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近代海洋文明史(晚清卷)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镇海口保卫战

1884年8月22日,法国舰队突袭并重创福建马尾军港的福建水师。清政府下令“如有法船在口,即行轰击。一切应敌机宜不为遥制,毋似闽省迟回,致落后着”133。中法交战的主战场转到东南沿海。

1884年10月,法军在台湾沪尾(今中国台湾台北市淡水镇)战败之后,为阻止南北海运和闽台联系,宣布封锁台湾海峡。为打破封锁,清朝廷命南洋水师派舰援台。次年1月8日,南洋水师5艘从上海南下。法国远东舰队司令孤拔闻讯,亲率7舰北上拦截。2月13日,两军相遇于浙江石浦檀头山海域。这5艘兵舰一见法舰就逃,其中两艘航速较慢的战舰驶入石浦港隐蔽,被法舰击沉。“开济”、“南琛”、“南瑞”3艘清军战舰向北躲入镇海口内。

1885年2月28日,法国远东舰队司令孤拔率领大小军舰十多艘团团围住招宝山外海口,于3月1日向镇海关发起进攻,3月1日下午3点,孤拔坐一小船来测水道,招宝山威远炮台当即开炮,孤拔退回。“申刻,一大黑舰直扑招宝山,我炮台、兵轮合力迎击,折其头桅,该船连中五炮,创甚败退。”134港内“开济”、“南琛”、“南瑞”三舰也开炮还击,法军不得不退回到原泊处。3月2日,法军再次派舰来攻,镇海口两岸炮台、甬江上南洋三舰也同时迎敌。“台开一炮中其烟筒,再炮中其船桅,横木下坠,压伤兵头。‘南琛’、‘南瑞’复从旁击中三炮,穿其后艄。法船创甚……仅获出险遁去。”135

法军持续13天向镇海口和小港炮台猛攻。由于战前清军已对镇海口两岸的炮台、军队布防等做了周密的部署,法舰的多次进攻均被击退,伤亡惨重。3月14日,法舰欲将重炮吊至桅顶,企图居高临下轰击小港威远炮台。但由于炮重,在起吊至桅盘时绳索突然断裂,炮坠到舰面后压死了18人,法军更是锐气大减,远远退到金塘洋面等待援军。自此以后,法国舰队无计可施,只得每日在港外游弋,直至中法停战,再未敢入侵镇海。6月,中法正式签署和约,最后一艘法舰驶离镇海口。

镇海口保卫战是鸦片战争后中国取得的第一次近海保卫战胜利。镇海口保卫战从开始到结束,长达103天,击伤法舰3艘,击沉法船2只,法军死伤数十人,而我方“防守完固,毫无损伤,实数年洋人入华以来所仅见”136。纵观整个战役过程,之所有能取得胜利,其原因大致有三:

一是战前备战较为充分,防御工事较为完善。甬江南岸金鸡山向南一直到育王岭驻兵六营;北岸驻兵五营,招宝山增建了“月城”,并在乌龙岗添造“定远”、“安远”炮台;江口都钉上桩丛,沉石船于两旁,还备有装满石块的木船、“宝顺”轮,以便在紧急时沉船封闭缺口,封锁敌舰;各要隘地均密布地雷,撤除所有沿海的灯塔、标杆和浮筒,以防御和迷惑敌人。

二是军民联防,战法成功。镇海战役的主要指挥者薛福成等人,深知“民心可用”,积极支持各市镇和乡民组织“民团”、“渔团”,操办“团练”,盘查奸细,防犯法籍传教士间谍活动,保证军事部署和行动的机密性。此外,清军还较成功地运用以守为攻、水陆联动及近战、伏击战和夜袭相结合的战术。3月24日晚,副将王立堂选敢死队潜运后膛车轮炮八尊,夜伏于南岸青泉岭下,四更后突击法舰,法舰连中五弹,伤毙颇多,而我军无伤亡。137这些都给法军以沉重的打击。

三是充分运用“洋务”成果。中法战争正处于洋务运动在中国兴起时期,是对洋务运动成果的一次重大考验。中法战争时期,浙江虽然不是洋务运动最兴盛的省份,但“洋务”在此次战事中的应用颇为亮眼,浙江数次击退法国舰队的进攻,最终取得整个浙江战事的胜利与对“洋务”的利用是分不开的。如浙江地区电报的设置,有利于及时汇报战情。在镇海口战役期间,省里的“一切机宜”都“电饬营务处薛福成、杜冠英传谕各营”,“电报往返数十次,军机无误 ”138,大大提高了指挥功能和作战功效。此外,地雷、水雷也被运用到战场,虽南洋三舰躲在港内,但“琛、瑞、开三船,弹尤中远”139,舰炮在战斗中发挥了必要的威力。这是近代中国历史上海、陆军比较成功的一次协同作战。

另外,自鸦片战争以来,随着中国对外交往越发频繁,一些地方官员在处理对外事务时渐趋成熟与自信,他们逐渐懂得利用外交手段来处理相关问题。如照会英驻宁波领事,防止英国引水员替法舰引航,援引《中英退还定海条约》牵制法国进攻定海,保证了镇海口外围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