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惟诚文集(第8卷)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欢迎更多精彩报告问世

——读北京市委讲师团主编的《精品报告集》

近年来,思想理论战线有一道新鲜的风景:越来越多的精彩报告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无论是讲理论、讲政策、讲形势、讲任务,人们不再认为,听报告一定是枯燥无味的。一些精彩的报告引起了人们浓厚的兴趣,激起了强烈的反响,这是一个很好的势头。

出现这样的情况,首先是因为有客观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现了急剧的变化,如今又在飞速的发展中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经突破1000美元。一系列新的情况出现在人们面前,同时出现的还有新的期望、新的矛盾、新的追求和新的苦恼。人们面对大量日常接触、看似熟悉的人和事却又感到陌生,感到有许多事不好理解,许多事情的发展往往在人们的想象之外。人们对许多事情感到没有把握又渴望能够有所把握。这些变化涉及的方面又是那样广泛,既包括物质财富增加过程中引发的生态和资源匮乏的矛盾,又包括满足温饱以后人们对精神生活更强烈的需求;既包括人际关系在广度和深度方面的种种变化,又包括人们自身存在的方式、文化程度、职业、生活地域等等的变化。许多变化还深入到每一个家庭内部,家庭存在形式的多样也是过去无法想象的。新的事物呼唤有新的规范,但规范又永远只能滞后于事物本身,这就是矛盾。在新的矛盾面前,人们期望得到科学的说明,增加自己预见未来的能力,从而指导自己的行为,做出比较正确的抉择。应当说,人们的这些欲望都是合理的,尽可能地满足这种欲望正是社会科学工作者的职责。

要满足社会的这种需求,还必须对报告本身有所改进。很显然,完全照本宣科式的报告是不受欢迎的。人们说这种报告的内容,不断重复文件上、报刊上已经说过多遍的内容,而对人们需要解答的问题却往往浮光掠影,轻描淡写,一带而过。人们称这种报告不解渴,因此不爱听是自然的结果。受欢迎的精彩报告的共同特点就是务实、求实。这些报告不是空话、套话、大话的堆砌,而是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扎扎实实地面向实际,分析实际,不回避实际问题,而是回答实际问题。作这样的报告当然不容易,要调查,要了解,要掌握大量的实际情况,要有科学的思维方法,还要了解受众的问题所在,了解受众的思维逻辑,才能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这样的报告不容易做,但唯其不容易才更受到群众的欢迎。多年来,由于工作关系,我与北京市委讲师团有过较多接触,知道他们在北京市组织过多场高水平的精彩报告,我本人也曾给他们讲过课。他们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党员、干部的理论需求,请有关专家学者做报告,并在此基础上编辑出《精品报告集》,将报告人原汁原味的语言献给读者,将口头宣讲转化为书面宣讲,这本身就体现了一种理论创新精神,读者称其为理论宣传教育的“精品”并不为过。我们有理由欢迎《精品报告集》的问世。

时代在急剧地发展,许多事物在变化的过程中,它们的若干方面还没有完全显现出来,要把每件事情都说清楚是很难做到的。这里用得着的仍然是实事求是的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道多少说多少,说不清的地方也老老实实说还说不清。说不清也不等于不能说,因为事物虽然有不确定性,但它的可能发展前景仍然是有规律可循的。分析事物发展的各种可能性及其依据,对于人们增强前进的信心,抉择和规范自己的行为也是有帮助的。

精彩的报告不仅需要立论正确,还要努力做到有说服力和感染力。这就要求报告人掌握尽可能多的有用知识和材料,博学多识。中国作为后发展的国家,可以借鉴许多他人的经验教训,这些经验教训不应当是一知半解,而应当是切实的。中国的发展有极大的不平衡性,这也为我们研究问题、形成报告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在借鉴引征各种材料时,不忘记分析情况的大小异同,这也是报告做到务实、求实的一个条件。

许多精彩报告的问世,我们有理由要求它们能为更多的受众分享,出版精彩报告的选集就是一种方法。中共北京市委讲师团等为广大党员、干部的理论学习办了一件大好事。《精品报告集》对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十一五”规划纲要,对人们关注的各种社会热点、难点问题,都做了有说服力、感染力的阐释。我相信,读者都会说这本书“管用”“解渴”“值得一读”。我们还有理由希望有更多的精彩报告问世,因为现实生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很多。

(《光明日报》,2006年6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