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导论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人的情感体验与写作

柏拉图认为,艺术家就像旋转镜子的人,“拿一面镜子四面八方地旋转,你就会造出太阳、星辰、大地和你自己”。文学家亦是如此。在整个社会人群中,文人对社会最为敏感,确切地说,作家最为敏感。也正因为如此,确认自我存在状态的欲求比其他社会成员要强烈得多,急切得多,其强烈的情感体验创造着文学。一切文学体裁必须保持情绪的真实。反过来,文学也丰富了人的情感。或者说,文学创作让人的情感更细腻、更丰富。文学乃人类情感与精神生活的创造性表现。古罗马的朗吉弩斯在《论崇高》中曾写道:“那些巨大的激烈情感,如果没有理智的控制而任其为自己盲目、轻率的冲动所操纵,那就会像只没有压舱石而漂流不定的船那样陷入危险。它们每每需要鞭子,但亦需要缰绳。”确实,情感一方面构成了真正的中心,而另一方面文学创作确定的情感必须不仅是文学家自己所意识到的与受感动的,只有那些使阅读者也甚为动容的情感体验,才能成为震撼或抚慰阅读者心灵的内在力量。正如贝多芬所言:只有发自内心的才能进入内心;人是有情感的,人类感情除了大家所熟悉的喜怒哀乐外,尚有很多同艺术世界关系密切的情感,如:孤独、惆怅、压抑、空旷、悲壮、崇高、神圣、庄严、荒寒、淡远、宁静、凄清与敬畏等。41

文学创作要求具有独立人格、情感丰富,作家必须运用独特思维与技能去表现人类丰富的感情。作文就是写作者生命历程的记录,是一种私人化活动,它离不开写作者自身对生活的体验、感悟与思考。难怪周国平在谈到写作时这样说:“对于我来说,人类历史上任何一部不朽之作都只是在某些时辰进入我的生命,唯有我自己的易朽的作品才和我终生相伴。我不企求身后的不朽。在我有生之年,我的文字陪伴着我,唤回我的记忆,沟通我的岁月,这就够了,这就是我唯一可以把握的永恒。”42

写作是生命本真体验的一种自然流露,感动自己的方有可能感动别人。有体验不一定能写出好文章;没有体验,绝对写不出好文章,即便是写了文章,也表达不了真情实感。所以,回到生活中去,在生活体验中实现生命的自我提升,自主作文,方能催化个体言语生命的成长。生活是体验的源头活水,感受生活、深入体验生活是行文的重要步骤。面对朱自清《春》的学习,不妨把学生带到户外,让他们沉浸在春色里,加入到享受春天的队伍中,或者干脆躺在草地上,感受小草的柔软。此时,春风拂面,轻轻的,暖暖的,看着那草地上跑跳的、踢球的、赛跑的、捉迷藏的孩子们,自己也似乎忘记了自我,要睡了,要醉了……这就是古人所说“我与文化,文与我化”的境界。哪怕最蹩脚的老师在如诗如画的环境中,在细雨下、微风里教学生体会杏花春雨江南,在蓝天里、鸽哨中寻觅诗的踪迹,比起最优秀的老师教这样那样的写作方法或让学生冥思苦想要更高明。让写作者参与生活,主动经历与体验,写作者才会关注、热爱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做生活的有心人。

体验是表达的前提与基础,只有拥有了丰富的体验,拥有澎湃的激情,才能有表达的欲望,作文才能一吐为快。表达的背后是体验,是思想。写作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写作主体于体验中方能有更好的表达。朱光潜指出:“画家想象竹子时,要连着线条、颜色、阴影一起想;诗人想象竹子时,要连着字的声音与意义一起想;音乐家想竹子时,要连着音调、节奏一起想,依次类推。……由创造到传达,并不是由甲阶段走向一个与甲完全不同、不相干的乙阶段。创造一个意向时,对于如何将该意向传达出来,心里已经多少有些眉目了。”这段话告诉我们,体验时既有内容要素,又有形式要素。内容是前提,内容包蕴并指引着形式。从这点来看,应试作文教学只重视技巧、技能之训练是不符合作文教学规律的,尽管这样做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作文分数,但因没有了内心体验,“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朱小蔓说:“人的体验对于人的存在、人的自我生命的升华、人的精神的解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文需要诱发生成文章的人,即写作者的情绪状态。写作教学应在面对学生生命内在需要时,及时引导学生打开自己的内心世界,真诚而又自然地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与思考,抒发自我的情感,并在这一自我表达过程中,正确认识自己与分析自己,调整自己的心态与情绪,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43

世界精彩纷呈,生活五彩斑斓,但体验从来不会主动撞上学生。体验是非常个性化的东西,这种生活换成别人是感受不到的,学生沉入内在的、流动的精神世界,形成独特的情感色彩与个性色彩,这恰恰是文学出彩的地方。所以作文应当重视体验式教学,重视学生思想积累、情感体验积累与语言积累。不投入情感,再丰富的生活也难以进入我们内心世界。所以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就进入了缪斯的殿堂。一叶而知秋,当学生伴随着浓浓的情感去体验生活时,他们可能会形成多种情感体验:也许一次小小的打击他们就会觉得天快塌下来了;看到月缺花残也会有青春的莫名感伤,甚而至于产生无意义、无价值感或幻灭感;一个微笑也激动,一种消亡也神伤;面对辽阔的大海、灿烂的星空,顿生渺小之感;静听时钟滴答、心跳律动,感叹生命的流逝……就算有点夸张,却也符合文学的逻辑。总之,情感是体验的出发点,写作主体总是从自己的命运和遭遇,从内心的全部情感积累与先在感受出发去体验,去揭示生命的意蕴;而体验的最后归属也是情感,体验的结果又常是一种新的更深刻的把握了生命律动的情感生成。

语言本身就是外化了的情感体验。池田大作说:“每一句话都有一颗心在。”言语背后是思维,思维背后是情感。角色体验、文本迁移、原型启发、意象转换写作都是情感唤醒和体验触发的好方法,阅读更是语言积累的重要方式之一。《红楼梦》中林黛玉教香菱学诗,就是阅读体验的最好例证。学习写作就要广泛涉猎,要“设身处地地投入”,要“入乎其内”,把自己摆进去。绝不能“隔岸观火”,要“在一刹那间和这个人物打成一片”,“唯有与人物打成一片,才会使我得到绝对”。

在广泛涉猎和精读的基础上,学生就能获得思想、情感上的体验。正是因为作品本身有意义、有思想、有情感,学生多读、多思,才有了丰富的阅读体验、生活体验,有了思想、情感、语言的积淀,才能催动他们去释放自己的高昂情绪,一浇胸中块垒。作文便不再是空话、套话,而是闪耀着思想光辉的,涌动着真挚情感的,作文语言便不再苍白无力,而是充满了生命的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