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写作智力开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3节 作者观点:思想的影子无处不在

所有文章中都包含或隐藏着作者的观点——准确的说,是作者的价值观。如果你已经接触议论文写作,对观点在文章中的位置、价值自当有所了解。但议论文只是文章的一种形式,作者的观点是可以、也是应该鲜明亮出的。受到文章特定属性的限制,一篇以发表个人看法的议论文必须这样做。

 

一、议论文中的观点表达。

在青少年常见的议论文当中,观点是必须集中而鲜明的。两者同时具备,才是写好一篇议论文的前提。有青少年不理解这一点,故而在议论文中大量融入情节化的叙述、细致的新闻事件做素材,而在提出鲜明而集中的见解方面却不那么干脆。这是导致青少年议论文走向失败的一大原因。殊不知,我们写议论文的目的,就是鲜明的亮出自己的看法,并给予恰当的论证过程,即使在你的文章当中有新闻事件、故事情节做素材(论据),也必须完全服务于你的观点,但常常是点到即止的。一旦你沉浸到细致事件的陈述当中,便会令你的议论文面貌模糊,不易令读者识别你的意见。

我所说的“集中”要集中到什么程度?很简单,你的观点必须集中在一条线上,而不是两条或更多。但在这条线上,你的观点可以多次细分,就像一棵大树向上生长可以分出多个树枝一样,再以你精心安排的枝叶“点缀”其间,从而令整篇文章“枝繁叶茂”。或者说,你的观点要像一棵树一样,核心的观点和细分的观点交织在一起。

 

二、非议论文中的作者观点。

很显然,议论文中的观点并非我要说明的重点,因为议论文中的观点是明显的、容易被读者感知和捕捉的。在其他类型的文章当中,作者的观点也是存在的。包括记叙文、应用文(书信等)以及想象作文,能让全文得以存在的,注定有作者的见解存在。比如在老舍的著名散文《想北平》当中,作者就通过比较北平和伦敦、巴黎等城市的不同,而得出了北平的城市建设“处处有空儿”这样的思想和观点。他说:北平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几乎是什么地方既不挤得慌,又不太僻静,最小的胡同里的房子也有院子与树,最空旷的地方也离买卖街与住宅区不远。北平的好处不在处处设备得完全,而在于处处有空儿。这样的意见令散文言之有物,不是单纯的文字上的美好。

而老舍在《北京的春节》这种记录民俗的散文当中,也会提出自己的观点,比如他对腊八粥的看法,他说:“这种特制的粥是为祭祖祭神的。可是细一想,它倒是农业社会的一种自傲的表现。”为什么老舍说这是农业社会自傲的一种表现呢?他立即证明这一观点,说:“这种粥是用所有的各种的米,各种的豆,与各种的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你看,作者在一种风趣当中便证明了自己的观点,令散文中荡漾着思想的精华。而对北京民俗中人们在除夕就把未来初一到初五该切的东西都切出来,老舍先生说:“这含有迷信的意思。不过它也表现了我们确是爱和平的人,在一岁之首连切菜刀都不愿意动一动。”这也是作者的见解、思想的表现。

老舍的《北京的春节》一文中的“见解”

而在青少年热衷的哲理散文当中,观点的存在是必须的。并且其中的观点常常有新意,且与人生息息相关。想来,一个人之所以变成熟,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中提炼出生命感悟,并形成自己的看法。即使一片飘落的叶子,我们不仅能感知秋的到来,还能就秋的意味写出自己的某种意见。即使是一滴普通的水滴,我们既能推测出大海的存在,还能就这滴水洞察生命的意蕴。如果概括一下的话,便是具备了把各种现象升华为文化哲理的能力,而体现在你的文章当中。这样一来,你的文章便有了深意,有了新意,有了哲理,从而向你的读者传递你的思想、意见和价值观。

在这样的文章当中,青少年易犯的错误、出现的写作问题是:过早、过快地得出一个十分寻常的结论,作者以先行的结论来切入文章,再把重点的案例拿出来,文章结束前再点题。这是典型的“作文思路”,但不是典型的“写作思路”,两者的区别很大。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一名同学以《没有人会随随便便成功》为题目,扼要给出这个观点后,写了博尔特的成功是在许多次起跑训练后造成的,从而得出上面的结论。我在批改当中提示他:可以从博尔特的例子出发,以“一万次的起跑”为行文线索(“一万次的起跑”是作者文中的句子,是作者认同的一个细节),一方面他代表博尔特反复的训练,甚至导致自己的脚步发生局部的生理性改变,以适应奔跑。而“一万次的起跑”也可以泛化成所有追求成功的人不厌其烦的训练和努力——谁都要经过一万次的起跑,才能最终成为所在领域的“王者”,成为战胜自己的一种有效方式。这样一来,博尔特的案例中给人的启发,和作者文章当中的意见便融合起来,而不是独立的、分割出来的东西,前者的写作是“教育”人的,后者的写作则是“感染”人的——这是两者的主要差别。同时,我们在案例当中得出结论、给出自己的观点绝不要过快,仿佛你的案例就是拉过来充当临时服务员的角色的,实际上你可以从抽丝剥茧一般的叙述中逐渐给出你的看法。前者的思路是这样的:告诉你们!谁要成功都得努力!你看,连世界大赛的冠军博尔特都不是天生的,他也要“一万次起跑”这样的努力才行!而后者的思路则有效控制文章的节奏,是这样的:对博尔特这样的大师级运动员来说,其实也需要一万次的起跑才行啊!其实,对任何人想在专注的领域内创造成绩的话,都需要经过“一万次的起跑”,你说呢?

在哲理散文中有自己的观点,是青少年容易理解的。而同时青少年似乎容易有一种思想误区,觉得在写人、记事的记叙文当中,只有情感的存在,尤其是记人作文。其实,在这样文章当中也可以有思想的存在,主要体现为观点。比如一作者写亲情的文章,固然可以催人泪下,但从中我们不能看出作者对亲情的独特认知——作者即使不说,我们不能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