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雾霾的协同治理与机制创新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京津冀协同治理雾霾的现状与战略意义

一 京津冀三地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京津冀地区包括北京市、天津市以及河北省11个地级市的80多个县(市),位于东北亚环渤海心脏地带,2015年,京津冀地区国土面积约为21.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国土面积的2.25%(见图1-1);常住人口总数约为11142.4万人,占我国内地总人口的7.95%;地区生产总值合计69312.9亿元人民币,[1]占全国的10.2%。京津冀地区处于我国三个“增长极”所在区域之一,是我国北方经济规模最大、最具活力的地区,在全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越来越引起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的瞩目。

2015年区域内农业、工业、服务业产业构成为5.5∶38.4∶ 56.1,北京、天津和河北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79.8%、52.2%、40.2%,[2]均较上年有不同幅度的提高,产业结构继续优化。就具体产业的发展看,北京金融、科技、信息等行业保持较快增长;天津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八大优势产业发展持续向好,优势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的87.9%,同比增长9.4%;河北金融业增长15.9%,高于服务业平均增速4.7个百分点。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北京市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8302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79.8%,已经进入后工业化阶段,产业结构高端化趋势十分明显。然而河北第三产业比例远低于北京市,仍然以第二产业为主,2015年河北省第二产业比重48.3%,仍然处于工业化阶段中期水平,这使得三地的产业协同难度较大。

图1-1 京津冀地区的组成

区域内总共有35个县级市及以上的城市,包括2个直辖市、1个省会城市、10个地级市和22个县级市,其中一半以上的城市是50万人口以下的中小城市,没有50万—100万人口规模的城市,500万—800万人口的城市只有河北省会城市石家庄市1个,规模城市密度低,城市体系结构失衡。

城市空间扩展监测显示,[3]京津冀地区2013年的城区总面积已经超过3747平方公里,城区面积平均每十年同比增长超过50%,其中增长最快的5个地级以上城市市辖区为北京、天津、唐山、石家庄、秦皇岛,增长最快的5个县级以上城市为三河市、涿州市、迁安市、滦南县、静海县。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区域内人口城镇化的速度相对滞后,人口城镇化差异巨大,城镇化结构不合理,城镇化强度偏弱。

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京津冀地区人口城镇化的整体水平为56.23%,比全国平均水平(49.68%)高出6.55个百分点。尽管区域内坐落着北京和天津这两个超级都市,但是其城镇化率在全国仍处于相对落后的水平,[4]且区域内部的城镇化呈现出巨大的差异。一方面是北京和天津的人口城镇化水平分别高达85.96%和79.44%;另一方面是河北的人口城镇化水平只有43.11%,低于全国水平。这也影响到我国人口城镇化的整体进程。京津冀地区城镇人口的聚集程度较高,约66.1%的城镇人口居住在城市,其中北京、天津和石家庄市三个城市的人口之和就占到京津冀总城镇人口的54.9%。而河北省的情况是54.43%的人口居住在小城镇,100万人口以下的中小城市仅吸纳了该地区9%的城镇人口,明显低于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城镇化结构不尽合理,表明京津冀地区大城市发育不足,小城市对城镇人口的吸纳和承载能力有限,直接限制了该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由于“马太效应”,该地区城市间发展呈现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局面,城市间人口发展能力不平衡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有测算结果显示,[5]京津冀地区人口发展能力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其中,北京、天津、石家庄三个城市人口经济活力突出、对流动人口吸引度大、劳动年龄人口充足以及医疗教育资源丰富,为第一层次;邢台、承德、邯郸、廊坊等城市在人口发展综合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短板,为第二层次;张家口等城市为第三层次,人口流出现象严重、劳动力产业结构落后、医疗资源匮乏、高等教育水平有限。由于中心城市的“极化效应”,除北京、天津和石家庄之外,张家口、保定、沧州等城市,即使经济发展良好,对城镇化人口的吸引力依然不足,部分三线城市出现城镇化人口增长停滞甚至负增长。

京津冀城市群空间关系中,北京和天津吸纳资源的“黑洞效应”大于经济辐射效应,这两个超级城市在大规模聚集各种资源的同时,并没有发挥增长极的作用以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导致了京津冀地区城市体系的“双核极化”形态,[6]而京津冀区域内行政区的区隔和地方保护主义阻碍了“蒂伯特选择”[7]机制作用的发挥,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河北省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京津冀地区资源禀赋优势明显,但承载压力也非常大,尤其是人口、交通、水资源、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形势已经非常严峻,面临很大挑战。虽然总体经济实力占有优势,但人均GDP等方面依然存在差距。2015年京津冀地区的人均 GDP 约为6.4万元,地区内部的差别很大:北京人均GDP为10.6万元,天津人均GDP为10.9万元,分别位居全国(大陆地区)的第2位和第1位,均已进入“人均1万美元俱乐部”,而河北的人均GDP则刚超过4万元,比全国平均水平还少0.9万元,[8]居于第20位。

区域内重化工业基础雄厚,但是在生态环境的压力下,急需调整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服务业都具有明显的优势。城镇化呈现加速发展态势,但是非常不平衡;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现在开始加强,但是城市之间的差距还在持续拉大。

京津冀三省市地理相连,同处一个生态单元,在自然条件上是不可分割的,同属于半干旱地区、同一大水系(即海河流域为主体的地表、地下水系网络系统),在防灾、开发资源方面也是密切相关的。且邻近不同地形地貌单元,受相同自然灾害影响的不同行政区(如沙尘、洪水影响的城市)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的生态关系,彼此经济行为对环境的压力及破坏亦具有极强的联动效应,极易形成“生态环境—水环境—大气环境”的恶性循环模式。中心城市大量占用周边的公共生态资源与环境,造成了生态资源供给地区的生态紊乱,引发京津冀地区的整体环境问题,已经影响到京津冀一体化进程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