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 论
TG的核心原理是强调直觉。语言能力和LAD都是天赋的。这种心理才能是一种纯生物现象。这正是笛卡尔唯理论的认识方法。有人认为,乔姆斯基运用逻辑学家所用的形式语言把语言系统形式化。他采用的是“假设-演绎法”。从表面上看,TG似乎倒退到17世纪波尔·罗瓦雅尔(Port-Royal)的逻辑和语法上去了,但是,这种历史的“再现”恐怕不能认为是简单的重复,它符合人类认识过程中螺旋式上升的规律。TG跟逻辑学的关系是一个有待探讨的问题。
TG区分了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它之所以能以有限的规则生成无限的句子,主要是由深层转换成表层。可见,深层结构和转换部分是TG在理论上和方法上的重大发展。遗憾的是,深层结构究竟是什么至今还有各种不同的理解和争议。有人认为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的关系就是索绪尔(F. de Saussure)所说的语言和言语的关系,也有人认为是本质和现象的关系,还有人认为是结构和表现的关系,如此等等。关键在于对深层结构的理解。有人认为深层结构是通过句子表现出来的意义关系。它不是谈结构而是谈语义。也有人认为深层结构指的是词在句子中的功能与意义之间的关系。由于各人的理解不同,讨论起来也就很难求得一致。乔姆斯基对此颇为恼火。据说他打算放弃这一术语。问题不在于术语本身,究竟语言中有没有深层结构,这又是一个有待深入探讨的问题。
语义问题更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乔姆斯基最初是不承认语义跟语法有关的。1957年时他曾经说过,如果要问语义和语法的关系,正如问“你怎么能不知道说话人的头发的颜色就能建立一种语法呢?”语法是不管语义的。合乎语法不一定有意义,例如,Colorless green ideas sleep furiously,这句话合乎语法,但意义上却讲不通。到1965年,乔姆斯基对此作了修正,他认为深层结构决定语义。例如,He is easy to please和He is eager to please,这两句话在表层结构里说明不了的语义上的差别,可以在深层结构里得到说明,因为前一句的深层结构是to please him is easy,也就是说前一句的he在深层结构里是受事,后一句的he是施事。深层结构可以说明表层结构里说明不了的语义上的差别,似乎TG在“语义敏感性”上远比任何一种短语结构语法都要强。但是人们对此又提了不少质疑。乔姆斯基到1970年对此又作了修正。他认为表层结构对语义解释也起一定的作用,例如句子的中心(focus)、逻辑成分的范围、所指等可以由表层决定。比方说,Not many arrows hit the target和Many arrows didn't hit the target,这两句的深层结构都是not [many arrows hit the target],逻辑成分not的变化是在表层中体现的。由于对乔姆斯基在语义问题上的处理有意见,他的一些学生另外创立了“生成语义学”(generative semantics)。他们实际上把语义结构和逻辑结构等同,把形式逻辑运用于描写语义结构。如何解释语义现象也是又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
除了上述问题以外,TG中还存在其他一些问题,比如关于LAD 的假设、规则运用的次序问题,等等。这些都是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科学中各门学科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语言学和逻辑学之间更是如此。TG的理论和方法跟逻辑(尤其是数理逻辑)之间的关系需要语言学家和逻辑学家共同研究,这对彼此都可能有所启示。这就是我写本文的目的。
参考文献
J. B. Allen and P. van Buren: Chomsky: Selected Readings, 1971
J. J. Katz: Semantic Theory, 1972
J. Lyons: Noam Chomsky, 1970
Introduction to Theoretical Linguistics, 1968
N. Chomsky: Syntactic Structures, 1957
Aspects of the Theory of Syntax, 1965
Cartesian Linguistics, 1966
Language and Mind, 1968
Deep Structure, Surface Structure and Semantic Interpretation, 1970
The Logical Structure of Linguistic Theory, 1975
N. Chomsky and M. Halle: The Sound Pattern of English, 1968
(原载《逻辑与语言研究》,逻辑与语言研究会编,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