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为人民群众谋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鲜明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对待人民群众的政治立场,即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这一政治立场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之上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活动是人民群众的事业,决定历史发展的是“行动着的群众”[2];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活动的真正主体,是历史的主人和创造者;人民群众的利益、意志、愿望和要求,从根本上体现了社会历史发展的方向。这一认识不仅克服了空想社会主义者把无产阶级只是看成受苦受难的阶级,而把历史进步和社会更替的希望寄托于少数天才人物的局限性;也批判了青年黑格尔派把人民群众当作愚钝的对象,而把“自我意识”及其代表当作历史主体的唯心主义观点;从而深刻揭示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毛泽东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3]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是科学真理,根本原因在于它始终代表无产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的全部理论都立足于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把全人类解放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作为最高价值追求,不谋求任何私利,不抱有任何偏见,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与价值性的高度统一。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庄严宣布:“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4]毛泽东在谈到中国共产党宗旨时指出:“应该使每个同志明了,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5]邓小平也认为,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改革和一切事业的根本标准。江泽民强调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6]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指出:“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7],这是中国共产党90年奋斗历程中保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根本点之一。从上述论述中可以看出,其中贯穿着一条既一脉相传又与时俱进的思想主线,这就是: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相信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这既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重大理论成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它突出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鲜明政治立场和价值追求,成为衡量人们是否真正领会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内涵和思想品质的重要标志。
从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的政治立场来看,马克思主义不仅体现了真理性与价值性的统一,同时也体现了阶级性与人民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性在于,它与一切模糊和掩盖自己真实意图的剥削阶级思想家相反,公开声明自己的学说是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因而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列宁曾经多次指出马克思主义的这一特性,要求无产阶级政党“应当时刻不忘我们的最终目的,随时进行宣传,保卫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也就是马克思主义——不被歪曲,并使之继续发展”[8]。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在于,无产阶级的解放不单是自身一个阶级的解放,而是以全人类的彻底解放为前提和基础,只有使一切阶级的个人摆脱政治和经济的桎梏,消灭阶级统治存在的条件,他们才能最后获得解放。恩格斯在1888年《共产党宣言》英文版序言中指出:“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一劳永逸地摆脱一切剥削、压迫以及阶级差别和阶级斗争,就不能使自己从进行剥削和统治的那个阶级(资产阶级)的奴役下解放出来。”[9]一句话,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终解放自己。为了获得解放,无产阶级不论是在推翻资产阶级统治以建立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权,还是夺取政权后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都不是一个阶级在孤军奋战,而是一如既往地团结和带领千百万其他劳动阶级的人民共同奋斗。这样,无产阶级的利益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就从根本上一致了起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鲜明阶级性和广泛人民性的高度统一。