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草原畜牧业是我国农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不但关乎草原畜牧业的健康发展,而且关乎牧民增收和牧区社会的团结稳定。但长期以来,草原牧区牧民增收缓慢、合作社组织松散、要素配置效率低下和龙头企业加工能力低等问题突出,这不仅是草原畜牧业和牧区经济发展结构失调的现实反映,也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长期发展所积累的各种深层次问题及矛盾的具体表现。破解牧区、牧业和牧民问题(以下简称“三牧”问题)的关键是促进牧民增收,而加快草原畜牧业产业链建设、打造完整的草原畜牧业产业链是解决“三牧”问题的根本出路,也是破解牧民收入低、增收难的有效途径。基于此,本书从草原畜牧业产业链建设和运行机制创新的层面进行分析,以期为加强草原牧区产业链建设和运行机制创新提供理论支持,为政府破解牧民收入增长缓慢难题、加快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思路和借鉴,为政府制定相关“三牧”扶持政策提供咨询和参考。
本书是2013年批准立项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基于牧民增收的草原畜牧业产业链建设与运行机制创新研究” (批准号:71363033)的主要研究成果。本书总体上立足于新疆、内蒙古、青海和甘肃四个省份的典型牧区(以下简称四大牧区)草原畜牧业的发展现状,详细梳理了草原畜牧业产业链及其运行机制的相关基础理论和国内外研究文献,并构建草原畜牧业产业链的分析构架;以我国四大牧区为研究样本,根据实际调研问卷、统计数据以及部门资料等,深入剖析我国典型牧区草原畜牧业产业链的建设和运行现状,以及草原牧区牧民收入增长缓慢的深层次原因;深入剖析四大牧区草原畜牧业产业链利益联结机制的主要方式、各利益主体以及主体间的博弈现状,探寻产业链主体牧户、牧民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在利益联结中存在的问题;运用理论分析法、问卷调研法、实证研究法、计量分析法、对比分析法等多种分析方法,研究草原畜牧业产业链与牧民收入的量化关系,分析草原畜牧业产业链的运行要素及其对牧民收入的影响,分析评价草原畜牧业产业链的内部价值协调性;运用实证研究法深入研究草原畜牧业产业链运行的效率机制和利益联结机制,运用控制论和复杂网络理论研究草原畜牧业产业链的信息传递机制,并从利益联结机制、运行效率机制、信息传递机制和利益协调与分配机制方面提出产业链运行机制的创新方案,从牧民增收的视角提出草原畜牧业产业链建设和管理的对策。
我们在对前人有关产业链和农民增收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后发现,曾有学者从产业链视域下研究农户的增收问题,也有学者从建设牧区合作经济的视角研究牧民的收入问题,但较少从草原畜牧业产业链体系的视角探究牧民增收问题,也较少用数学模型研究草原畜牧业产业链的构成要素和运行影响因素对牧民收入的影响度和贡献度,尤其从效率机制、利益联结机制和信息传递机制等方面综合系统地研究草原畜牧业产业链的运行机制和创新,及其对牧民收入持续增长的影响,则更是显得鲜少。将我国典型草原牧区的草原畜牧业产业化、产业链建设和运行机制理论与牧民增收的实践相结合进行研究,无疑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本书属于应用研究。在对新疆阿勒泰地区,内蒙古锡林郭勒、乌兰察布、呼和浩特、察右后旗,青海海北州以及甘肃甘南州的牧户、合作社、龙头企业和经销商进行实地问卷调查、部门访谈和统计数据整理的基础上,研究四大牧区牧民的收入和成本支出结构现状以及草原畜牧业产业链运行要素对牧民收入的影响;从合作效率和经济效率方面研究草原畜牧业产业链的运行效率问题;从草原畜牧业信息本身、农牧民群体特征、草原畜牧业供应链、产业链利益主体的时空距离方面研究草原畜牧业产业链的信息传递问题;研究四大牧区草原畜牧业产业链的利益联结机制问题。从合作机制、效益机制、外部环境与制度安排方面提出草原畜牧业产业链运行效率机制的优化方案;从产业链的利益联结主体和构建无缝利益联结机制方面,提出完善草原畜牧业产业链利益联结机制的优化方案;从草原畜牧业产业链的信息传递信源、信宿和信道方面,提出草原畜牧业产业链信息传递机制的优化方案。最后,从草原畜牧业产业链的构成要素和产业链内外部运行环境要素方面,提出加强草原畜牧业产业链建设从而使牧民持续快速增收的具体对策。研究成果对提高草原牧区的综合竞争力、实现草原经济快速长期增长、提高牧民生活水平及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向草原牧区纵深演进,具有多重显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指引作用。
本书可以作为草原畜牧业、产业链管理、“三牧”问题、区域经济及公共管理领域的广大科研工作者的研究参考资料,也可以为相关政府管理部门的实际工作提供参考与借鉴。
作者
2017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