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惟诚文集(第2卷)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生活方式的变革

活了五十多年,从来没有想过,我这一辈子家里还能买台电冰箱。

要说这变化是怎样发生的,还是让我先说说买电扇的事吧。在我的观念中,它也是被列入奢侈品一类的。我相信的是“心静自然凉”。实在熬不过去的时候,有把大蒲扇摇摇,也就心满意足了。两年前,看到我那夫妻都是二级工的女儿、女婿也买了一台电扇,我的脑子才活动起来。于是照样买了一台,想不到对提高我在夏夜的工作效率,还真大有帮助。

我见识电冰箱,还是新中国成立前在上海做地下工作的时候,可是那时它对我却并没有多少吸引力。这几年,先是左邻右舍渐渐都买了电冰箱,特别听到几位体弱多病的老同志说到电冰箱的好处,才使我动了心。买来一试,才真觉得合算。说老实话,我既没有用它来制作过冷饮,也没有什么高级食品用它储藏。电冰箱里放的不过是青菜、萝卜、鸡蛋、鱼、肉之类,再加上几块面包而已。我说的好处,主要是节约了时间。过去,买菜是我们家,特别是我爱人的一项很重的负担。尤其是星期天,光为采买,至少就得花费半天时间。现在可好了,一家大小,无论谁在什么时候遇到合适的蔬菜,只要排队不长,都可以顺手买来。这样,一个星期至少可以节约4个小时的时间(事实上远远不止),一年就相当于26个劳动日,等于多出一个月来。所以,我家的电冰箱,一年365天,天天开动。花上这么一点电费,实在很合算。

我说的这两个例子,同许多同志在生活方式上的变化相比,可能是微不足道的。我所以不嫌絮叨,主要是觉得在这些变化后面,确实存在着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首先当然是要有经济收入的提高。我们老两口的工资虽然多年不动,但是四个孩子陆续参加工作,减轻了负担,反过来也就等于增加了收入。

其次是要有可供的物资。这几年生产持续以相当高的速度向前发展,特别是注重了直接满足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产品的生产,新产品不断地开发出来,对广大消费者具有相当强的吸引力。

最后,但却并非最不重要的一条是:人们对生活方式观念上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和我们的国家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时期相适应的。建设的目的是什么?还不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闭口不谈消费,以消费为可耻的观念,实在是同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背道而驰的。但是我们提倡的消费又和资产阶级的挥霍浪费有根本的不同。我们的消费是为社会主义生产所决定,又回过头来促进生产的,是和四个现代化的进程紧密相连的。这里有许多旧的观念需要破除,许多新的观念需要树立。对这些问题认真地进行一番探讨,是会很有益的。例如缝被子,这是一项很费时间的劳动。一家人有多少床被子,春夏秋冬一年要拆洗多少次!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做被套,脏了往洗衣机里一滚,然后套起就用,省掉了缝的工夫。这在每人一年只有18尺布的时候当然很难想象。现在完全有条件了,可是目前使用被套的还只限于一部分青年人。年纪大一点的人,或者是没算过省时间这笔账,或者觉得已经多少年这样过来了,改一改反而不习惯。

又例如,这几年城市煤气化发展得相当快,火柴比过去用得多了。2分钱一盒的火柴,工厂赔本不愿生产。3分钱或4分钱一盒的,有人又嫌贵。其实,装一个电点火器,连电费一起算,也比2分一盒的火柴还便宜。可有人不会算这笔账。在他们看来花二三分钱不算花钱,一次花1元多钱就有点心疼了。

再例如打火机,国外的趋势是大量发展一次性的,简易的,油用完了就扔掉的打火机。这样可以大规模生产,降低售价。可是这种打火机进到中国,有人就觉得丢掉太可惜,于是就发展了一项买卖:把用过的打火机打个洞,加上油,再封起来继续使用。有人认为这才是充分利用物资,很合算。他们就没有算这笔账:为这样一点东西花费这么多时间去跑路,找商店,灌油,是不是值得?当然这也不能怪他们,因为长期以来我们的时间不值钱。利用上班时间干私事的大有人在,业余时间钻研、革新、进修又受不到鼓励。可是,现在不同了,改革之风一吹,对时间包括业余时间的价值观念也应该跟着起变化了。

我们的经济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自我完善与发展,又是全面地、系统地对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的部分进行的改革。这个变化是很深刻的。生产力发展了,经济结构变了,势必要引起人们生活方式、思维观念的变化。自觉地认识和促进这种变化,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都是有利的。


(《八小时以外》1985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