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精随笔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1章 看不进散文丢人吗?

韩寒曾说冰心的散文他看不下去,我当时特别有共鸣——终于有搞文学的人敢明言表示看不进散文名家的散文了。

虽然韩寒最后还是为此被骂,但让我也有勇气跟着去说:我也看不进去,尤其是那些写景抒情的,因为文中常有太多的“我”(作者本人)——“我”看到的,“我”感受的,“我”顿悟的。

成年的读者大多冷硬理智自私,自己内心有细腻的感情、丰富的思想,但并不关注陌生人的情感和所见所想,对别人兜售生活感悟的行为也有反感。

这里没有批判读者的意思,因为这再正常不过了。而且我还是重度患者。

初中还是高中学过一篇重点课文《荷塘月色》,里面我最喜欢的就是作者引用的梁帝的采莲曲,到现在还记得。

[这个大括号内的可跳过。采莲曲: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鹢首徐回,兼传羽杯,棹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倾船而敛裾……最后一句想不起了。这种格律之美,让我忍不住反复去看,不知不觉就背了下来。尤其那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到现在还时不时会在我脑子里蹦出来。就像喜欢的歌,不用学也能熏染会。]

而前面要求背诵的那部分,我当时硬着头皮背了,现在早已毫无印象。

文章写的好不好?好,真真是极好的。

那么为什么不想背,甚至看都看不进去?因为我不关心你(那位作者)看到了什么美景,我可以花一整天听你给我讲故事,也不愿花一分钟听或者看你给我描绘风景。

荷塘月色这篇重点课文当时是用ppt讲的,看过图片再看文字,更感觉文字传递的效果和效率还是远不及图片。我想这也是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少见写景状物类散文了。

对此,家人表示:你不能这样说,就好比现在有了ay,为啥黄(文)还有市场呢?因为黄(文)给人想象的空间,这是视频图片比不了的。

我说:不一样的,情(色)很大程度上还有一个“情”字。一旦涉及情,文字就很有可能比视频描摹得更加生动高明。而景没有情,我从没感觉哪个大师写景能写得比专业拍出来的照片视频还生动。

借景抒情的方面,荷塘月色读来本是一篇很清新的散文,主要写景,情感就那么寥寥两三句,但上面要求它必须表达出许多别的复杂情感,我觉得作者都未必承认这些。

——————

那么再说说抒情类的。

抒情,还是抒作者自己的情。作者一定是觉得自己的反思是真知灼见、自己的情绪动人心弦,才会考虑付诸笔端。可惜“世界上没有那么多的感同身受”,尤其是面对我们这种冷硬自私的读者的时候,作者努力传递的东西,在我们看来很可能不足挂齿,get不到,甚至觉得是无病呻吟。

举例:《牡丹的拒绝》,写洛阳牡丹因为天气原因不开花,游客骂也不开花,很能坚持很高贵。

不喜欢的理由:所有花的花期都可能因为天气原因而改变,树的发芽也一样,不止牡丹。作者想表达牡丹因坚守自我才高贵的主题,应寻更站得住的切入点。

另外,【例句展示:你也许在梦中曾亲吻过那些赤橙黄绿青蓝紫的花瓣,而此刻你须在想像中创造姚黄魏紫豆绿墨撒金白雪塔铜雀春锦帐芙蓉烟绒紫首案红火炼金丹……想像花开时节洛阳城上空被牡丹映照的五彩祥云;想像微风夜露中颤动的牡丹花香;想像被花气濡染的树和房屋;想像洛阳城延续了一千多年的“花开花落二十日,满城人人皆若狂”之盛况……】

我不知道这样的浮华文风有没有派系、是什么派系,但猜测不会是受倡导的派系——从来这种用夸张排比和堆砌去表达一个简单意思的手法,都没有得到过多少赞誉,比如,一般都认为宫体诗艺术性就是逊色些。

宫廷常用这种手法很正常,人家主题就是歌颂繁华享乐,就得骈得狠一些,且古人骈得也像样,起码有格律美。现代文体没有格律,不能骈,只能排比。歌颂祖国主题中排比多点不违和,日常励志主题再用这么多排比就太不爽朗利落,也不高明。

——————

没有批判散文这种文体的意思,它毕竟是文学一个永恒的分类。写文章都单刀直入的话就只剩议论文了。只是觉得每一个人都应该可以大胆承认看不进去散文,而不会被说成是肤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