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科目设置与实战(图解案例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2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及会计要素

2.2.1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向企业的利益相关方提供及时可靠的会计信息,是企业会计系统最基本的职能,也是其最核心的任务,本次《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修订,特别重视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2章就对企业会计的信息质量进行了具体而详细的规定,它包括客观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8项基本要求。

1.客观性

客观性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项目完整、手续齐备、资料可靠。客观性包含真实性、可靠性和完整性,它是对会计信息的基本质量要求。

2.相关性

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做出评价或者预测。

会计核算的目标是向有关方面的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信息。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可以分为3类:一是国家宏观管理部门;二是企业投资人和债权人;三是企业内部职工和经营管理部门。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就是指所提供的信息能满足这3类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的需要,并对其决策有用。要充分发挥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必须使提供的信息与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要求相协调。

3.可理解性

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企业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以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正确决策。这就要求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易于理解。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实现财务报告的目标,满足向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信息的要求。

4.可比性

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具体包括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两个方面的要求。

(1)纵向的可比性

所谓纵向,是指同一个企业在不同时期的比较。为了便于企业管理者等财务信息的使用者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变化趋势,比较企业在不同时期的财务报告信息,从而全面、客观地评价过去、预测未来,会计信息质量的可比性要求同一企业对于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

(2)横向的可比性

所谓横向,是指同一时期,不同的企业之间的比较。为了便于企业管理者等财务信息的使用者评价不同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水平及其变动情况,从而有助于使用者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会计信息质量的可比性还要求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即对于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不同企业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以使不同企业按照一致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基础提供有关会计信息。

5.实质重于形式

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

在实际工作中,交易或事项的外在法律形式并不能真实反映其实质内容。为了使会计信息真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就不能仅仅依据交易或事项的外在表现形式来进行核算,而要反映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违背这一原则,就可能会出现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

6.重要性

重要性要求企业在全面核算的前提下,对于在会计核算过程中的交易或事项应当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方式核算。对资产、负债、损益等有较大影响,并进而影响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据以做出合理判断的重要会计事项,必须按照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进行处理,并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充分、准确地披露;对于次要的会计事项,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和不至于误导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正确判断的前提下,可适当简化处理。

7.谨慎性

谨慎性原则亦称稳健性原则。该原则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

企业是在各种经济风险之中从事经营活动的,坚持谨慎性原则,有利于增强企业抗御风险的能力和竞争能力,有利于债权人的利益。

8.及时性

及时性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不得提前或延后。会计信息的价值在于帮助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因此具有时效性。即使是可靠、相关的会计信息,如果不及时提供,也就失去了其时效性,从而对于使用者的效用就大大降低,甚至不再具有任何意义。

我国《会计法》规定,企业必须在每年的4月30日之前公布其财务报告,这就是要求会计信息具备及时性的体现。

2.2.2 会计要素及其确认

图2-2 会计要素分类

1.会计要素的概念

企业财务会计的对象是企业的资金运动及其所形成的财务关系。为了具体地反映与监控这一内容,需要对会计对象进行分类。会计要素就是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是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基本单位。会计要素,是指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特征所做的基本分类,分为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和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它既是会计确认和计量的依据,也是确定财务报表结构和内容的基础。

《企业会计准则》把企业的会计要素划定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6项。会计要素的分类如图2-2所示。

2.资产

(1)资产的概念与特征

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它包括企业的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等。资产的特征如图2-3所示。

图2-3 资产的特征

(2)确认资产的条件

一项资源能否确认为企业的资产,需要具备资产的特征,符合资产的定义,除此之外,还需要同时满足以下两个重要条件。

①在一般情况下,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可以流入企业。

根据资产的定义,能够带来经济利益是资产的一个本质特征,但是周围的环境处于不停息的变化之中,同一项资源,在正常的情况下,可以带来一定的经济利益,但确实也存在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不能带来应有的经济利益的情况。因此,资产的确认应当与经济利益流入的不确定性程度的判断结合起来,如果根据编制财务报表时所取得的证据,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那么就应当将其作为资产予以确认。

例如,企业购入一批粮食用于酿酒,在正常的情况下,企业可以用它酿制白酒,销售白酒后,它就可以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利益。当我们没有足够的信息可以证明这批粮食已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时,就应该按照一般的情况,将它确认为资产。反之,当发现这批粮食已经霉烂,企业判断其已无法带来预期的经济利益时,则表明该批粮食已经不符合资产的确认条件,企业应当对该项资产计提存货减值准备,减少资产的价值。

②该项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比较准确地计量。

因为会计是以货币为单位,通过数字对经济行为进行计量的一种管理行为,因此可计量性是确认所有会计要素的重要前提,资产的确认同样需要符合可计量性这一基本要求。只有当有关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时,资产才能予以确认。

企业取得的许多资产一般都是发生了实际成本的。例如,企业购买或者生产的存货,企业购置的厂房或者设备等,对于这些资产,只要实际发生的生产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的,就应视为其符合了资产的可计量性确认条件。

因此,关于资产的确认,除了应当符合定义外,上述两个条件缺一不可,只有在其同时满足的情况下,才能将其确认为一项资产。

3.负债

(1)负债的定义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根据负债的定义,负债具有的特征如图2-4所示。

图2-4 负债具有的特征

(2)负债的确认条件

将一项现时义务确认为负债,其首先应当符合负债的定义。除此之外,还需要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①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

根据负债的定义,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是负债的一个本质特征。鉴于履行义务所需流出的经济利益带有不确定性,尤其是与推定义务相关的经济利益通常需要依赖于大量的估计,因此,负债的确认应当与对经济利益流出的不确定性程度的判断结合起来。如果根据编制财务报表时所取得的证据判断,与现时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那么就应当将其作为负债予以确认。

某公司对自己生产的电视机承诺5年内保修,技术人员依据以往的经验估计,约有5%左右的电视机将在5年的试用期内需要修理。由于此项承诺将带来企业未来经济利益的流出,就应当将其视为符合负债的确认条件。反之,如果该公司虽然承担了5年内保修的义务,但是根据以往的统计数据,出现修理的概率不足万分之一,该项承诺导致企业经济利益流出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那么其就不符合负债的确认条件,不应当将其作为负债予以确认。

②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负债的确认也需要符合可计量性的要求,即对于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应当能够比较准确地计量。对于与法定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流出金额,通常可以根据合同或者法律规定的金额予以确定。考虑到经济利益的流出一般发生在未来期间,有时未来期间的时间还很长,在这种情况下,有关金额的计量通常需要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等因素的影响。对于与推定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流出金额,通常需要较大程度的估计。为此,企业应当根据履行相关义务所需支出的最佳估计数进行估计,并综合考虑有关货币时间价值、风险等因素的影响。

4.所有者权益

(1)所有者权益的定义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净资产,也叫剩余权益。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所有者权益反映了所有者对企业资产的剩余索取权,是企业资产中扣除债权人权益后应由所有者享有的部分。

(2)所有者权益与负债的区别

所有者权益和负债同属权益,都是对企业资产的要求权。企业的资产总额等于负债总额加上所有者权益总额。可见,两者都能对企业的资产提出要求权。但是,所有者权益和负债之间仍然存在着明显的区别。两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3方面,如图2-5所示。

图2-5 所有者权益与负债的区别

(3)所有者权益的确认条件

由于所有者权益体现的是所有者在企业中的剩余权益,因此,所有者权益的确认主要依赖于其他会计要素,尤其是资产和负债的确认;所有者权益金额的确定也主要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例如,企业接受投资者投入的资产,在该资产符合企业资产确认条件时,也相应地符合了所有者权益的确认条件。

5.收入

(1)收入的定义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图2-6 收入的特征

根据收入的定义,收入具有的特征如图2-6所示。

(2)收入的确认条件

收入的确认除了应当符合定义外,还应当满足严格的确认条件。收入只有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增加或者负债减少,且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予以确认。因此,收入的确认至少应当同时符合下列条件。

①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②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结果会导致企业资产的增加或者负债的减少。

③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6.费用

(1)费用的定义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根据费用的定义,费用具有的特征如图2-7所示。

图2-7 费用的特征

(2)费用的确认条件

费用的确认除了应当符合定义外,还应当满足严格的确认条件,即费用只有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减少或者负债增加,且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予以确认。因此,费用的确认至少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①与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出企业。

②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减少或者负债的增加。

③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

费用的确认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①企业为生产产品、提劳务等发生的可归属于产品成本、劳务成本等的费用,应当在确认产品销售收入、劳务收入等时,将已销售产品、已提供劳务的成本等计入当期损益。即这些费用应当与企业实现的相关收入相配比,并在同一会计期间予以确认,计入利润表。

②企业发生的支出不产生经济利益的,或者即使能够产生经济利益但不符合或者不再符合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在发生时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7.利润

(1)利润的定义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为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3个项目的总额减去所得税费用之后的余额。有些补贴收入也计入利润。

(2)利润的构成

营业利润是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中所产生的利润,为主营业务利润和其他业务利润之和减去有关期间费用后的余额;投资净收益是投资收益与投资损失的差额;营业外收支是与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没有直接关系的各项收入和支出。其中,营业外收入项目主要有捐赠收入、固定资产盘盈、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罚款收入等,营业外支出项目主要有固定资产盘亏、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等。

利润的确认是从属性的,一旦我们确认了收入及其相应的成本费用之后,也就意味着我们确认了该项经济行为的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