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政治人的胸襟
人生无论成就事业、
做人处世都要平实,
不做虚空之事,
才会成功平安。
价值观
人,必须时刻反躬自省,才能进德修业;耳中能常闻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也是进德的砥石。此外,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也是进德之道。人应该建立什么样的价值观呢?有四点看法:
第一,无财非贫,无学为贫
有的人觉得自己没有钱,自己很贫穷。其实,没有钱财不算贫穷,不学无术才是真正的贫穷。一个人没有知识、没有学问、没有技能,将来如何谋生?即使祖先遗留再多的家产,也总有坐吃山空的一天。再说,自己没有一点学养、内涵,这种精神上的贫乏,才是真正的贫穷。所以过去说“万贯家财,不及一技随身”,自己有智慧、有学问,才是重要!
第二,无位非贱,无耻为贱
“位高权重”,说话可以呼风唤雨,这是多少人所向往的,多少人因此每天汲汲于功名利禄的营求。其实,没有当官、没有地位,并非卑贱,无耻才是贱。有的人虽然身居高位,但因为是用不正当的手段“买官”而当选,如此纵使有了官位,也是给人瞧不起。所以人格的贵贱,不是看表面上的地位高低,而是看他能否知廉耻、有惭愧心,懂得崇廉尚义,才是人格最大的尊严。
第三,无寿非夭,无志为夭
老人不在年龄,而在心境;人的寿命长短也不在岁月,而在有志无志。有的人年纪轻轻就去世,人家就说这是夭亡,是短命鬼。其实,短命不怕,历史上一些有声望的人,他们在世上的寿命并不长,却留给后人无限的怀念。一个人的功业并非靠年岁所成就,有志不在年高;在世间的寿命多久并不重要,重要的在于精神上的寿命,所以人要立志。
第四,无子非孤,无德为孤
“养儿防老”是中国人过去根深蒂固的观念。其实,养儿不见得能防老,积德才能防老。我们看社会上,有的人儿女成群,但因子孙不孝,老来孤苦无依者有之;有的人虽然无儿无女,但是他到处行善,照顾孤苦,他把天下人当成是自己的儿女,他就拥有天下人为儿女。所以,没有儿女不要紧,就怕没有道德,所谓“人有德,必有芳邻”,有德的人,自然不会孤独。
人要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才会活得丰富,活得充实。
健全的思想
人,最奇妙的就是有思想。个人有个人的思想,有健全的,也有不健全的,人人不一样。要创造事业,要有健全的思想;要立身处世,甚至持家治国,都要有健全的思想才能成功。什么是健全的思想?提供以下四点意见:
第一,没有地域观念的分别
现在是“无国界”的时代,更需要有“天下一家”的恢宏思想。但是有些人经常强调你是南部人、我是北部人、我们是本省人、你们是外省人,这种地域观念,只会造成矛盾和族群排斥现象,对整体而言并非善事。若能泯除分别,不分彼此,不相阻碍,如重重无碍的灯光,同体共生,社会才会平安和谐。好比今日澳大利亚,尊重多元种族的发展,因此呈现多元文化的蓬勃朝气,令人称赞与欢喜。
第二,没有重男轻女的歧视
人在性别上都是平等的,应该受到同等的看待与尊重。像现在世界各地都有女性或做民意代表,或担任部门首长,这都是人权进步的好现象。今后要进步,应以人的才、德为标准,没有男女轻重的歧视,人类才会更上一层楼。
第三,没有见解谬误的邪知
现在有一些智慧型的罪犯,就是“聪明反被聪明误”,或者错误的见解,引发无穷的祸患。比如喜杀、乐杀,见别人杀而赞叹杀;自己盗取他物,教唆别人偷盗,见人盗窃心生欢喜,这种行为甚至罪恶更深。
自己喝酒,强迫别人喝酒;自己妄语,以别人受骗为乐,凡此种种为见解上的错误,实在难以挽救。所以,健全的思想,要建立在没有见解上的谬误和邪知。在佛教认为破戒好比树木折干损枝,还可以忏悔改过;见解错误的破戒,如同腐烂的根茎,就无法忏悔回头了。因此切莫因为一时的邪知邪见,把微小的罪过,演变成万劫不复的重大罪孽,而留下无边遗憾。
第四,没有对人记恨的心理
打倒不喜欢的人,对自己就好吗?嫉妒比你强的人,自己就会成功吗?不会的。仇恨只会自我障碍,不会进步,最后发现什么也得不到。儒家说“君子无隔宿之仇”,佛家也说“不念旧恶”,转个念头放下,宽恕别人,就是宽恕自己,千万别把烦恼带到床上,否则自他无益,那就太划不来了。
怀让大师以“磨砖不能成镜、坐禅岂能成佛”,点拨马祖道一禅师的执着;百丈禅师以“不昧因果”,开解问道老者的疑惑,脱去五百世为狐狸之身,可见建立正知正见的重要。因此,要多读好书,多闻正法,亲近善知识,养成正见的人格。
我们努力的方向
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理想、有目标,才能努力以赴。好比开车时,要有方向,才不致走冤枉路;工作时,要有计划,运作方能顺遂。生活在大时代里的我们,除了为个人的未来努力,也要能为社会、国家的未来尽一份心力。我们努力的方向是什么呢?有四点意见:
第一,族群整体的认同
人常因为彼此的不同而产生情结,其中又以族群问题最甚。其实,生长在同一块土地上,说着共同的语言,有着共同的文化,何必画地自限?美国地大物博,是世界民族的大熔炉,各人种族群都可以共处;唐朝所以兴盛,也是因为包容不同民族的存在;孙中山也强调:“五族共和”。因此,我们对族群要有整体的认同,同心同德,群心群力,才能发挥更大的力量。分化的思想,只会导致纷争、战斗,对人心社会并非善事。
第二,道德信心的恢复
物质生活丰富以后,有些人为物所役,道德观念低落,反而没有信心,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现今实在更需要道德与信心的恢复与重建。一个人有道德,人欢喜与之共事;一个团体有道德,人欢喜参与其中。无论企业间的往来,或是人与人交流等,信心、道德都是不可或缺的品德,因此格外地需要加强建立。
第三,文化生活的充实
现今的社会形态转变,比钱财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富有,讲究慈悲、讲究品德,尤以充实文化内涵、精神更为重要。目前社会正大力提倡读书活动,这是很好的方法,借此可以建立书香家庭、书香社会、书香人生,提升生活质量。
第四,全民活力的再生
朱熹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有活水,就能源源不断。同样的,有活力,就有目标,有活力,就会进步;人生有活力,才有光彩;团体有活力,才能延续。现在应努力再生全民的活力,例如鼓励文教、奖励投资等,让我们的社会充满色彩、充满希望。
现在的社会,凡事讲求未来性,因此我们眼光要能放远、心胸要能放大,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
政治人的胸怀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离开政治而生存,所以说,世界一切都与政治脱离不了关系。因此,每个人到了法定的年龄,自然而然会成为社会人,而且是社会的政治人。身为政治人的我们,应该具有怎样的胸怀呢?有以下四点建议:
第一,要有道德勇气
不管是政治家也好,一般民众也好,在说话、做事的时候,都要讲究道德勇气。如果面对利害得失,只知争取自己的利益,不明是非原则,便丧失了做人的道德;或是当言不敢言,当做不敢做,向恶势力低头屈服,也都是没有道德勇气的人。
第二,要对政敌尊重
现代的社会讲究自由民主政治,人人可以有自己的主张,各人可以有各人的意见。因此,政治家对于不同主张和意见的政敌,必须给予尊重和包容,不能有“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专制思想,才是一个真正自由民主的政治人。
第三,要有服务热忱
孙中山曾说过:“政就是众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之事就是政治。”想要管理众人之事,必须先有服务的精神,所以,政治就是“服务”。身为21世纪的政治人、社会人,如果失去了“服务”的精神,便谈不上是个现代人。我们不但要有服务的精神,更要有服务品格,尽自己的心力来帮助人,才能获得别人对我们的认同。
第四,要有包容心胸
我们每天所听到的语言,一定有不少是不喜欢听的;每天所遇到的事情,也有很多是不顺心的。虽然如此,还是必须学习具备包容异己的雅量,以接受不同意见,听取不同的声音。一个人的包容心量有多大,其事业成就就有多大,所谓“宰相肚里能撑船”,即是接纳异己,包容世界万有的政治人。
立志为先
实贤大师的《劝发菩提心文》说:“入道要门,发心为首,修行急务,立愿居先。愿立则众生可度,心发则佛道堪成。”修行人有坚定的信愿,足够的愿心,成佛作祖也不是难事。世间事业也一样,具足信、愿、行,就能有所成就。在此提出成就事业、志业的四项要件:
第一,有信心就有力量
孙中山曾说:“信心就是力量。”宗教家也深信信仰就是力量。任何人都应该对自己有信心,对朋友有信心,对国家、社会有信心。古来许多战争,本来弱势的一方,常因有信心而转败为胜。如诸葛亮的“空城计”,就是因为扮作百姓扫地的八十军士和诸葛亮身边携琴的小童,对他们的主帅有信心,才能不惊不慌地配合演练,而瞒过机警的司马懿,终于转危为安。
第二,有目标就会努力
每一个人都应该为自己定个目标,比方说我希望将来经商,我希望办厂、教书、有一技之长、为人服务或做管理者;甚至,立志成为圣贤,成为伟大的人物。总是要有一个目标,才有前进的方向;方向确定之后,就会有动力,督促自己努力不懈地朝目标逐步迈进。
第三,有意志就能坚持
人要有意志,在艰困之际,才能锲而不舍。司马迁虽枉受“腐刑”之辱,却仍咬紧牙根,埋首著书,完成“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记》;就是他有“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坚持,才能够留下这部“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巨著。
第四,有愿力就会成功
《劝发菩提心文》也说:“虚空非大,心王为大。金刚非坚,愿力最坚。”诸佛菩萨皆发大愿救度众生,如观音菩萨以“千处祈求千处应”的悲心,闻声救苦;地藏菩萨以“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的愿力,拯救沉沦;阿弥陀佛发了四十八大愿,而成就殊胜的西方净土。由此可知,坚固的愿力,才是成功的最重要因素。
我们常说“愿景”,愿景就是我希望将来会有什么光景。如果希望有个灿烂光景、有成功的人生,那么,就不要忘了这四个先决条件。
严谨之仪
宋代张靖撰《棋经十三篇》中说:“博弈之道,贵乎严谨。”棋要下得好,严谨的态度非常重要。接着又说:“宁输数子,勿失一先。”有严谨的态度,才能审慎通盘考虑,才有余裕洞烛机先,赢得胜算。不仅棋局对峙时应有严谨的态度,在犹如棋局的人生中,也应有严谨之仪,才能笃定而无失误。如何才是处世的严谨风仪?有下列四点意见:
第一,不可乘兴而轻诺
信守承诺是做人的道理,中国人更强调“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双方承诺的事,甚至不用写契约书,口头约定即具效力。乃至侠义之士宁“重然诺”而“轻生死”,可见重诺守信,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重要态度。严谨的人,在点头应允他人的要求前,会先评估自己的能力,绝不轻诺寡信,导致信用破产。
第二,不可因忤而生嗔
慈悲正直明理的人,会容纳别人的不同。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一个人再如何聪明能干,也有考虑不周密的时候,因此,不要因为别人意见与我相左就生气;也不要因他人违逆我的意思就不悦。“狂夫之言,圣人择焉”,态度严谨者,愈能虚心广纳多方。
第三,不可恃宠而骄傲
所谓“福祸无门,唯人自召”。祸能生福,福能生祸。一个人处于危难之际,心存敬谨,战战兢兢,就能将灾祸减低至最小,此即祸能生福之理。反之,一个人在平步青云,处处得长辈宠爱、贵人相助时,恃宠仗福而骄纵,轻忽侮慢他人,无形中减损自己的福报,福去祸即生。因此,严谨之人,切忌恃宠而骄。
第四,不可位尊而忘本
有的人出身贫穷,不过由于努力,慢慢也有所成就。地位尊贵后,却忘记自己的根本,患难之交不要了,乡亲故人不要了,乃至贫困时的关系因缘,都不要了,这样忘本的人,是没有人喜欢的。东汉光武帝的姐姐湖阳公主看上大臣宋弘,想要嫁给他。光武帝叫宋弘离婚娶湖阳公主。宋弘婉拒:“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湖阳公主只好打消念头,宋弘的德行成了一段历史佳话,也赢得后人的赞誉。
严谨是每个人应有的处世态度,具备“严谨之仪”者将受到人们的尊重与爱戴。
涵养风姿
《大学》说:“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一个富有的人,可以用金钱财富来将房子打点得富丽堂皇;一个有智慧的人,则是以敦品励德,来涵养仪态容貌的庄严。一个人的内心修养,显现在外就成为气质风度,所以说:“诚于中,形于外。”有涵养者的形象是怎样的?有四点:
第一,聪明者不迷
一个聪明人不会被迷惑。这个世界上能迷惑我们的东西很多,显赫的声名地位可以迷惑我们,充裕的财富金钱会迷惑我们,浪漫的爱情会迷惑我们,甚至他人的甜言蜜语、恭维尊敬都可以迷惑我们。如果是一个聪明的人,就能看透这些事物背后的虚妄不恒长,而不被其迷惑。
第二,正见者不邪
所谓“正见”,就是正确的知识见解,即使众说纷纭,他都能坚守原则,不为所惑。比方现代社会上的宗教现象,虽说正信的宗教不少,但是假借宗教之名,行敛财诈骗之实者也颇多。如果没有判别正邪的能力,追求错误的信仰,花钱了事还算幸运,如果因而身败名裂,家破人散,那就非常不值得。因此,真正有涵养的人具正见,知道如何正确选择自己的信仰,不会错信与邪信。
第三,有容者不妒
一个有涵养的人,能够包容异己,对于不同意我的人,不同的思想、种族、国家、语言行为,都有包容的雅量。对于他人的成就、荣誉、声名也不会嫉妒。有涵养者深知佛经“守志奉道,其福甚大;睹人施道,助之欢喜,亦得福报”之理,乐于随喜他人的成就,不妒不嫉。
第四,心静者不烦
有涵养的人在一天当中,会保留一个宁静的时刻给自己,作反省、静虑思维,摒弃心绪的繁琐杂芜,让心灵获得清明,才有足够的智慧,正确明智地处理事情。正是所谓“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有涵养的人,其展现在外的风度姿仪,甚为丰富深厚。
平实的利益
米实了,煮出来的饭,才会香美可口;木实了,做出来的桌椅,才能坚固耐用;人生无论成就事业、做人处世也要平实,不做虚空之事,才会成功平安。平实的利益有哪些?有以下四点:
第一,不妄求,是知足的生命
在这世间上,有的人急急忙忙求这个、求那个,种种的不知足、不满足,真是“争名日夜奔,争利东西惊”,这样的生命,怎会自在逍遥?假如想要过平实一点的生活,你不要去妄求。该来的,是你的,跑不了,也不会失去;不该来的,不是你的,怎样想方法获得,即便是煮熟的鸭子,也会飞走。因此,所谓“由淡中知真味,从常里识英奇”,你不妄求,才能体会知足生命的宝贵。
第二,不聪明,是本分的性格
一般人总是求聪明,苏东坡却说:“唯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聪明不好吗?不一定。聪明是一种知识的能力,如果没有正确方向,变成小聪明,反而助长恶事,自堕烦恼,这就是聪明反被聪明误。能够聪明而不自觉聪明,不耍聪明,这就是一种本分性格。你老成、本分,所谓“大智若愚”,才是真聪明。
第三,不计谋,是诚实的做人
有的人做人种种用心,种种计谋,种种经营,种种欲求,弄权术、搞阴谋,万般心机,到最后弄得自己疲惫不堪,徒然给自己生活带来不安然、不快乐。如果能够“万机休罢付痴憨”,不再竞争汲营,不再用权谋算计,那就能诚诚实实做人,放下自在,平安得福。
第四,不自私,是单纯的身心
有的人非常自私狭隘,什么东西都是“我的身体”“我的需要”“我的家庭”“我的亲戚”“我的朋友”……到最后,无论什么东西都是“我的”,因为“我的”太多,他的世界里只容得下自己,没有别人,苦恼、麻烦也就跟着多起来。能够不自私,什么都是大家的、大众的、你的、他的,只为别人,不据己有、慈悲喜舍,就会拥有单纯的身心。
负重的条件
每一个人都具有无限的潜力,就看我们自己能不能把潜在的性能发挥出来。你能把性能发挥出来,就可以“能早能晚”“能饱能饿”“能冷能热”“能大能小”“能进能退”“能上能下”“能有能无”“能荣能辱”,无所不能。这就是一个人生活在这世间能承载的力量。如何增进这承载负重的力量呢?有以下四个条件:
第一,能智能拙,期可久也
一个人需要聪明、智慧,才有办法面对和解决遇到的种种人、事、物问题,但有时候也需要“拙”的功夫。“拙”不是愚昧,不是愚痴,“拙”只是不足、不灵巧,就是因为这样,所以才肯踏实、本分、朴实、一步一步地把一件事做好,这是成功之道,也是做人处世的长久之计。因此,人的一生里,能智能拙最好,若不能时,也宁可以选择拙,千万不可以智害拙。
第二,能信能疑,险可走也
信,是立身处世的根本。于世间要有信有义,对别人要诚信不欺,做事情要守信为先,对自己更要有坚定的信心。但是,所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有时候,也不得不要有犹豫质疑的情况。当信的时候相信,当疑的时候也要怀疑,如此,遇到危机、危险时,你才能处理化解,平安度过。
第三,能刚能柔,重可负也
做人处事,你光是执理刚强,别人也不容易服气。反之,一味地低姿柔软,人家也会看你不起。所以,有的时候要“刚中有柔”,有的时候要“柔中有刚”,当刚则刚,当柔则柔,刚柔并用,才可以忍辱负重,达成目标。
第四,能屈能伸,功可成也
古人有云:“君子之身,可大可小。丈夫之志,能屈能伸。”为了理想抱负,目标愿景,我们做人处世也要“能屈能伸”。好比这双手,握拳可以施力,伸展可以取物,能收能张,才能运用自如。能懂得“大直若屈”,功业可成也。
骆驼能负重,所以能越过沙漠;船只能载重,所以能横渡汪洋;要坚强勇敢地行走在人生道路上,这四点负重的条件,要自我培养。
真正的内涵
一个人有漂亮的容貌,亮丽的外形,在社交活动上当然会占优势。但是要真正有魅力,绝不能光靠外表。外表是假象,青春很短暂,容貌很快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衰老。一个人的内涵可以随着岁月的成长而逐渐丰厚,而成为真正高贵庄严的人。内涵不等于漂亮,却是别人不敢小觑的特质。除了气质、道德、聪明智慧等都可以是我们的内涵外,这里还有四项具深意的内涵,提供给各位:
第一,真正的力量是忍耐
忍耐是勇者的象征,忍耐是担当、是力量,忍耐甚至能化除仇恨。所谓“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现代人因为渐渐不堪忍耐,什么事都要争,因此也慢慢形成社会的暴戾风气,因一时气愤,而闹出命案的新闻也不少见。人家都说“士可杀而不可辱”,韩信却因为忍得胯下之辱,而成为真正的英雄。因此,忍耐才是真正的力量。
第二,真正的智慧是宽厚
有些人很聪明,但他的聪明是用来跟人家计较,讨人家便宜,或算计别人,这些都不算真聪明。真正的聪明是肯待人以宽、以慈、以德,有如此宽厚的德性,才是真聪明。
不吝以自己的智慧为人服务,以自己的福报与人共享,在言语、行为上,处处留人余地,才是真智慧。
第三,真正的慈悲是包容
我们讲究慈悲、讲究博爱、讲究人和,最要紧的是要有包容心。你的爱心有多大,可以包容多少,你就拥有多少天地。你能爱一家人,你做家长;你能爱一村人,你就有做村长的能耐;你能无私地爱一个国家,处处为人民着眼、谋福,你就有资格当国王。你的慈悲如虚空,能包容万物,那么,你就拥有整个宇宙天地。
第四,真正的财富是满足
有一个人骑着驴子外出,见到前面一个人骑着马,他好生羡慕,恨不得自己骑的就是马。可是回头一看,有一个人正汗流浃背地推着车。他满足地说:“你骑马来我骑驴,看看眼前我不如;回头一看推车汉,比上不足下有余。”有再多的财富,如果不知满足,还是贫穷;虽然仅有少许财富,却很珍惜、很满足,这才是真正的财富。
内涵要点滴积聚,非一蹴而就,非文饰可得,要从内心逐渐培养忍耐、宽厚、包容、知足的德性,才能丰富我们真正的内涵。
慎独
一位惯窃的父亲带着儿子入室盗窃,并且让儿子在外把风。正当在屋里翻箱倒柜之际,忽然听见儿子的叫声:“爸爸,有人在看我们!”父子俩落荒而逃。跑了一段路后,他问儿子:“刚才你看到什么人?”儿子回答:“月亮一直看着我们呀!”
我们一切作为,起心动念,不但月亮看得到,乃至因果昭然,无不尽知尽见。儒家说:“君子慎独”,就是提醒自己独处时,必须有“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谨慎心念。如何独处?四点提供给大家:
第一,独居不妄想,是养气功夫
胡思乱想,易生暗鬼,因此我们应不欺暗室,养成端正的心志,坦然无畏的功夫。佛陀告诫弟子:“寂静不作恶,善说不乱思,则能远恶业,如风扫枯叶。”意思是,若能居于寂静中,不作恶业,口出善语,思想无妄念,恶业就像清风拂去枯叶一般,自然远离。独处时,能谨慎地觉察自己所思所行,所谓“防身离过”,正直刚大之气,自然成为心底功夫。
第二,独行不滞碍,是养神功夫
独行做事,无所挂碍,以戒定慧作为身口意的防护,可以逐渐养成独立承担的人格与气魄。所谓“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拥有独立人格者,他不畏困难,不怕挫折,念念作积极、光明面想,能够任运自如,不停滞、不执着,自是养神功夫。
第三,独室不邪思,是养德功夫
君子修德,所谓“幽隐细微,必慎其几”。我们独处,所谓“暗室屋漏,一如大庭广众之中,表里精粗,无一或苟”,不邪思、不邪想,不意念是非人我,起心动念间如法清净,幽暗细微处严格要求,慢慢内化成自身的涵养,自然成就养德功夫。
第四,独自不愧心,是养量功夫
东汉昌邑县令王密,夜送10斤黄金,报答太守杨震栽培之恩。杨震辞金不受,王密说:“现在是夜晚,无人知晓。”杨震大怒,斥声说道:“天知,地知,我知,你知。怎么会无人知道?”如果我们也能如此,以无愧于己的信念,抵御暗室可欺之心;何时何地,一切作为,不愧对天地良心,自警自诫,必能长养自己的心量,丰富自身的内涵。
曾子说:“十目所视,十指所指,其严乎。”我们若能不愧屋漏,在举心动念间,不敢逾矩,把握分寸,心中有天地,有规范,风度自然成熟泱泱。
操守
莎士比亚说:“在命运的颠沛中,最容易看出一个人的气节。”人的一生要克服无尽的磨炼才能成长,所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些磨炼包括物质、情爱、忠诚度的考验,更是“操守”的试金石。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如何才能坚守自己的操守,不受外境诱惑而变节呢?有四个譬喻说明:
第一,金可磨,而不可以夺其色
黄金可以耐高温冶炼,可以磨到发亮而颜色始终如一,不被外力夺其颜色,此即“真金不怕火炼”。黄金在高温之中不变其质,更不坏其色;就如正良贤士,即使遇到外力的胁迫利诱,也不会改变他正直忠诚的本质。说明人生本是一场无尽的考验,能勇于接受磨炼者,才能如真金炼之以火,一切垢尽,不但不变其色,更能转为明净。
第二,兰可移,而不可以减其馨
兰花,原是生长在深山幽谷之中,即使被人移植到花园里栽种,也能不减其馨香,所以被古代文人雅士誉其如不求名利的高节之士。语云:“闹中静察,困时向上”,说明有涵养的人,处境穷困,其心志宽广;身处富贵,也能恭敬从容。所谓“忧道不忧贫”,一个有着高风亮节之操守的人,不因外在环境改变而放弃追求真理的热忱,如此才是真正的君子。
第三,玉可碎,而不可以改其白
白玉即使被打碎了,依然保持它净无瑕秽的洁白颜色,不因破损而玷污其质。贤能忠诚之士如洁玉般,不因诱惑而损其道德和节操,更不会因外侮而变节改志。孔子说:“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礼记》亦云:“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都是说明君子不变其节的高尚情操。
第四,铁可销,而不可易其刚
钢铁可以受烈火销熔,但是它的刚性、硬度,是不能改变的,就如孔子所谓:“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又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看看历史上如文天祥、张良、苏武等宁全大义而守节的豪杰义士,其大无畏的精神,就如“铁可销熔,而不可易其刚”之气节。
岳飞曾说:“文官不爱钱,武将不惜死。”说明做人要能不受富贵引诱而易心,不因贫贱磨难而丧志,不被暴力威逼而变节。就如黄金能保持自己的本色;如兰花能保持自己的芬芳;如白玉能保持自己的清白;如钢铁能保持自己的正直。这四种节操,正是我们应有的操守。
气节
人不怕无权无位,就怕没有志气。一个有志气的人,纵使身处逆境,尽管被人打压,都能像蝴蝶一样“破茧而出”;没有气节的人,纵使环境因缘再好,他反而耽溺其中。所以人要有气节、要有节操,有气节才有志气、才有勇气、才有义气、才有道气。人的“气节”,有四点说明:
第一,在贫困中要有人格志气
人生的际遇,有穷通祸福、兴衰荣枯。当处穷困时,有的人很容易丧失尊严、失去斗志,有的人则“人穷志不穷”。人格志气的可贵,是在功名富贵之外;人有志气,则困苦反而是完成人格的增上缘。一个人平时如果不肯进德修慧,人格就会卑贱;心里常念“好”“惭愧”“结善缘”,则能使人格达于善美。
第二,在危难中要有信心勇气
佛经云:“国土危脆,三界无安”,世间本来就充满了不可知的变数,人生也难免会有遭逢危险、困难的时候。面临危难,最重要的是要有信心,要有勇气。有的人遇到了危难、困苦,自己完全没有勇气、信心去面对。一个对自己的前途、未来没有信心、没有勇气的人,怎么能力求上进呢?
第三,在富贵中要有善心义气
有的人否极泰来,从困苦中奋斗有成,一下子富贵发达了,他就挥霍无度,完全忘记自己当初是如何从穷困中走过来的。因为不能记取过去的经验,不懂得谨慎面对未来,很可能又会再度失去所有。所以人处富贵的时候,应该懂得贫穷困苦的艰难,应该更有善心义气去帮助穷苦的人。当处富贵时,能有善心义气主动去帮助别人,自能增添自己人格的光辉。
第四,在修持中要有正心道气
一个人不管信仰什么宗教,不管修持什么法门,最重要的是要有正心道气。所谓“因地不正,果遭迂曲”,一个人如果心地不正,则“邪人说正法,正法也成邪”;反之,“正人说邪法,邪法也成正”。所以在修持中要有正心道气,心正,才有道气;心不正,根本谈不上道气,当然也就无从发挥。
有志气的人,一句话,不管好坏,都能使他长进;一个境界,不管顺逆,都能激发他的潜能。就如刚发芽的竹笋,寒风冷雨也能助它成林。
思维
人生的每个阶段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涵养的人,有不同的需求。幼儿希望有牛奶喝,年轻人希望才华横溢,成年人希望名利双收,每一个人所思所想各有不同。如果你想要了解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只要每天仔细观察自己的所思所想,必定可以认识自己、找到自己。以下有四种思维提供大家参考:
第一,思维珍宝财物是凡人
一般人大多希望自己获利愈多愈好,积蓄愈多愈好。虽说物质生活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但是对于身外之物过分需求,汲汲营营,每天心里所想只是如何钻营财利,脑筋所动就是计较权贵珍宝,这不就是十足的凡人吗?
第二,思维湖光山色是诗人
有些人不在乎财利权势,寄情于山野林间,归投朴实不华的生活,他赋吟自然之美,歌咏大地之广,怡然自得、任运无碍。虽不见高俸荣禄,却有山林的丰富物产;虽不见高广闲庭,精神却与天地物我合一,这样与世无争的性格,就是诗人雅士的性格。
第三,思维道德仁爱是贤人
《礼记》载:“仁者莫大于爱人。”一位具备仁爱之人,他会经常想到礼义道德,而不是计较利害得失;他会常思及如何去利益别人,而不是自己的安乐利养。有仁爱的贤人,他会救人的危难,济人的窘急,但不会因求自己的名誉而去伤害他人。
第四,思维真如佛性是道人
假如我们每天心中都是心存善念、欢喜助人,以及如何去除习气、去除妄想烦恼,找到真心,明心见性。甚至发菩提心、发慈悲心,这就是个修道人,甚至他会像观世音菩萨一样闻声救难,慈悲利人,像地藏王菩萨救苦于倒悬。所以常常反观自照的人,就是属于修道人的性格。
思维自己属于何种人,就是在反省自己的优缺得失,古德说:“白日所为,夜来省己,是恶当惊,是善当喜。”就是在思维自己的心念是否偏离正道。所以,想要知道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吗?可以仔细检查一下,平时心中的思维是什么?
回馈
有的公司、工厂一旦经济效益显著,左邻右舍都会来要求回馈,希望能为当地建设付出心力;当然民众在纳税之余也希望政府回馈,为人民增加各种福利制度;乃至有回馈客户、回馈乡里、回馈意见等。其实,倒不一定要人家来回馈我们,我们自己也要懂得回馈别人。“回馈”有四点:
第一,对父母要回馈以孝顺
《诗经》云:“哀哀父母,生我劬劳。”父母于生养子女之初,从不嫌弃便溺的肮脏,抚育时,更是竭尽心力;当儿女长大成人之后,又提供教育的机会;出了社会,还要忧心事业顺利与否。父母为子女辛劳了一辈子,为人子女的我们能不报答、不回馈吗?因此,对父母要能孝顺,凡事不要让父母担心困扰。
第二,对师长要回馈以恭敬
师长传授知识给我们,给我们不断的鼓励,带领着我们成长,甚至放下了自己的大好前途,无私地奉献教育、提携后辈,我们能不回馈师长吗?因此,对师长要心存恭敬,所谓“有事,弟子服其劳”。心存恭敬,则无事不成,也不负师长的栽培之恩。
第三,对朋友要回馈以帮助
从小学、中学、大学,一直到踏入社会,我们会结交不少朋友。遭逢悲伤时,朋友是最大的精神支柱,给予我们莫大的鼓励和慰藉;欣逢欢喜事,朋友是分享的最佳对象。求职时,朋友鼎力协助帮忙;计划时,朋友提供宝贵意见;遇到任何需要,朋友总是第一个给予帮助的人。反观自己,朋友给予的帮助这么多,我有回馈他们吗?我是有情有义来帮助朋友的吗?
第四,对社会要回馈以奉献
日常生活里,我们能不愁吃、不愁穿,搭车有专人服务,工作有福利保障,交通也便利快捷,一切都是因为社会各界的努力奋斗。国家积极建设,我们才拥有诸多方便享受,以及一切所需。正因为拥有了这么多,我们更应该回馈社会,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力量。
一个懂得回馈的人,必定是个富有的人;不懂得回馈的人,则将贫穷一生,希望人人做富贵之人。“回馈”有四点建议,希望大家付诸行动。
是非
人际之间,最忌蜚短流长、捕风捉影,空穴来风的话,不仅自己苦恼,也伤害他人,成为是非。宋朝怀深禅师告诫世人:“莫说他人短与长,说来说去自招殃,若能闭口深藏舌,便是修行第一方。”做人,要少说人家的是非,少论他人的短长,这“便是修行第一方”。然而,世间的是非这么多,怎样来面对呢?
第一,不说是非
说话要有智慧,该说、不该说,也要智慧判断。例如所说非人不说、谄媚阿谀不说、出言招忌不说、说了招惑不说。佛门云:“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古德亦云:“时时检点自身事,莫费工夫论他人。”就是要人修好口德,不在自己的口下犯过失。
第二,不传是非
君子不但不说是非,也要不传是非,更不去渲染、扩大。所谓“是非止于智者”,就是让所有的是非、恶言,到我这里便截止了,不两舌、不挑拨,以讹传讹。念庵禅师有一首偈语说:“世事纷纷如闪电,轮回滚滚似云飞;今日不知明日事,哪有工夫论是非。”讲话自重,少说是非,多说好话,就能不传是非,维护口业。
第三,不听是非
世事多纷杂,此也是是非,彼也是是非;是非朝朝有,不听自然无。假使听到“是非”,也不必苦恼,要能分辨善恶、黑白、对错,以真理判断,不合道德、不合礼节,就当远离。让自己的耳朵不听是非而听实话,不听恶言而听善语,不听杂话而听佛法,不听闲言而听真理,耳根自然就清净了。
第四,不怕是非
现实的人生,到处都有是非,可是在一个有道之人听来,一切都是因缘和合。是自己的是非,忍耐一下,终究会过去;或遭人毁谤,也是暂时的假相,无须丧气,以讥我、谤我为助缘,当作是消灾解怨。至于别人的是非,要用智慧判断,不必跟着起舞,学习弥勒菩萨大肚能容,把是非、烦恼消融转化,一切嗔怨自会平息。
面对是非之道,不但不说是非,不听是非,不传是非,不怕是非,进而检举是非,求证是非,公开是非,是非就会遁之无形,无法存在。
养智
一般人都重视保养。为了身体健康而养身,为让心理健全要养心,为使精神、体力充足需养神。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养智”,智是般若智慧,它不同于聪明,有时聪明反被聪明误;智也不同于灵巧,灵巧是敏捷,但有时不深厚。“智”如同镜子,自然光照毫无造作,正确如实而无伪饰。如何养智?有四点要增强:
第一,要有清楚的观照力
看人、看事、讲道理,要有观照的力量,清楚、明白,不偏不倚。好比照相时,距离、光圈调得准确,才能照出清晰的画面,言谈、处事也是这样,有智慧的观照,就能正确无疑。具备了观照力,外境的五欲六尘才不致登门而入,扰乱身心,念头也才能保持在了了分明的觉察中。
第二,要有正确的判断力
颇受社会大众敬重的温世仁先生曾说,未来的学生必须具备两项条件,一是语言,二是判断力,这是没有错的。判断力的养成尤其重要。判断善恶、是非、好坏,要依循一定的标准、道理,也就是要有普遍性、平等性、必然性,判断出来才会正确。它不是糊里糊涂的,不是某一个人说是就是、说非就非。如同下棋要有判断力才能胜出,登山要有判断力才不至迷失。人生也如下棋、登山,要有明智的判断力,每一步才能稳固,生命才不致迷惑。
第三,要有合理的思维力
《增一阿含经》有云:“以我有忍力、思维力故,便能降伏魔众,成无上正真之道,坐于道场。”一切人、事、物,并不是光看表面就能明了,必有它内在的道理;也不是光看一时,还要看它过去的因缘。所以,凡事经过合理的思考,前因后果、来龙去脉,都要考虑清楚,才能掌握重点,也才能增学进德,增长智慧。
第四,要有果决的自信力
一个人若不得办法判断、了解,就无法给予人指导,自己也生不起自信心。具足智慧,就懂得判断,信心就会增长,随之产生力量。
有了自信力,对于是非判断,就会快速果决;有了自信力,困境当前,就会展现能力与信心;有了自信力,才能在毁誉之前,不改其志,肯定自我的能力与价值。
每个人无不希求智慧、明朗、圆满。以上四点的“清楚的观照力”“正确的判断力”“合理的思维力”“果决的自信力”,就是养智的方法,懂得培养增上,必定能开发智慧。
节制
节制是一股自制的力量,人不知节制,就容易出问题。所谓“病从口入,祸从口出”,饮食不节制会生病,说话不节制招怨怪。过分欢喜、过分悲哀,不是乐极生悲,就是愁肠百结,都不是好事。“节制”是保持冷静的智慧,可以避免冲动,作出错误的判断。到底要节制哪些呢?提供以下四点参考:
第一,言语节制则愆尤少
语言是沟通的桥梁,《韩非子》说:“事以密成,语以泄败。”西谚也云:“如同选择食物一样,说话也要选择。”话要见机而说,简洁而说,否则多余的一句话,会惹来不必要的麻烦。不必说而说是多说,不当说而说变是非,因此要懂得说话艺术,才不会招惹愆尤;懂得说话节制,是智者的表现。
第二,举动节制则悔吝少
行为举动是一种礼仪,凡有所行,应有其节。行为不当,容易引起误会,甚至惹祸上身,例如不当笑而狂笑,不当哭而号哭,不该做而多管闲事,应该做而不敢承担,就会误解、怨恨、不知轻重、不明因缘,引起种种情绪,百结丛生。倘若举动有节度,烦恼会减少,获得他人敬重;举止知节制,懊悔会降低,可以安顿身心。
第三,饮食节制则疾病少
古德说“吃饭七分饱”,意指不贪求、不过饱;佛教也说修道人摄取食物“如蜂采华,但取其味,不损色香”,说明吃东西只是为了滋养色身,好用功办道,不在口感上过多重视。唐朝孙思邈所说:“盖饱则伤肺,饥则伤气,咸则伤筋,酸则伤骨。”吃太多、太少、太咸、太甜都容易致病,因此,饮食调配适时定量,才是健康之道。
第四,欢乐节制则祸败少
每个人都想追求欢乐,但过于欢乐,往往失去平安。像巴西嘉年华会,整夜狂欢;台南盐水蜂炮,刺激危险;乃至高速飚车,疯狂蛇行等,意外就产生了。太过兴奋,造成心脏负担,血压上升;得意忘形,苦果随之现前。所以,在快乐时,要明白无常变异的真相,懂得节制,才能避免祸事。
花朵过分盛开容易凋谢,水果过分成熟失去原味,做人过分谦卑变成虚伪,因此,凡事都要能节制,不吃过头的饭,不说过头的话,不走过头的路,不做过头的事,学习《法句经》说的:“能克制自己,过于胜他人,若有克己者,常行自节制。”这就是自制的力量。
有格
人生的意义,不在于三餐温饱,而如行尸走肉般地活着;人生的价值,也不在于创造亿万财富,却是一毛不拔,悭吝不舍,自私自利地营造一己之福。人,要活得于人有益,要活出自己的道德人格来,才有价值、才有意义。如何活得“有格”,有四点看法:
第一,不做金钱的奴隶
俗语说:“一钱逼死英雄汉。”人要在世间生存,不能没有物质生活,当然也不能鄙视金钱的重要。但是,有的人富甲天下,却不懂得善用金钱,每天守着财富,怕被偷、被抢、被倒账,成了守财奴。另外,也有人每天汲汲营营于追求财富,把财富看得比亲情、友情、人情更重要,为了金钱可以不顾一切,如此不但同样做了金钱的奴隶,而且失去了人格。所以,人要知足,要有智能应用财富,而不是被金钱所用。
第二,不做物质的俘虏
人,为了五欲之乐,往往做了物质的俘虏而不自知。例如为了要住豪华大宅,天天忙于打扫房子;为了要买卖股票赚钱,天天为涨停板、跌停板而操心。甚至为了一部进口汽车,天天要照顾、要保养,或是为了一件漂亮的衣服,种种的爱惜、整烫等,都是做着物质的俘虏。此即所谓“心为形役、人为物役”,何乐之有?所以,人应该节制物欲,才能活得洒脱自在。
第三,不做欲望的跟班
人,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有时候想一想,几乎都是为了欲望而辛苦;欲望愈大,生活就愈辛苦。有的人渴望发财,天天就为发财辛苦,做着财欲的跟班。有的人为了美色,于是为美色辛苦,做了美色的跟班。乃至希求名位,就为名位辛苦,所以财、色、名、食、睡,过分的贪求,就成为“地狱五条根”。人总在不自觉当中,跟着五欲走上自我毁灭之路,岂不可叹!
第四,不做权势的仆人
人,永远不会知足。没钱的时候,希望发财;有了财富,又希望成名;名气有了,还想着权势。看到别人有权有势,出门前呼后拥,何等风光?于是处心积虑,想尽种种办法接近权贵,如仆人般地小心侍候着。为了攀附权贵,如此趋炎附势,失去了自我,人生的价值何在?
所以,人要有骨气,所谓“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人生最重要的,是要活出自己的风采,要活得“有格”,这四点意见,值得我们深思。
法律
我们在人间生活,有了制度,有了规范,生命权利才能获得保障,因此国家制定了人民共同遵守的法律,用以惩戒坏人、保障好人。法律是人类行为的共同准则,法律之前,人人平等,不因生活水平、谋生能力、地位贵贱、权利高低而有不同的惩戒条例。
所谓“法律”,其意义有两点:
第一,善恶是显露的法律
法律是用来制裁犯罪、打击恐怖行为,是保护善良、维护道德伦理的法规。所谓“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再高明的违法手段,终有露出破绽的时候,所以在法律之前,千万别心存侥幸,莫存疏漏之心而去为非作歹。俗语说:“若欲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法律是无情的,法律是惩奸除恶,是维护善良的戒尺。
第二,本心是内在的戒律
法律能对罪犯处以刑罚,但是人们内心无形的善恶,由谁来判决呢?自己的良知,以及自己的本心!孔子曾说:“以德去刑”,说明人人自觉的道德本心,就是内在的戒律。所以每个人都是自己的“法官”,自己应该为自己每天的行为作裁决,我做了什么善事?作了什么恶?自己的善恶自己最清楚,你逃得了天下人的眼睛,逃得了国家的法律,但是逃不了自己的良知。所以本心是内在的戒律。
美德
美好的、合乎真善美的道德、行为,就是美德。美德令人感到欢喜,具有许多美德的人,令人感到真诚,让人相处起来,舒服、和谐、乐于亲近。美好的德行有哪些呢?
第一,美貌使人悦目
美貌不是美丑的比较,也不只是外在、外表而已,它更包含内在的庄严美丽。一个人外在洁净不邋遢、环境整洁不杂乱,加上内在的修为、气质、风度、品格等,这样呈现的美,自己有信心,也会让人欢喜。因此,我们更应把美推广到世间,从环境周围,到人与人之间,到个人内外,比方挂一幅好画,分享一首好歌,乃至自己风采仪范的养成,都是令人赏心悦目的。
第二,道德使人敬仰
有谚语云:“人间道德无价宝,比山比岳万倍高。”道德,它维护社会人群的纲纪于不乱,具有保护生活安全的功能,它更是人类最珍贵的质量。你有惭愧、有感恩、有慈悲、有信仰,具备这种种美好的道德,别人会对你生起恭敬心。
第三,贞洁使人尊敬
无论是男人,或是女人,都要有贞洁的品德。贞洁指的是,做人不要是两面人、言行不要前后矛盾,他不会没有是非的观念、没有忠奸的辨别,也不会像墙头草,随着风吹到东就向东,吹到西就向西。他讲究信誉、讲究诚实、讲究无欺、讲究清净。所以贞洁的人,让人家感觉到跟你做朋友,可以推心置腹,可以放心信赖,因此会使人尊敬。
第四,真诚使人信服
和人相处,真心诚意才能获得朋友。不以耍手段、玩欺骗,用小聪明来占人家的便宜。别人上当一次、两次,可能还肯原谅他,多次以后,人家看破他的别有用心,看穿他是纸老虎,对他的做人信誉,就有所怀疑了。所以,唯有真诚,友谊才能恒长持久,人格才能让人信服。
道德不是教条,道德更不是框框,它是自己发自内心愿意去实践的美德,是自我的净化、自我的升华,自然别人也会尊重你。具备以上这个四点“美德”,实在是对人间的一种好供养。
蓄养
学生要蓄养各种能力,将来才能为社会所用;企业要蓄养人才,才能永续经营。人要蓄养体力,方能精神奕奕;人要蓄养兴趣,人生才能丰富,乃至要蓄养人缘,才能为众所信。对于“蓄养”,有以下四点建议:
第一,寡言得以涵智
《礼记·内则》曰:“慎而寡言者,使为子师。”有的人讲起话来总是滔滔不绝,不经大脑思考就脱口而出,得罪人还不自知;有的人沉默寡言,一旦需要开口,总能口出智慧之语,令人尊敬。因此,一个谨慎的人,不会随便开口说话;一个急性子的人,话总是特别多,却也常因语出不当而后悔莫及。
第二,惭耻必能增德
宋朝诗人李邦献说:“以礼义为交际之道,以廉耻为律己之法。”人若能时时生起对不起别人、对不起自己的心,一定能增上道德。过去有个画家为了画罗刹像,想找面貌凶恶的人做模特,有人建议他到监狱找,画家到了监狱,看到里头有佛堂,便打消了来意。管理员问他,他说:“被佛法之水沾沐的人,再怎么凶狠,都会有惭愧心,这里不会找到面貌暴戾的人了!”所以,拥有惭耻心,心地必是庄严美丽。
第三,宁静足以自处
人生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身心无所安置。有的人一上讲台,紧张到手脚不知道放哪,身心无处安顿。明朝周敦颐说:“无欲则静,静则明。”从宁静中,才可以体会到更宽广的世界。所谓“宁静”,并不是一切停止不动,而是内心没有声音,即使在热闹场中,心仍不为外境所动,这才是心灵的宁静。
第四,观照当能明心
佛陀说法,要观照众生的根性;商人售货,要观照消费者的需求;人想过得自在,要经常观照自我,观照自己是否妄想纷飞,观照自己是否宽以待人。观照力不够,就无法明白事情的真相,烦恼也就不得消除。所以,一个有智慧的人,要能观照出苦乐皆由分别心所造作,才能自我健全。
所谓养精蓄锐、蓄势待发;人们平时就要蓄养心性,养深积厚,储备好自身的能量,方得普世利人。
缺陷
佛教称这个世界为“娑婆世界”,意译是“堪忍、能忍”,指众生必须忍受各种烦恼,堪受许多苦恼。可见这世界本来就是有缺陷、有苦恼、需要忍耐的世界。所谓“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在有缺陷的世界里,若一定要寻求完美无缺,必定会觉得挫折与痛苦。如果能认识到我们就是在这个有缺陷的世界中,不断地求进步,不断地克服缺陷,超越缺陷,那才是真正了解生命的价值。在此提出世间的四种“缺陷”:
第一,天无全功
天并不是十全十美,比方我们祈望风平浪静,自然界偏偏有台风、飓风,且都带来莫大的损失。
我们不希望有地震,偏偏每隔一段时间,就传出地震的灾害。缺水的时候,天不下雨;不需要水了,偏偏阴雨不停,甚至洪水成灾。即使是老天,也没有办法符合我们的愿望。
第二,人无全能
有些人会说“神明全能”。如果神是全能的,这个世界就不会有这么多痛苦,请神明把不好的改变一下,不就好了吗?唐朝的元珪禅师曾说佛有三不能:“能空一切相,成万法智,而不能即灭定业;佛能知群有性,穷亿劫事,而不能化导无缘;佛能度无量有情,而不能尽众生界。”佛都非全能了,神也无法全能,人更不能全能。
第三,物无全用
世界上所有的东西,没有一样东西能具足所有功用。再好用,再有用处的东西,还是会有它的限制。我们常说“一物克一物”“强中更有强中手”,就是此意。因此,不要强求一物即具万用,但求物尽其用,也就足够了。
第四,心无全善
《大乘起信论》说:“一心开二门”,每个人的心都有两面,一是“心真如门”,是善的,是佛性的部分;另一是“心生灭门”,是邪恶的,是凡夫生起贪嗔痴慢疑的那部分。修行,就是在善恶之间交战,不断地去除我们的恶念、恶事,使我们的心得到净化,让善美的佛性显现,直臻于至善。
这个世间是有“缺陷”的,可贵的是在缺陷中追求善美。许多伤残的人,残而不废;许多有缺陷的人,用自己的力量补足缺陷,战胜缺陷,那么,即使有缺陷,生命也是美丽的。世间本就存在着缺陷,能努力克服缺陷,便能显现生命的价值。
水的德行
日本历史上著名的大将军黑田孝高,因善于利用水作战,而被称为“如水”。他曾写过“水五则”,说明水有五个特点:一、自己活动,推动别人;二、不断探求方向;三、遇到障碍,发挥力量;四、自洁洁他,容清纳浊;五、百种变化,不失本性等。我们常说人有德性,其实自然山水也有德性,以下归纳水有四点德行:
第一,水的仁慈能沐浴众生,泽及万物
水的德行非常仁慈。你看,我们用水解渴,获得滋润;用水沐浴,获得净洁;以水灌溉花木,生生不息;以水熄去热恼,清凉欢喜。水的慈悲,泽及万物。
第二,水的义气能扬清激浊,荡涤污垢
水也显现它的义气。水有净化的作用,只要流过尘坋粗恶的地方,就能把肮脏、污垢去除。再脏的东西,一经过水的洗涤,马上就干净了。因此,水能助人,也能帮助万物净化。
第三,水的勇猛能柔而难犯,弱而克刚
水有柔软的性格,但也有勇猛的特性。你看,潺潺流水,流过村庄平地,温和而婉约。但是,所谓“滴水穿石”,再高的山,水都能穿蚀而过;当它从高山一倾而泄,形成的瀑布,壮阔有力,美丽而壮观。乃至世界上最利的刀不是钢刀,而是水刀。因此,水看似柔弱,却能克刚;水看似依顺,却也勇猛刚毅不能侵犯。
第四,水的智慧能疏通江河,自成盈满
许多湖泊具有疏通江河,调节水势的功能。像洞庭湖,夏季洪水时期,湖面较大,冬季时,则湖面缩小,具有调节长江水量的作用。因此,水也具其智慧,太多、太少,互相调节,自成盈满。
此外,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孔子也曾赞美水有五德:有德、有义、有道、有勇、有法,所以“君子遇水必观”。
因此,人也应该学习以上这四点水的德性,给世间仁慈,给世间义气,给人间勇猛,给人间智慧。
有骨气
气,代表一个人的气质、涵养。有的人容易生气,动不动便发脾气;有的人则充满侠气,与人交往讲究义气。一个容易意气用事的人,做事血气方刚,得意时便意气风发,不如意时便怒气冲天;反之,一个沉得住气的人,处世能心平气和,该维护正义时,又能正气凛然。做人要争气,不要生气,修行人讲究道气,做人则一定要有骨气。如何做个“有骨气”的人,有四点意见:
第一,身有傲骨,可杀而不可辱
一个人在自己的一生当中,有时候做人处事要带着这么几分的傲骨,但是不能傲慢。也就是要有自尊心,懂得自尊自重;这种有傲骨的人,所谓“士可杀而不可辱”,你可以杀死他,可以要他的命,但是你不能侮辱他,不能伤害他的尊严。
第二,身有奇骨,可畏而不可犯
有的人身有奇骨,这种人很特殊,你可以敬畏他,但不可以冒犯他。你尊重他,他可以为你卖命,甚至为你赴汤蹈火,他都心甘情愿;但是如果你看不起他,或是冒犯他,他可能跟你拼命。
第三,身有贞骨,可锻而不可销
有的人属于“三贞九烈”之士,这种人“忠贞不贰”。对于这样的人,你可以磨炼他、训练他;但是你不可以放弃他,不可以把他销毁,这种人是人间的至宝。
第四,身有道骨,可佩而不可怜
有一种人非常重视自我的尊严、自我的道德、自我的人格。这种人你可以佩服他,但不能可怜他。你佩服他,他可能成为你的好朋友;如果你可怜他,他可能从此与你形同陌路。
所以,世间的人,应该努力培养自己的气质,做人至少要讲究有一点骨气。有骨气的人,走到哪里,都能受人尊重,都会受人礼敬。如果没有骨气,无论走到哪里,都摆脱不了被奴役的性格,都不会受人尊重。因此,一个“有骨气”的人,自有其不同于一般人的人格特质。
廉洁的形象
“清正廉洁”是一个人最基本的操守,当你拥有了清廉正直的形象,就能得到他人的信任,不管到什么地方,都有人肯跟你合作,到处都能结交到朋友。做官者,不贪污不营私是清廉;经办公务,不中饱私囊,不拿回扣,是清廉;就业谋职,不假公济私,不以私害公,是清廉;经商往来,不损人益己,是清廉。略说“清廉的形象”四点如下:
第一,不假公济私
有些人做事公私不分,或假公济私,或贪取公物,或损失公益以求自利。不要以为这些小事,别人不会知道,纸包不住火,“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一旦让他人发觉你假公济私,就会失去长官的信任、部下的尊重。莫为贪小利而丧失清廉的形象,得不偿失。
第二,不中饱私囊
私,是人性的弱点。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个小孩在学校偷了同学的圆珠笔,父亲知道后,立刻给儿子一记耳光:“你怎么可以偷人家的笔呢?你要圆珠笔,爸爸可以从上班的地方拿一大包给你。”这还都是个人私行,牵涉社会公共事务,尤其最怕的是“小人贪利,事本非常,所可恨者,银两中饱私囊”。所谓“人之惑,惑于私,除私则明”。去除私心,不自饱私囊,就是一个清廉者。
第三,不接受贿赂
在古代社会,仅有当官的人有机会接受贿赂;现代社会则连升斗小民都有机会接受贿赂。像某地选举时,神圣的一票竟有竞选人出钱助选。人家会贿赂我们,必定有所求、有所贪,我接受了贿赂,让公家受了损失,让法律受到挑战,这是划不来的。因此,清廉者不接受贿赂。
第四,不以乱官风
做官要有做官的风格,领导人要有领导人的风格,大人物就要有大人物的风格。《论语》说:“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如果在上位者乱失了风格,不能以德化民,以廉服众,国家社会、团体机关形象就会受到损害,其损失将难以估算,可说是最失德的事。因此,为官者,理应重“清廉”甚于生命。
佛教戒“杀盗淫妄酒”,什么是“不盗”?佛经说:“清廉节用,就是不盗。”我们应净化自己,培养正直的人格,建立清正廉洁的形象。
俭之真义
节俭,一向是中国人崇尚的美德,小至个人,大至一国,如《曾文正公家训》云:“居家之道,惟崇俭可以长久,处乱世尤以戒奢侈为要义。”节俭与我们息息相关,关于“俭的真义”,有四点意见提供:
第一,俭是穷人的财富
所谓“穿不穷,吃不穷,算盘不到一世穷”。人已穷,又不知节俭,更是穷上加穷。反之,经济上虽不富裕,但知道预算,知道节省,也会因节俭而致富。有一位员外的儿子生性奢华,每次到饭馆吃水饺,都只吃肉馅,而把饺子皮吐掉。后来家里遭祝融之灾,一夕之间,家产化为乌有,沦为乞丐。有一回,讨饭到这家饭馆时,老板用饺子皮招待他,员外的儿子甚为感动,老板却说:“没什么,我只是把你当初扔掉的饺子皮,拣起来洗净晒干而已。”他听了十分惭愧,于是发奋图强,谨身节用,家道又因此殷富起来。
第二,俭是富人的智慧
西汉开国丞相萧何,受封食邑一万余户,权倾朝野,却仍居茅屋陋室,他以为,我子孙若贤良,可传我俭朴家风,倘若子孙不贤,房子再华丽,也终将被权贵倾夺;宋朝鲁宗道虽位居参知政事,然因家贫,家无日用器皿肴果来宴客,因而更受宋仁宗的器重。因此,人虽富有,若不知节俭,富贵也会随着潮水流走;若知节俭,节俭就是你的智慧,让你富贵,让你平安。
第三,俭是治国的功臣
《左传》云:“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力戒奢侈,生活俭朴不但是治家之本,也是机关团体永久经营,国家社会富强安乐的重要条件。今天的社会上某些人崇尚物欲,奢华过度,不懂得珍惜福报。殊不知福报是有定量的,就像财产有数量,你把福报、把金钱用完了,以后怎么办呢?因此,生活上克勤克俭,严谨奢靡,则家和国亦兴。
第四,俭是品格的根本
身为官员,懂得节俭,就不会贪污受贿;一个家庭,懂得节俭,就不至于奢侈浪费。春秋时鲁国大夫御孙曾说:“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司马光更以此教诫子孙:“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无论任何人,若能以俭自许,品德自能高尚。
“戒奢以俭”是重要的观念与品德,不但是养生、致富的秘方,更是治家、富国必备的方针,所以,“俭的真义”,不可不知。
俭的功用
一般人都说要“节俭”,金钱要节俭,才能致富;时间要节俭,才能用很少的时间,做很多的事情;甚至感情也要节俭,不随便滥用感情,才会弥觉珍贵。因此,节俭金钱、节俭感情、节俭时间,都是很重要的。“俭”还有许多功用,简述如下:
第一,俭于听,可以养正
所谓“人言未必真,听言听三分”;有时候,我们要懂得分辨,应该听的,要谛听、善听、兼听、全听;不当听的,要俭于言听。例如不听是非,不听谗言,不听坏话。好比古人所言“耳聪者,听于未有声之时”,禅师说的听“只手之声”,你能听出真理来、听出真心来,诚正于心,那么,再也没有什么会混淆你的内心了。
第二,俭于视,可以养神
眼睛看时,当看者要注意看。例如道路指示标志,你留心看,就不必到处问人;他人说话,你专心注目,就是一种礼貌。有的时候不当看的,不但少看,更要不看,俭于阅视,省力养神,就可以避免看出麻烦来。会看的人,看好不看坏,看正不看邪,看是不看非,看出真善美,看出慈悲心,看出关怀情。所谓“明者视于无形”,能看出形外,看出真相,那就是真看了。
第三,俭于言,可以养气
说话是一门学问,应该说的,即使对自己不利,对社会国家大众有利益者,还是应该勇于直言。反之,不当的言论,就不能随便发言。所谓“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说错了,可能赔了夫人又折兵,难以弥补,或又惹上官司,那真是得不偿失了。因此,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俭于言,正好可以养气。
第四,俭于思,可以养真
顺治皇帝曾言:“悲欢离合多劳虑,何日清闲谁得知?”人的忧悲苦恼,大都起于太多的思虑分别拣择,不肯轻松放下。如果,想拥有内心的清闲自在,就要俭于思。你不随便妄想,简化思虑,单纯以对,就可以养自己一片真诚直心。
日日俭约,可以积谷;年年防俭,必有储粮。俭如聚宝盆,俭如净化器,这四点俭的功用,可以作为我们人生的参考。
挺胸的意味
从小,在家庭里,父母会教我们走路要抬头挺胸,不可弯腰驼背;在学校里,老师会要求我们挺起胸膛,大步向前;长大以后,在军队里面,首长更是要求士兵要昂首挺胸。
“挺胸”意味着精神饱满,情绪振奋。例如我们形容参加军歌比赛的士兵个个昂首挺胸,引吭高歌。航空公司的空姐、空哥个个昂首挺胸,表现出他们为人服务的风仪与气质。
在佛教里,也非常注重挺胸的意义,所谓行、立、坐、卧四威仪,“行如风、立如松、坐如钟、卧如弓”。立如松就是意味昂首向前,直背挺胸,不但表达自己的精神,也表示对人的礼貌。
但是,“挺胸的意味”在全世界各个国家地区的意义,又有不同的表现方式:
第一,美国人的挺胸是健康
我们看到美国人走在街上,或在沙滩上晒太阳,乃至在机场赶飞机,他们都是身体笔直,挺胸健步。从他们挺胸走路的步伐,可以看得出来美国人很重视健康。
第二,英国人的挺胸是矜持
英国的绅士、淑女,不苟言笑,注重风度仪表,他们以挺胸矜持来表示身份和地位,所以英国人的挺胸是矜持。
第三,德国人的挺胸是自信
德国的科技非常发达进步,德国人走在街上,从眉宇之间,从挺胸的姿态,可以看得出来德国人很有自信,很能自我肯定。
第四,中国人的挺胸是风骨
中国的读书人,即使是年老的夫子,不论他是自处,还是在学生的面前走路,或是入朝为官,向皇帝奏明国家大事,他都是挺起胸膛,昂昂乎!巍巍乎!这是他以挺胸表示他是有风骨的人,是有品德有骨气的人。
即使是文人士子,有时候生病,他在你前面走路,仍然要挺起胸膛,为什么?因为他不愿意把病夫的样子、慵懒的样子给你看到,这亦是显示他的风骨和人格。
挺胸的意义,因为民族性的不同,在各个国家都有不同的表现意味。以上有四种挺胸的含义,不知,你是哪一种挺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