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重要意义
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定位为中国改革创新的重要平台、产业升级的撬动点、创新创业的示范区,已经成为各省构建富有活力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载体和有效手段。
一 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全球大势所趋
20世纪后半期,全球经济进入创新主导的新经济时代,立足创新要素,是一种基于知识、创意的经济形态,通过专业化人才培养与投入,实现知识创新和积累创造“创新租金”。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产业跨界融合,产业集群向产业生态升级,催生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和商业模式。同时,制造全球化向创新全球化、社交全球化深度演进,为后发区域通过高端链接实现跨越发展提供机遇。
二 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国家命运所系
创新驱动是实现中国梦的核心支撑,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决定着中华民族前途命运。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同时也是自然资源损耗最严重的国家,单位GDP能耗是日本的7倍、美国的6倍、印度的6倍,单位GDP污染排放量是发达国家的十几倍。新常态下中国经济转型发展压力增大,我国经济发展要突破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创新,关键是要靠科技力量。同时,中国深入落实四大战略布局、五大发展理念,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根本动力源还是创新驱动。
三 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形势发展所迫
2015年,中国经济总量连续三年位居世界第二,科技成为重要支撑。统计表明,中国全社会研发支出达14220亿元;国际科技论文数量居世界第二位;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5.1%,国家创新能力世界排名提升至第18位。中国科技创新正在呈现两个深刻变化,一是由“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转变;二是由“点”的突破向“面”的提升转变。但是,必须看到,中国创新型国家建设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比如缺乏支持创新经济的法制体系和经济治国思想,需要最高层次的顶层设计;创新要素过于分散,区域创新能力发展不平衡;缺乏具备前瞻性、引领型创新思维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大批成熟的工程师队伍;创新多靠行政力量推动,产学研用脱节,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创新协作意识不强,跨行政区域创新网络形成难度大;共性关键技术突破缺乏制度保障,缺乏原始创新和原创性新兴产业等,阻碍了中国自主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四 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区域创新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布局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除了区位条件、科技实力、发展潜力等必要因素外,还要从全局出发,契合国家战略发展,形成叠加效应,推动我国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总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布局,并结合各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定位,可以看到其中对国家战略的深入考量,希望通过政策的叠加来推动综合性、系统性、联动性的改革和创新。从空间布局来看,17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布局与“一带一路”战略、沿海开发战略、长江经济带、“京津冀”等国家级战略布局高度契合;从发展目标来看,西安自主创新示范区明确提出建立“一带一路”创新之都,上海张江、浙江杭州、苏南、武汉东湖、长株潭、成都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也都强调对接“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形成政策叠加效应。中关村作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创新核心,目前已经与天津滨海新区、宝坻,河北石家庄、唐山、秦皇岛、承德、廊坊、保定等地区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
[1] 贺灿飞、黎明:《演化经济地理学》,《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第4期。
[2] 张洪阳:《区域创新系统的演化研究——基于产业知识基础的视角》,辽宁大学,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