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提倡集体主义精神
搞市场经济需要什么样的观念,是个人主义,还是集体主义?对此,我不想再从理论上去阐述。把视野放开些,看看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后来居上的实例,或许对我们认清这个问题会有些帮助。
西方国家在几百年前开始发展市场经济时,确实是以个人主义为精神动力的,但并不是说有了个人主义就能发展起来。他们当时掌握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使欧洲人的劳动生产率远远高于其他地区。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就要占领全世界的市场。当年他们的小孩儿看小说,就看《鲁滨孙漂流记》之类的小说。我不是说这些小说不好,但它里面都渗透着一个观念,就是人应该征服蛮荒,而除了他们白种人,其他都是野蛮的,他们就是这么一种观念。用这种观念,训练出来这么一批欧洲人,充当向全世界开拓的先锋、炮灰,他们在全世界占领的殖民地越多,市场就越大,资本家赚的钱就越多。所以,个人主义支撑了欧洲、美洲少数发达国家的发展,这是事实。
但是别人看见他们发达了,也都想发达,就要向他们学习。学什么呢?第一是学他们的科学技术,第二是学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学他们的个人主义。这个过程有200多年。但在这个过程中,所有学他们搞个人主义的没有一个能成功。因为你的个人是分散的,实力比他们弱,就只能受他们的欺负。一个农民单独跟地主斗是赢不了的,一个工人单独跟资本家斗也赢不了,因为你的实力没有他强,他有资本、有地产,穷人要斗得赢只有一个办法,团结起来同他斗。对有钱人来讲,最有利的是你们都搞个人主义,你们都为自己打算。只要维护这个局面,你就永远翻不了身。
近100多年来,有一些国家不断地往上赶,这些国家是成功的。第一个是欧洲的德国,从落后变先进,发动两次世界大战都失败了,还翻身,往前走,现在是欧洲第一强国了。德国人也搞资本主义,他搞的是社会资本主义,他们的组织性、纪律性都很强,连什么时候可以干什么、不能干什么都有严格的规定。我们的同志到德国去,星期天想整理一下房子前的草地,拿来剪草机,可是邻居出来干涉,说你今天不能剪草,今天是星期天,按规定应该休息。第二个是当年的苏联,现在苏联解体了,但是有一段时间是辉煌的。十月革命胜利之前的俄国,生产能力相当于美国的30%,本世纪50年代,是苏联发展到最高峰的时候,大概相当于美国的40%,变成世界第二大强国,这是确实做到了的,他们就是明明白白讲集体主义的了。
再就是日本,他们搞的是资本主义,但也不是崇尚个人主义的资本主义,他们讲“团队精神”,也叫“会社”主义。日本人可以做到一个企业像一家人一样团结,也善于搞好企业之间的团结。如日本的大电器商东芝、日立、松下、索尼,都想到中国来投资,这就有个凭各自的优势竞争的问题。日本的通产省发现了,派一个课长,请这四大家一起谈了一次,说我们得统一对付中国,并就最低的标准、价格等具体问题达成协议,然后就分工,你松下到北京去,另三个去西安等地区,最后留一小地方给欧洲人。一个课长通过一次谈话就把几个资本雄厚得不得了的私人企业协调了,大家也都遵守,这是国家利益至上。我到日本去,一位日本学者对我讲,要讲个人素质,个人的聪明能干,不要说我们比不上美国人,连法国人都赶不上;但把20个法国人和20个日本人组织起来分别去攻一项技术,这20个法国人不到一个月就吵架,日本人就能成功,因为日本人为了整体利益可以放弃自己的主张,为整体得益可以牺牲自己。法国人的观念是个人至上,谁也不服谁,必然会吵架。还有一个典型例子:一个长期住在日本的朋友,有一天请日本人吃饭,其中有一位是啤酒厂的工人,在饭馆里要喝啤酒,这个工人当然是要自己厂子的酒。饭馆里的人说:“对不起,今天我们没有这种啤酒。”这个工人就说:“对不起,我今天不喝酒。”我的朋友就问这位工人为何不喝啤酒,这位工人说:“我就是要给饭馆一个信息,不进我们厂的啤酒,会丢掉顾客的。”这是工人,是一个私营企业的工人,不是老板,也不是股东,他就有这个观念。这种观念在世界上是很难找到的。在市场竞争中,职工有这种观念的企业肯定比没有这种观念的企业竞争力强。这是日本人取胜的秘密。亚洲“四小龙”基本上也是这样,虽然大多数不叫集体主义,但实质上是集体主义。
现代市场竞争是企业之间的竞争,特别在不发达国家需要强调以集体的凝聚力取胜,而不是强调个人主义,这是符合规律的。在这个问题上要理直气壮,不要认为搞市场经济了,就不讲集体主义了,或者认为我们现在提倡集体主义,只是因为共产党的文件上写着,口头上不能不说。要看清楚,在当今世界,不提倡集体主义,我们中国翻不了身。
(《团结报》,1994年5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