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1 共建数据驱动的文化环境
《数据驱动的智能城市》一书的主要作者史蒂芬·戈德史密斯曾任纽约市副市长,对城市治理,特别是对数据驱动的响应型智能城市的建设深有体会,本书中文版译者车品觉曾任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拥有丰富的大数据开发与应用成功的经验。
尽管中国和美国的社会制度与经济发展阶段各不相同,但两国在城市治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是有共性的。《数据驱动的智能城市》一书中列举的美国城市在数据化转型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在中国也能找到。中国正处于城镇化的高速发展期,城市治理与经济发展和市民需求之间不相适应的状况更为显著,中国各地都将建设智能城市作为解决城市发展问题的必由之路。从过去的法治城市、运营城市到如今的数据驱动的智能城市,中国正处于城市治理的历史转折点。本书总结的关于城市治理的主要理念也适用于中国,反过来,中国的智能城市建设实践也将会丰富和发展原有的城市治理理念。
本书列举了大数据在公共治安、消防预警、土地管理、企业诚信、金融欺诈、城管执法、少年法庭、儿童保护、医疗救助、环境治理、政府采购和市民热线等方面应用的真实案例。开发这些应用的起因各不相同,起步也都并非一帆风顺,与技术问题相比,管理体制是开发这些应用面临的主要挑战。本书所述的众多实例的推进过程,让我获得不少感悟。
1.数字革命不仅提供了数据的分析方法,而且也扩大了信息来源。数字化时代改变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借助城市大数据决策系统,我们必然可以从根本上改善地方政府的行事模式。
2.智能城市首先是智能政府,领导力是智能城市最重要的推动力。政府需要通过管理创新,促使公职人员处事模式基于数据驱动,从关注遵循法规转变为关注问题解决,给予公职人员适当的自由裁量权以释放他们的创造力。
3.实现政府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是数据驱动的响应型政府的第一步。共享不代表完全透明,而是构建一个合理的、区分权限的、保护数据的同时能够让知识的价值流转的机制。这个机制需要有严格的安全保障,从而消除因安全与隐私问题而妨碍数据共享的担心。
4.建设智能城市的目的是为市民提供更美好的生活,市民是城市的主人和城市建设的参与者,政府开放数据的举措,为市民和政府合作解决城市面临的问题打开了大门。虽然可访问且更加直观化的数据将会终结政府对信息的垄断,但响应型政府的权威会更受尊重,民众会相信政府使用数据工具的目的是为他们服务而非其他。
5.建设数据驱动的智能城市的责任不仅属于数据科学家和分析师,而且属于政府的每一位公职人员和广大市民,需要全社会形成“数据驱动”的文化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