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际文化发展战略看中国文化安全
于 沛
【摘要】 文化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战略全局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对自身的文化发展给予高度重视,纷纷提出符合世情和自己国情的文化发展战略。对我国而言,要树立文化发展战略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意识,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维护中国的文化主权,建立国家文化安全预警系统,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冷战后,文化的功能急剧膨胀,世界各国对自身的文化发展给予高度重视,从世情和自己的国情出发,提出自己的文化发展战略。对其加以研究,有助于我们自身的文化建设,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一、多国文化战略纵览
(一)美国的文化发展战略。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就已开始研究文化发展战略问题,这一研究是和美国考虑如何构建战后世界政治、经济秩序联系在一起的。
二战结束后,美国将文化发展摆在和政治、经济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和美国的强权政治、霸权主义联系在一起。冷战期间,文化则成为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遏制政策”和“和平演变”的重要工具。美国不仅有资本输出、贸易输出、技术输出,而且还有文化理念和生活方式的输出,文化是实现美国国家利益的特殊武器。
(二)欧盟的文化发展战略。1949年欧洲委员会成立后不久,14个成员国在1954年签署了《欧洲文化协议》。该协议的宗旨是强调“欧洲文化认同”,捍卫共同的文化遗产。到2008年初,已经有49个欧洲国家——几乎是欧洲的全部——都签署了该协议,强调欧盟不仅是政治经济联盟,还首先是文化联盟。
(三)俄罗斯的文化发展战略。1999年12月30日,时任俄罗斯总统的普京发表《千年之交的俄罗斯》,集中阐述了以“俄罗斯思想”为核心的强国梦想。“俄罗斯思想”是俄罗斯有史以来的全部思想和文化的总和,涵盖了影响到俄罗斯人思维方式的哲学、宗教、文明起源、文化习俗的各个方面,以及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以及由此形成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意识形态。这些思想在今天依然十分明确,即爱国主义、强国意识、国家观念和社会团结。
(四)日本的文化发展战略。一个多世纪以来,日本的国家发展战略先后经过了“军事立国”“经济立国”“文化立国”阶段。在20世纪末,日本正式提出“文化立国”的发展战略。日本的“文化立国”战略的基本政策是:建设大型的国家文化基地,增强日本文化的对外传播;实施与“文化立国政策”相协调的环境政策、旅游政策和产业政策;适应时代变化,积极发展新兴的文化产业;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进一步完善著作权制度;加强日语的国际地位,以适应全球化的趋势;建立多元化的文化事业的支持体系;扩大保护文化遗产对象,设立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修复机构;发展日语教育的国际网络等。
(五)韩国的文化发展战略。1990年,韩国政府颁布了《文化发展十年规划》,指出“文化要面向全体国民”;1998年正式提出“文化立国”的战略,有力地推进了韩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这首先表现在政府对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投资急剧增长上。文化产业预算由1998年的168亿韩元增加到2003年的1878亿韩元,占文化事业总预算的比例由3.5%增长到约17.9%。
战后,法国、加拿大的文化保护政策,在国际上的影响日益广泛。法国是最早提出“文化例外”主张的国家,认为文化产品有特殊性,不能与其他商品一样流通。在2001年,希拉克针对“文化全球化”,提出文化多样性的观点。强调这种多样性能够使每个民族都确信自己在世界上有独特的声音,并能够以它自身的美好充实人类的财富。20世纪50年代,美国和英国等西方大国的文化产品,共同占据着加拿大的文化市场;70年代末、80年代初,则变成了美国一家独霸。为此,加拿大政府先后成立了一些机构,加强民族文化的发展,如“多元文化咨询委员会”(1973年)、“文化常务委员会”(1985年)、“多元文化和公民身份部”(1991年)等。
二、文化发展战略是国家发展战略
上述基本事实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首先,文化发展战略是国家发展战略。
文化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及其产生深刻影响的能力,已是不争的事实。但是,文化的这种“作用”或“影响”并不是盲目实现的,而是与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基本利益协调统一;至于究竟产生了什么样的“作用”或“影响”,则取决于国家的整体发展战略,即与国家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并重的文化建设的内容。文化发展战略是人们在对以往文化发展进行反思的基础上,对文化发展的重大问题做出长远的、稳定的、全局性的谋划和设计。文化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战略全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基于对历史的总结,对现实的思考,更是对未来的前瞻和追求。文化发展战略属于“大战略”范畴,即属于可以运用各种类型的国家资源,以求与国家基本政策协调一致的战略。
其次,中国文化安全,首先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维护中国的文化主权。
主权是国家固有的权力,即一个国家所拥有的独立自主地处理其内外事务的最高权力。文化主权是以文化为主体的权力,是随着国家主权所产生的权利,是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文化主权的缺失,都将导致民族文化的衰落与民族精神的丧失,甚至直接关乎国家的兴衰存亡。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独立,不仅包括政治的独立和主权的完整,同时也包括文化的独立与文化主权的完整。国家文化主权的具体内容是:保障国家居主流地位的文化形态在国家文化活动中的主导地位;保持本民族历史及其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保护国家文化遗产的安全;保证国家文化产品在国际产品市场中应有的地位等等。由于与文化主权相关的问题常常被经济、政治等问题所遮隐,因而时常为人们所忽略。在经济全球化的新的历史条件下,特别是面对着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大国极力鼓吹“文化全球化”、使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文化安全受到威胁的情况下,采取切实行动,旗帜鲜明地捍卫国家文化主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再次,建立国家文化安全预警系统。为了国家的安全,一些领域和部门都建立了自身的“安全预警系统”,文化也不例外。鉴于冷战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大国集团对发展中国家的文化侵蚀和扩张愈演愈烈,为了防范西方文化的入侵,建立国家文化预警系统,从某种意义上说似乎更为迫切。
我国的“国家文化预警系统”,顾名思义,是指根据国家整体利益的需要,对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状况进行系统调研,对可能威胁到国家发展的安全态势进行监测,在掌握全局、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建立起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发展的安全屏障;对可能对我国文化发展构成挑战和威胁、甚至直接引发严重后果的现实问题或趋势进行分析,并及时作出警示性反应。与此同时,要启动相应的国家机制,运用法律、行政、经济及其他必要的手段进行鉴别,提出具体、准确的报告。
任何一种影响到国家文化安全的因素、现象或问题的出现,都有一个过程。从孕育、形成、发展到扩大,每个阶段都有这样或那样的征兆及表现,有时这些是公开显现出来的,有些则相反,以隐蔽的形式存在。文化安全预警系统的任务和内容之一,就是要把这一切纳入日常文化监管之中,即无论是公开的还是隐蔽的,都在“预警”的视线之内。及时、准确地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及发展演变,防患于未然,把对国家文化安全的关注,通过完整的国家文化安全体制表现出来。
(于 沛,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