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宋词鉴赏辞典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六州歌头

张孝祥

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黯销凝[1]。追想当年事,殆天数,非人力,洙泗上[2],弦歌地[3],亦膻腥。隔水毡乡,落日牛羊下,区脱纵横[4]。看名王宵猎,骑火一川明。笳鼓悲鸣,遣人惊。        念腰间箭,匣中剑,空埃蠹[5],竟何成!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渺神京。干羽方怀远[6],静烽燧,且休兵。冠盖使,纷驰骛,若为情[7]!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翠葆霓旌。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

【注释】

[1]销凝:即销魂、凝魂,指因伤感而出神,神思茫然。[2]洙泗:洙、泗二水,流经山东曲阜,孔子在这里讲学,培养了许多弟子。[3]弦歌地:指礼乐之邦。[4]区(ōu 欧)脱:土室。指金人屯兵的据点。[5]空埃蠹(dú 读):白白地沾满尘埃,被蠹虫侵蚀。[6]干羽方怀远:用礼乐文化怀柔远方。干羽,盾牌和雉尾。[7]若为情:难为情。

品读】

这首词作于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据《历代诗余》卷一一七引《朝野遗记》记载:“张孝祥……一日在建康留守席上作《六州歌头》,张魏公(指张浚)读之,罢席而入。”可知此词是张孝祥在建康(今南京)任留守期间一次宴饮时所作,使当时重新被朝廷起用正积极筹划北伐的抗金老将张浚十分感动,竟至罢席而入。此前,南宋在与金兵的作战中多所失利,朝廷主和派得势,极力推行屈辱求和政策,以换取偏安政局的维持。当时在建康任留守的张孝祥对这种现状极为愤慨,故当筵赋词,以抒义愤。词人举目所见,千里淮河南岸一线的关塞草木茂盛,无人戍守;江淮之间,尘埃飞扬,霜风凄紧,边境寂静无声,毫无作战的气氛。此情此景,使词人黯然神伤,不禁追想起“靖康之难”的惨痛历史,悲愤眼下中原沦陷区的凄凉场景、金朝侵略者的猖獗行径。昔日孔子讲学的礼仪之乡,如今却变得一片膻腥;淮河对岸,金兵的毡帐星罗棋布;金兵将领夜间打猎的火把竟把山川照得通明;还有那悲凉的笳鼓声划破黑夜的宁静,令人动魄惊心。最让词人愤慨不平的是南宋统治集团的妥协投降政策,致使词人满怀报国之志却无路请缨杀敌,中原人民盼望恢复却杳无音信。词人将一腔悲愤不平之气贯注词中,写得慷慨悲壮,催人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