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高等教育评估是保证和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之一,其中高校本科教学评估涉及面最广、影响最大、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度也最高,是中国高等教育评估中的典型代表。本书以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为研究对象,从布朗芬布伦纳的系统-生态理论的视角进行整体观照,揭示教学评估应遵循的教育理念,展示实然状态的高校教学水平评估独特而复杂的个性,并对其应然状态进行描绘与展望。旨在激活相关研究者对高校评估的深层领悟和探讨,并为评估工作的进一步修缮提供理论和实践的参考。
高校教学评估不完全是被潜在规定好了的操作性技术,而是在与社会的进步、高校的发展、学生的成长等各利益方的互动中不断实现自我否定与超越生成的动态过程。评估尺度也不是一个单纯由外部设计出来的带有“全盘计划”性的抽象的绝对标准,而是一种“扎根”于实践中不断生成的具有生命力的现实逻辑。正如有专家指出:“我们要想在教育中实现人的发展的任务,就必须深刻认识教育价值取向上的偏差,要让个体发展问题、人的价值问题在教育理论和实践中获得应有的地位。”[1]而本书对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设计即把此价值原则作为评估的逻辑起点,相应地每位大学生的成长发展状况也就成为研究的一个基本视角。较好地纠正和规避了“见物不见人,重物不重人”,“权力至上,重权不重人”的价值偏差[2]。
高等教育关注的是活生生的“人”,而高校是实现人的发展的一种工具与途径,其制度是用来开发而不是阻碍人的潜能的。人类对于自我解放和全面发展的不懈追求,是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任何一项教育政策(包括教育评估)的最高目的。“高等教育关注的是人——制度是用来开发而不是阻碍人的潜能的。”[3]
总之,“最好”是一时的标志,“更好”才是永恒的追求。在当前这样一个充满变动和竞争的时代,任何一个自以为是、满足于眼前的学校,落伍是必然的。为此,必须通过需求分析、问题诊断、改进建议等措施,促进学校“今天比昨天好”“明天比今天好”“一天更比一天好”,从而实现“让我们做得更好”!
本书基于系统—生态理论的高校本科教学评估实施步骤的顺序,逐一展开相关论述。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阐述了问题的提出、选题的意义、概念的界定、文献的综述等内容;第二部分对教学评估的中西方历史发展以及宏观和微观模式进行了概述,并预测了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剖析了以系统—生态理论为理论依据的本科教学评估模式的必要性、可行性等;第三部分阐述了基于系统—生态理论之高校教学评估的概念和理论体系,如评估的理念、目的、内容、方法以及各系统间相关性;第四部分主要论述了将高校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运用系统—生态理论在对大学生的成长发展进行分析时,其对大学生自身产生的微系统的评估应如何开展,例如大学生入学时的知识能力状态、动机情感状态等,在学时的学习投入状态以及毕业时的学习成效等;第五部分讨论了对大学生产生直接影响的中观系统的评估,例如对教师的时间投入、教学技巧、教学负担等的评估;第六部分论述了大学生不直接接触但对其产生间接影响的宏观系统的评估,包括学校的类型规模、社会知名度、社会认同度、教师队伍结构、师生比、学费管理、学生组成(男女生比例、民族分布、地理分布等)等;第七部分讨论了如何合理有效地分析和使用评估结果,这是本论文非常重要的章节之一,因为如果没有正确地对数据进行分析,或者没有恰当地使用结果的话,那么即使是最综合最复杂的评估项目,其评估的有效性也大打折扣,而且很容易导致评估出错,降低评估的科学性和正确性;第八部分针对我国教学评估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善我国教育教学评估的政策建议;第九部分概述了本书及其相关研究对本科教学评估理论和实践的启示,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本书是在本人博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修改完善而成的。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华中科技大学刘献君教授、张应强教授、贾永堂教授、柯佑祥教授、陈廷柱教授、朱新卓教授、刘长海副教授、余保华副教授、郭卉副教授等人的悉心指导和帮助。在攻读学位和完成论文期间,难以忘怀硕士导师江西师范大学刘光华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中科技大学李太平教授所给予的支持和帮助。他们科学态度严谨、学术造诣深厚,在教育管理、教育评估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他们的悉心指导是完成本书的重要保证。另外特别感谢河南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席升阳教授、张项民教授以及发展规划处田虎伟教授等诸位领导的引荐,本书才得以顺利出版。本书也参阅了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谢意。
由于时间仓促,水平有限,不妥和纰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各位读者和学界同人不吝指正。
[1]叶澜:《试论当代中国教育价值取向之偏差》,《教育研究》1989年第8期。
[2]胡克英:《“人”在呼唤》,《教育研究》1989年第3期。
[3]Elaine EI-Khaawas:“Reform,Autonomy and Accountability”,2003-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