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前言
由电脑技术和互联网络构造的赛博空间,引发文学艺术领域内史无前例的深刻变革。国内赛博空间文学写作的盛况,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一道独特风景线。与此相应,国内学术界也涌现了一批批中国赛博空间文学研究的论著,这些成果不仅有对中国赛博空间文学发展史的梳理,同时也有赛博空间文学经典解读、理论建构、语言审美等相关学理的深入探讨。
在我们了解国内赛博空间文学写作及其研究的情况下,那么国外的赛博空间文学又是怎样的状况呢?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异同吗?这是本书要回答的问题。
由于本书的重点是揭示国内外赛博空间文学的异同,而赛博空间文学这一领域所涵盖的问题又非常多,所以选取一个好的切入点非常重要。在我苦寻切入点的过程中,有一天我在阅读资料时,“文学存在方式”这个词映入眼帘,我顿时觉得豁然开朗。是的,我可以从赛博空间与文学存在方式的变迁的视角来写作,这样不仅可以涵盖国内外赛博空间文学的不同状态,而且可以呈现赛博空间对文学存在方式的多重影响。
20世纪“文学存在方式”概念的提出,将“文学是什么”的本质主义的追问,转向了文学是如何存在的整体式考察,相关研究也拓展了文学理论研究的空间。文学存在方式指的是具体语境中文学存在的整体面貌、结构和状态,包括动态存在方式和静态存在方式两种。其中,文学的动态存在方式是指文学存在于创作——传播——接受——反馈的互动过程中,传媒、世界、作家、作品、读者构成这一活动的五大要素;文学的静态存在方式是指作品的具体存在,包括媒介构成要素、文本结构、层次、意蕴,等等。
对于赛博空间对文学存在方式的影响,我们可以从动态和静态两方面加以分析。由于文学的静态存在方式(相对意义上)可视为动态存在方式中的作品环节,因此本书在论述中是从文学的动态存在方式的五个要素来分析赛博空间中文学存在方式的嬗变,并将立论的着眼点定位于更能凸显赛博空间文学特色的超媒体、超文本文学及交互戏剧等。研究的关节点,涵盖传统印刷媒体与赛博空间文学之间的转折,厘清赛博空间文学的出现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突变的现象,这是文学存在方式嬗变之基点。在此基础上,考察超文本、超媒体文学、交互戏剧等文艺类型在赛博空间中又是如何存在的,它的结构和面貌如何,对传统的文艺形态和文艺理论进行了怎样的重构,未来文学又将走向何方,这些问题都涉及嬗变后的文学存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