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 基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与贸易开放的宏观背景
在过去的50年中,发展中国家在政治和经济上经历了重大变革,从整体来看,经济增长十分显著,对世界经济的贡献与日俱增。中国的实际GDP由1960年的832亿美元增长至2012年的45221亿美元,增长约53倍。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GDP增长速度加快,1991—2012年,实际GDP年均增长率达到10.3%,在1992—1996年和2003—2007年的两次经济高速增长期间,年均增长率分别高达12.44%和11.66%。[2]印度的实际GDP由1960年的1027亿美元增长至2012年的13688亿美元,增长约12倍,2012年中国和印度实际GDP总量世界排名分别位于第三位和第八位。[3]近10年来,非洲经济逐渐进入一个稳定发展的阶段,2012年《非洲进步报告》提出,全球发展最快的经济体中有7个是非洲国家,70%的非洲人口生活在那些过去10年来经济增长率超过4%的国家,其中卢旺达、乌干达和坦桑尼亚自21世纪初以来平均经济增长率均超过6.8%。
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致力于改善国内经济结构,推动对外贸易的发展并积极融入世界市场。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通过降低关税、多边协商,以及参与区域贸易协定,发展中国家在促进贸易自由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商品贸易额和人均贸易额显著上升。中国的商品贸易出口额由1990年621亿美元增长至2012年20487亿美元,商品贸易进口额由1990年533亿美元增长至2012年18184亿美元,出口额和进口额在22年的时间内增长均超过30倍。[4]南美洲国家在整个1990—2012年期间商品贸易额呈波动上升趋势,特别是2004年之后,除受经济危机影响特别严重的2009年和2012年,其余各年出口增长率和进口增长率均维持在15%的水平以上。自2003年以来,非洲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除受经济危机影响特别严重的2009年和2012年,其余各年商品贸易额增长率保持在20%以上,人均贸易额增长率保持在17%以上。[5]
但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和贸易开放仍然面临严峻的挑战,人均产出增长在国家之间存在严重的不平衡问题,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人均产出水平仍然较低,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巨大,至2012年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人均GDP尚未达到美国50年前的水平,且人均产出差距呈现扩大的趋势。此外,除中国商品贸易额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逐渐上升以外,南美洲和非洲国家从整体来看对外贸易出口额和进口额占世界比重较低,且没有明显的增长。因此,扩大贸易开放,提高人均产出水平,促进经济长期发展,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共同的议题。
二 基于提高发展中国家行业竞争力的产业背景
在过去的10年中,中国的对外贸易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工业制成品出口由之前劳动密集型制成品出口占主导地位转变为资本密集型制成品出口占主导地位。资本密集型制成品(钢铁、化学制品、机械及运输设备)出口额自2003年起在工业制成品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超过50%,自2004年起在商品贸易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超过50%。其中,以机械及运输设备的出口份额增长最为迅速,至2012年,仅机械及运输设备一项在商品贸易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已达到47.12%。[6]不仅如此,就贸易额来说,资本密集型制成品出口已达到与资本密集型制成品进口相同的水平,特别地,钢铁与机械的出口已显著超过进口,这说明,中国与发达国家间的贸易已从产业间贸易转向了产业内贸易。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在机械及运输设备内部,中国的出口结构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显著的差距。中国机械及运输设备出口大部分集中在办公及电信设备,而单位价值较大的运输设备占总出口的比重则很低,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以汽车产品为例,中国汽车产品的出口占总出口的份额在2002年为0.82%,到2011年缓慢上升至1.98%,而2011年美国、欧盟和日本的汽车产品的出口份额分别为8.06%、10.92%和18.30%。[7]
同时,南美洲和非洲国家的出口结构显现出严重依赖初级产品,特别是燃料及矿产品的特征。在整个2000—2012年期间,南美洲国家初级产品出口额占商品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保持在60%以上并且呈现波动上升态势,其中燃料及矿产品的出口份额显著上升,由2000年37.61%提高至2012年46.09%,工业制成品出口份额由2000年32.28%下降至2012年21.28%。[8]非洲东部和南部国家初级产品出口份额由2000年44.48%提高至2012年65.97%,工业制成品出口份额由2000年40.11%下降至27.55%。在初级产品内部,燃料及矿产品的出口份额显著上升,2010—2012年,非洲东部和南部国家商品贸易出口额的50%以上来自燃料及矿产品的出口。[9]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提高制造业行业生产率,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出口竞争力,是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亟须解决的问题。
三 基于改善中国制造业企业生产率的微观背景
在过去的10年中,中国制造业企业面临的出口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人口结构已经开始转变,劳动力短缺现象频繁出现,劳动力成本存在明显上涨趋势。2012年年末,我国劳动年龄人口绝对数量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第一次出现下降。其二,能源价格全面上涨,带动原材料和生产要素价格的上涨,继而导致企业成本的上升。其三,人民币自2005年后经历了持续的升值,利用低汇率促进出口的效果日渐式微。同时,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及其带来的传导延后性效应,世界经济步入低谷,对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全球金融危机期间,中国的出口量出现严重下滑,随后又在2010年早期快速回升,然而,此后中国在亚洲、欧洲、北美洲等重要市场的出口增长开始大幅减速。在全球经济前景黯淡的情况下,收入增长放缓和成本上涨将直接影响企业盈利能力和生存空间,为此,企业必须将提高生产率视为一项战略举措。只有提高制造业企业生产率,才能带来新一轮的产业增长,从而支持中国整个经济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