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青铜器的高峰:商代城市文明
中国有现存文字历史的第一个朝代
国内外不少学者曾经认为中国的历史始自商朝(Roberts,1999;Eberhard,1977;苏湲,2007)。他们觉得,1928年在安阳市郊出土的商王武丁的甲骨文库藏(YH127坑)是中国最早的信史。在这个坑里,一共出土了1.7万件有占卜炙后裂纹(兆文)、刻有相关卜辞文字的龟板和牛胛骨,其内容几乎包括了商王武丁统治的59年间发生的所有主要事情。至2004年为止,已出土卜骨共16万件,都是武丁及以后的晚商遗物。这些有刻字的卜骨为我们提供了晚商各方面的历史记录,主要是国家大事,如天气、农业状况、战争与缔结和约、重要官员和诸侯的任命与封赐、祭祀等。这些文字也证明了一个成熟的、包括“六书”的文字体系已在晚商流行。目前认出了的个别字约5000个(部分可能是不同写法和繁简不同体裁的同一字),解读了的约1000字。在这些文字中,约有一半在造字理念和字形上和我们现在(3600年后)使用的文字基本一致,可见在它们之前至少应有更早的文字体系,并经历了其后2000年以上的演进;另一方面,在这5000个字中,未发现与金字有关的字。这或许显示,这个文字体系的形成时期可能是比龙山时代还要久远的石器时代。其中一些卜辞并不是用刀刻成的,而是用毛笔以朱砂写就。因此,亦可以推论当时文字已被用笔墨写在布帛、竹和木简等更易取得、更方便和廉宜的载体上。这种文字记录的数量定远超甲骨文万倍以上,因为它们肯定内容更广泛,不但超乎王室问卜的事项,也包括了工商业和老百姓日常的事情。因为年代久远,这些文字载体物理性质弱,多已风化不存,至今仍没有任何发现。但古书所言的商代“有典有册”当为可信。后代不少经典,包括《尚书》《山海经》等,极有可能是源自商代的典册。大量商代的出土文物以及这些古籍,为我们提供了较夏代详细很多的商朝的城市文明和城市发展的资料(陈昌远,2001;顾朝林,1992;苏湲,2007;陈旭,2001;顾音海,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