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与乡愁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序二

崔新建

尊敬的陈丽副校长,尊敬的宋贵伦书记,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很荣幸参加由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主办的首届城市文化发展高峰论坛。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是由北京市社会科学规划办和北京市教委共建的首批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之一。从2004年至今,经过四个周期的建设,该基地在北京文化发展研究方面确立了方向、形成了特色、凝聚了力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尤其是连续出版的《北京文化发展研究报告》,已成为新世纪北京文化发展和北京文化研究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推出的公益文化讲座等系列活动也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反响。

本次论坛以“都市与乡愁”为主题,立足于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人口流动所带来的文化冲突与互动,探究都市文化建设中的新课题,不仅具有当下的现实性,而且具有话语上的公共性。乡愁的“乡”既可以是家乡或故乡,也可以指乡村。乡愁既可以来自背井离乡者对故土的思念,也可以来自故土风貌改变后的回忆和眷恋。如果说后一种乡愁属于生长于都市的原住民,那么前一种乡愁则属于生于乡村、生活在都市的新移民。这样来说,乡愁应当是都市中城里人的乡愁。

那么与都市人的乡愁相对应的是什么?我想应该是乡下人的都市梦。乡愁可以说是都市人对乡村的留恋和怀念,都市梦则是乡下人对城市的梦想和憧憬。没有都市梦,就没有乡下人向城里的流动和移民,也就不会有城镇化;没有乡愁,就不会有城里人向乡下的回流,就不会有逆城镇化的进程。正因为如此,在当代中国,城镇化的趋势不可阻挡,在越来越多人实现都市梦的同时,也终将会衍生出越来越多的乡愁。这种乡愁,将因为越来越严重的城市病而愈加珍贵、愈加强烈,并且在可预期的未来将像发达国家一样引发逆城镇化的现象,以此作为对乡愁的某种满足或补偿。

无论如何,城镇化的好处和诱惑是不可替代和不可遏制的,尽管有城市病的存在,城镇化的进程并不会因此而中断。一定程度的逆城市化,并不会导致都市的消失;相反,在经历某种程度逆城市化之后,又会开始出现再城镇化的过程。正是在这种城乡的互动中,都市梦与乡愁共存,城乡之间的差别不断缩小,城里人和乡下人将不再有明显的区分。

因此,都市、乡愁,只有放在城镇化的历史进程中来把握才能得到理解,才更能彰显其历史合理性和现实正当性。当代中国所追求的新型城镇化的理想,就是“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留得住文脉、记得住乡愁”。实现这一理想的要害,在于拥有都市文明的同时,不舍弃乡村的自然;在超越乡村不发达的过程中,避开严重的城市病。概言之,我的观点就是四句话:乡愁所追寻的既包括青山绿水,更包括绵延不断的文脉;都市人的乡愁总是与乡下人的都市梦是相关联的、相伴生的;日益严重的都市病是乡下人追求都市梦的结果,又是城里人生发乡愁的原因;城与乡、梦与愁,从时间上看蕴含着传统与现代的矛盾与冲突,从空间上看包含着集聚与分散的比较与得失,从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看意味着疏离与依赖的共存,从人自身的角度看体现了身份认同和家园认同中的变与不变。谨以此四点浅见来抛砖引玉。

今天的论坛大家云集、学科背景互补,精彩演讲在后面。祝首届城市文化发展高峰论坛圆满成功!相信这样的论坛能够一届一届地持续办下去,始终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恒久的吸引力。

谢谢大家!

(崔新建,北京市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主任,此为其在“都市与乡愁”——首届城市文化发展高峰论坛上的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