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民族民间石刻艺术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 研究课题的目的

本研究是在回溯前辈学人研究的基础上,从艺术史的角度切入,将石刻造型艺术的主要门类,如岩画、摩崖造像、石窟、题字、砖雕、玉雕等,以及石刻工艺等,置于青海地域的框架下对民族、历史、文化、宗教背景中的考察和梳理。从史学、民族学、美学的多维视点,全方位探询青海民族造型艺术的奥秘,以期获得青海民族民间的石刻造型艺术独立于世界艺术之林的美学依据,管窥其与生俱来的北方草原艺术风格的艺术学成因。以青海各民族的历史、文化作为切入点,通过对青海石刻在美术学和美学方面的研究,来解读青海民族民间石刻的审美特征和深刻文化内涵。从宏观上把握青海民族造型艺术发生、发展、交融和变异的轨迹与规律,并引入“地域生成与演进”的审美概念,揭示北方民族造型艺术的魅力之所在。首先,本研究努力探讨青海各民族的历史文化是怎样影响其石刻艺术形态的,反过来又是怎样在其石刻中得以继承和发展文化的,青海民族民间石刻作品的丰富内容恰好印证了这个相辅相成的艺术学论题;其次,一个民族对于生活美的发现包括其审美观念的形成是如何折射、外化到其物质文化里的,青海民族民间石刻造型、图案也提供了这方面的众多案例。

突出青海民族文化内涵、讲究民间石刻品位、寻求民间艺术的价值本源是青海民族民间石刻艺术研究的主要目的。从宗教或民俗的低层次需求到追求文化参与、文化体验的深层次、高境界的民间石刻艺术研究转换,促使青海民族民间美术积极探寻现代转型之路。

二 研究课题的意义

青海民族民间石刻覆盖区域从现在行政区域划分的角度而言,包括了青海省所辖地域范围的72万平方公里广大地区,总人口近600万人,其中少数民族近80万人,是中国少数民族人口居住最集中的地区之一。

青海民族民间石刻艺术研究不是以某一具体的石刻样态、品种作为本体进行研究,而是以“民族史”的理论为支点,以青海民族民间石刻艺术为研究对象,以研究观念和研究视域的转变入手,以个案的研究和整体的观照为研究方法,全面阐述青海石刻作为一种独特的地方文化的艺术价值。因此,调研目的和研究重点是通过对青海石刻的历时性梳理,厘清各个时期石刻艺术形态的基本线索和发展脉络,挖掘、整理青海多元民族格局形成的历史及其艺术的丰富形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民族发展历史过程中的石刻——特别是石刻文化——在特殊区域表现形态上的差异,分析探索有关民间石刻的形成历史和原型内涵,进而对区域民族石刻文化的发展、演进历史做一整体上的解读,以还原多民族石刻的形成、发展与重构的原貌和基本规律。可以说,以民族民间石刻艺术发展史为对象开展的研究工作,对澄清青海古代石刻艺术的起源问题、艺术观念问题和艺术的流变问题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宋欧阳修《集古录》自序称:“因并载夫可与史传正其阙谬者,以后传学。”“所谓阙,即史传失载;所谓谬,即史传误载,补史之阙、正史之谬,就是石刻资料的史料价值。”[4]纵观相关青海石刻艺术论著,尚未出版一部系统的研究性著作,故此,本研究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旨在全面考察青海民族民间石刻的完整体系、历史脉络和其艺术价值、现实意义、社会功能以及实现其诸内容的方法和途径。研究便是在这样的现实情境之下,从理念、思路、资料、设计等诸多方面对青海民族民间石刻艺术做出新的探讨,提出了富有创新性的观点和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