磨光石斧、石刀、石凿等石器;陶器有灰陶片、彩陶片。1952年前后,裴文中教授曾经来考察过,定为仰韶系文化遗址。1958年配合农田基本建设又进行发掘,发现居住遗址以及石硾、骨针等,初步确定年代大约为距今6000年前后。
四、小站遗址
位于大同盆地西北边缘的小站村,东距大同市区6千米。共发掘和采集石制品432件,其中来自地表的392件,出自地层的40件,包括石核、石片、刮削器、尖状器、雕刻器、石钻等。采用锤击法制作,偶有用砸击法的。小站遗址与青磁窑遗址邻近,与青磁窑遗址相比,小站遗址石器已经有了明显进步,尤其雕刻器的使用,说明小站人不仅食以果腹,而且懂得装饰和美化生活,已经对美的和精神类的东西有了向往和追求。初步判断,小站遗址是青磁窑遗址的延续。
五、阳高遗址
山西省阳高县是许家窑人的故乡。在该县境内还发现砖井遗址和太师庄遗址两处。在下深井乡砖井村北长120米、宽35米的断崖上暴露出灰坑10余处,内有灰屑、木炭、动物骨骼以及大量泥质灰陶片。陶器类型有釜、喇叭口形器等,属于新石器时代的遗物。太师庄遗址位于县城北部云门山脚下,在南北长约300米、东西宽120米的范围内发现石斧、石锛、石球等新石器时代石器和大量绳纹或素面的陶器残片。
六、天镇遗址
山西省天镇县与河北省阳原县毗邻搭界,其南部赵家沟乡等处于泥河湾盆地的北沿。在县城东南大约45千米的台家坪和水冲口一带,1981年7月和1982年8月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会同省考古所及县考古人员考察发掘,发现更新统早期(即300万~100万年以前)的化石群18处。初步鉴定动物化石有8个目、32种,有鸵鸟、白刺猬、翁氏野兔、中国貉、直隶狼、野熊、猞猁、裴氏猫、野熊,等等,统称为南高崖古脊椎哺乳动物化石群。
楼子疃(小)细石器文化遗址,位于县城南20千米楼子疃村东的南梁上。1980年发现,1982年发掘,出土石器84件、陶片7件。经鉴定,属新石器时代末期(距今大约6000~4000年之间),与大同市高山(小)细石器遗址年代相当或者稍晚些。
另在武家山、王风沟发现恐龙化石。1981年在武家山村北灰泉组地层中发现两块完整的恐龙脊椎骨化石,经鉴定为鸭嘴龙科,地质年代为白垩纪晚期(距今大约1.35亿年前)。1990年在王风沟村南花山坡发现一批恐龙化石,化石最长的达到9米,时代同上。
七、灵丘遗址
灵丘县位于山西省东北边缘的太行山中段,其东部和南部与河北省蔚县、涞源、阜平交界。境内有新石器遗址4处。南水芦遗址,在高家庄乡南水芦村东的唐河南岸台地上,发现有石刀、石斧和鬲足、鬲片。在落水河乡三山村西北的临河台地上发现鬲足、鬲片和沙陶片等。在落水河乡小王庄村东北0.5千米范围内发现鬲足,并在土坡上露出一片文化层,发现有陶片和木炭屑等。东坡遗址在落水河乡东坡村南约1千米处,地表暴露出大量夹砂陶片和鬲片,并发现有精细的石镰。以上4处出土文物经过专家鉴定,均为新石器时代遗物。
八、广灵遗址
广灵县地处恒岳东襟,北枕桑干,南控太白,东接太行山北端,西抵六棱山巅,中带壶流河。地形西高东低,自六棱山向东倾斜而下,至壶流河出境处高差达1445米。前边已做介绍,壶流河古称沤夷水、祁夷河,为桑干河支流,其源出浑(源)广(灵)交界之大石头岭,汇莎泉、壶泉诸水,东流入河北蔚县折而北流,再至化稍营进入泥河湾盆地入桑干河。该河在广灵境内全长66千米,流域面积达1208.6平方千米。由于广灵县与阳原县一衣带水,且由壶流河连成一片,早期人类有向广灵迁徙的指向。目前,在广灵县发现洗马庄、登场堡、嶅峪和蕙花4处遗址。
1972年洗马庄村东北在距地表1.5米处,发现大量以燧石为原料的石核和尖状器、楔状石核、锛状器、刮削器。经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认定,为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1977年在登场堡发现磨制石斧和夹砂灰陶绳纹三足鬲以及陶片等,为新石器晚期遗址。嶅峪村地表发现石杵、石斧和磨光陶片,并发现陶窑两处。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蕙花村发现大量灰坑,遗物有石斧、夹砂黑陶鬲和残陶片。遗址断面的底层有夹砂红陶,兼有少量燧石打制器;中层多夹砂黑陶;上端多细绳纹和素面灰色陶片。为新石器时代邑落遗址。
九、左云遗址
左云县地处晋东北,东临大同,西接右玉,南达朔州,北界长城。经过发掘,被确定的新石器遗址有上山井村火石梁、上山井村黄土梁、小河家口、南端午村和旧高山镇5处。
上山井村火石梁新石器文化遗址,位于该村海拔1400米的火石梁山顶上。1978年9月,由山西省考古所陈哲英发现,1983年4月他再次核查时采集到石制品34件,其中石片26件、石核3件、刮削器4件、尖状器1件,还有多件灰陶器。另在上山井村西北0.5千米处的黄土梁上(海拔1400米),陈哲英曾分别于1978年和1983年两次在该地采集石制器71件和泥质细陶、细泥灰陶、夹沙灰陶、夹沙陶碎片多件。其中打制石器类石片46件、石核4件、刮削器14件、砍砸器1件、尖状器3件;磨光石器类石锛1件;细石器类石片2件。
小河家口新石器文化遗址位于县城北的小河家口村东1千米处。1986年和1987年陈哲英陪同中科院李超荣两次考察,发现细石器14件,有石镞、刮削器、石片和石斧毛坯以及石核等。
南端午新石器文化遗址,位于县城东14千米的南端午村南河谷两侧台地上。在文物复查时发现打制石器17件,其中石镞1件、刮削器4件、石片10件、石叶1件、石核1件。
旧高山镇文化遗址,位于县城东偏北18千米的旧高山镇城北和城西两地。此镇地段,处在十里河与七磨河交汇处的三角地带,地势平坦,靠近水源,是远古人类的最佳栖息地。遗址地表陶器碎片俯拾可得,有龙山文化类型的红陶和夹砂陶碎片,也有哺乳类动物化石,以马为主,还有犀牛、鹿、羊和少量的食肉类动物等。
除了上述以外,迄今为止在大同地区发掘的新石器文化遗址还有镇川西村、尚龙门、孤山、马家小村、吉家庄、佛堂寺、水头村,等等。另外,仰韶时期文化遗址有三处,除了前边已经介绍过的云冈南梁和高山镇以外,还有浑源李峪文化遗址。1950年,裴文中先生在该地发现不少陶片、石片、石环,另外还发现一件磨光的小石斧和5件灰色小陶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