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斯蒂德曼之谜
斯蒂德曼的基本假定包括:在一个社会中只存在两种生产过程(生产过程1和生产过程2),生产两种商品(商品1和商品2)。每种生产过程都使用某种商品和劳动来同时生产两种商品,即是所谓的联合生产,且所有的投入都在一个生产时期中被全部消耗掉。此外,每种生产过程都具有规模报酬不变的性质。
根据上述假定,斯蒂德曼设计了如下的数字例子(见表1):生产过程1使用5个单位的商品1和1个单位的劳动,生产出6个单位的商品1和1个单位的商品2,生产过程2使用10个单位的商品2和1个单位的劳动,生产出3个单位的商品1和12个单位的商品2。两个生产过程总共使用5个单位的商品1、10个单位的商品2和2个单位的劳动,生产出9个单位的商品1和13个单位的商品2。
表1 联合生产(斯蒂德曼模型)
斯蒂德曼进一步假定,在两个生产过程中,每单位劳动形成或创造的价值都等于1,并设商品1和商品2的单位价值分别为L1和L2。于是,表1用实物形式表示的两个生产过程就可以分别表示为如下的两个方程:
5L1+1=6L1+L2 (1)
10L2+1=3L1+12L2 (2)
其中,每个方程的等号两边分别是相应生产过程的投入价值和产出价值。
方程(1)和(2)是斯蒂德曼的相应于表1的价值体系。解之即得L1=-1、L2=2。这里,商品1的价值为负。于是,斯蒂德曼得出结论说:“在出现联合生产的场合,马克思的价值计算方法会使任一种商品既可能具有正的价值,又可能出现负的价值。”[12]
借助上面求得的商品1和商品2的价值以及由表1最后一行所表示的总生产过程,斯蒂德曼接着讨论了整个社会的总产值 W、不变资本 C、可变资本 V和剩余价值 S。
由表1的最后一行容易看出,总产值和不变资本分别为:
W=9L1+13L2=9×(-1)+13×2=17
C=5L1+10L2=5×(-1)+10×2=15
为了求出可变资本,斯蒂德曼假定,1单位劳动的实际工资为3/6个单位的商品1和5/6个单位的商品2。于是,总工资即可变资本为:
最后,总剩余价值等于总产值减去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即:
于是,斯蒂德曼又得出结论说:在联合生产的条件下,不仅商品的价值可能是负的(如上述的商品1),而且,剩余价值也可能是负的!
现在来看斯蒂德曼的价格体系。他认为,若假定劳动的价格和价值一样也为1,并用P1和P2分别表示商品1和商品2的价格,用 r表示整个社会的平均利润率,则下面两个关系式必定成立:
(1+r)5P1+1=6P1+P2 (3)
(1+r)10P2+1=3P1+12P2 (4)
由于(3)和(4)两个方程包含了r、P1和P2三个未知数,不能求得确定的解,故斯蒂德曼又增加了一个方程:
3P1+5P2=6 (5)
他的理由是:“由6单位劳动购买的实际工资品组合必须能支配6单位劳动。”[13]
方程(3)、(4)和(5)是斯蒂德曼的相应于表1的价格体系。解之即得:[14]
由于在这个解中,所有的变量都是正的,特别是,其中的平均利润率(从而平均利润)也是正的,而前面在解价值体系时得到的剩余价值却是负的,故斯蒂德曼确信他最终证明了:在联合生产的条件下,即使剩余价值为负,平均利润也可以为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